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

张骁

<p class="ql-block">  老家门前这条河,普通到连名字都没有。像老家里的那些大伯二叔们老辈子人怎么顺口怎么叫。因在村子南边,我小的时候都叫“南港湾”(jiang)。</p><p class="ql-block"> 听我奶奶说,南港湾两岸都是沙土地,大集体时候种的萝卜,不能撂,因为太脆的缘故,水灵灵的又大又长,上工回来吃一个解渴又挡饱。</p><p class="ql-block"> 河边的芦苇青了又白,家家床上的苇眉子凉席都来自这条河。泥屋上的茅草,脚下的草鞋,墙面上的泥坯,灶堂里的火,都取之于村前那条河。</p><p class="ql-block"> 是河养育了我,养育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河上没有桥,记忆里模模糊糊有那么一条船,摆渡着,我们坐了小船去河南的集镇上赶集。再后来,船儿不见了。我清楚记得的是村民们在河水最浅的地方打上桩,埋下水泥墩供乡亲们南来北往。背着口袋,驮着孩子也是这样跳跃着踩着石墩过河。几个村庄的人都在河前聚集,聊着庄稼和收成谈着牲口说笑着。河水涨涨落落,日子慢慢悠悠。</p><p class="ql-block"> 七岁那年,小河上架起来一座桥。窄窄的,长长的,只容下一辆架子车通过,要是有了相向而行的两辆车必有一个在对岸吆喝着让对方先过。爸爸告诉我,这是咱的大桥,咱要让过路的人先过。有时候人多,我们小孩子们便灵敏的攀上栏杆,扶着桥栏一个一个荡过去。在乡邻们眼羡的目光里,蹭、蹭、蹭窜到前头一溜烟跑了。有了桥,我们便从村北的村小学转到河南的镇上读书。上学,下学一群孩子呼啸着从河上的小桥跑过。</p><p class="ql-block"> 芦苇荡里的野鸭常常被男孩子捉来玩耍,时而在草窝里寻一颗鸭蛋 ,翻开菱角秧找几个小尖角,一边撸,一边往嘴里塞。冬天里在坝上滑雪,在河面溜冰,一不小心湿了裤袜也偷偷忍着冰凉,暖干它,决不告诉大人,也断然不会娇气地哭。</p><p class="ql-block"> 在河里洗澡是常有的事情。天气渐暖因为戏水上学迟到的事情也天天发生,生气的老师大声呵斥着,有经验的老师会让调皮的孩子伸出手臂,老师用手在水里泡过的胳膊上一搓 一个巴掌打过来,这孩子头一扭从老师的手臂下闪过,一面假装听话,一面笑嘻嘻的逃到座位上。</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不是那么盼望暑假,因为暑假有太多活儿等着我们。倒是在学校里读书是真的安闲快乐,爸爸妈妈也绝不会因为农活耽误我们上学。学习是生命中的头等大事,爸爸这样的观点遭到左邻右舍的批评,但是爸爸依然坚持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必须是背书、写字。爸爸再忙也会给我们过课,用今天最时髦的教学管理策略来说就是“日清”。</p><p class="ql-block"> 暑假里过课一点儿也不会少,还要帮大人干活。背着竹筐打猪草,在高粱、玉米地里寻野苋菜和马齿苋。锋利的玉米叶子常常划伤了脸。镰刀有时候也会割破手指,有时还会遇到小蛇从田里跑过,亦或是看到它带着花纹的肚皮撑的圆鼓鼓的,多半是吞了田鼠或者青蛙。打猪草,实在不好玩。</p><p class="ql-block"> 扛着锄头锄地,又常常觉得一望无际的碧绿的庄稼实在是太多,要多久才能锄到地的那一头呢?太阳炙烤着大地,汗水滴在泥里。非得亲身体验或者你真的不能全然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想要理解“粒粒皆辛苦”却又得上一个台阶。即便是理解,理解到哪一个层次也是有高下差别的。推而演之,一个人也真的很难理解别人的人生遭际、心理历程和情感体验。人,生而为人,幸福与否的第一责任人永远都是自己,不要责怪这世界的冷漠,不要抱怨生活的无奈,别人没有义务经历或者经验着你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最有趣的,最值得向往的地方依然是南港湾。</p><p class="ql-block"> 放牛、 放羊、放鸭子,都可以赶到河边,牛大多在岸上,除了吃草还可以偷偷捞一口庄稼;羊儿在半坎里撒欢,东跑西跑,偶尔还把犄角抵在一起,老半天谁也不动又突然松开各自吃草;成群结队的鸭和鹅自由自在的在水草里摸着鱼虾,嘎嘎地叫着、闹着。</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的那个暑假,小学毕业了。班主任语文老师张剑借给我一套《现代文学作品选》,祥林嫂、小二黑都是在那套书里认识的。再后来的暑假我就坐在岸边一边看牛,一边看弟弟,一边看书。琢磨着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想着“康桥里的余波”,望着河边的大杨树却偷偷置换成那“河畔的金柳”;我要是男孩子我也一定要做孙少平,在《穆斯林的葬礼》上哭肿了眼睛;《德伯家的苔丝》一个遥远国度的女孩子让我牵肠挂肚,我决不能像她一样。在落日的余晖里,我们赶着牛羊领着弟弟回家,夜晚渗着星光的梦又飞到牛郎织女家了。</p><p class="ql-block"> “看你西头二叔家的三小子也考上了大学”奶奶一边梳头发,一边给爸爸说。爸爸望向我的眼神里满是期待……</p><p class="ql-block"> 在信阳工作的邻家二伯回来了,带着照相机,奶奶提议照个全家福寄给在外面打工的姑姑。我们欣喜又羞涩地看着照相机,咔嚓一声。往事留在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夏季,河水塞满河堤,河面变得更加宽阔,似乎都是在这样的雨季,我才发现村里的男孩子们几乎都会捉鱼 , 撒网,收网 ,小孩子们跟着捡鱼。慢慢的,弟弟也会捉鱼了。有一年夏天,妈妈生气地对弟弟说,别把鱼拿家里来了,太费油!奶奶补充到,丫鬟比小姐还贵。当时听不明白这些话的意思 ,后来就把小鱼小虾都喂了鸭子。</p><p class="ql-block"> 渐渐的,那些光着脚丫子捕鱼的孩子们都长大了,离开了村庄,离开了小河。</p><p class="ql-block"> 小河给了村子无限的欢乐,小河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双庆桥”是我最近两年在村前的小河上那座小桥的桥身上看到的。这是第几次修的桥不大清楚,只知道从我七岁那年到现在的几十年里桥的确是翻修了。那座桥终于有了一个名字,一个吉祥的名字!听村里的大人们说,这里将建设湿地公园。期待家越来越美,越来越多的能在新时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一丁点儿的力量。她的孩子们时刻准备着!</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大人们常常给我们说,好好学习长大一定要离开这里。这里的的确确有童年的欢乐,当然也有眼泪,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想要逃走的愿望十分强烈。那时候,盼望长大,盼望有独立走出去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雨后村庄小路的泥泞,遍地的牛羊粪,扰乱香梦的黎明前的鸡鸣,夏天夜晚的蚊虫……都是那么的令人讨厌。</p><p class="ql-block"> 似乎,春天早晨的小鸟鸣啾,夏季碧绿的的花生地上升腾的朝阳,傍晚村子上空袅袅娜娜的炊烟,这些常常出现在我的作文中,躲藏在我梦里的画面也不那么可爱了。</p><p class="ql-block"> 该逃的,想走的,是走了。如今, 村庄里老屋颓圮,枯叶满目。留守着老人和妇女,还有大多都叫不上名字的孩子。留下,是为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逃走的,何曾真的走了就一去不复返了呢?不是的,家永远都是家!不容背叛。</p><p class="ql-block"> 逃离家乡,一定要逃离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那是十几岁时唯一的梦想!随着年岁见长,回家去的愿望也一样强烈。原来,我们一直不曾离开,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p><p class="ql-block"> “葬我于高山兮,望我故乡”。离家愈久,思家愈浓。哪怕生不能重逢,死后的魂灵亦要有机会回望故土。</p><p class="ql-block"> 怎么解释年轻的逃遁呢?又怎么理解游子的乡情呢?</p><p class="ql-block"> 大概人的出生就为了分离。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分娩是为了独立生存,独立的前提是做我自己,做我自己就一定要分离,但是剪不断的是血脉相连。你身上总有母亲的影子。人类的生存繁衍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从抚育共生到分离拓展,开疆拓土建设新的家园,但文化却是一脉相承。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带着故乡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曾经,故乡不能安放我们年轻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而今,故乡的云,故乡的风,总是撩乱越来越多的白发。看过别处的河,跨过别处的桥,也还是总会想起我的家,我儿时的家,那不甚宽广的小河,那没有美丽堤岸,长满了野草的小河,永远都在我们的心头荡漾。</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的故乡里都有一条河,一条联通过去和现在 ,打通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知道自己可以到哪里去。</p><p class="ql-block"> 感恩,母亲河!我们去了又回,回了又去,去留之间您默默的守候是孩子们永远的港湾。</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