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土楼是福建旅游的一张金名片,而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的土楼群,更是福建土楼中最美的形体组合。</p><p class="ql-block"> 快年底了,我们俩夫妻乘高铁自由行,抵厦门后再转南靖县,在南靖包了辆商务车方便游览土楼,驾驶员是个小年轻兼导游。</p><p class="ql-block"> 翌日驱车来到最负盛名的田螺坑土楼群观景台,观景台建在俯瞰土楼群的最佳位置上,这是每位游客必到打卡点。</p><p class="ql-block"> 从空中俯看,这5座土楼依山而建,像一朵玫瑰花洒落在大地上。又像“天上落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与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巧妙结合的天人环境。有人戏谑田螺坑土楼群像“四菜一汤”,它是福建土楼的精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依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的一方四圆土楼群,是独具特色的经典之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景观村落;在住户均为黄氏族人。</p><p class="ql-block"> 2001年5月,被选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被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这次带上航拍无人机,鸟瞰田螺坑土楼群,结构远不如观景台上的好看。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均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土楼群建在山坡上,群山环抱,层层梯田,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的环境,是城市里人享受不到的奢侈品。</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观景台下来进村一探究竟,首先看到的是椭圆形的文昌楼。</p><p class="ql-block"> 据说本来也是圆形的结构,因为预分房中发现房子不够分配,最终将方案调整为椭圆形而增加了房源。</p> <p class="ql-block"> 进入土楼内,三层的椭圆形蓝色的天空映入眼帘,远处的青山在椭圆里冒着尖,难得一见的蓝天镶嵌着两道白云,这就叫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可是楼内的景色却不是那么雅致,过度的商业开发,无序的卖家小摊占据了许多空间。有卖土特产的,茶叶,笋干,水果,木瓜粉,有歺饮搭了棚子的摊位,还有住宿的客栈,挂满楼道上的掠干的床单.......</p> <p class="ql-block"> 这是设在三楼的不足十平米的客房,三面靠墙的木板床,也有电视但没有卫生间。</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批就歺的游客,点的就是四菜一汤。</p> <p class="ql-block">第二座是方形的步云楼。</p> <p class="ql-block"> 方形的土楼在福建土楼中数量没有圆形的多,楼梯从四个角上下。步云楼也是三层结构,里面状态和前面的文昌楼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 我爬到顶楼,有一个洞开的窗户镶嵌在土墙中,从墙的判断面能看到土墙的厚度近一米,可见有斜度的底层土墙足够二米吧。</p> <p class="ql-block">和昌楼。</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田螺坑土楼下得山来,在公路边有一处正在兴建的观景台,它从下面往上看土楼群,正是:上看土楼一朵花,下看土楼布达拉。</p> <p class="ql-block"> 南靖县云水谣古镇有两座土楼---怀远楼和和贵楼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世界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走进怀远楼,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怀远楼只设一个大门,大门顶上绘有八卦,八卦下方是大大的“怀远楼”三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怀远楼的名字有两个涵义:一是楼主来自河北怀杨简氏家族,另一个则是要告诫简氏子孙要胸怀远大志向。两侧是一副对联:“怀以德敦以人藉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p> <p class="ql-block"> 怀远楼建于清末年间,(1905~1909年),是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有土楼中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土楼,采用成熟的倾壁造技术营建的鼓形土楼,是中原版筑技术经过几千年积累提高的结晶,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代表,楼内楹联抱柱,雕梁画栋诠释了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思想。是闽南建筑风格与中国儒家文化完美结合的杰出典范。</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怀远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怀远楼是双环圆形土楼,简氏家庭住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4层结构,高1 4.5米,每层34间,共136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怀远楼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内院核心位置的祖堂,也就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斯是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族内有人近期结婚,斯是室前还透着新婚的喜庆。</span></p> <p class="ql-block"> 爬上四楼,左右都是大弧度的圆形楼房,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每间楼房廊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百多年的土楼依旧风姿悼韵,房门大都已落锁,通道木板铺就,走上面吱吱作响,整个楼层干净整洁。</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一对情侣在拍婚纱照,不经意蹭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底层还有住的人,</p> <p class="ql-block"> 大门两侧是一对椿米的石臼。很多年轻人已经不能理解它的作用,至少半个世纪前,我们吃的饭还得靠它把稻谷椿出米做饭。</p> <p class="ql-block">坐在门口两侧石板橙上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坐北朝南,两侧均有矮房和门前照墙和山墙门。</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三奇”</p><p class="ql-block"> 和贵楼高五层,21.5米,别小看这个数字,这是个“世界之最”,也就是说和贵楼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此为一奇。</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共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p><p class="ql-block"> 天井中心位置的三间厅堂前进士牌匾。</p> <p class="ql-block"> 天井中心建三间一堂式学堂,堂前门上挂着两块来头不小的匾牌,一个是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由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匾牌;一个是中华民国计六年十月由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仁赠送,由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匾牌。</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泥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几千根的松木排桩,再从头开始夯墙,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方楼。二三百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风雨不动安如泰山。</p> <p class="ql-block"> 你在楼中学堂的小天井用铁线往地里插,一口气可以插进5米多深,拔出铁线,则可见铁线上有淤泥的痕迹,你如果在这里跺跺脚,天井整片的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此为第二奇。</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的第三奇,即楼中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左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甜美,井中几条红鲤鱼翩翩游动,有如精灵,而右边那口井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p> <p class="ql-block">楼上照样干净整洁。</p> <p class="ql-block"> 顶层通透的窗户向你秀肌肉-----它的墙有多厚!</p> <p class="ql-block">顶层楼梯间堆放着当年的农耕用具。</p> <p class="ql-block"> 河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曲江圩河坑自然村。</p><p class="ql-block"> 河坑土楼群14座土楼中共有13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福建土楼列入世遗最多的土楼群。</p><p class="ql-block"> 航拍土楼群,春贵楼、裕兴楼、裕昌楼、阳春楼、永庆楼、晓春楼、东升楼七座圆楼形成一个勺子状,像北斗七星。</p><p class="ql-block"> 而朝水楼、永贵楼、阳照楼、永荣楼、永盛楼、南薰楼、绳庆楼7座方楼也形成一个新的北斗七星阵;两阵并不对峙,而是相辅相成,方圆相配阴阳相合,这是中国土楼里的奇特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航拍裕昌楼与裕兴楼正像子母楼,裕昌楼建于1955年~1957年,坐西北朝东南,内通廊式,高三层,每层36间,占地1838平方米,建筑面积3609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裕兴楼建于文革期间的1967年~1970年,由村民集资筹建;3层结构,楼高11米,每层20间,占地907平方米,建筑面积1959平方米,裕兴楼大小差不多是裕昌楼的一半,所以谓之子母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裕兴楼位于裕昌楼东北侧,楼外径34米,内径18米,每层20间。内通廊式。设有2个楼梯,1个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裕兴楼的老楼民。</p> <p class="ql-block"> 从裕兴楼出来到裕昌楼,门口筛砂子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这是河坑土楼群里最年轻的土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留守坐镇土楼的女楼王。</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外墙一角。</p> <p class="ql-block"> 航拍塔下村,一条S形的河流穿过村庄,各种形态的土楼沿河而建,裕德楼和顺昌楼位于溪流两侧,结合溪流形似太极,塔下村因此被誉为“太极水乡”。</p> <p class="ql-block"> 塔下村建于1426年,现有300多户人家,五十多座方、圆土楼和三十多幢小巧别致的青砖小楼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狭长的山谷中,一条小河流过村庄,十座石桥横跨小河,被誉为“闽南周庄 ”。</p> <p class="ql-block"> 在南靖县的乡镇,像塔下村一样,土楼随处可见,方形居多。<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独特的是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塔下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0年8月26日,塔下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p> <p class="ql-block"> 来塔下村必须要看的就是“德远堂”。 德远堂是中国现存的较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之一,它的独特之处在半月形池塘的前面立有24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 </p><p class="ql-block"> 石龙旗杆是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形式,若是族中有人取得了科举功名,村中都会在家庙的半月池周围竖立石质的旗杆以示庆祝。</p><p class="ql-block"> 德远堂24支石龙旗杆的数量,是中国古姓氏祠堂现存石龙旗杆最多的一处,每座石龙旗杆都有它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德远堂的边上有搭建了一个戏台,每天都有定时为游客表演土楼非遗项目。漳州人偶、茶艺等都吸引了大批的观众,也让游客走进客家文化民俗,还能上台参与,体验非遗之趣味。</p> <p class="ql-block"> 在南靖县的下坂村,12座土楼井然有序地散布在溪流两岸,其中最大、最瞩目的一座便是裕昌楼。</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土楼。5层结构,高18.2米,每层54间,共有房270间,占地2289平方米,建筑面积6358.2平方米,土木结构,通廊式圆楼。</p><p class="ql-block"> 裕昌楼第一层墙厚1.8米,往上逐层减缩10厘米。楼内均以杉木筑建,坐西朝东,形为观音坐莲花。</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的故事很特别,最早是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的。后来罗、张、唐、范四姓相渐搬走,到今天裕昌楼中的居民都是刘姓族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细细看来,很明显能看到三楼四楼的回廊支柱朝着顺时针的方向倾斜,而五楼的支柱则是朝着相反方向倾斜。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故有(东歪西斜)之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难以置信,这样的构造,仿佛一阵狂风就能刮倒,而裕昌楼,稳稳站立了七百多年。即使遇到地震、风雨,也是稳如泰山。</span></p> <p class="ql-block">民间画师。</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除了中央天井有水井之外,后半楼每家每户的一楼灶间,都有一口水井。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水井仍然没有枯竭。只要拿起水勺、水桶就能打水。打上来的泉水清冽、甘甜,滋养了世世代代居于此的人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