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为什么要读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传统中,读书是为了“学问应对”,所谓人情道理、是故文章都在于传承和读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人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人的生活是异于其他物种的,人也是异于其他物种的。什么是人其实是很难定义的,不仅人很难定义,世界上的“定义”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这个已经被证明。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方法叫“属加种差(是一种常用的定义方法,又称真实定义、实质定义。)”来定义事物,那么人也就可以叫做“自觉地收敛兽行的动物(茶博士自己的定义)”,我们属于“动物”,我们与动物的种差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上能够约束自己的本能欲望(食色等),这也属于茶博士自己对于人的理解和体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理解了人,就可以说说文化。同样我对文化的理解是:文化就是人的非野兽化。首先,文化是人的行为,其次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使人“非野兽”化。非野兽化的程度就是文明的程度,所谓彬彬有礼就是十足的“非野兽化”,这方面中国的君子与西方的绅士具有同样的意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的生活和文化形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人或者是华人圈子,更大范围的儒家文化圈子属于“儒释道,加上外”的生态圈子。这个历史本身就是很长的话题,今天不赘述。但是核心是“儒家”,其体系叫“儒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儒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儒。儒就是人的需(要),人既然是要与动物相分别,就有自己的特殊(与动物相比)需要,这种需要的总结整理和提高就是儒学。广义地说“儒学”就是“人事儿”,其实外国的“人事儿”如果假以时日的话一定会与中国的“人事儿”同一化,“儒学化”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请相信这一点。在过去儒家文化影响了亚洲的大部分,形成了儒家文化圈,今后随着中国的强大“儒学”依然会发扬光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龚鹏程 儒学与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其人:龚鹏程,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台北。是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19年,龚鹏程先生就任山东大学文学院专任讲席教授。具有两岸三地的文化视野,也具有世界性的格局。属于思想家类型,并不拘泥于狭义的文化学科,思考的是人生社会的基本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其书:揭示儒学与生活之间的秘密:在生活中发现儒学的力量,在儒学中丰富生活的乐趣。龚鹏程的着眼点就在于生活,就在于我们人之于动物的差异化梳理了“儒学”与生活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本书加上附录一共有十四个篇章,涉及文化变迁、儒学的内容与意义、风俗、美学、艺术化、思维等话题,是一本浅入深出的普及型读物。从“食色,性也”这个人之动物性的“大欲”说起,娓娓道出人别于动物的文化大意是“群伦道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饮食男女 道德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文•王世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文化,是相对于质朴来说,文化是人为活动,今天的文化就是今天的人为活动。讲传统文化,就是讲自今以前的文化对今天文化的作用与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现在传统文化是热门,很多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言说推广传统文化,但是大多是以高高在上的知识体系来讲解,经史子集琴棋书画等等,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依然是隔靴搔痒,所谓传统文化与我何干依然是问题多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不是这种知识化的讲述内容有什么问题,而是其路径远离了人的认知需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所谓文化即是对质朴的斟酌、雕琢、与规范,让人的“食色”大欲受到规范,既达成“礼”而让人在群伦生活中自足圆满和谐相处!这可能是中国文化的本意,即“饮食男女、道德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只有从“饮食男女”来阐发“道德文章”,文化才能落到与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实处,才能知微见著以小博大,起于毫末落于宏阔。如果不从生活入手谈论道德文章,难免师爷教化之嫌,也难免禁锢人性之疑。这些担心已经被传统证实过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饮食男女、道德文章”岂止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而且是中国文化审美的至高境界。中国人重视现实世界中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实在是没有比“饮食男女、道德文章”更接地气,更有精神意义的简要概括了。“饮食男女、道德文章”指涉的群伦生活饱含了对人生快乐的肯定与鼓励,也对人类持续地与万物和谐充满了信心与作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中西文化融会贯通,在洋为中用的过程中,传统的“饮食男女、道德文章”也应该为今所用,起码那些关心传统文化的文人闻人们应该回归此一路径,否则除了人们把你当成学者专家外,很难把你当成文化文明的使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假以时日,“饮食男女、道德文章”不仅是传统,也不仅是中国,一定是所有文化的主要诉求,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指向,也是世界美好之美的主要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2月14日于半山书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群伦道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群”是文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伦”是人的动物属性“社会(群)”属性的充分必要条件,“道德”就是这些条件的现实规定。人既不能无“群”自生,也不能丧“伦”自处,那样的人没有意义。人的意义在“群伦”的关系中体现出自我与他人的和谐,“道德”就是和谐的一种规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回到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读书可以增加“学”,提高“问”,最重要的是修养我们的“应对”人情世故的素质,让我们每个自我都在“群伦”的社会生活中聊以自处,愉悦、和谐,每个人都彬彬有礼,温良恭俭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岁月就像涟漪,缓缓地荡漾开来。只有去思考自我与面对的世界,人活着才有意义,才有快乐和痛苦的相辅相成,才可以让我们在动态的时光中把握住自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非常感谢2021年的首次分享赋予我的机会,让我说感谢大家的倾听与交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祝大家新年新气象,新春多吉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王世华2021年1月2日于半山书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