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tyle=""><font color="#ff8a00">黄河流域 山西省</font></b><div>老牛湾是母亲黄河流入山西的第一站,由于地形条件的独特性,这里的石灰岩峭壁呈怪石嶙峋、犬牙交错状。长城在这里沿陡峭突兀的山峦延伸,与黄河并行向南,似两条巨龙携手飞舞。古时候,长城沿线上的军事要塞老牛湾堡就坐落在这里。<b><br></b></div> 老牛湾堡,位于山西偏关县万家寨镇 。有黄河入晋第一村、天下长城第一墩,一唱雄鸡闻三县的美誉。黄河之水出河套至此拐弯流经深山峡谷奔腾南下,古长城至此逶迤东去。这里的古堡、古楼、古渡、古栈道、古庙、古村落更让人惊叹不已。 <div><b><font color="#ff8a00">山西黄河石楼湾</font></b><br></div>位于山西省石楼县辛关镇,最佳观景点为马家畔,被誉为“万里黄河上最美丽的弯”。<b>黄河在晋陕峡谷段</b>,<b>总体流向为由北向南</b>,<b>自辛关黄河大桥以南6公里处,陡然向东,转了一道极为奇特的大弯。</b><div><b><font color="#ed2308">毛泽东主席</font></b>最著名的诗词 <font color="#ed2308"><b>沁园春·雪</b></font>, 1936年2月作于山西石楼。<font color="#ed2308"><b>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font><br></div> <div><b><font color="#ff8a00">山西壶口瀑布</font></b></div>瀑布处于秦晋峡谷的南端,西面是陕西延安宜川县壶口乡,东面市山西临汾吉县壶口镇,一个是壶口乡,一个是壶口镇。可见,两家都十分稀罕壶口这个地名。<div>从观景效果来分析话,山西壶口观细节,陕西壶口看气势。<br></div> <b><font color="#ff8a00">禹门口</font></b><div>在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峡谷中,为黄河晋陕峡谷的南端出口。这里两岸峭壁夹峙,形如门阙,水势汹汹,声震山野。这里是<b>禹凿龙门</b>的发生地,神话说<b>鲤鱼从这里跳过龙门</b>,汉代的七祠八庙之首<b>大禹庙</b>位于此,三桥并列横跨黄河,如三道凌空彩虹,增添了龙门的不凡气势。</div> 黄河在这里河宽不足40米,传说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所以又称禹门。 <div><b><font color="#ff8a00">平遥古城</font></b><br></div>晋中市平遥县位于山西省的中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的太原盆地西南。<div>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br></div> <b><font color="#ff8a00">运城后土祠</font></b><div>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华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1996年,国务院确定万荣后土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 <b><font color="#ff8a00">运城盐湖</font></b><div>运城盐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被誉为“中国死海”。盐湖的水在高温下不断蒸发,浓度变大,这样就让水的颜色变得浓郁鲜艳,呈现出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的景致,成为夏日盐湖特有的风景。</div> <b><font color="#ff8a00">黄河流域 河南省</font></b><h3><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ff8a00">雄关要塞函谷关</font></b><br></h3><h3>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br></h3> <b><font color="#ff8a00">三门峡黄河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font></b><br>位于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处,南、北、西三面环山,黄河横亘在山地丘陵上。湿地属于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珍禽白天鹅、鹤类等的栖息地,不仅成为国内外游客观光旅游的休闲胜地,而且成为库区周边地区人民生活的世外桃源。 <div><b><font color="#ff8a00">黄河湿地看天鹅</font></b></div>来三门峡来看天鹅,已经成为三门峡对外推介最有号召力的宣传语。百里黄河沿岸,碧波荡漾的黄河水面上,林木交错的黄河湿地,数千只白天鹅仿佛水中雪莲,圣洁典雅地点缀其间,宛若快乐天使悠然自得地引吭高歌,时而婉转低鸣,时而凌空亮翅,时而翩翩起舞。 每年十一月至来年三月,几千只美丽的天鹅,从西伯利亚不远万里,迁徙到此,度过寒冬。 <div><b><font color="#ff8a00">黄河桃花峪</font></b></div>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在河南荥阳市桃花峪。黄河中下游分界碑,矗立在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桃花峪的三皇山上。界碑广场云谲波诡,曲廊亭台林木掩映,石径镶嵌花草云英。登碑远眺,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穷睇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西观黄河天际流,山峦葱翠。峡谷万重锁钥大河,水势湍急,跌岩冲撞浊浪滔天;东眺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烟波浩渺,一望无际。 <b><font color="#ff8a00">黄河三峡</font></b><br>河南济源黄河三峡景区乃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黄河三峡群峰竞秀、山水交融,三条峡谷各有千秋。<b>孤山峡</b>,鬼斧神工、群峰竞秀;<b>龙凤峡</b>,九曲十折、峡深谷幽;<b>八里峡</b>,峭壁如削、雄伟壮观。 <b><font color="#ff8a00">黄河花园口</font></b><br>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花园口因宋时曾在此建闸治水,渐成村落,又因明代在此修建花园并形成渡口而得名。<br>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 是当年国民政府扒开大堤之后,1946年堵口的地方,有当年国民党所立的“民国堵口合龙纪事碑”,和1997年由河南省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所立的“黄河花园口决堤渡口记事碑”各一,两座六角的琉璃瓦亭相对而立,亭内各有六面柱体石碑一座,中间是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大型浮雕墙。 <div><b><font color="#ff8a00">黄河下游堤防</font></b></div><div>黄河标准化堤防是融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三位一体”的标准化堤防体系。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 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打造母亲河健康体魄的重要手段之一。</div> 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已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立了牢固的堤防防护基础。 <b><font color="#ff8a00">邙山炎黄二帝塑像</font></b><div>炎黄二帝塑像位于河南郑州西北黄河文化公园始祖山上。塑像依邙山,面向黄河。塑像高106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雕塑中高者为炎帝,矮者为黄帝。<br></div> 炎黄二帝广场宽300米,长500米,从塑像前一直延伸到黄河老滩,总面积15万平方米。广场按地形分为三级,在三级广场上有一纪念坛。一级广场中有一高6米的大鼎——炎黄鼎,二级广场两边对称放置钟与鼓,各高5米,三级广场坛道两侧分置铸铜八鼎,各高4米,与炎黄鼎合成九鼎之数。 <b><font color="#ff8a00">郑州花园口铁犀</font></b> <div>花园口的这头镇河铁犀看起来十分陈旧,像个古董,其实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克隆”来的! 它的原型真身保存在开封东北郊的铁牛村。是明朝政治家于谦在开封治河时所铸,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div> <b><font color="#ff8a00">黄河流域 山东省</font></b><div>黄河下游堤防加固基本完成,建成了808公里的标准化堤防,其中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br></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鸟瞰看济南黄河</b></p> <div><b><font color="#ff8a00">黄河三角洲湿地</font></b><br></div>黄河的入海口山东省东营市,有一片历经黄河千万年冲刷,由河水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平原——黄河三角洲。同时伴随这片土地而生的,是以景观原始而闻名于世的黄河口湿地,这里水源充足,植被丰富,将近300种鸟类栖息, 1992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鸟类资源丰富,珍稀濒危鸟类众多。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鸟类26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金雕、丹顶鹤、白头鹤、大鸨7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海鸬鹚、大天鹅、灰鹤、白尾鹞等33种。 <b><font color="#ff8a00">黄河入海口日出</font></b> <b><font color="#ff8a00">黄河入海口日出</font></b> <b><font color="#ff8a00">黄河入海口</font></b><br>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境内,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就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br> 由于黄河携带泥沙量较大,遇天气晴朗、海流稳定时,在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的黄河入海口处,因水体密度不同,黄色和蓝色的两种海水交界处清晰可见,呈现“黄蓝交界”的壮观景象。 黄河入海口的淤积—延伸—摆动,入海流路相应改道变迁。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是一个弱潮陆相河口。 <b>特别感谢:</b><br> 在编制这黄河风光美篇过程中,有些图片是从网络上搜集的视频或图片加工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人对视频和图片的作者在这里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有侵权或作者不同意选用,请回复信息,本人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