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武康路是最近几年蹿升为网红的。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外地人来上海,大多不知道有这么一条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不长,1183米;不宽,包括人行道也只有12到16米。武康路北起华山路,南至淮海中路,接天平路、余庆路、兴国路、泰安路、五原路、安福路,与复兴西路、湖南路相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的名字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943年改名武康路。</p><p class="ql-block"> 清末洋务派大臣盛宣怀受李鸿章之托督办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在徐家汇现在武康路的尽头建起了校舍。盛宣怀聘美国人福开森为监院。福开森老爷子还不错,为方便学校师生出行,自掏腰包修建了这条马路。法租界在扩大地盘的过程中,与上海宁波同乡会“四明公所”发生了冲突,又与英、美、俄等国产生了矛盾,各方僵持不下,福开森从中调停,问题获得解决。为答谢福开森,当地民众便把这条马路冠名福开森路。</p><p class="ql-block"> 1914年,福开森路正式划入法租界,这就是后来的法国新租界。法国驻沪领事按照当时西方的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武康路沿线的整体规划,并以之为中心,逐步向周边推进。法国新租界很快形成了以武康路为标志的法兰西社区。住在这里的都是西方派驻沪上的官员和高级管理人员。</p><p class="ql-block"> 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上海最终被日军攻陷,以武康路为中心的法租界进入了为期4年之久的孤岛期。来自各地的商贾富豪携巨款涌到这里躲避战乱。由于游资的日愈增多,市面出现了畸形繁荣,一些富人在武康路周边修建了大批新式里弄,武康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p><p class="ql-block">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侵华日军占领上海法租界,武康路陷落。1943年,法国宣布放弃以武康路为中心的法租界,汪伪政府乘机宣布“接受”法租界,并将武康路所在法租界改称上海市特别第八区。福开森路改名武康路是汪精卫特意指令的,原因是他曾经多次经浙江武康县上莫干山,对武康留下了很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建成之初住的是清一色的洋人。后来,中国的达官贵人,商贾巨富,演艺明星也逐渐住了进来。</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没收了武康路上原国民党政府,以及汉奸、战犯、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的房地产。这些花园别墅一部分留作政府工作人员用房,一部分给著名教授、专家、作家和文艺界人士居住,一部分用作文化单位用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最大的视觉特色,是各式各样的欧陆风情花园住宅。住宅不稀奇,花园,並且是欧陆风情的,权贵之外,除了大资(本家),並不是谁都能够拥有的。普通市民,可望而不可及,心里却满满的企望:我有一套多好!这就是小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很幽静,街道两旁排列的梧桐树绿色已式微。</p> <p class="ql-block"> 初冬夕阳下,银杏的黄叶反倒显得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 红叶、绿树和黄墙夺目、和谐。</p> <p class="ql-block"> 墙头的藤蔓还顽强地绿着。夏天来这里,一定是浓荫生凉,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 街边宅院大大小小的铁门紧闭,门前多有“优秀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之类的牌匾。 </p> <p class="ql-block"> 偶尔有几家窗台上摆着一盆两盆花,也是随意的那种,不给你奢华的压力。所以,萧伯纳说:“走进武康路,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觉美妙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的商业气息不浓。这好理解,住在武康路上的,大多非富即贵,他们不会让过浓的商业气氛破坏宁静优雅的环境,他们也不缺钱。</p><p class="ql-block"> 街上偶有几个小咖啡店、小酒吧,都是欧陆异邦风格。真正称得上规模的是武康庭。</p> <p class="ql-block"> 武康庭由374、376、378三个户号组成。</p><p class="ql-block"> 武康庭临街面是2007年新建的一幢大楼。大门顶部的栅栏上写着“Ferguson Lane”几个英文字,中译为“武康庭”,也有人称“武康新里”。</p><p class="ql-block"> 武康庭的理念是优雅的生活。这里是上海小资的聚集地。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庭内有超过10家门店,Logo显眼。从这里进去,可以看到武康庭新旧里弄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很多家网红店,如“Rosa Gallica”荷兰花店、“Coffee Tree”(咖啡树)、“Globus Wine”、“Franck”的餐厅、精美的手工艺品店等。</p> <p class="ql-block"> 许多人喜欢在宁静舒适的午后,与家人、朋友在这里聚会。</p> <p class="ql-block"> 有时候,为了一个位置,大家会在这里耐心地等候。</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最能体现小资情怀的当属210号。</p><p class="ql-block"> 这所花园住宅沿街的弧形入口,上方设有一个小露台,东南角更有一个花篮形阳台。窗棂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色纱帘</span>飘忽隐约,总感觉羞答答的朱丽叶就躲在后面。这个小阳台能给小资们无限的遐想。陈丹燕在她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中写道:不知道哪个朋友曾经点着它说,那是罗密欧要爬的阳台,从此,大家都叫它罗密欧阳台。</p><p class="ql-block"> 拜陈丹燕所赐,这里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圣地。偏偏房东也是性情中人,常年四季总要在两个阳台上摆满鲜花,那意思分明是当真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我来了多次,每次都能碰上新郎新娘拍结婚照,他们大多就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这个充满爱情的阳台为背景。</span>有时候我想,为什么新娘不站到阳台上去呢,就象罗密欧与朱莉叶一样,一个站在上面,一个站在下面,深情款款。或者索性拍视频,新郎直接爬上去,阳台也不高,年轻人爬上去很容易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上海的建筑中西各异,中式特色建筑的代表是石库门,要看西式特色的建筑最好来武康路。 </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建筑极富特色,英国乡村式建筑也不错。武康路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的街区。 </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14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号同时也是解放以前上海20个豪宅之一的华山路831号。后来,831号新的主人在武康路侧开了一个门,挂出了武康路一号的门牌。武康路的单号也就由原来的57号开始变成从1号开始。</p><p class="ql-block"> 华山路831号建于1918年,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5平方米,属于西班牙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2号建于1922年,占地2401平方米,建筑面积874平方米,法式花园住宅。建筑为砖混结构,假三层,红瓦四坡屋顶,整体风格朴素大方,构件装饰有几何形倾向。</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40弄1号,建于1932年,西班牙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著名建筑师董大酉设计。建筑面积376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物南面有一个花园。在平面布局上采取了内外两个面的处理,沿街三折围合里面形成了建筑的对外“门面”,而真正的入口在两侧,既私秘又宽敞。</p><p class="ql-block"> (图片取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40弄5号建于1930年代,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占地面积510平方米。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组合式人字坡顶,屋面覆盖红色机平瓦,出檐较深并以列布的外露式木椽头为檐口装饰,南北皆设置高耸的老虎窗。立面外墙为露木结构。建筑外墙为淡黄色水泥拉毛,窗边框和建筑物转角、墙裙、窗套处皆以隅石形红砖贴面装饰。西北立面有半露木构架。南立面西部前出于主体建筑形成L形,东西外立面各建有一个三联式的清水红砖大烟囱,烟囱头颈部皆带有三道线脚装饰箍环。西北部二层辅楼设置有大厨房和车库等。西侧有一排扩建的裙房作为娱乐室,其立面为连续拱券门洞,顶层则设置大平台。主入口设人字坡顶的双柱门廊。</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99号建于1928年,占地面积1105平方米,建筑面积563平方米,英国乡村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平面略呈L形,陡峭的双坡大屋顶。屋面上兼有双坡及西坡形老虎窗。砖砌锯齿平面状烟囱颇具哥特式建筑风格,十分独特。</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13号始建于1923年,占地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508平方米,为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p><p class="ql-block"> 建筑门窗、门廊简洁宽大,带有早期现代派特点。</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15号建于1931年,由法国贵安洋行设计,占地92平方米,建筑面积558平方米,属装饰艺术派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该公寓立面造型与大象形体颇为相似,右侧为象首;自四层起,卷涡纹饰弧线逐级跌落,成为象颈;窗户为象眼;倒置三角形突出墙面为象牙;圆形壁柱为象鼻;左侧以突出墙体作腹。整幢建筑颇具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17弄1号建于1943年,中西式混合风格花园住宅,著名建筑师范能力设计。</p><p class="ql-block"> (图片取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17弄2号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班牙风格花园住宅。</p><p class="ql-block"> (图片取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29号德利那齐宅建于1929-1930年,邬达克设计,西班牙风格独立式花园住宅,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60平方米,拥有一个近200平方米的大花园。</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210号建于1923年,东亚建业公司设计建造,西班牙式花园住宅。</p><p class="ql-block"> 建筑属三层砖木结构,局部二层。建筑平面近似三角形,从整体到细节都有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特征。</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230-232号建于1936年,建筑师拉比诺维奇设计,现代建筑风格公寓住宅,占地面积153.3平方米,建筑面积741平方米,五层混合结构。</p><p class="ql-block"> 这所住宅原来叫国富门公寓,是以一个法侨的名字命名的。这位法侨是云南邮局的雇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回国参战,不幸死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240-242-246号原来叫开普敦公寓,紧邻230-232国富门公寓。武康路上的门牌号与上海的几条老街一样,因为各种原因,缺号跳号的事多见不鲜。</p><p class="ql-block"> 开普敦公寓建于1940年,英国公和洋行建筑设计事物所设计,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公寓住宅。</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为四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29平方米。建筑因地制宜而造型独特,平面近似三角形,公寓楼西南侧锐角转角的弧形处理,以细小的转角窗点缀,又与沿街立面的窗形走势连贯,使整幢建筑看似正在行走的船只。</p><p class="ql-block">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公寓一度成为汪伪复兴银行,1944年转属中大银行。</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376号建于1928年,东南建筑公司设计,新古典主义风格花园住宅,占地6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5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三层砖混结构,清水红砖外墙,人字坡红瓦屋顶。主立面三段式划分,左右结构布局完全对称。装饰采用欧洲古典元素。南面底层为塔斯干柱廊,二层内阳台为简约的爱奥尼克劵柱结构,建筑主入口门楣也具巴洛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390号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由比利时开发商义品地产公司设计並承建,地中海式花园住宅。</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平缓四坡瓦顶,一层东、西,南三面均有敞廊,两边设弧形环抱台阶,檐顶为盔形山墙,设落地窗和阳台,这样的地中海式建筑风格在上海已经濒临绝种。</p><p class="ql-block"> 390号前院空间很大,布局别具匠心。园内小桥流水,假山亭台,竹林花园,绿草如茵。</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392号建于1912年,独立式花园住宅,西式折衷风格,占地500平方米,建筑占地22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为四层砖木结构,整体方正,坡屋顶,水刷石饰面。沿街主立面为古典三段式构图,兼有古典与巴洛克元素。</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393号,建于1912年,英式古典主义花园住宅,占地面积74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平面由一个矩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相接而成。三角形部分临街,矩形部分位于南面。南面矩形为英国古典式,半露木构架, 陡坡顶。临街三角形部分为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其立面强调水平线条和垂直线条的穿插构图,并以深褐色面砖衬托出浅色的横竖线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武康大楼,建于1924年,万国储蓄会投资,华法公司承建,占地1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275平方米。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八层,总高30余米,外观为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限,大楼底层采用骑楼样式,将店面橱窗向内收缩,留出人行道空间。另外,一二层外立面采用水泥仿石墙墙面,使之成为大楼基座的样式。自三层起至第七层,外立面改用黄褐色砖块贴面。最顶楼的第八层继续使用水泥仿石质墙面,因此大楼呈现三个不同区段。在第三层和第八层,设计者采用外围连续长阳台作为三阶段腰线,同时强化其层次感。</p><p class="ql-block"> 1930年,万国储蓄会又在公寓东侧新建了一栋高五层的新大楼,这就是新武康大楼(武康大楼副楼),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另在武康路435号建有1400平方米的汽车库。</p><p class="ql-block"> 整座大楼象行进中的巨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湖南路262号是湖南别墅。它的一面墙直接在武康路上。</p><p class="ql-block"> 湖南别墅建于1931年,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67平方米,为西班牙式独立花园住宅。</p><p class="ql-block"> 主楼为假三层住宅。</p> <p class="ql-block"> 还有保留历史建筑37处,如:</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很牛,它是一条“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北边出街口,拐个弯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丁香花园;南边不到百十来步,跨过淮海中路,是宋庆龄故居;中间与湖南路相交的湖南别墅,贺子珍在这里住了22年。武康路是个营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兵便是百年来流连在街上的洋人买办、英雄豪杰、牛鬼蛇神、权贵富贾,以及文人优伶。</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号(华山路831号)最早的主人是中国“面粉大王”孙多森和他的弟弟孙多鑫,所以又叫孙家花园。</p><p class="ql-block"> 孙多森是中国早期金融家和实业家。曾担任中国银行总裁、参政院参政等官职。开办了通惠实业公司、中国实业公司、中孚银行等家族企业。孙多森还是中国第一个银行条例的缔造者。</p><p class="ql-block"> 孙氏的叔父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外公是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p><p class="ql-block"> 该房产解放后由孙氏后代变卖,一部分成为永乐电影公司的办公地。</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2号据说最初是洋人的住宅。1926年,“丝业大王”莫觞清买下了这幢花园洋楼。他把花园的一部分给女儿莫怀珠和女婿蔡声白居住,这就是今天的武康路4号。</p><p class="ql-block"> 莫觞清为自己的书房起了一个颇为雅致的名字:绿绮书屋。他还请当时的著名书法家尹立勋为之题写了匾额。</p><p class="ql-block"> 1933年,茅盾长篇小说《子夜》问世,作品主角吴荪甫的原型即莫觞清。</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2号和4号现在的主人是蔡声白的外孙女、香港溢达集团掌门人。</p><p class="ql-block"> 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曾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2号可以说是文化大革命的信号弹发射场——姚文元执笔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就是从这里产生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湖南别墅原是英商锦隆洋行大股东的住宅,最初叫锦隆别墅。</p><p class="ql-block"> 1943年春,大汉奸周佛海买下这座住宅。周佛海是湖南人,他将锦隆别墅改名为湖南别墅,连门前的朱尔典路也改名为湖南路。 </p><p class="ql-block"> 1943—1945年间,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追捕,郑振铎隐居在锦隆别墅后面的一座房子里。他在巜蛰居散记》中介绍了这座别墅:这是周佛海的新居,去年向英国人买下的,装修的费用比买房花的钱还多。“这个地方是上海最清静的住宅区。随着周佛海这样的大人物的入住,一切都变了样:⋯⋯整夜的灯火辉煌,笙歌达旦。”</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陈毅、邓小平在这里住过。邓小平住二楼,陈毅住一楼。</p><p class="ql-block"> 1962年贺子珍住进湖南别墅,在这里度过了她的晚年。</p><p class="ql-block"> 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郑振铎。</p><p class="ql-block"> 郑振铎,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p><p class="ql-block"> 他与沈雁冰(矛盾)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创办了《文学周刊》与《小说月报》。曾任《小说月报》主编。 出版了《鲁迅全集》。</p><p class="ql-block"> 他先后在上海大学、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暨南大学任教。</p><p class="ql-block"> 他们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郑振铎历任文化部文物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他是中国文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p><p class="ql-block"> 他将生平所藏近700件汉、魏、隋、唐、两宋的文物和近十万册珍贵藏书全部捐献给了国家。</p><p class="ql-block"> 他在武康路住了三年。和别人不同,别人是风风光光地住在花园洋楼里,他是避难躲在一间普通的民宅里。别人住过的地方现在称故居。他的故居应该是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图片出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40弄1号(原福开森路18号)建成时是银行产业,1933年是中华民国驻挪威公使的寓所,以后是唐绍仪女婿的住宅。<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37至1938年,唐绍仪居住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 唐绍仪,清末民初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政要员纷纷外逃南下或西迁。唐绍仪却继续留在法租界。戴笠手下的特务侦悉,土肥原以及汉奸陈中孚、温宗尧等人多次和唐绍仪的中间人岑德广秘密会谈,唐绍仪极有可能出任伪职。</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一直担心唐绍仪当了汉奸会对抗战形势不利,便让杜月笙出面,写了一封信函,劝他赶紧离开上海。唐绍仪在回信中表示,之所以留在上海,是因为有一些家务事要处理,等安排妥当后一定离开上海,对于坊间流传的自己会当汉奸的说法,唐绍仪仅仅以外交辞令回答:"一生政治活动中,对于外间任何谣传,皆视为痴人说梦。"戴笠由此判断唐绍仪已经变节做了汉奸。蒋介石决定痛下杀手,发出了刺杀令。</p><p class="ql-block"> 军统特务利用唐绍仪对古董的嗜好,假扮古董商人,用斧头将唐绍仪击杀在福开森路18号。</p><p class="ql-block"> 唐绍仪死了,他究竟有没有丢掉晚节,投靠日本人,成了一个永远的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40弄4号,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之一的颜福庆先生曾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 颜福庆祖籍厦门。他曾先后创办了湖南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上海第一肺科医院,並与中国红十字会订约合作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07号2弄,陈果夫旧居。</p><p class="ql-block"> (图片取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p> <p class="ql-block"> 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是国民党元老陈其美的侄儿。陈其美与蒋介石有患难之交,故蒋介石对陈氏兄弟青睐有加。</p><p class="ql-block"> 陈果夫先后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副部长、江苏省政府主席、监察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陈立夫先后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组织部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晚年主张中国文化统一,当选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陈氏兄弟俩权倾朝野,社会上有“蒋家天下陈家党,孔宋两家管钱钞”之说。</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退至台湾后,陈氏兄弟被蒋介石削权、冷落。</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99号为英商正广和洋行总经理麦克·格里高所建,原为洋行大班住宅,后归地产大亨哈同的义子乔奇·哈同夫妇。20世纪30年代,这里又成了宋子文亲信、江海关监督唐海安的住宅。</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潘汉年、魏文伯、王震都曾在这里住过。</p><p class="ql-block"> 20世纪50年代,陈毅市长特批,将武康路上的两幢花园住宅给刘靖基和巴金使用,刘靖基住进了99号。</p><p class="ql-block"> 刘靖基,江苏常州人,中国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 100弄1-4号花园住宅,弄内宽阔安全幽静,南北皆有花园。</p><p class="ql-block"> 中国著名学者、思想家、文艺理论家王元化曾居住于1号。</p><p class="ql-block"> (图片取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09号,顾祝同曾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13号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p><p class="ql-block"> 1955年,巴金携家人从霞飞坊59号迁入这幢三层小洋楼。</p><p class="ql-block"> 巴金,四川成都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先后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和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政协副主席。代表作有《家》《春》《秋》《寒夜》《再思录》《随想录》。2003年,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p><p class="ql-block"> 113号现为巴金故居纪念馆。这是武康路上唯一向大众开放参观的优秀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原为孔祥熙产业。</p><p class="ql-block"> 1960年后,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王文娟夫妇曾居住于此。住在武康路及周边的演艺界人士很多,赵丹就住在不远处的湖南路8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17弄1号,原为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旧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原上海市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原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司法部部长魏文伯曾先后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 (图片取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17弄2号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谋部参谋次长李及兰旧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曾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 (图片取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274号。抗日名将郑洞国曾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280弄9号,顾颉刚曾借住于此。</p><p class="ql-block"> 顾颉刚,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p><p class="ql-block"> (图片取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290弄2号世界小学,前身为上海世界学校,由李石曾、张静江等开办于1936年。隶属于上海世界社,1946年改名为上海世界小学。</p><p class="ql-block"> 创办世界学校的初衷是为了从小培养留法预备生。80多年来,世界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就有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span style="font-size: 18px;">著名营养学家陈君石、著名中国画画家杨之光、著名油画家汤沐黎等。</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292号又名“武康内阁”,据居民介绍,其原为某大军阀购建。</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376号早年为民国外交部长郭泰祺住宅。民国时期电影演员张冀也曾居住此地。</p><p class="ql-block"> (图片取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390号,原意大利驻沪总领事尼隆纳的官邸。</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391弄1号3楼,著名歌影明星周旋曾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393号,黄兴曾居住于此,又叫黄公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幢别墅也是孙中山多次途经上海休息、开会和会见客人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 1917年,孔祥熙成为黄公馆的新主人。</p><p class="ql-block"> 黄兴病故13年后,武康路393号迎来了另一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为首的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李石曾及世界社。李石曾和世界社当年组织发起的青年学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曾一度风靡全国,一大批有志青年学生带着追求真理、改造中国的美好愿望奔赴国外,其中就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钱三强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32年,蔡元培、吴稚晖等在此创办上海国际图书馆,它是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的分馆,也是中国第一家国际专业图书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里还曾是上海电影厂的办公楼。</span></p><p class="ql-block"> (图片出自网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淮海路1842-1858路夹在淮海中路、武康路中间,原名诺曼底公寓、东美特公寓,1953年改名为武康大楼。</p><p class="ql-block"> 诺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入住公寓的一般都以上层侨民为主。</p><p class="ql-block"> 1945年,抗战结束后,大楼由孔祥熙的女儿孔二小姐买下。居住者多为国民政府官员。</p><p class="ql-block"> 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入住此间,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等。</p><p class="ql-block"> (图片取自网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1843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在上海的故居。<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故居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总面积4300多平方米,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前花园是一大片草坪,四周是终年苍翠的樟树。</p> <p class="ql-block"> 主楼底层是过厅、客厅、餐厅和藏书室。<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奔马”国画,还有国际友人赠送的风景油画。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看望她时的留影。</span>二楼是卧室和办公室,室内摆放着孙中山18岁时的照片和孙中山逝世前一年与宋庆龄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后花园中间有一块更大的草坪。周围有常青的香樟树掩映,花草茂盛,环境优美清净。宋庆龄通常在这里举办招待会。</p> <p class="ql-block"> 文物陈列室前面是宋庆龄的汉白玉座象。</p> <p class="ql-block"> 一条武康路,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上海百年的历史。走在武康路上,有人领略温情浪漫,有人感受文化变迁;有人欣赏欧陆建筑风情,有人羡慕权贵长袖善舞;有人夸包容大度,有人怨殖民无奈。</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就是一个万花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