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心就好

何平

特别的2020年过去了,回顾一年,虽然2020年有大把的时间,但是拍点什么,写点什么却没有前几年多。不过就是在最不平凡的一年里,因祸得福和家人美美的度过了完整的暑假。 也许我拍的不多,也许我拍的不好,当我拿出手机去记录何思何虑一面之缘的时候,内心是冲动的。 春节近40天的封闭结束后的第一天,因为车限号,选择BRT出门。 第一天能排着队去买面包,这已经是幸福的。前面的小妹妹也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 疫情过后的复工。 每次去昌吉都要去小吃街买回族人的点心。这是十一放假期间和妈妈一起去昌吉。 之前写过一篇伊犁老街的美篇,只要再去伊犁都要到这条老街走一走,喜欢那里的色彩。 妹妹和我一样都喜欢去锦里,算是旅行了。说的是一段《珍珠翡翠白玉汤》 尽管锦里和所有著名的商业街一样叫卖着大部分一样的东西。但是还是有手艺人在这里摆摊。 这张照片,我给取名叫《八仙过海》。一场大雨,过街天桥的排水出了问题,没过脚的积水。 朦朦胧胧的感觉,拍了很多的《在雨中》 《战高温》在成都,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上了年纪的劳动者。 《业绩》,早市要收摊了,老大爷数一数今天的营业额。 《露天电影一》 《露天电影二》 《出租》,很久没有看到贴的满满的广告,最多的就是出租。 《老手艺》,我想有机会去拍一个更满意的。 《休息》 今年对妈妈来说经历了一道大坎。但是妈妈真的很勇敢和乐观。祝妈妈健康。 路过棉花地,在新疆五十年了,还是第一次与棉花亲密接触。 在离乌鲁木齐最近的胡杨林里 2020年只写了几首小诗,写诗需要内心对生活的冲动。只是在这一年里我的诗心也是暂停了。 《快进键》2月7日<br>图书馆也已经暂时的闭馆,<br>手里过了租期的图书,<br>再不用着急的归还,<br>细细地寻找千年前治乱兴衰嗜血的真相。<br><br>电视剧里善良的眼泪,<br>总是会输给,<br>鼓噪着正义的名门正派,<br>内心里的道貌岸然。<br><br>我以为躲了起来,<br>就可以忘却掉卑鄙和高尚。<br>只想按下现实世界的快进键,<br>让度日如年的时光快点过去。<br><br>白衣天使修炼出神丹,<br>让肆虐的病毒云消雾散。 《惊蛰》3月5日<br>没有阵阵的春雷,<br>忽的一瞬间,人声鼎沸,<br>遮掩着的恐惧焦虑无奈泪水,<br>结成了花蕾,<br>心头一热,<br>吃下荷包蛋,<br>管它白虎作恶,<br>我要踏上春暖花开,<br>不去面朝大海,<br>去拥抱白色的花蕊。<br>她比寒冬的腊梅,<br>更美更美。 《渐渐地》 3月26日<br>清晨六点乌鲁木齐的街,<br>路灯斑斓,天色昏暗,<br>总会渐渐地亮起来。<br><br>路上已经偶见早起的小面,<br>没有收工的出租车,打着空车灯,<br>总会渐渐地出现滚滚车流。<br><br>车里的暖风一会儿就热了,<br>一杯热水,瑟瑟的发抖,<br>总会渐渐地暖和起来。<br><br>2020年的春天,<br>一个略显寒冷的春天,<br>总会渐渐地过去。 《泪水》3月27日<br>夜空中只有一弯玄月,<br>黑夜也不再只有黑,<br>喜极而泣的泪水,<br>像巧克力一样的甜。 《我来到了北蛮》<br><br>我回头望着出生的地方,<br>我也不想着离开,<br>我更想去看看山的那一边是什么?<br><br>我选择了向着北方前行,<br>我越走越远,<br>我发现人越来越少。<br><br>我什么都没有了,<br>我只有一匹用最后的干粮换回的黑色的马,<br>我想骑着它,可是上去就摔了下来。<br><br>我每天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只是和我的大黑马较着劲,<br>我终于有一天不再摔下来,<br>我终于和我的大黑马奔跑了起来。<br><br>我才知道山的后面还是一座山,<br>我想知道这座山的后面又是什么? 《红颜》<br><br>一颗人头滚落<br>在烽火台上<br>散落的头发<br>遮盖不住一双没有闭上的双眼<br>空洞的看着<br>远去马蹄声中的烟尘<br>那里面有一抹红色<br>在不甘的瞳孔中<br>越来越远<br>却又越来越艳<br>渐渐地融化在天际里<br>从此杳无音讯<br>有人说在夏日午后雨过天晴<br>骊山夕阳下的霞光就是烟尘中远去的她 最后这两首诗是我为自己写的历史小故事而创作的。因摄影而转向了写历史小故事,又因写诗,而为历史小故事写诗歌。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缘分。<div> 写历史+写诗歌+摄影,有搞头。</div> 2020年除了专业的历史书籍以外,利用各种的空闲时间认真的完整的读了些书,并做了一个《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系列,写下了自己的读后感。 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一本全是干货的书,符合我的胃口,携带方便,完全是在得空之时阅读完的,还因此两次坐过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读完本书的心得。这也是读的第二本日本学者的书。不得不说对于西域历史的研究日本人是认真的,也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的。搞明白我们自己先祖那些事,也是我辈的当仁不让的职责。 今年完整读完的第二本书,也源于疫情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很久没有读过名人传记了。学历史不可不知“中国现代史学四大家”钱穆、陈寅恪、吕思勉、陈垣。<br> 不知道是不是海量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对于这样四五十万字的厚书有些发怵,就这样随手的放在枕边,完全凭兴趣阅读,有些章节读的仔细些,有些也是匆匆掠过,终还是读完了。历时几个月读完的书,其实对于书中的一些细节记不准了。但还是有一些感触:<br>其一,好老师很重要。尽管钱穆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但是幼年青年时期,学习遇到了很多好老师,甚至是专家。而在钱穆从事教育后,也是有许多学生因师从钱穆而受影响学业有成。<br>其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知识总会因为越学才越感觉到无知,我想把爱好变成专业,时常有不敢迈步前行念头。特别是自己在写一些历史故事的时候,尤其战战兢兢。套用流行词不忘初心,坚持学习,只要比自己进步就好,越是感觉到自己的无知,说明进步了。 第三本书,习惯成自然。坐车、等人的空闲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后,书读起来也是很快的。<br> 这种十万字以内的书内容精炼,尤其适合随身携带。<br>《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钱穆先生的讲演记录整理而成的,各种繁杂的制度经过口语化,读起来更通俗易懂。甚至读到酣畅淋漓之时,犹如亲听大师侃侃而谈。由于是讲演稿,受时间所限,只是对汉、唐、宋、明、清五个历史朝代的政治制度做了概述。<br> 初读感想:所谓的政治制度一定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中去解读,历史事件也是在当时的政治制度下具有发生的必然性。<br>比如说,我们小时候听的《岳飞传》,当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莫须有的罪名迫害。总是在想岳飞怎么样才能不死?但是回到宋朝的政府组织,兵役制度,国防特点,岳飞的死确确实实有必然性。只好与岳飞一起感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br> 也提醒自己在读和写历史故事的时候,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政治制度。想像也需要合理性。 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第四本。《丝绸之路 重新开始的旅程》<br> 二十多年前,一个日本年轻人,选择了“东起长安,西至罗马;饥则食,饱则行;日落则息,天明则起”徒步丝绸之路。当初完全是因为书名中有丝绸之路才买的这本书。<br> 演员可以饰演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的人生,读书和观影者一样,通过阅读也能感受不同的人生,如果作品足够好,更会有强烈的代入感。跟着作者进入一段跌宕起伏的旅程。最后被作者打动的还是心路历程,为什么走在路上?走在路上感受到什么?每个人的人生不也是一场唯一旅程,问问自己又为什么走在路上?走在人生路上,总是常常说“等什么什么时候,我就做什么什么事”结果往往是空头支票,一路走来发现无法兑现的越来越多。<br> 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有许多电影记忆浮现在眼前,比如作者在因病滞留伊朗,突然就想到了一部电影《转山》,一个台湾年轻人为了完成兄长的意愿,骑行从丽江到拉萨。人为什么在路上,也许理由很简单,但是简单并不意味着不坚定。<br> 最后用作者的一段原文和所有在路上的人共勉。<br>“在这短短1公里的路程中,我品味到了多种情感:期待、失望、气愤、迟疑…………到罗马还有5000公里,前方还有很多“妖魔鬼怪”与“神佛仙圣”在等着我。我要和他们一一打个照面,品尝这多味的人生。”<br> 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2020年第五本,《在北大听讲座•第一辑》。<br>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总以为这种讲座集多是一些励志的卡耐基之文。但是真正阅读起来的时候,不停地擦汗,深深地体会到那种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却看不懂的无知感。<br>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会有一个问题浮在脑海里“为什么要读书???”<br> 面对这些压根就看不懂的知识,这些与自己的工作、生活、爱好都暂时没有关系的知识,又为什么去读它呢?<br> 我现在也没有答案。<br> 我现在读的最多的就是历史专业的书,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写作计划,这些书读得比较认真,还会做一些笔记和批注。还有就是一些自己以前买的没读的书,没有阅读目的,就和刷手机一样。<br> 这第五本书读完,完全是因为出差的路途时间充足,这是不是也说明工作越努力,越有时间阅读呢<br> 其实读完一本书,真的很简单,你要做的就是在随身的包里放上一本书 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2020第六本书《人生海海》作者麦家。<br>机场买三送一,选择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麦家的书完全是先看了电视剧后开始迷恋上的。而这本新书其实去年在书店就看到了,但一直没有翻也没有买,今天读完,感觉一如既往的回忆杀的写法,故事总是在新的线索中发展和颠覆。但明显感觉作者写的隐忍和最后的宣泄爆发。不好意思的是在作者爆发的时候,泪目了。 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br> <br>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2020年第七本书,《中国史学名著》作者:钱穆。<br> <br>读完这本书大约花了1个月的业余时间。这本书是钱先生为台北中国文化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班所开课程全年的讲课实录。<br>如果是在今天,有各种的传播平台,我辈即便不能亲见大师风采,但一定可以聆听到大师的授业之声。略有遗憾之余还是可以从书本中感受到大师的慷慨激昂。<br>“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每一章节中都能感受到钱先生不仅仅受业解惑,而传道才是他最为看重和迫切的。<br>书中有几点给我感受非常深刻。第一,书要一本本一部部地读,埋头读。不管做历史哪个方向研究,总是要读《史记》。第二,读书更要读书背后的人,这个人就是作者。没有一个个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个性不同的史学家,也就没有这一部部打上烙印的史学名著。第三,博与精的关系,埋头读也要抬头看,看上下,看左右。不能只博不专,也不能只专不博。 <br>道理道理,就有理的道。既然已经知道了这样有理的道,就该去这样走。<br>其实这本书读完,一个念头反而越来越清晰。泱泱中华,源远流长,就是现在的我们为之自豪的“文化自信”。一部部史学名著,就是文化自信的见证。 最精彩的后记。希望能距离那个我们自己心中的真正的长安城更近一些。共勉。<br><br>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2020第八本书。<br>《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已经上演有一段时间了,还没有看过。书也束之高阁有一年多了。总算是在这段特殊时期读完了。<br>紧张从第一页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宛如一个大片的高潮段落,从字里行间都透漏出急迫。<br>如同所有的网文一般,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总觉得结局好像不给力。难道是为了不让大家猜出结局而设定的结局吗?<br>全文最好看的是两篇后记。只有读了这两篇后记,真实的感受到作者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基石,才能感受到作者一字一句的呕心之作。真正是历史类小说的扛鼎之作。<br>后记1,所有主要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作者想象的故事谁又能说这不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呢。这就是高级。<br>后记2,我就摘一段作者的原话“写这么一部作品,最大的挑战不是故事的编织、人物的塑造,而是对那个时代生活细节的精准描述…………要描摹的其实是一整个世界,无论写得多么细致,都不嫌多………战战兢兢地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光是专题论文和考古报告就读了一大堆,还先后去了西安数次实地考察,希望能距离那个真实的长安城更近一些。” 书中自有黄金屋。<br>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2020年第九本书。《心力》<br>我发觉自己有了大把时间的时候,读书的动力却电量不足。两个月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这本书。本来买来读的时候,也是想着是一本心灵鸡汤,滋润一下自己。想起了电影《中国合伙人》佟大为一边说卡耐基是骗人的,一边又引用着卡耐基安慰伙伴。心灵鸡汤也如此,喝多了消化不良,但是偶尔来一口,提提神,也未尝不可。<br>读着读着思想就有些飘了,虽然也能找到鸡汤的影子,但还是能感觉到落地的亮点。<br>疫情依然没有结束,机场的书店也变的冷冷清清,甚至在双流T2,转了一大圈没看到书店,自然也就没有了各种大咖的培训视频播放。是大家都找到了难中精进的路了吗?耳边又回想起,一个老哥的口头禅做公司也是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br> 2020年还写了许多的CBA球评,都在我的头条里。这样看来还是写了不少的东西。只不过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没关系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2021年,本命年啊。两个心愿,一是多和家人在一起;二是继续写,要去这些故事发生的地方走一走,拍一拍。如果能把写的东西出出来,那就是完美了。<div> 2021就从这里开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