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 序</p><p class="ql-block"> 时光像野驴一样疯跑,比我骑行的速度快得多,一眨眼,环青海湖骑行回来已经三个多月,到了2020年末。人生辗转,流年沧桑,回望退休后的生活,我与老同学雷宏定下了用十年时间将中国最美十大骑行线路全部骑完,至今年,已经骑行了环海南岛线、滇藏线、大运河线、环青海湖线四条线路。如今,每年一次的长途骑行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诗和远方,并非是年轻人的专利。我也有着骑遍河山的勇气,纵落魄江湖,漂萍流转,亦无怨无悔。三千世界,浩荡风云,只要心不沉沦,再苦也会过去,只要路在延伸,总能邂逅如愿风景。我的骑行,实际上也是一场人生的自我修行,为了找到自己、面对自己,向更远的远方、向内心更深的深处出发。我相信,当我骑行完中国最美十大线路后的那一天,一定会遇见那个最想成为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骑行的日子里,在风影下坚持写骑行日志寄心,是几年来养成的习惯,当记忆模糊时,这些文字可以点亮那一片神奇,让记忆永恒。我喜欢未知的世界,着迷于沿途的风情民俗、历史人文,我选择单车骑行这种最自由最亲近的旅行方式,勇敢地接受旅途中的艰辛与磨炼,这是父母的优秀基因及常年坚持锻炼所给予我的恩赐。岁末年初交替之际,把环青海湖骑行日志整理成文,献给自己作为新年礼物。</p><p class="ql-block"> 2020、12、31</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青海湖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魅惑着晨野骑行队员</span></p> <p class="ql-block"> 一、环青海湖</p><p class="ql-block"> 2020年金秋,在万法天然的禅境中,晨野运动俱乐部骑行队一行九人,乘一缕飘逸的秋风,飞渡万里千山,携带着肆意磅礴的思绪,踏进这方叫青海湖的圣地,体验一把骑行“环湖赛”的快感。</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位于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湖盆地内,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以高原湖泊为主体,兼有草原、雪山、沙漠等景观。湖中有海心山、三块石、鸟岛、海西山、沙岛五个形态各异的岛屿,山峦叠翠,景观独特,风景壮丽,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称西湖。其中以鸟岛闻名遐迩。湖面平均海拔为3266米,东西长约9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面积4635平方公里,而流域面积则比湖面大10倍,有50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大,透明度达10米以上,所以显得格外湛蓝。</p> <p class="ql-block"> 如今,环青海湖骑行已经成为中国十大骑行线路之一,最著名的是每年一度的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环湖赛”。环湖公路骑行一周360公里,我们按照事前规划的骑行攻略,准备用四天时间完成全程骑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一个人骑行,孤单却内省;一群人骑行,壮观而有力。(从右往左数)</span></p> <p class="ql-block"> 王烨峰(小黄帽,泳龄30年以上,冬泳8年,骑龄半年,新驴)</p><p class="ql-block"> 雷宏(雷大师,泳龄35年以上,冬泳22年,骑龄10年,老驴)</p><p class="ql-block"> 贾海燕(征服,泳龄35年以上,冬泳8年,骑龄半年,新驴)</p><p class="ql-block"> 刘振国(SUNNY,泳龄35年以上,冬泳6年,骑龄半年,新驴)</p><p class="ql-block"> 候同生(日出东方,泳龄40年以上,冬泳10年,骑龄半年,新驴)</p><p class="ql-block"> 齐开如(齐哥,泳龄40年以上,冬泳20年,骑龄10年,老驴)</p><p class="ql-block"> 贺守生(贺哥,泳龄35年以上,冬泳3年,骑龄半年,新驴)</p><p class="ql-block"> 武少军(泳龄35年以上,冬泳16年,骑龄10年,老驴)</p><p class="ql-block"> 马冰峰(马马,泳龄30年以上,冬泳10年,骑龄6年,老驴)</p><p class="ql-block"> 此次骑行活动除了我们四个老驴外,多了五名新驴,由雷大师组织策划并担任骑行总指挥,刘振国友情出任财务总监,所有费用AA制。按照雷大师设计的骑行攻略,我们四个老驴把自己的爱车从大同托运至西宁,从西宁骑到青海湖西海镇,参加环湖骑行后再骑回西宁,多骑一个280公里的往返路程,再加上环青海湖骑行的360公里路程,总计骑行640公里。考虑到五个新驴是第一次长途骑行,决定让他们在西海镇租赁自行车,只完成环湖360公里骑行,如果体能不支随时可以退出骑行。</p> <p class="ql-block"> 到达西宁后,我们兵分两路行动。第一路由刘振国带领四位新驴,从西宁包车去西海镇,到达后为全队安排住宿,去提前联系好的571骑行俱乐部提取自行车,进行适当的人与车磨合的骑行训练,为第二天的正式跋涉做心里及体能适应性的准备。第二路由雷大师领队,攻略提示,西宁到西海镇的距离为140公里,海拔从2200米上升到3400米,爬坡提升近1200米。因此,我们早上7点就出发,计划在下午3点左右到达目的地。由于老驴齐哥在骑行到海拔3200米左右时突然出现高反现象,到下午两点多时,体力严重透支,于是我们只能放慢速度,在傍晚六点左右才与振国他们会师。晚饭后,雷大师安顿我与马马,从齐哥的骑行状态看,环湖骑行不会太轻松,尤其是马马作为“头驴”,一定要压稳速度,对于那五位新手一定要全方位照顾到,目前的海拔虽然只有3400多米不算太高,但对高原反应要引起高度重视,准备些高原药以防万一,千万不可大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位老驴</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环湖骑行路线为:第一天,西海镇到江西沟,全程98公里;第二天,江西沟到石乃亥,全程82公里,第三天,石乃亥到刚察县,全程91公里;第四天,刚察县到西海镇,全程89公里;骑行全程360公里。如今,所有的准备已经就绪,由马马担当“头驴”,我负责“中腰”,雷大师“断后”,箭已上弦,所有的紧张和兴奋将就此展开。我们一行九队友踩着单车上路了,开启了经历一种身体下了地狱,眼睛进入天堂,灵魂归入故里的环青海湖骑行征程。队友们都很兴奋,任凭青海湖高原的秋风在耳边拂过,那激人奋进的车胎碾压声和链条转动声,就像一曲曲优美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 整个上午的骑行路段几乎全是喜马拉登沙漠陪伴,满眼的黄色风光,环湖东路上坡路程多达25公里,而且坡度不小,危险系数较高。到中午吃饭时,我的码表显示53公里,今日的行程过半,队友们全部安全到达,而且个个精神饱满,味蕾大开,他们优秀的体能表现让我倍感惊讶,除了齐哥仍然高反,其他队员全部正常,感觉雷大师有点多虑了。</p> <p class="ql-block"> 天气格外的好,风也小了许多,我非常轻松地骑上一个坡度不算小的山,刚站在山口,只一眼,就差点流下泪来。青海湖那一片蓝就在突然之间真切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湖水碧蓝如镜,仿佛浮有氤氲雾气,阳光斜射下来,湖面映出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中的宝镜。湖远处的四周围有一圈绵延起伏的雪山,与天相连,烟波荡漾的湖水倒映着雪山白云,亦真亦幻。我只是呆立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一跤跌进了梦境。这时,后面的候哥、黄帽兴奋的大呼小叫,超越了我飞一般地向湖边骑去。如果身后没有其他队友,我觉得我肯定会匍匐在地,磕下长头。那一眼,亦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青海的藏人相信山有神、湖有神。不是神灵,怎么可能创造出如此如梦如幻的景色呢?我顾不得多想,冲下山坡直奔湖畔。</p> <p class="ql-block"> 这一面湖水,是岁月遗落在青藏高原的清澈记忆。站在刻有“青海湖”三个大红字的巨大石头旁,在明净如洗的秋风中闻到熟悉的气息,仿佛多年前与这里的草木、湖水有过清澈的相遇,又分明是那么遥远。无论带来了多少世俗的情绪,无论这里隐藏了多少清幽的秘密,就在此刻,我们已彻底地融入青海湖洁净的风景里,沉醉在这一片湛蓝的深邃里,真切地感受到了自然的风韵、人生的大美。青海湖深沉而纯净,它甘愿舍弃繁华,默默地珍存在这样遥远的地方。远离尘嚣,不是为了隐藏自己的美丽,也不是惧怕世人的惊扰,只是安静地端坐在高原,以雪山为冰骨,借蓝天为云裳,留给大自然最原始而纯粹的家园。我们不停地拍照,似乎想把整个青海湖的美都装帧在手机内存里。</p> <p class="ql-block"> 骑行在青海湖的环湖公路上,沿途有草原、沙漠、山峦、牛羊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在9月底这种非花期的时候,依然能够看到湖畔盛开的大片油菜花田,让我们感受着这是个放逐秋色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 结束第一天骑行,虽然大家没有出现严重的疲劳现象,但领队雷大师还是将带队“头驴”马马给“臭骂”了一顿,历数了他无组织无纪律,多次不按规定超速骑行,给没有经验的新驴造成了透支体力的可能性,为新驴后边骑行极容易拉伤肌肉埋下隐患。马马是我们一行九人中的第一硬汉,当年我们骑行滇藏线下“怒江72拐”时,我下坡时的冲击速度达到骑行极限速度的每小时50公里左右,而马马在超越我的一刹那,我只觉得有一股强风从耳别“呼啸”而过,强大的惯性使我的车把还抖了一抖,吓出我一身冷汗,至今记忆犹新。我觉得马马的驾驭能力是天赋异禀、与生俱来,他是天生的平衡高手。据他的同学说,在上小学之前,只要外出玩耍,基本不在地面上,不是房顶,就在树梢,要么就是在十公分的墙头上飞奔。他妈妈喊他回家吃饭总是抬头望天扯着嗓子高呼,只需片刻功夫,一个小“泥猴”便悄无声息地从天而降。</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行程与预料中一样,出发不久,一个20多公里的长上坡,考验来的没有半点客套和丝毫的拖泥带水,有两位新驴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腿部抽筋和屁股疼痛。作为领队的雷大师明显嗅到了这是因为第一天骑行过度兴奋,用力过猛导致的肌肉拉伤及体能下滑。他果断调整战术,将“头驴”的佳冠给我戴上,让马马居中保护肌肉拉伤的新驴。我把上坡的平均速度调整在每小时15公里左右,每骑行6至8公里就休息10分钟。开始骑行的效果还不错,但三个小时以后,两位新驴的体能明显下降,老驴齐哥的高反也明显加重,虽然补充了巧克力和红牛,但他们消耗过度的体能就是得不到恢复,前方的路对他们而言似乎越变越长,新驴们与我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即使是这样,我们仍然基本上比在预期的时间晚一小时左右就到达了中午吃饭并修整地点黑马河。</p><p class="ql-block"> 黑马河到茶卡盐湖80多公里,需要翻越橡皮山,当天打来回,因此骑行不太现实。按原先计划,我们中午在黑马河吃过午饭后,将自行车存放在饭店,然后包车去游览茶卡盐湖。由于三位队友出现伤痛情况,他们怕影响我们原计划的行程,决定放弃去茶卡盐湖观光游览,修整后提前赶往当天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茶卡盐湖景区位于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地处柴达木盆地东侧,与昆仑山、祁连山相依。因其四周雪山环绕,平静的盐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倒映着美丽的天空,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也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5个地方”之一 。我们是第一次走进茶卡盐湖,第一次遇见“天空之镜”,也是第一次发现青海竟然还有如此一片奇妙的盐湖美景,它是如此的惊心动魄,让人措手不及;又是如此的浓郁,竟直入灵魂深处。茶卡盐湖的奇妙在于,盐的神奇和湖的美妙,一起镶嵌在隆起的青藏高原,草原、戈壁和雪山环绕,蓝天、白云和星空环绕。所以,她的神奇和美妙是大自然的组合。徜徉于茶卡盐湖之中,得失之心、凡尘俗事俱烟消云散,透过炫目的湖面,都化作浓浓淡淡的快乐。我们在来的途中一直是乌云压头,但到了之后马上就是万里晴空、白云悠悠,茶卡盐湖的奇妙,总是让天地融合,湖面映天地,湖中有苍穹。茶卡盐湖,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游客在此既可观赏盐湖风光,又可参观机械化采盐作业。这是一个盐的世界,车上、地上、甚至空气里都有盐味……</p> <p class="ql-block"> 返回黑马河,已经是下午五点,雷大师决定恢复马马“头驴”的职位,在安全的范围内骑行的速度由“头驴”决定,就这样我们一行五人跨上单车犹如离弦之箭飞向茫茫环湖路的尽头,我们的平均速度在每小时35公里到40公里之间,真是过瘾。</p> <p class="ql-block"> 传言,青海湖是日月宝镜和文成公主眼泪的化身。美丽而善良的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唐太宗赐给她一枚日月宝镜,让她在思念家乡时,可以从镜中望见遥远的大唐故乡。却不曾想,宝镜越是珍贵,思念也就如春日拔节的竹笋,越发恣意地疯长。然而,文成公主到底不是伤春悲秋的柔弱女子,在泪珠跌落到宝镜一瞬之间,她便将那枚日月宝镜朝天扔出。谁知,那宝镜竟早已通了灵性,在它落地的一瞬间,天地散出万丈光芒,青海湖顿现。带着一段美丽的传说骑行到这里,心中多了一份柔情的感动,很想知道,这位远嫁他乡的大唐公主,转过云水千年,你还好吗?</p> <p class="ql-block"> 环湖骑行四天,我们曾三次与湖水亲密接触,对于无水不欢的冬泳队友注定要来一次青海湖畅游盛宴,望着这样的大美之湖,看着候哥、雷大师、小黄帽、马马在水中嬉戏的身影,相信他们一定不会后悔,曾经有过这样一次被圣湖之水流淌心间、滋养灵魂、净洗人生的经历。当我正在深情地凝视这一面雪域蓝天下的湖水时,突然湖中游泳的黄帽大呼:武哥,湖水又咸又苦。是啊,这湖水是文成公主回望长安时留下的泪滴,也是仓央嘉措行至这里丢失的叹息,怎么能够不咸不苦呢?</p> <p class="ql-block"> 岁月在青海湖遗落了一些故事,而这些故事又被收藏在青海湖这部古简中,供我们反复地品读。这些年,那么多的行者匆匆来到青海湖,究竟是为了这片湖水,还是为了曾经发生在这儿的故事?如果是湖水,可是它为何没有丝毫的动容,依旧可以那样平静无波?如果是故事,人生云水,我们到底又能找寻到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 之后骑行路程的景色基本和前面的没太大区别,骑行在环湖路上,如同人在画中行,目光所及,便是天然的风景画。秋日阳光温暖地洒落在大地上,零星的洁白毡房,散落于山坡草甸之上。那些秋黄的草儿,闪烁着灿烂的金光。深蓝色的湖水恣意翻转着浪花,倒映着蓝天白云。湖畔,牦牛、马匹和羊群随性自在,或饮水,或啃食秋草,任我们这些骑行客的目光扫来扫去,仿佛它们就是这里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这段路况基本不错,空气中都渗出深秋高原的气息。一路上自驾车呼啸而过,我倒有些替他们可惜,待在这高速驶过的车厢里,哪能如我这般舒适而闲散地享受。不过,也有些知风情、懂情调的车主索性就停了下来,闲坐于路边,或干脆走入草地,来到湖边逗留。</p><p class="ql-block"> 印象较深的是最后一天又体验到一次长度达三十公里以上的爬坡,贺哥给起了个名字叫“绝望坡”,我个人感觉“绝望坡”的难度不低于骑行西藏的“东达山”,但是我们就是要“霸王硬上弓”,把“绝望坡”生生碾在我们的车轮之下。最终,所有的队友都克服困难完美地完成了骑行,践行了我们成立晨野运动俱乐部初衷:自律、坚韧、团结。也证明了我们晨野骑行队的强大实力。</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热爱骑行的人,都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自由自在的骑行,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无拘无束,即便是遇到困难,也不放弃,这何尝不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呢?骑行,虽苦也累,但每一段行程的风景、同行者之间的点点滴滴,都是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这是每一个骑行者都具有的共同特点;不在乎骑行的终点,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欣赏风景的心情,这是一种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旅行方式,是最真实自由感觉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每一次的艰难跋涉,都是磨练心志的修行。骑行,不仅是一种追寻健康绿色生活的方式,更是我们锻炼身体、磨练心志的途径。每一次热汗淋漓的上坡,每一次风驰电掣的冲刺,每一次骑行百公里的毅力,每一次快要放弃时候的坚持,每一次突破极限的喜悦,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遇到1965的路牌,我与雷大师都是1965年出生,冥冥中这个时间,这段旅程像是命中注定的一种缘分,合影留个纪念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特别喜欢这样的意境,盘坐在公里中央线上,摆出一副非常自豪与虔诚的模样,忽地就感觉到一种满足与感恩。</span></p> <p class="ql-block"> 二、拜塔尔寺</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其中以八宝如意塔、大金瓦殿、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等最为著名。多年来,这里已经成了广大僧众和俗家信徒心驰神往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来到塔尔寺广场,给我最深的印象,是那种热闹和安静的交融,就如同游客和藏民混在一起,既纷乱又和谐。我们来的秋季虽不是旺季,但感觉游客较多,藏民也多。游客是为旅行而来,四下观赏游历,大声呼朋结伴,图的是热闹和繁华。而藏民其实也是在旅行,他们旅行的不是今生,而是灵魂流转的心灵旅途。少了一世的羁绊,多了对于灵魂无尽旅途的信仰,他们更加淡定、更加从容、更加虔诚,把身心彻底奉献,忍受寂寞,刻苦修行,希望能够解除今生之苦,实现永生之乐。</p><p class="ql-block"> 导游边介绍边带着我们穿行于这座古寺之中,只觉寺内林木丛生,佛殿布局奇特,依山就势,错落而建,而且似乎有神秘的规律可循,空间的变幻和延展,让人有种喘不上气的历史负重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八宝如意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顺着绿树掩映,蜿蜒的静谧小道前行,一座飞檐突出,红墙金顶,远比其他殿堂气派的三层雄伟佛殿矗立眼前,导游介绍:这就是塔尔寺最著名的大金瓦殿,它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用黄金2600多两,白银27000多两涂抹屋顶成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门口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整体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大殿最高处的金顶是汉式造型,结构精巧,这里是整个塔尔寺最神圣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导游指着大殿正门3米远的一颗树说:给大家特别介绍一下这株“菩提树”,当地叫“白旃檀树”,它是塔尔寺的守护神,树龄已经超过600年。我暗自揣测这么细的树干怎么会有600年的树龄?导游看出我们的疑惑后解释道:相传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之时,母亲在铰断脐带时,在此地滴下三滴血,顿时便长出这株“菩提树”,树上长出10万片叶子,每片叶上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佛像的一种)。后来宗喀巴大师移居西藏,母亲常常想念儿子,宗喀巴大师便修书一封,告诉其母在菩提树下修建一座佛塔,塔身包住菩提树干,如同母亲抱着孩儿一样。其母与姐姐便修了佛塔,后人为护塔护树,又修建了这座殿将树与塔一起护住,这就是塔尔寺先有塔后有寺的缘由,而菩提树的主干几百年前就包于塔内,如今它的支干从大殿之下延伸户外仍然如此茂盛,足见宗喀巴大师与其母亲的情感之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导游看了看身边的雷大师,继续介绍:我带团多年,今天感觉特别,你们的队伍气场强大,定有佛法高深之人,大家可以仰望菩提树默念宗喀巴大师法号,如果你的佛缘极深,必将有一片树叶落在你的面前,如果你能看到叶片上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说明你已经被佛法开悟并修成正果,能够预测前世、今生和来世。此时,只见雷大师两目如电,抬头仰望着菩提树一动不动,双唇微起,念念有词,万分虔诚,明亮的脑袋在高原秋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大金瓦殿前的菩提树,只是可惜没有抓拍到雷大师的仰望菩提虔诚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当我跨进大殿高高的门槛,情不自禁地放轻了脚步,屏息凝神,不敢高声语。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大师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塔上有一巨龛,内塑宗喀巴大师的神像。站在神龛前,我专注地端详着宗喀巴大师,面容清朗,蚕眉高挑,眸光似电,温润的眼神仿佛穿越了几百年时空。塑像栩栩如生又神妙莫测,一如他传奇的一生。塔前陈放有各式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梁枋上布满了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宏大的殿堂庄严肃穆,巨大的银塔古意森然,殿内显得有些昏暗,阳光从镂空的长窗斜斜地照了进来,光束交织中,万千浮尘飞舞,也如我的心境。一股藏香从宗喀巴大师神龛前袅袅飘来,隐隐中透着些肃穆和神秘的味道。脱离了我们的队伍,我独自登上狭窄幽暗、通向金顶的楼梯。在中国,无论多么宏伟壮观的殿堂,楼梯都很狭窄,而且都很陡,我总是想这是不是想告诉我们,通向佛界的道路总是狭窄难行的呢?登上三层,豁然开朗,汉式金顶,金秋的午后阳光透过云层斜斜漫射下来,正好照在大殿的金顶上,金光灿烂、光彩夺目、熠熠生辉,风中的金铃清脆铿锵。俯身下望,朱红的墙、黑色的窗、五彩缤纷的檐,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在阳光下仿佛散发着圣光,吸引着心灵,呼唤着灵魂。大殿前,尽是叩拜的身影和转经的信众。我有些恍惚,或许,这转经队伍中,从来都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为觐见,另一个只是在观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走出大殿,发现雷大师满面通红的依然在双手合十、仰望着菩提树,而且神态十分安详。我很惊讶,不由得抬头望树,虽然已是深秋,但高原的阳光直射在脸颊上,只是刹那就感觉有些发烫发疼。正欲离开时,忽然,一片菩提树叶晃晃悠悠径直飘到雷大师面前,只见雷大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腾空而起,舒展猿臂便将树叶轻轻捧在手心,刚出大殿的马马也赶忙将脸凑上,二人仔细端详起来。我也好奇地探过头去,片刻之后,马马突然说:哪有狮子吼佛像?雷大师急忙将树叶收藏怀中,满脸神秘而且严肃地说:导游解说的非常清楚,这是得道开悟与佛法缘分极深的人才能看到,你这种俗人怎么能够看见?你以为抬头仰望,就远离了红尘皈依了佛门?你以为拿到菩提树叶,就能置身佛境修成正果?门都没有,好好修炼吧。言毕,一手捂着好像被秋阳微微灼伤的光头,一手捂着怀中的菩提树叶飘然而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万分荣幸地与怀揣十万狮子吼的雷大师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看着脚下的路就像菩提树的根分成多条曲折延伸,如同雷大师错综复杂的思想。正不知从那条路走时,一股带着若有若无佛铃声的秋风吹来,菩提树瞬间有数十枚叶子飘落在我与马马的身前身后,马马与许多游客纷纷弯腰拾捡,突然,一个手捧树叶的小男孩嚷道:妈妈,我的树叶上没有狮子。我同情地看了看快要流泪的小男孩,回头对着马马低声说:听到了吗?马马涨红着脸站起来将上衣往身后一甩对我笑答: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儿树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看着雷大师可爱远去的背影,我禁不住想象,回去后一定让雷大师讲讲狮子吼佛像到底啥样。事实上,在许多时候,当我们以为离佛很近,其实只是门槛外的红尘过客,你偶然捡起的树叶是佛与你在擦肩时失落的回眸。当你真正悟通了佛的悲悯,生命也就澄澈了,雷大师虽然只是捡了佛前的一片树叶,亦有其含蓄的风韵,因为它汲取了佛界浩瀚的慈悲。</span></p> <p class="ql-block"> 讲真,前文有点调侃雷大师,但他的确是我了解的为数不多的真正与佛法缘分极深的人。30多年前,雷大师在大同华严寺皈依了佛门,我有幸参加了他的皈依仪式,他是妙字辈分,皈依证的法号是:妙言。这些年来,在我与雷大师谈吐中,有时候,纵有千言万语,也抵不过雷大师的拈花一笑。看他那意态万千标准的佛像脸,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百相人生?在风烟万里的红尘里,世人眼中的营营功利,于雷大师面前不过是云中富贵、纸上功名。</p><p class="ql-block"> 雷大师经常告诫我们晨野运动俱乐部的会员,一个人唯有将锋芒磨尽,才可以真正自在淡然,才会懂得平静地接受岁月赠予的苦难与沧桑,才能拥有一颗清醒的佛心,任凭烟云变幻,逝水滔滔,亦不改山河颜色。</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特别愿意与他长途骑行或外出旅游,就是为了每晚在不同的城市或乡村落脚后,感悟他微醺时的“妙言”,字字珠玑,总会让我参透一点佛法,了悟几缕禅心,而后继续行走天涯。</p> <p class="ql-block"> 三、追寻仓央</p><p class="ql-block"> 在环湖骑行结束,离开青海的前夜,我们一行九人在西宁美食城举行了简单而快乐的庆祝晚宴,那一夜,喝了多少酒不记得,聊了什么话也不记得,只记得大家都非常惬意,豪饮爽吃。回到酒店,同屋的队友马马借着酒劲到雷大师房间“撒花儿”去了,我独自一人躺在床上,秋夜万籁俱寂,房间更显安静,微醉的我用手机随意记录着当天的日志,淡黄的灯光洒下,心如止水。突然,手机里跳出队友振国的微信,点开看到:</p><p class="ql-block"> 微风 徐徐吹拂</p><p class="ql-block"> 青草 风中荡漾 </p><p class="ql-block"> 花儿 竟相开放</p><p class="ql-block"> 青草 湖水 鸟儿 还有我</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一样</p><p class="ql-block"> 车轮转动着</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p><p class="ql-block"> 把自己化成蔚蓝</p><p class="ql-block"> 变成一朵云</p><p class="ql-block"> 高高的看风景</p><p class="ql-block"> 听一听仓央远处的叹息</p><p class="ql-block"> 看一看晨野骄傲的骑行</p><p class="ql-block"> 你我成了谁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9月21日</p><p class="ql-block"> 随后他又付了一句:请武哥斧正并拟个小题目。</p> <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振国虽然从事公安生涯近30年,实际上骨子里就是文艺奋青一枚,平日里在我们晨野运动俱乐部微信群总能读到他浪漫的诗词,此刻他又诗兴大发,当读到“听一听仓央远处的叹息”时,我的心里不由得一颤,思绪即刻又飞到了青海湖畔,飞到了遥远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2017年,我与队友雷大师、马马骑行西藏,在26天的日志中已经为仓央嘉措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激情。振国的诗词虽小但题目太大,于我而言,对仓央嘉措的认知满脑子就是两个字:追寻。</p> <p class="ql-block"> 云山万里,深秋长风,看来,我们远离家乡,迫不及待地赶赴,都是为了追寻一个人,一个名字,一首情诗。在第二天返程的火车上,我特意与他坐个对面,你的这首小诗就叫《追寻仓央》如何?他略一沉思说:不错。此刻,想必我们的心中都住着一个仓央嘉措。</p><p class="ql-block"> 我始终认为,振国一定不止一遍地捧读过仓央嘉措的情诗,而且是最能理解情诗中关于对红尘深刻眷念,对爱情不能割舍的那个人。这些年他好像数次一人或带上老母背负行囊远赴西藏,我曾多次在看到他的诗歌时就会突然想到仓央嘉措,感觉他们及近相似。</p><p class="ql-block"> 振国不仅是个非常深情的人,也定是个与佛结缘的人,在他身上总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气韵,他心存悲悯、清醒沉静。他写的诗词虽不见得惊艳,但总会透露出一种洗尽铅华的静美,古人云:“诗词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振国能够写出明净疏朗的诗词,足见其有高洁端庄的人品和沉静洒落的胸襟,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p><p class="ql-block"> 振国肯定在西藏那片风情浪漫的土地上,已经找到了仓央嘉措那段与众不同的情缘以及诗词的灵感源泉,也悟道了只有这样的一位活佛高僧,才会用最清馨的文字及最真挚的感情,写出“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绝妙诗句。</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九人穿越千山万水,从最深的红尘来到青海湖畔,放下尘世的一切尊贵和荣华,也带来了许多纷乱尘土和繁芜心事。对仓央嘉措一往情深的人除了振国还有我和其他队友,看来我们都是心性相同之人,都在默默地追寻这个人的前世,也在小心地呵护着自己的今生,宿命有时有太多无法参透的玄机,仿佛因了这些玄机,万物才有了令人追根寻底的理由。骑行在青海湖畔,追寻着古老荒原埋藏着仓央嘉措传奇般的因果故事,这追寻或许一瞬,或许一生。</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一个喇嘛,一个诗人,一颗佛心,逡巡人世苦疾,尝遍人间百味,普度众生极乐。追寻着三百多年前仓央嘉措走过的足迹,我们为之感动的,是他在佛与情的边缘,写着感天动地的诗行。他留在世间的情诗,就像是巫术,蛊惑了万千世人。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一切都是过往;藏香盈盈,梵烧了当年的文字与爱情,却留给我们永恒的精神信仰。每个故事都会在岁月中渐渐褪色,唯独他那段在佛与爱之间辗转的往事,历经三百年的洗礼,依然泛着沉香。追寻到这里的我们,也唯有捧着他的情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他的故事一一还原。</p> <p class="ql-block"> 既然我们追寻仓央嘉措,就必须提到与他出生、转世、隐身、坐床、爱情、叛逆及生命息息相关的五个人,一位是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另一位是第巴桑结嘉措,还有一位玛吉阿米姑娘以及康熙大帝和拉藏汗。史书记载,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是一位在西藏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天资聪颖、才识出众,是一位雄韬伟略并与佛法缘分极深的人,他从当时纷乱的藏传佛教中脱颖而出,平定战乱,重建布达拉宫,确立了格鲁派在西藏的统治地位。1652年,罗桑嘉措被顺治皇帝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罗桑嘉措至晚年时已不再过问政事,将全部的政务都交给桑结嘉措管理,而自己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经典上,撰成作品30多卷,其中以《西藏王臣记》、《菩提道次第论讲义》等最为着名。在我看来,罗桑嘉措无疑是藏传佛教史上功勋显赫的活佛,是西藏最有影响的政教领袖。如果放在在今天,他一定是美国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的百位名人之一。这里我们只是追寻仓央,道明他是仓央嘉措的前生足矣,因此对罗桑嘉措功绩评判就此撂笔。</p> <p class="ql-block"> 桑结嘉措承担了五世达赖的重托,意味着他将背负起西藏的一段历史重任,无论荣辱,都当无怨无悔,这也是宽广仁慈的佛,赋予他的神圣使命。1682年,罗桑嘉措病逝,桑结嘉措遵照遗嘱秘不发丧,利用罗桑嘉措的名声威望震慑周边的觊觎势力,继续完成未竟的大业。同时在暗地里寻找转世灵童。这是桑结嘉措的使命,也是仓央嘉措的宿命。</p> <p class="ql-block"> 在西藏,那些历代圆寂的达赖喇嘛,都可以寻到其转世灵童。因为他们是活佛,所以有着不寻常的转世历程,只有转世,才可以延续佛寄寓在他们身上的使命。我特别喜欢读关于西藏神秘莫测的活佛转世制度的书籍,可惜市面销售非常少。在我了解的转世制度知识中,关于如何寻找转世灵童,就像是一个远古的秘密,让我这个充满幻想的俗人,永远无法追寻到最完美的解答。寻访灵童极为重要,除却天降神兆、神谕启示之外,观寻圣湖、辨别遗物也是灵童寻访者需遵循的重要法则。所以我对西藏历代达赖喇嘛的转世,内心总会忍不住询问:到底是如何找到转世灵童的?难道人死了真的会有转世?就算有转世,难道这曲折过程就不会出现差错?但高僧们的确知道每位转世灵童都会有不凡的特征,他们的言谈举止,甚至出生时的征兆,都将与凡人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延续了活佛的灵魂,所以出生后还能忆起前世的许多片段,可以分辨出前世用过的物品,说出前世说过的话语,甚至认识前世熟知的人。无论我们是否相信,这一切的因果都留存着,一代又一代的活佛转世灵童,皆是用这些方式寻找而来。因为转世验证过程的真实,让我们更加相信神佛的存在,相信这世间真的是有不死的灵魂,真的有生息不灭的轮回。</p> <p class="ql-block"> 1683年3月1日,是仓央嘉措与这个世界重逢之时,天地都为之动容。据《金穗》中记载,仓央嘉措出生时“通体闪现灵光,七日同升,多瑞兆,万般奇妙,大地震撼三次”。“有三十二种吉相:头闪佛光,眉毫如雪,声具梵音,颌轮如狮,肩膀圆满,肤腻金黄,手长过膝,上身如狮,体如柽柳,大腿浑圆,胫如泥耶,手指纤长,脚跟圆广,脚背高厚,手脚细软,掌有蹼网,脚有辐轮,立足坚稳……”这就是仓央嘉措,从黝黑的发梢到细腻的眉眼,从温暖的足心到光滑的指尖,从目中流淌的清净到心中蕴藏的广远,带着缱绻的胎印,带着神的旨意,展现着佛的慈悲款款来到人间。而就在仓央嘉措来到人间的这一刻,他人生的判决书注定已经写好。</p> <p class="ql-block"> 1685年,仓央嘉措家中突然来了两位沧桑内敛而让人安定慈善的僧人,当年幼的仓央嘉措看到僧人手捧着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的转经筒时,只觉得这东西似曾相识,好像在梦境中出现过一样,便脱口而出:那是我的。僧人又取出五支镇邪橛放到藏桌上,这些镇邪橛华贵精美,如若旁人看到自会挑选那支镶嵌着多彩宝石的,但仓央嘉措却径直拿起了一支较为朴素黯淡的镇邪橛,并对僧人说:这也是我的。僧人见状,忙匍匐在地。当仓央嘉措认出五世达赖喇嘛的遗物时,像是邂逅了一场归宿,与前生小心翼翼地相认。这样的结局,是岁月给予桑结嘉措最好的回馈,但对仓央嘉措而言,不知是福是祸,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神的启示,得以寻觅自己的前生。此时,来访者心中认定,仓央嘉措就是转世灵童。</p> <p class="ql-block"> 当仓央嘉措的父母被告知他便是转世灵童,刹那之间固然感到了从天而降的荣光,但更多的则是不安与伤感,这是天意不可违背,只能遵从僧人的安排,并将这个秘密守口如瓶,定期让仓央嘉措在一个叫巴桑寺的庙宇学习经文。</p><p class="ql-block"> 自小聪慧无比的仓央嘉措,学起经文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智慧在佛光中一点点开启。在年复一年的学习着长篇累牍且枯燥难懂的经书中,仓央嘉措最喜爱的莫过于《诗境》。此书源于古印度,讲述了诗歌的欣赏与创作技巧。诗歌的点缀,让仓央嘉措的生命焕发出蓬勃生机,那参差的诗行点亮了他的世界,也让他找到了归宿。随着仓央嘉措对诗歌的欣赏、鉴别,以及创作手法的深入了解,让他对诗歌有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喜爱,他就这般在诗歌中流连忘返,诗意在沉睡的岁月中苏醒,这个沉稳忧郁的孩子在《诗境》中找到了精神食粮和灵魂支柱,他带着诗的灵性,从佛典中走来。从此,世界上缺少了一个英明刚强,佛法高深的活佛,多了一个愁肠百结的诗人。</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写下的第一首有关爱情诗歌:“那个女子,满身都是洗也洗不尽的春色。眸子闪处,花花草草,笑口开时,山山水水。羞涩的目光流转时,从眼角射到我少年的脸上。”他不用世俗的粉饰,亦无须用斑斓色彩的雕琢,便将那爱情描摹得堪比绚丽的烟火。</p> <p class="ql-block"> 漫长的十四年过去,他长成了一个玉树临风的翩翩少年,他的情思自然也如一株萌芽的小草,在阳光的普照中,悄然生长。在巴桑寺外,他邂逅了初恋女子,世人认为,仓央嘉措的初恋女子有着倾世容颜,有着别样的气质。智者皆云,她是妙音天女的转世。自此之后,经常在静谧的夜晚,仓央嘉措与初恋女子幽会。三百年过去了,无人知晓仓央嘉措与心爱女子初恋时的细枝末节,但人们还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为他们的爱情晕染出浪漫的气氛,仿佛唯有如此,才能不辜负他们相爱一场。世间唯有爱与青春不可辜负,或许,从此刻开始,他已然猝不及防地跌入滚滚红尘的醉梦中,且一梦一生。</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仓央嘉措的父亲早已过世,只有慈母独自艰辛地守着那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度日如年。她看着春情萌动的爱子,沉浸在甜蜜的幻想里,只能默默叹息。她不知道,哪一天眼前的景象就会骤然消失,当秘密告白于天下时,这孩子是否可以承受万丈荣光所带来的伤害?</p> <p class="ql-block">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偶然听说了五世达赖喇嘛已圆寂多年的传闻后勃然大怒,下旨问罪并欲率部亲征西藏。桑结嘉措,这个城府至深的人,尤其守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十五年,他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他在惊恐中,针对问罪圣旨亲自书写一份“答辩状”且遣派使臣奏报清廷,解释之所以秘不发丧完全是遵照五世达赖喇嘛的遗嘱,目的是稳定西藏的政局,待到合适的时机,便将转世灵童的身份昭告天下。他语气谦卑,措辞委婉,句句皆是不得已的诚恳,这样的回答,或许不是最好的,却是最为得体的(这份“答辩书”至今在故宫收藏)。其中的奥妙,康熙心知肚明。</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皆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胆量与见识,他们有着深远的谋略,尽管他们对那些遥不可及的未来亦没有把握,但是依旧有承担失败的勇气,桑结嘉措就是这样一个智者,懂得未雨绸缪,敢于乘风破浪。</p> <p class="ql-block"> 1697年深秋,也是我们骑行青海湖的这个季节,仓央嘉措被桑结嘉措派来的使者,从门隅小山村匆匆接走,带至遥远的拉萨举行了盛大的坐床典礼,康熙皇帝派遣代表呈献天子的封诰、贺礼和敕书,并正式认定仓央嘉措为“第六世达赖喇嘛”。此时,仓央嘉措五世达赖转世灵童的地位正式确立。</p> <p class="ql-block"> 桑结嘉措深知,仓央嘉措在民间生活太久,佛法修为太浅,因此,他必须用三年的时间,将仓央嘉措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活佛,在他十八岁亲政时,可以掌握西藏大局,应对一切政事。于是,桑结嘉措请众多高僧教授仓央嘉措佛法教义。三年的时光飞快,仓央嘉措已经从一个俊朗的少年长成一个睿智的青年,他脱去了草原的野性,拥有了深邃的学识。尽管仓央嘉措有了三年修炼的成果,但桑结嘉措认为还远不够他心中的标准,所以,并没有将那根代表王者的权杖交至仓央嘉措手上。这期间,从家乡门隅传来母亲病故的消息,母亲,是仓央嘉措最为强烈的牵挂,在他的记忆中,母亲永远是年轻时的样子,眼睛明亮得如同黑夜里闪耀的灯火,绯红脸颊宛若饱满的桃花。往事,只可追忆,怎可重来,纵然千万次呼唤,母亲再也不会慈祥地抚摸他的脸颊。仓央嘉措的内心生出了对生命的疑惑,参透了那么深奥的佛法,却无人陪他度过漫长的时光。母亲的离去,使得他在布达拉宫的生活日渐沉默。恰在此时,又得知家乡初恋姑娘要远嫁蒙古,他愤笔写下:“昔日热恋的情人,成了别人的新娘。相思折磨我哀愁的心,让我容颜枯瘦。”字字句句的伤痛在笔端汩汩流淌。</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觉得自己兜兜转转,最终却陷入一片荒芜之境。如今,母亲离他而去,那个早已扎根他心上的女子远嫁蒙古。是命运的捉弄,抑或是轮回的驱使,一个至高无上的活佛,拥有整个西藏,却无法拥有一个普通人的母爱和情爱。仓央嘉措心中堆积了大片的愁绪,最后惆怅变成了凄凉。那些美好的往事倏然而去,好似一场来去无踪的梦境。那段鲜活的爱情,留在生命中的印记除了回忆,剩下的只有那些呕血的诗歌。</p><p class="ql-block"> 偶然间,他发现寝宫有一扇无人把守的侧门,这扇门联系着佛与凡尘,从此处出去,可以走进拉萨古城。于是,仓央嘉措抛弃了循规蹈矩,勇敢地走出了布达拉宫,走向了那座美丽的拉萨城。他化名宕桑旺波,整夜流连在灯火辉煌的八廓街小酒馆中,以红尘世人的身份赶赴一场场青春的盛宴。他俊秀倜傥,器宇不凡,谈吐文雅,博学多闻,让小酒馆里的每一个人赞叹不已,俨然成了拉萨城最耀眼的明星。</p> <p class="ql-block"> 偶然间他遇见一位布衣女子玛吉阿米,这是仓央嘉措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恋人,他在诗中写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仓央嘉措在与玛吉阿米短暂的热恋期间,用他的热情、真诚、痴情及耀眼的才华,写下了无数缠绵悱恻的诗歌,这诗歌远远不断地飞出布达拉宫,又被小酒馆的年轻人改编成曲到处传唱不息,他的诗歌飘荡在拉萨城上空,飞跃过古老的青藏高原,飞越到青海湖畔。一个受人尊崇的活佛,一个至高无上的法王,单纯得像个孩子,只有在诗歌和爱情的国度里,他才真正属于自己。就是在这个期间,仓央嘉措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佛家有语,缘来时阻挡不了,缘灭时亦无法挽留。缘分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无论你是至高的佛,还是流落街头的浪子,都一视同仁。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的情缘了结于一场美丽洁白的大雪,那个冬夜的凌晨,仓央嘉措与往日一样,告别情人返还宫殿,然而他忽略了,无瑕的白雪出卖了他,雪地上留下了两行深深的脚印,一头抵达庄严的佛殿,一头通往纷扰的世俗。早起的僧人打开寺门,雪地上的两行脚印,证实了拉萨街头的浪子宕桑旺波就是布达拉宫的活佛。水落石出之时,仓央嘉措终究要承担一切后果。这是无法抵赖的罪证。他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敢于承担,一切都会安然无恙。但是,他是高高在上的活佛,是西域最大的法王,他并不只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整个西藏。他从未预料到,他的多情浪漫会给桑结嘉措及自己招致无法挽回的残局。</p> <p class="ql-block"> 1701年,康熙皇帝接到指控仓央嘉措不是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而是桑结嘉措为了独揽西域政教大权设下的一个骗局的奏折。细心的康熙派遣使者前往西藏明察暗访,使者回复:“这位喇嘛是否为五世佛祖的转世,我固然不知,但确有圆满圣体之法相。”还附上了仓央嘉措部分流传于街市的情诗。康熙看后,亦被深深感动,那些深情明朗的诗句,竟然是一个禅坐在云端,本该了断一切尘念的活佛所写。他对仓央嘉措有些敬佩,有些喜欢,因为他知道仓央嘉措坐在一个万民无法企及的高度,但是却敢于将自己放逐凡尘,游荡在民间,热烈地爱,真实地活。而康熙亦拥有天下,却被江山捆缚,从来都不敢有丝毫的叛逆。仓央嘉措可以为自己的心活着,追求世俗的爱恋,而康熙却要为万民苍生而活,早已丢失了自己。康熙也断定,仓央嘉措不是一个英明的法王,他柔软的情感,悲悯的心境,注定无法完成活佛承载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 1705年,拉藏汗率领蒙古铁骑发兵拉萨,并夺去了桑结嘉措的生命。这个在仓央嘉措一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人,在五世达赖喇嘛未完成的遗愿中怀着深深的遗憾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是他让曾经的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没有及时坐床,而在遥远的巴桑寺度过了十五年的光阴;是他给了仓央嘉措太多的管束与禁锢,教给了他艰深的佛法,愿其参悟领略;亦是他给了仓央嘉措王者的冠冕,却不授予他实权。仓央嘉措在得知桑结嘉措被杀的消息后,长久地跪在佛像面前,深深地叩首,为自己今生的错误叹息,亦为桑结嘉措惋惜,仓央嘉措在预见自己的结局时,已然为时太晚。但谁又能否认,仓央嘉措始终怀有一颗慈悲之心。</p> <p class="ql-block"> 拉藏汗上书康熙皇帝,列举仓央嘉措种种不合规矩的行径,请求废黜仓央嘉措。鉴于当时西藏复杂的政治环境,康熙帝小心翼翼,考虑到对拉藏汗的势力的提防,也考虑到仓央嘉措的生命安全,最后下旨派人进藏押解仓央嘉措进京,这既是对拉藏汗的安抚,亦是对仓央嘉措的庇护。</p> <p class="ql-block"> 1706年,经过长途跋涉,仓央嘉措被押解到青海湖畔,历史在这里成了断点,据《清史稿》记载:“一行人行至青海湖畔,仓央嘉措,匿迹。”这么潦草的记载,怎能让我们信服?谁也不曾知晓到了青海湖畔后,仓央嘉措到底以怎样的方式销声匿迹。逝者如斯,千唤不回,悠悠沧海,桑田失色。我们该如何诠释开始追寻的意义呢?多情的仓央嘉措给后世留下了难以诠释的疑团,而他自己,早已在三百年前翩跹而去。流传于坊间的关于结局的种种传闻,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仓央嘉措倾尽一生,写下了一部不朽的传奇。这部传奇,在绵延的时光中,给无数人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追寻至此,我不仅想起那句经典:</p><p class="ql-block">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法王。</p><p class="ql-block"> 流浪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情郎。</p> <p class="ql-block"> 而我每次矗立在湖边总会深情地凝视这一面雪域蓝天下的湖水,总会忍不住思索,如果生命可以选择,如果时光可以轮转,仓央嘉措断然不会在戒律森严的布达拉宫成天盯着发黄的经书,他可能会去烟雨江南邂逅散发着水乡气息的婉约女子,也可能会去拉萨街头和相恋的伴侣浪迹天涯。如果那样的话,振国便写不出:“听一听仓央远处的叹息”的诗句,世上便缺少了一声叹息,一声清丽如斯,绚烂如斯的叹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