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不一定为“实”——人生感悟(五)

晓风残月

<h1>  夜幕渐渐的降临,暮色苍茫的四周显得平静了许多。</h1><h1><br></h1><h1> 打开阳台的南窗,有些寒气的冷风夹着如丝如缕的冬雨,轻轻地扫过我的脸颊,冬意尚不浓烈。我站在窗前端详窗前的那两棵枇杷树,树上的树叶却怎么也看不出它浓郁的绿色,曾经的绿色都影影灼灼地融化在这夜色的混沌里。可是,在阳光照耀下的白天,我分明看到的是沉郁的翠绿。</h1><h1><br></h1><h1> 常言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到的传说,以讹传讹的传言,往往传到自己的耳朵里都会变成与原来完全走了样的扭曲。小时候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把班级里三个小组的首位同学各传一句话,传到最后一个同学的时候,老师告诉的原话肯定变了样。难怪有人说:“传言不可信”,村头传出“隔壁人家死了一头羊”,到了村尾就变成“隔壁人家死了一个娘”。</h1><h1><br></h1><h1> 很多的时候我很相信只要是我见到的才会是真的,“眼见为实”,那才可信的,可是前不久,我的眼睛也让我上了一次当。那天,我站在公交车站候车,在马路的对面停靠着好几辆小轿车。我举眼望去,我发现其中有一辆黑色小轿车它的车底底盘瘫了下来,形成一条夹缝。我横看竖看总感到纳闷,我寻思着:这样的轿车,车主人怎么能驾驶上路?坐在车内车椅不是就会往下掉了吗?</h1><h1><br></h1><h1> 我冒然地拍了拍站在边上和我一起候车的一个小伙子,我问:“这辆轿车塌底了,怎么开呀?”那个小青年耳机插在耳朵里在听音乐,他摘下耳机愕然看看我,再看看我手指的汽车,摇摇头,又听起了他的音乐。我在那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边上一个穿着格子大衣的姑娘说:“你看错了!汽车不是好好的吗?”</h1><h1><br></h1><h1> 我定睛一瞧,嘿!真得是我看错了,原来那是被轿车挡住马路的沟边一角的阴影欺骗了我。那成几何角度不一的阴影,使得我误以为是车板的车底坍了下来,让我吓了一大跳。</h1><h1><br></h1><h1>  眼睛不可信呀!看到的不一定与事实相同的,会造成错觉,让自己上当受骗。宋朝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告诉我们一个简朴的道理:同样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答出不同的结论,之所以总是会片面的看问题,就是“身在其中,不识真面目”。 </h1><p class="ql-block"><br></p> <h1> 浏览网上的许多人和景,也是如此。总会被一些人和事感动,因而会被他的“真”和“诚”心醉,被他的“灵”和“秀”倾倒。眼睛迷惑,就看不清真正的魅力和美丽,闪烁的表象就会被当做精华和真谛来信奉。眼睛追逐到的虚无,却没能从灵魂的尖锐处去触及,所以总会在失望和彷徨里去纠缠,去碾转,去琢磨。<br><br>  眼睛会欺骗自己的,就像我在窗前看到暮色里枇杷树叶的颜色一样,明明是可爱的绿色,灿烂的靓丽,在昏暗的光亮里,让我看到的却是浑浑噩噩的糊涂,模模糊糊的混沌。<br><br>  别人眼睛的背后,我不能猜,我自己的眼睛却往往会欺骗我。背靠冷漠、无礼的眼睛,就会让自己的心也变得如同掉在冰窟里似的冷峻?破碎的祈愿,虚妄的祝词,瞬间会让自己信以为真而沉浮在早春二月里,脆弱的忽隐忽现……<br></h1> <h1>  有时,我穿越在整个心灵崇拜的偶像里,眼睛的误导,总会让自己跌得遍体鳞伤,无力承受的思绪里又会狼狈不堪,让自己纷乱不可收拾。<br><br>  只有跳出主观臆断的眼睛,才会让自己走在正道上,才能让自己做得恰如其分,否则也会走到另一面。你听说过吗?由于看不清大柱上高高挂在上面的醒示牌,而一意固执地要上去看个明白,“它究竟写了什么?”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顺着大柱爬到醒示牌的边上看清了,原来是:“油漆未干”……</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