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 <b>一、“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及目的</b></h1><h3> 近年来隰县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一年夯实基础,二年提质稳源,三年冲出低谷,六年跟跑平川,十年打造临汾西山教育强县”的战略目标,在素质教育、厚植内涵、稳定生源、以考课促课改、立德提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县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家长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随着形势的新变化,我局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方面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区域、城乡、校际、学科之间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师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局教育现代化发展,限制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这些问题与教师编制管理、岗位设置管理、考核聘任等制度密切相关,亟待进一步理顺和解决,进一步加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的统筹管理,破解教师交流轮岗管理体制机制上的阻碍,实现县域内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有效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有序流动,推进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b><b style="color: inherit;"> </b><b style="color: inherit;"> </b><b style="color: inherit;"> </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 </b></h3><h1> </h1> <h1> <b>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b></h1> 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br> 实施范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在编在岗公办教职工。 <h1><b> 三、“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主要涵盖了四个方面内容</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一是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机制。</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县委编办按照教职员与学生比例和教职员与班级比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核定全县教职工编制总量。教科局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统筹提出各学校教职员编制的分配方案以及动态调整意见,报机构编制、人社和财政部门备案。</span></h1><h1><b style="font-size: 17px;"> 二是完善岗位聘用制度。</b><span style="font-size: 17px;">县人社局核定教育系统岗位总量,进行宏观管理。县教科局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分配各学校各等级岗位数量。学校依法依规做好聘用合同的签订、履行工作。</span></h1><div><b> 三是完善教师管理制度。</b>①完善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使之制度化、常态化。教师在城区和农村学校之间交流轮岗,每轮交流人数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的10%,交流优师比例不低于交流总数的30%。②完善考核办法和绩效激励机制。县人社局、财政局会同教科局核定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并按时进行拨付。县教科局出台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意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保证考核方案公开、考核过程公开、考核结果公开。③完善教师退出机制,严格聘期管理。<div><b> 四是完善权益保障机制。</b>依法依规落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和补助政策,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div></div> <h1><b> 四、各学校组织实施岗位竞聘的程序</b></h1><p> (1)首先成立竞聘领导组,领导组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职工代表组成,初步拟定岗位竞聘方案。</p><p> (2)学校要制定岗位竞聘工作方案,需要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吸收教师的不同意见,形成最终方案,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p><p> (3)学校公布岗位总职数和各科教师需求数,进行第一次竞聘。第一次竞聘完成后,公布竞聘上岗教师数、短缺教师岗位职数,并进行 7 个工作日的公示。</p><p> (4)教科局公布各学校、幼儿园短缺岗位职数和要求,组织落聘人员到有岗位的学校参加第二次竞聘,对竞聘结果进行 5 天的公示。</p><p> (5)对两次都没有竞聘到岗位的人员,由原所在学校报回名单,县教科局对未能落实聘用岗位的教师进行调剂使用。</p> <h1><b> 五、“县管校聘”具体结构比例执行标准</b></h1><p> 各级各类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执行标准</p><p> (1)高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p><p>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 18-25%</p><p>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 34-45%</p><p>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 30-47%</p><p> (2)初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p><p>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12-15%</p><p>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 30-40%</p><p>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45-58%</p><p> (3)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p><p>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依据市人社局每年下发的设置人数(不超过本校教师总数的 1%)设置。</p><p>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 40-50%</p><p>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 50-60%</p> <h1><b> 六、“县管校聘”的岗位设置</b><br></h1><h3> 结合省定中小学教师标准课时量、根据学校各年级、科室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校内工作岗位,包括管理岗位、教学岗位、教辅岗位、工勤技能岗位。</h3> <h1><b> 七、“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四个阶段</b></h1> <b>第一阶段(2020年6月-7月):</b>召开校长、教师等不同层次座谈会。县教科局制定出台配套的实施方案及有关的制度。<br> <b>第二阶段(2020年8月1日-10日):</b>召开全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动员会,各中小学召开全体教师大会。<br> <b>第三阶段(2020年8月11日-20日):</b>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竞聘上岗,教师交流,完成岗位聘任任务。<br> <b>第四阶段(2020年8月21日-31日):</b>按照规定程序和聘任结果理顺人事关系,报县人社局和财政局备案。 <h1><b> 八、“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具体要求</b></h1><p><b> 一是统一思想。</b>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政策宣传,切实形成推进改革工作的共识。</p><p><b> 二是加强领导。</b>领导组负责宏观调控。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革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通报、协调、落实。各部门和各中小学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落实相关工作。</p><p><b> 三是统筹协调。</b>县教科局牵头推进管理改革工作。县委编办、人社局、财政局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各学校(园)负责本校教师竞聘工作,各学校校长、园长是教师岗位竞聘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教师全员聘任工作。</p><p><b> 四是严明工作纪律。</b>县委、县政府、县纪委监委负责督查,对敷衍塞责、措施不力、违反工作纪律的部门和学校,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责任;对拒不服从组织安排、无理取闹、缠访闹访的教师,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