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余秋雨显得非常无耻,我对他最后的一点尊敬都消失殆尽了

媒体联盟•时代名家

</h3></br></h3></br><h3>在当代文坛,余秋雨也算是占有一席之地的。</h3></br><h3>他的"文化散文"过去开启了一代文风,在中国散文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h3></br><h3>不过,他过于锋芒毕露,这导致他名声不好。</h3></br><h3>陈丹青曾在一档节目中炮轰他:"余秋雨最愚蠢的是不懂得媒体,他怎么可以不让别人说他呢?"</h3></br><h3>那么,他口中的余秋雨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h3></br><h3> <h3>同样屡屡在电视传媒中露面、同样擅长著书立说、同样是从大学讲堂转向了公众视野,多年以来,易中天一直被拿来与余秋雨作比较。不过,在一次访谈中,易中天却坦然表示:“我对余秋雨心存一份敬意,但更多的是不以为然。”</h3></br><h3>余秋雨到底怎么了为何屡屡卷进网络暴风中心呢?</h3></br><h3>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四川发生了地震。此次地震规模十分大,地震余波环绕地球六圈,西南地区有明显震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界人士迅速支援四川,余秋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给灾区群众不断演讲打气。</h3></br><h3>自从5月12日至5月24日,这期间四川地区的余震发生了7904次,光5级以上的地震都发生了27次,在震后灾区也同样十分危险。余秋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赞扬,反而迎来部分网友的差评。</h3></br><h3> <h3>余秋雨并没有回应各种抹黑,于是网友越描越黑,把他救灾义举黑成了炒作新书。</h3></br><h3>陈丹青向来以言不敢言之言闻名,抛出的一些观点总会令人感到不知所措。陈丹青与余秋雨私底下交往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可二者同为文化界人物,陈丹青对余秋雨也颇有微词。</h3></br><h3>老梁点评公众人物,也是不怎么留情面。老梁认为余秋雨是一个假斯文的人,无论到哪里都是谦谦君子的形象,张口文化闭口文化,基本上就是文化的代言人。最为关键的是,余秋雨在担任青歌赛评委之后,“诈捐门”事件严重影响了他的声誉。</h3></br><h3>汶川地震后,余秋雨向灾区捐建三个学生图书馆,但资金没有通过当地红十字会,被人认为是“诈捐”,在全国网络和报纸上沸沸扬扬闹了两个月。</h3></br><h3> <h3>余秋雨也没有进行过多的解释,谣言止于弱者和智者,后来都江堰当地有关部门证实了余秋雨捐建了三座图书馆,而且里面的藏书都是他本人亲自挑选的。而且,王蒙、贾平凹、余光中等名家也为图书馆题了词,这才堵上了靠诽谤名人为生的鼠辈们之口。</h3></br><h3>在文章里流露出自身高洁品行的余秋雨,于为人方面却争议颇多。</h3></br><h3>易中天说余秋雨“很傻”,讽刺他不知进退;</h3></br><h3>王朔批他只写散文,不写小说,算不上真正的作家,讥笑他没有水平;</h3></br><h3>还有一些人说他弃发妻李红,另娶演员马兰,品格上有亏。</h3></br><h3> <h3>余秋雨是一个才华和弱点都极其醒目的文化大家,前者把他带到了荣耀的巅峰、后者则把他领到了最糟糕的谩骂之中!去远方的路上,他走过通途,也遇过歧路。“一场苦旅,该走的都走过了,不愿再走了”</h3></br><h3>大学校长裸辞,靠“卖艺闯荡江湖”</h3></br><h3>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学梦,余秋雨先后23次向文化部递交了辞呈才通过。1991年裸辞之后,他又做了一个惊人之举,带着自己唯一的一件行李——一件破棉袄,只身来到了西北高原,靠一路讲课来赚取旅费和住宿,他自嘲是“靠卖艺闯荡江湖”。</h3></br><h3> <h3>一路“卖艺”到甘肃,在考察了伟大的莫高窟之后,余秋雨心潮澎湃,觉得非写些东西不可,回到旅馆之后,他向服务员要了几张纸和一根笔之后,疲惫地伏在旅馆的小桌子上涂涂抹抹,写下了沿途的第一篇散文《道士塔》,由此打开了“历史大散文”的一代文风。</h3></br><h3>《文化苦旅》首发便迅速走红,上至专家学者,下至贩夫走卒,皆人手一本。这本游记对于中文世界的震撼不言而喻,犹如鸿蒙开智般令世人领悟:原来文化的讨论可以不用通过八股文的考证。</h3></br><h3>余秋雨红了,甚至一度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进入电视传媒后,一贯自恋的他总会不自觉地扮演“文化导师”,用一些戏剧化的桥段将自己衬托成非凡的人物。</h3></br><h3> <p class="ql-block">于是,各种非议便随之而来,说他文章矫情空洞者有之,说他擅长无病呻吟者有之,说他引用出错者有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都有其价值,只是这样的价值能否在时间的河流里冲刷成金子,我觉得余秋雨先生的文字现在说流传后世为时尚早,但有这样的潜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90年盗版横行的年代,盗版书的销售数量居然是正版的18倍,由此可见这本书的火爆程度。</p> <a href="https://mo.mbd.baidu.com/r/flNHcMV7c4?f=cp&rs=3051055435&ruk=uGgP47PuchCu8dGAKrHdeA&u=44dddb755d06357d"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mo.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