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都不出众的宋江为何能成为梁山首领

未来

<p class="ql-block">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水泊梁山的首领,但是读者对他的印象都不佳,因为他各方面都资质平平,“招安”这步棋也颇受争议。论文,他没考过科举,只是仗着酒胆抒发豪情,结果还惹来杀身之祸;论武,他虽习得些枪棒,但在高手如云的江湖中又实在拿不出手,就是杀阎婆惜还属于“过失杀人”;论颜值,他“面黑身矮”是个典型的“土肥圆”;论智商,他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论出身,他不如关胜、呼延灼等人;论工作,他不如林冲、鲁智深等人。但是就这样一个资质平平的宋江,为何能成为梁山108将的首领?仔细阅读原著,你会发现宋江在三个方面的优点非常人能比,能成大事者非得有两刷子才行。</p> <p class="ql-block">  一、宋江非常了解自已并能扬长避短。</p><p class="ql-block"> 宋江具备极高的自我认知能力。所谓“知人难,知己更难。”宋江对自己认识深刻全面,做到扬长避短。他的“长处”在于将封建社会最推崇的“孝”和“义”作为自己处世立身的第一准则,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且懂得自我经营、不断完善。</p> <p class="ql-block">  书中第十八回宋江出场时,作者禁不住赞扬到:“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多般武艺。平生只好结识江湖好汉,便有人来投奔他,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人称他及时雨”。紧接着有诗来赞:“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由此便知:在官场上,宋江吏道纯熟;在江湖上,宋江仗义疏财;在行动上,宋江侠义豪情。因而他声名远扬,获得广泛的认可;他通“黑白”两道通吃,日子过得挺滋润。</p> <p class="ql-block">  朋友危难之际,宋江不计个人得失,义字当先。当朋友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身处危难之时,宋江本可置身事外,过安稳日子,但他却“义”字当先,冒着生命危险通风报信,使晁盖等人躲过此劫。而宋江却因此事被阎婆惜抓住把柄,接着犯下了“冲动是魔鬼”的错误,怒杀了阎婆惜,使宋江沦为杀人犯被刺配江州。可见,宋江的“义”是真“义”,不是浪得虚名。父亲生病之际,宋江不顾个人安危,孝字为先。当他逃命在外时,听闻老父亲病重,立刻冒着被捕的风险回家探父;当他在梁山安身立命时,立刻接父亲上山,以便在身边尽孝。并且支持李逵等众人都将家亲接上山,让他们家人团聚,永无后顾之忧。宋江始终坚持“义”和“孝”为先,做人处事光明磊落,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这也是他能够在江湖扬名立万的制胜法宝。</p> <p class="ql-block">  二、宋江有着契合时代特点的自我规划。</p><p class="ql-block"> 梁山上,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没有人生规划。而宋江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的规划,始终坚持“忠君报国”,虽具有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忠君报国”的理念和人生规划是建立在符合时代特点和自我价值认同。步入社会,宋江在封建社会最低县级行政机构做押司。虽然只是体制外的“吏”,不是体制内的“官”,但在县里却是实实在在的坐地户,属地方实力派,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由于宋江处事周全、能力突出,业绩较为优秀,深受县令赏识和信任。</p> <p class="ql-block">  宋江本人意志坚定,虽处小吏居山东郓城之偏,但他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信念,自始至终坚持“忠君报国”。如果不是被逼上梁山,以宋江坚韧的性格和年龄来看,他仍有可能通过正规渠道步入仕途。从当时官场生态看,也具有因表现突出而由吏转官的情况,宋江也有实现鲤鱼跃龙门的可能,但这一切只因怒杀阎婆惜而终止。即使在被发配江州之后,宋江也依旧不放弃自己“忠君报国”的理想信念,固执地认为“落草为寇”不是正道,依然企盼着皇帝“大赦天下”的优惠政策,让自己回到“为国尽忠,堂前尽孝”的正确轨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宋江命运再次发生转折是在浔阳楼酒后乘兴题诗,却被通判黄文炳诬为反诗,差点人头落地。经过晁盖、李逵等人营救,才上梁山做了副寨主,晁盖去世后又被推为寨主。这期间,他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军事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识人之明、用人之能、容人之量也充分体现。他带领兄弟们攻城拔寨,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通过“三打祝家庄、攻陷高唐州,两破童贯,三败高俅”,打出了梁山的赫赫威名,宋江的个人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来投靠,一时间梁山兵强马壮,事业红红火火。</p> <p class="ql-block">  三、宋江对梁山事业有着缜密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当梁山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宋江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认真思考着自己和梁山的将来。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日子,并不是长久之计。梁山的事业何去何从?值得深思,历代农民起义无非有三种结局:一是昙花一现,失败了;二是改朝换代,成功了;三是中间路线,招安了。为了避免失败,凭梁山的实力想改朝换代还相差甚远,所以就只有招安了。“招安”,如果直接说出去恐怕会遭非议,所以必须先包装一下,宋江很自然想到“忠君报国”这个包装壳。</p> <p class="ql-block">  就“招安”一事,宋江最初的投石问路也仅有李逵、武松、鲁智深三人明确反对,其他头领都默不作声。位居第三把交椅的吴用更是甘愿为招安出谋划策、鞍前马后。由此可见,宋江对团队人员心理的把握还是相当准确。</p> <p class="ql-block">  梁山本来就是个江湖,由各种派系势力组成:老梁山系、晁盖系、二龙山系、青龙山系、旧军官系等。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宋江对各派系和各头领进行了认真分析,并逐步给各位洗脑,将“忠君报国”的个人理想信念成功转化为梁山团队的共同奋斗目标。一是梁山众多重量级头领都出自朝廷的旧官僚,与宋江一样大都是迫不得已上了梁山,但内心深处仍然渴望回归到“正常体制”,所以宋江的“招安”迎合了他们的内心想法;二是梁山中有一部分如王英这种头领,并没有明确的个人想法,宋江以他的个人威望就能成功地引导这部分人;三是宋江选择在梁山最为鼎盛的时期与朝廷谈判,加重了谈判筹码,这也是招安的最佳时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统一了梁山好汉的思想后,宋江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与朝廷的谈判。招安后的结果有其复杂性,但是宋江为整个梁山事业所做出的思考和尝试,无疑是重要和必要的,毕竟当“草寇”的日子不是长久之计。</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