<p>全国四五线城市有大事好事的新闻少,资本流向一二线城市了,好事似乎也一样。2020年底,我们这座北方小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光荣称号就显得难得可贵。这些年谈GDP,谈投资,谈外向型经济都没有话语权,我们太渴望一个全国性的金字招牌了。像《大登殿》中的王宝钏一样,苦等了十八年。</p><p>好事成双,盼望已久的高铁终于通车,北上南下方便了许多,高铁通车的第一天,家住岗头的王大妈就和邻居早早来在家门口的公交站等待开往东站的50路公交,“我们去东站看高铁”,王大妈见熟人就说。车刚过几站就满员了,好几个站点都没有停,看着司机朝外面的人群摆摆手,王大妈对邻居说,真真怕,这么多人。多亏了咱们在起点坐车。王大妈如果知道当天有四万人涌入东站看高铁后,一定会再多说几个“真真怕”。</p><p>高铁的开通确实便利了人们出行,尽管这条高铁来的晚些。要知道,阳泉人民乘坐石太高铁去北京购物问医是十一年前的事了。我们领先于一些兄弟地市通了高速公路,但是我们倒数才通了高铁,机场通航也是倒数,甚至落后于北欧朔州。</p><p>4万人到东站看高铁,一方面看出老区人民对新生事物的兴奋,如果说,从中也看出我们的“见识少”也是可以的。</p> <p>我们国家有三百多地级市,每一个市的主政者可能都很焦虑,发展是硬道理,为政一方,是铺路架桥,还是招商引资;是新城发轫,还是老城改造。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每一任官员都想留下一些为政期间的可视化成果。</p><p>好多的地级市没有多少优势,外商可能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么一座城市,就像明星一样,怎么叫人们知道有你这么一个人。怎么上头条,怎么上热搜,实至名归吧,刚出道,哪有什么实力,也等不及。还是靠名至实归吧。炒作。绯闻也好,结婚离婚再婚,反正是先混个脸熟。眼球经济,懂吧。</p><p>大多数城市没有上好的诸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文案,也没有苏轼白居易的苏堤白堤那样的助攻加持。如何设计一个叫人一下就记住的广告语,南方一个城市,几年前做过一个广告“一座叫春的城市”,这个城市一定养了许多猫吧。</p><p>再查查史志,有没有名人。名人效应也不错啊。四川广元于是和山西文水开始争起了女皇武则天,要知道,作为中国封建时代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女皇故里”这座金字招牌对于发展一个城市的旅游业来说是最好的宣传文案。正面人物争抢,这个好理解。“夜郎”这个带有贬义的人也在争抢就费解了。</p><p>广西的钦州自知争不来武则天,那也要另辟蹊径,不知怎么弄了一个《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p><p><br></p><p><br></p><p>我们这座城市也曾经在“太行明珠”“太行山上小香港”这样的过誉之词面前自嗨过。上个世纪,环境保护还不是那么抓得紧,本地利用煤铁资源优势,一时间,家家点火,户户冒烟,上马小高炉,作坊式冶炼。有水快流。真的富了一部分人。本地人多把100元叫做一块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