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重庆资深摄影人王芸飞老师说,既然你们来到巫溪,应该去宁厂古镇看看。宁厂古镇距巫溪县城12公里,历史上曾因盐而兴,一度被称之为“千年盐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虽为历史文化古镇,这里却没有江南古镇那样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建筑群,甚至没有明显的古镇路标指示牌,更别说游客中心售票处,都没有见到。跟着王老师走过吊桥,走在青石小道,才知道这里就是宁厂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龙君庙盐池遗址是我国最早发现,食用和较大规模开发的盐池之一,盐卤资源丰富,每年自溢量为16000吨左右,2009年宁厂盐业遗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宁厂古镇的历史要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因镇北宝源山洞流出天然的盐卤泉水,从秦朝开始,制盐业就在这里兴盛起来,</span>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宁厂镇的盐产量占四川产盐的百分之二十。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宁厂镇全场拥有三百三十六灶,达到极盛时期。<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此,宁厂古镇可以称之为中国最古老的制盐地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往日一泉卤水依旧在喷涌,时过境迁,小镇已经退出了制盐行业,洁白带着苦涩咸味的浪花,似乎在诉说曾经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宁厂古镇的建筑多以石木结构为主,沿着后溪河,青条石路、吊脚楼、过街楼等古建筑和民居蜿蜒延伸七百里,俗称“七里半边街”。久远的过去,七里半边街上可是有“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2年盐业全面停产,至此古镇褪去昔日光彩,不复当年繁华。这个因盐而兴又因盐而废的古镇,难掩衰败和荒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没有一丝商业化的痕迹,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情,像每一面墙上被岁月剥离裸露出的石头一样,带着倔强,带着沧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们仍然按照自己原先的方式生活,外界的喧嚣似乎与他们无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遇见这位老人是镇上的理发师,他告诉我们,宁厂古镇最热闹的时候,常住人口有八九千人,而现在只剩下不到一百人,都是些老人。年轻人都去巫溪、重庆了。</span></p> <p class="ql-block">这位笑容可掬的老人欣然接受我为她拍照,拍完后还好奇地要求看看,遗憾的是她不用手机,照片没法传给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吊桥上晒太阳的老人,慢悠悠地打发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镇中心的社区公约墙和全民健身工程配置的体育器材,看来基层组织还是比较健全的。</span></p> <p class="ql-block">就在我们即将离开古镇时,看到一座老屋,门前挂了两块牌子,仔细一看,宁厂镇供销社 巫溪县不可移动文物;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宁厂镇供销社,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重庆地区传统场镇在计划经济时期商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煤球土灶,台秤暖水壶、老柜台书架,一下唤起童年的记忆,现在很难见到这些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就在我专心拍摄时,一回头发现老供销员正仰望天空沉思,也许是我们到来,唤起了她对往事记忆,往事并不如烟。</span></p> <p class="ql-block">离开宁厂古镇,心情复杂矛盾,听说<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宁厂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也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未来这座“千年盐都”也许将成为“中国最真实的工业遗址保护观光项目”。但愿不要人为的过度开发。对我们而言,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记忆留在胶片里,让历史在影像中成为永恒。</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