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煦风拂;古灶冬日暖,——探秘佛山“南风古灶”,(上篇)

若水

<p>“南风古灶”依山而建,“龙窑”和神树相伴已500年焉</p> <p>古灶巨大的烟囱如今成了景观</p> <p>“龙窑”沿着山坡攀援,颇为壮观</p><p>为了散热,内部其实都是通透的</p> <p>鳞次栉比的“龙窑”外观</p> <p>  闯入“南风古灶”,纯属偶然——误打误撞。那日从“岭南新天地”出来,不觉过瘾,时间尚早就在手机上搜索附近景点,跳出“南风古灶”。当时只是对“古”字比较感兴趣,全然不知道,所谓的“灶”就是烧制陶制品的窑。</p> <p>“龙窑”的上方搭着红瓦盖起的窑房,从外面远远望去就像游走的火龙</p> <p>“南风古灶”景区内的林家庙也是大有来头</p> <p>“龙窑”烧柴的窑口——</p><p>作为一个旅游项目每月点火两次</p> <p>古灶内部</p> <p>迫不及待看我替她们拍得照片</p><p>——回去又得得瑟一番</p> <p>我说姑娘,回去可以慢慢欣赏的</p> <p>  之所以称“南风古灶”,是因为其已有500年的历史(建于明正德年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龙窑。500年来,这里的薪火就从来没有断绝过,陶艺代代相传,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工业遗产目录,誉为中华陶瓷的活化石,整个古窑依山而建,古窑长达二百三十四米,犹如一条巨龙,所以称之为“龙窑”。</p> <p>“南风古灶”和500年的大榕树</p> <p>从南风古灶眺望另一条长龙——</p><p>“高灶”</p> <p>从游步道看南风古灶——</p><p>外面摆着大量的陶瓷</p> <p>作为景观而堆放着的陶制品</p> <p>“南风古灶”作为佛山一个新的景点,吸引无数的摄影发烧友</p> <p>  古灶西侧还有一座龙窑,那便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高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高灶”的称呼是因为这条窑建在高庙的后面,窑主希望它能承接高庙鼎盛的香火,所以取名为“高灶”</p> <p>南风古灶和高灶就像两条巨龙</p> <p>“双龙”遥相呼应</p> <p>“南风古灶”如今成了网红打卡点</p> <p>赤发浓眉,袒胸露腹的火神</p><p>——也爱摆个POSE</p> <p>古时的窑工就是由此进入“龙窑”内部</p> <p>  在清末民初之陶业鼎盛时期,佛山石湾的龙窑达一百条以上,其时陶业发展极其庞大,在绝大部分的古窑已被现代化煅烧手段所取代的今天,南风古灶依然能历尽沧桑至今尚存,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当然现在每个月开窑两次,更多的只是文化和旅游价值。作为一个活着的文物化石传世而已。</p> <p>为龙窑遮风挡雨的“龙鳞”</p><p><br></p> <p>500年的神树——“古灶榕风”</p> <p>站在最高处亭子内看“弄窑”</p> <p>与“龙窑”——南风古灶</p><p>紧紧依偎的神树</p> <p>广场的白鸽自由飞翔</p> <p>“和谐”社会</p> <p>  顺着龙窑一直走到顶部,让人倍感诧异。龙窑窑顶最高处竟然生长着一棵将近500岁的巨大的榕树,传说这大榕树是“飞来榕”,是鸟雀衔了榕树的种子,落地而生。这棵古榕枝体粗大,树叶呈翠绿色,最神奇的是它的根系演化成无数的长须沿着周围的岩石和古窑,紧紧地插在缝隙中。一旁的石碑上立着它的身份证明——“古灶榕风”。</p> <p>古灶与民居之间的通道——</p><p>怎么看都有点时空隧道的感觉</p> <p>行走在古灶景区周围的原民居</p> <p>右边上方就是500年的榕树</p><p>——被誉为神树的“古灶榕风”</p> <p>榕树的根系方圆几十米</p> <p>榕树的根深深插进四周的岩石之中</p> <p>与岩石和古灶砖窑融为一体的榕树根系</p> <p>神树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