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福建省南部,九龙江的出海口,台湾海峡向西面深入大陆,形成一个大海湾,海湾中两个最大的岛:厦门岛在西,金门岛在东。七十年来,厦门已发展成为包括厦门本岛与更大面积的陆域组成的副省级城市,而金门岛群,建制上为泉州市下属县,目前还在台湾省当局的管治之下。</p> <p class="ql-block">厦门、金门,就在这大海湾中比邻而居,世代交往,难分彼此。比如,我们家祖上,就是在太爷爷那一辈上从金门迁来厦门谋生的。时光流转,到了我们这一代,从小学时开始,面对金门,厦门成了边防前线,1958年的砲击金门,更让我们体验了战争生活,历练难忘,也是从那时起,我们懂得了:金门尽管还是“敌佔区”,但其实却是竖在大陆岸边的一座缆桩,那一根无形的缆绳,长长地越过台湾海峡,强有力地拉住台湾,阻止台湾背离祖国而去。</p> <p class="ql-block">及至改革开放之后,两门对开实现”小三通“以来,厦门島东海岸,从曾厝垵以北,不再是军事禁区,首先是原先轻易不得前往厦门岛东岸海滨的许多厦门人,接蹱而至的是来自全国的游人,来到这里想看看大名鼎鼎的金门岛是个啥样?从曾厝垵一带的海滨,可以看到金门县的属岛大担岛,尤其是岛上正对着厦门的标语墙:”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三十几年了,我们一直看着这历史陈迹,而在如今的台湾,不知还有几多人知道“三民主义“是什么东东?还相信靠它能“统一中国“?梦话+笑谈而已!</p> <p class="ql-block">厦门岛东岸,沿着环岛路,拐过厦门岛最南端的白石角,转向东北,就可以看见小金门岛了,这一段海岸基本与小金门岛西岸并行。前行,在石冑头椰风寨的路边,背陆朝海竖起高大的标语牌:“一国两制统一中国”,这是国家对金门进而台湾,并诏示世界的方针国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对面,就是小金门岛了,它与厦门岛之间的海峡,大约5.5公里宽。其西岸,对着厦门这一面的海岸线的直线长度,大约也是5公里,在厦门岛上前埔所拍摄的小金门岛照片:</p> <p class="ql-block">但是,在厦门岛的海岸上看金门,那是平视,是看不到金门列岛的全貌的,在鼓浪屿的最高处日光岩顶,海拔92.7米,用高倍望远镜只能看到大担岛,因为鼓浪屿在厦门島的西南面。后建的世茂大厦顶搂上的观景台,海拔300米,也不行,因为此楼位处厦门岛的南海岸。它们所处的方位都不行,视线被厦门島上的山峦遮挡了。只有沿厦门岛东岸的高山才是理想的地方。这就是洪济山为代表的一片山岭。</p> <p class="ql-block">洪济山的顶峰云顶岩是厦门的名胜地,古跡众多,这是山上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洪济山,是厦门岛最高的山,其顶峰海拔339.6米,同时也是厦金两岛的最高山。在云顶岩上,不仅是小金门岛,就是其背后的大金门岛也一览无余,目视远及台湾海峡,晨登顶望日出,气象万千,“云顶观日“,向来名列“厦门大八景“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也因其高冠厦、金,云顶岩在1958年砲击金门时,就是前线指挥所所在地。至今依然是军事要地,常人不得登临,那么,在这一带的众多山头中,有没有合适的处所,建一个适于对民众开放的可以眺望金门列岛的观景台呢?</p> <p class="ql-block">今年,2020年5月间,公交公司开通了从山下的东芳山庄站开往山上东坪山社的公交专线车,广义地说,“东坪山”就是云顶岩南邻的这一片山地的泛称,实际上有好几个山头,海拔二百多米。同时还传来一个消息,山上建有一个可以眺望金门岛的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这就很吸引人了!第一,可以乘车上山了!这片山地,过去不是没有上过,但现在老了,要一步步往上爬是费劲了,第二,过去上山,只能在“战备公路“上走,不好到处乱窜,因为这片山里“军事要地“不少。所以,当年走过几回,也没有发现有理想的“望金门观景台“,现在呢,观景台有了,而且是开放的!</p><p class="ql-block"> 对地名作一说明:“社“,即“社里“,厦门島上对“村子“的称呼,小一点的社,可能只是自然村,大的,可以是行政建制村一级的所在地,“东坪山社“,是东坪山行政村所在地,是这一带的行政中心。而“东山社“,是东坪山村所属的自然村。</p> <p class="ql-block">现在就来看看怎么走吧。</p><p class="ql-block">东坪山公交专线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所在,当时听到的传说是位处东山社到洪厝埔两站之间,离洪厝埔不远。</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探寻观景台之旅就从6月3日早晨乘车到洪厝埔站下车开始。</p> <p class="ql-block">洪厝埔公交站。拍摄点为上行往东坪山社的站台,对面是下行往东芳山庄的站台。这里的海拔高度是239米。这只是手机非专业的粗略测量,本文中所有高程数据都是如此,其高程数值精确度有限,但可以相对比较。可以知道,这个站点是本路公交线路的最高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洪厝埔上行站的斜对面,有一个道口,一条便道伸向海岸方向。因为上山前已有“观景台离洪厝埔不远“的主观印象,于是下车后见此路口大方向对头就进路口找去。</p> <p class="ql-block">但是一进路口,发现这条便道往前不远就向山下去了,显然与观景台相悖,而便道右侧有一条小道,又有人工经管的样子,那就走小道看看,找人问问。</p> <p class="ql-block">沿小道盘绕前行,基本上高程不减,不远,路过一排不知用途的蓄水池,也未遇一人可问,顺着小路走,来到山间的一座平台。</p> <p class="ql-block">好一座精致的平台!依山就势,水泥构築,周围是钢筋为芯的仿藤木栏杆,平台地面积约二十多平米,中间建有一座水泥桌子,约五尺方园,除了围桌而建的几个水泥凳子,围栏边还修有几条与栏杆贴建的固定式长椅,第一次去时,看到平台上还放了几个可自由搬动的交椅式靠背椅。</p> <p class="ql-block">周围的景色很好!正是相思树开花的时节,整座平台为密集的金黄小绒球所簇拥。</p> <p class="ql-block">此平台的海拔为231米,向东对海的一面是个山谷,可以看见山下的厦门本岛沿海地区,再往前看就是厦门/金门海域,虽眼前尚有山林遮蔽,视角也还不小。</p> <p class="ql-block">认真观察辨认,金门诸島,从北向南,北头的后景,是大金门岛,距离远,依稀可见,正面所对,是小金门岛,往南,海中一个小岛,是无人居住的虎仔屿,再往南就是大担、二担島,它俩往下,还有三个小島:三担、四担、五担,均不住人,一个比一个小,这三个小岛不在此台视界之内。</p> <p class="ql-block">但是,这个平台对于望金门并不理想,位置不够前出,前面还有遮挡的山林,不能完整地观看小金门島,视界也还不够宽广。而且,这个时节,早晨八点钟左右,太阳升在东北方,望金门是逆光,看不清。</p> <p class="ql-block">但这里离大担、二担较近,这个方向光照也较合适,可以看得比较清楚。</p> <p class="ql-block">大担岛,是有金门驻军的島,本名是“大担“,“担子“的担,由北向南,由大到小有五个小岛,称大担到五担。然而台湾当局,为了给自己打气壮胆,据说是在金门砲战之后,把大担島改名“大胆岛“,问题来了:不知直到“五担“,是否均都改“担”为“胆”,要是这样,岂不是胆子越来越小?</p><p class="ql-block"> 大担岛离厦门最近,下图中,白箭头所指之处,就是所谓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标语墙所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很明显,洪厝埔站附近的这个山间平台,不是我们寻找的那个观景台,它不够高,更重要的是它不够前出,有点“缩在山内“之感,因而视界还是不够开阔无遮挡。</p><p class="ql-block"> 我两次在早晨登此台,观金门正是朝东逆光,清晰度差,从而省悟,要看好金门,必须是午后太阳偏西。</p><p class="ql-block"> 这座平台不知何人所建,附近有生产活动,平台上也肯定曾有人聚会,设想在夏日凉爽的早晨,或者初秋月明风清的夜晚,几多好友在此相聚,品茗言欢,那是何等惬意?只是,这半年期间,我五次来到洪厝埔站,三次前往这平台,除了几拨从公路上走过的外来游客,却没有遇到过任何一位当地的主人,也没有遇到一位进入路口再到此平台的游人,此线路的小公交车,满载十余人,几次乘坐均未满员,而在洪厝埔下车上车以及站上候车,从未遇见一位同道之人,这样的“左不见主人,右不见来客“,对此山间平台的故事,也无从拜访探寻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就到了六月中旬,厦门的高温季节到了,不宜山野运动,而且,观景台的信息也未搞清楚,加上这时我的膝盖也出点毛病,这寻找“东坪山上望金门的观景台”的事就先放下了。</p><p class="ql-block"> 5个月过去,进入十一月,厦门正是秋高气爽之时,而且这段时间里也查到了观景台的确切地址,它在百度地图中标示为“碉堡观景台“,在公路东面,一条支路的末端,而支路路口就在东山社站到洪厝埔站之间,距东山社约1公里,从东山社站到这里要走大段上坡路,洪厝埔到此路口也就五六百米,而且高程变化不大,好走,所以,要去此观景台,到洪厝埔下车是对的,相对而言,说“观景台在洪厝埔附近“也说得过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月10日晨,乘车上山,这回的任务是去落实:观景台在哪?找到它。到洪厝埔下,往回走,是一段弧形的缓坡公路,西边贴着山坡,东面是山谷,从山谷的豁口可以看到海面与小金门岛。</p> <p class="ql-block">这段缓下坡路的那一头海拔有所上升,拐了一个小弯,变成路的右边(东边)是山坡。就在这转折处,护拦外边,山谷坡上,有一组造形奇特的花冈岩山岩,向东望去,一块巨石长成鹰咀形象,尖喙下弯,凶相毕露!而行几步,转过90度向北望去,这座“鹰咀石”竟然只是“偏着一个屁股”歪坐在台石上,好惊险!似乎不小心一扭屁股就会一哧溜滑下去,掉入深谷!不知道这个景观是否曾有前人命名?我就叫它“鹰咀石”吧。</p> <p class="ql-block">顺路往前,下一个小坡,终于到了观景台路口。这里竖立了一幅东坪山“健身步道路线图”,图上也标示了“碉堡(瞭)望台”与路口标志,但不醒目,不好找。为何不另再单竖一个“观景台道口”的大路标呢?这样,不论行路的、乘车的游人,那怕在车上都可以一下子看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路线图上红线框的放大图片,标明了碉堡观景台的位址和路径。</p> <p class="ql-block">截取公交线路图的一段,再加相应标注说明,对此“碉堡观景台“的位置与交通,就更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路口的海拔是229米。在这里公路的东边是山,西边开阔,可以脁望厦门市区,风景很好。</p> <p class="ql-block">进路口,上坡,路修得很好,可通行旅行车,路右修有一小停车场,路左还有一个器械健身的小场地,大约行一百五六十米远,到路的尽头,上一道石阶,碉堡在望。</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的“门口“,一座巨石,上刻一联:</p><p class="ql-block"> 一山看两门, 两岸情相连</p><p class="ql-block">也许其修辞有些瑕疵?”一山看两门“,这“两门“,就是厦门、金门了,这话当然对头,只是,此山本为厦门之山,在此看到厦门之景,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何需言之?莫若改为“登山望金门“,更显现此台之地位。又,“两岸情相连“,这“两岸“,在时政用语中,是特指”台湾海峡两岸“,其词意独特,“台澎“与“金马“,前者是彼岸,后者是此岸,地属“大陆地区”,所以厦门、金门不宜称为“两岸“,此句莫若改为:“两门情相连“?</p><p class="ql-block"> 登山望金门, 两门情相连</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由景及情,原有的对联表达的就是感怀与深情,我再咬文嚼字恐怕也没必要。.</p> <p class="ql-block">这座碉堡,按其作战功能,原本应是紧靠山崖边缘建造的,现在,它不再具有作战功能了,于是以它为依托,前出在崖边扩建了面积约近百平米的观景平台,花冈石地砖铺面,周围又建了坚固美观的仿花冈岩的钢筋水泥栏杆,加上开通上台的汽车道,这整个工程不算小,想来应是“公家“主持的,但是什么时候开放这个地点,再由哪个“单位”修成这座观景台?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终于找到了望金门的观景平台!留影一张,自家留念。</p> <p class="ql-block">测得此观景台海拔达244米,最重要之点,是它位置前出,直视海面与金门诸岛,再没有障眼之山、林!从北到南,由大金门、小金门、大担直到五担,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天,早晨7点多钟我就到了此台,朝阳在东边金门方向,观看、拍摄金门是逆光,晃眼,照片清晣度并不理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金门诸岛</p> <p class="ql-block">小金门島</p> <p class="ql-block">于是,两天后,我于下午两点多钟再次来到观景台,天气晴朗,温和的阳光从厦门方向射向金门,在这台上望金门,清晰明亮,终于看到了,看清了金门诸島!兴奋而激动!</p><p class="ql-block"> 金门島群全景:</p> <p class="ql-block">小金门岛。从未这么清晣地看过它的全景,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欣喜地看到,小金门岛与厦门岛之间的海峡里,靠小金门一侧的海面上,有了一大片海产养殖区。该岛是金门县的农业区,建制为乡级一一烈屿乡,金乡人口仅几千人。就在厦门岛的面前,金门农民大规模经营这海上田园,这在从前是不可想象的。</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很清楚看到大担、二担直到五担列島,越来越小,五担就是一块礁石。在三四五担后面,海中一个小島,是青屿島,属于漳州市龙海市,是驻有解放军的前沿阵地。</p> <p class="ql-block">拉长镜头,想仔细一点看看小金门岛后面的大金门島。意外地看到:大小金门岛之间,有一座显然未及完工的大桥!这是我以前未知的,赶紧“百度“去,才知道:这座桥叫金门大桥,因为小金门岛又称“烈屿“,此桥又称金烈大桥。据说从1992年就开始筹划,台湾民众称之为在党派炒作中漂浮的“浮桥”,总也落实不了,直到2011年,在马英九任上才落实方案:起迄由大金门島西部的湖下到小金门岛东北部的后头,工程为”脊背式“斜拉桥,每跨280米,当时据称这跨距在此种结构桥樑中为世界第一,桥长5.4Km,水上部分4.8Km。马英九、吴敦义出席开工仪式,宣布将于2016年建成!现在,九年多过去了,就从咱们这观景台上连用手机都可以看得清清楚:这不就是一座烂尾桥嘛!但近日查到消息,这桥又要再动工了,而且据说计划于2021完工,咱们拭目以待吧,愿金门乡亲好梦可圆!</p> <p class="ql-block">放大照片,再加上文字标注可以看得更清楚些。</p> <p class="ql-block">在上面的照片中,厦门这边离岸不远处,有一座形状奇特的小岛,就像一艘大油轮似地,头、尾高而中部平齐。这座小岛叫土屿,下面是从前埔海滨拍的照片,在那里看得更清楚。这座小岛往往引起游人的好奇。</p> <p class="ql-block">在这观景台上,每次去都能遇到游客,大多是厦门中老年居民来此看金门,有的是结合锻炼身体,步行或骑自由车上来的。还有外地自驾车来游的,他们有的是早就筹划好,到厦门后就找到这里,也有的是来到厦门之后才知道有这个观景台才赶来的。那天遇到一个“吉普旅游团“,见照片,听他们说是分乘四台吉普车,从浙江沿海一路旅行来的。</p> <p class="ql-block">最后,把在这座“碉堡观景台”上看到的风景,归纳到下面的厦金海域地图的截图上,作为本文的结尾,也是对“上山望金门”感兴趣的旅友们的交代,我就是给旅友们打个前站。</p> <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金门,与厦门是紧紧相依的姐妹岛,在我们这一代厦门人的青年时代,金门是难得窥视的敌佔区,厦门因而成为“海防前线“,因此,“好好地看看金门什么样“成为厦门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愿。时至今日,厦金之间实现“小三通”已经20年,从厦门岛的“东极“五通码头到大金门岛,船行仅需25分钟而已,2019年,往返小三通人次已达196万,其中陆客约佔百万。许多人都已去过金门,我也去过,但是我始终心中怀有一个在厦门岛的高山上鸟瞰金门诸岛的心愿,为什么?也许植根于中学时代金门砲战的记忆吧。</p><p class="ql-block"> 在眼下云顶岩还不能随意登临的情况下,东坪山的观景台无疑是望金门最棒的地方了。当然,我依然憧憬:清晨,一高兴就可以登上洪济山之巅,欣赏那“云顶观日”的壮美,极目远眺台湾海峡;而上金门岛玩玩,应当就像上鼓浪屿那样方便自如,我想,这个日子应当不远了!</p><p class="ql-block"> ( 全文完,2021.01.11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