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个故事又得从伊朗说起,只不过它不是发生在伊朗,而是在,另一个中东国家,约旦。</p><p><br></p><p>还是在伊朗德黑兰的旅店里,一天,早餐桌上,我认识了一位一早刚刚到来的女士,她看上去80岁出头,满头银发,丹麦人,和儿子同行。</p><p><br></p><p>我称呼她Bea。Bea的儿子导游带团去约旦,儿子带团时,就将Bea 独自留在约旦的Petra,一个月时间,Bea把自己变成了一个Petra 通。</p><p><br></p><p>听说我是从澳大利亚来的,计划中要去约旦,她告诉我,在Petra古城老街上,有一位女士,是澳洲人,她嫁给了一个当地的贝都因人,在那里待了有近40年,她写了一本书,叫做“Married to A Bedouin (嫁給一個貝都因人)”。Bea说,“你会喜欢那本书的”。</p><p><br></p><p>她说的故事让我感到了兴趣。</p> <p>Petra 是个两千多年前在岩石中凿出来的大城市,在约旦南部。</p><p><br></p><p>一条公里多长的细窄弯折的岩缝狭谷,将我们引进了Petra老城,即将走出岩缝,迎头盖面扑来的第一座建筑就是Treasury,不过称‘建筑’好像还不太合适,因为它是在一块大岩石壁上凿出来的一座宫殿模样的多层多室洞穴。</p> <p>古城里遍布着石洞和石头墓穴,不少雄伟壮观,气势庞大,在这些岩石洞前的老街上,排列着一些商摊,贝都因人在等待着卖出他们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在他们之间,我努力寻找那位原籍“澳洲”的女士。</p><p><br></p><p>待我终于找到时,看见摊位前趲拥着多位英国大妈,围着一个英俊的小伙子。那位澳洲女士不在,是她的儿子在照管着摊位,除了他母亲的书,摊位上还有很多各式首饰。他告诉我说这些首饰都是当地贝都因姑娘们做的,属于当地人的合作社一类,他代卖。这种合作社我在一些其他亚非国家也有见闻过。</p> <p>英国大妈们离开后,我和小伙子聊了起来,原来,他母亲不是澳洲人,而是新西兰人。但小伙子本人在澳洲读过大学,大学毕业后在悉尼做过IT工作,后来他还是选择返回Petra,显然他身上还流着的贝都因人的血。</p><p><br></p><p>我没有见到女士本人,我在她儿子那儿买了一本她的书。从书中,来听听她讲她的故事。</p> <p>近40年前,年轻的Marguerite背着背包,和一位在旅行途中相识的欧洲姑娘结伴来到Petra,在古城的Treasury 岩洞前认识了一个当地的贝都因小伙默罕默德,小伙子热情地邀请她们上他的岩洞做客,对于两个西方国家的姑娘,那是一种难得的当地体验。</p><p><br></p><p>那时,Petra 古城的大小岩洞里还都住满着贝都因人。曾经是沙漠中的游牧部落人,他们来到 Petra,在众多的古岩洞里住下,挖一挖,布置一下,就变成了家居。一边住着,还一边挖着,说不定还能挖到一些一两千年前的古物,拿出去换点钱。直到90年代,政府在古城外的镇子里建了一些房子,把住在古城里的整个贝都因部落全都搬了出来。如今的 Petra 古城里,不再住有人,纯粹是旅游景点。</p> <p>那个小伙子无疑是个很有个人魅力的,Marguerite 留了下来,她的旅友回家了,她却在 Petra 一待待了有近40年。</p> <p>Marguerite 的书娓娓地道来她在 Petra 的生活、穆罕默德的部落人、他们的习俗及生活、还有她的三个孩子、她受到的约旦女王和伊丽莎白二世的访问、及后来穆罕默德的过世。</p> <p>书中并没有人们也许会期待的某类描述,比如,文化的冲突;比如,她如何克服各种差异,如何平衡跨种族的婚姻;……。在她的书中,事情好像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心平气和地度过,水乳交融地存在,让读者看见她置身于贝都因中的普通生平,以及部落人的日常生活点点滴滴。</p> <p>就好似三毛笔下的撒哈拉生活,Marguerite 书中的 Petra 日常,也有着同样的平凡,洋溢着平凡当中的魅力,遍洒着陌生独特的当地部落人的文化习俗。和三毛一样,在Marguerite 的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中,也处处滲透出一种柔韧的大地宽阔的气质。</p><p><br></p><p>在书中最后,Marguerite 说,她留下来在 Petra 生活,并不是为了 Petra 的历史、或者贝都因的文化,她和 Petra 之间的联接是穆罕默德。在穆罕默德过世后,她又多多少少地回到了大洋州生活,有时和她的姐姐住在悉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