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校区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

🔆

<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30日,值辞旧迎新之际,邹平一中高中部和初中部所有历史教师齐聚南校区三学部合班教室,共同观摩李瑶老师执教的优质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发展》以及学习省教科院高怀举老师《源头活水,诗外功夫》的精彩讲座。</p> <p class="ql-block">  李瑶老师执教的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作为一节理论性极强的课,极具挑战性,但是李瑶老师一如既往的展现了她高超的课程设计和课堂驾驭能力。整节课从宏观上划分了两个部分“寻路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寻路中国:中国特色祖国统一之路——一国两制”,结构清晰完整。从课程导入上,巧用视频,抛出问题,使课程在开始就兼备了趣味性与思维上,也巧妙处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背景;从课程设计上,利用历史档案的形式,贯穿了整节课。整节课的史料选取,精准有趣,多选用的是地方史料。如“滨州单寺的公社改革”“惠民县的国企改革”令人印象深刻,也展现了李瑶老师深厚的历史专业知识储备和史料选取能力。在学生主体展现上,通过问答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展示了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较好地落实了历史核心素养。整节课和谐有序,生动活泼,原本深沉的理论课,在李瑶老师的引导下开出了历史魅力的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接着是省教科院的高怀举主任就自己的阅读经历给老师们做了题为《源头活水,诗外功夫》,高怀举主任就王鼎钧的三部书《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贴合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给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但又不乏历史的多样性和深厚性的讲座,使老师们真正感到了历史教学发展的“源头活水”。 </p><p class="ql-block"> 整个讲座高主任从“鲜活的历史情节”“复杂的历史人物”“深刻的历史细节”“另类的历史解释”“另样的历史情怀”五个方面展开来。第一部分“鲜活的历史情节”,高主任举了几个非常生动的历史情节,比如“连升三级的抗战军人”“对外战争时的犁庭扫穴”“殊途同归的兄弟”真实显现了抗日战争的残酷性和带给人民的伤痛。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就在细节之中,而一堂生动深刻的历史课堂离不开历史细节,于无声处才更浸润人心。高主任提到历史学骨子里就是讲故事的,老师关键是要转变教学方法,要学会讲故事。当我们的历史课堂有了故事,我们的课堂就真正生动了起来,同学们的历史学习热情才能真正调动起来。第二部分“复杂的历史人物”,重点介绍了李仙洲将军办学的事情,告诉我们,历史人物是生动多面的,是复杂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给历史人物贴标签的误区,也使得学生存在单一的历史认知。因此我们的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历史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给学生多维的历史认知。第三部分“深刻的历史细节”,高主任同样举了书中描写抗战中国共双方的口号标语,通过这一细节感受到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多元原因,使老师们印象深刻,感受丰富。再次启发我们,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从细节处切入,以小观大,增加历史课堂的深厚性。第三部分再次展示书中的实例以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态度,国民党对人民群众的透支和难以兑现,得出结论“国家在三十年内不可以有两次战争,这是国民党悲哀”。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历史解释。在最后的“历史情怀”中,提示我们教师要有“家国教育”的意识,但是情感教育不该只是空话,还要有情感支撑点。而这些情感的来源是阅读。也启示老师们要增加足够的专业知识来支撑我们的课堂。高主任的讲座浅显易懂、生动有趣但是背后是其独到的思考、理性的辨析和深厚的历史专业认知。</p> <p class="ql-block">  刘庆亮老师说到,历史教学存在两大误区“不用史料”“滥用史料”作为历史专业的老师要有一部能够推荐给别人,能说出体会的书,老师要丰富自己的阅读经历,才能在历史教学中走的更远更高。</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王淑明校长对本次活动作了简要总结。教师要立足课堂,打造南校区的“精品课堂”,打造南校区的优质历史课堂,共促南校区的长远发展。 </p><p class="ql-block">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给自己的教学发展补充“活水”,眼界要放宽,思维要开阔,阅读就是帮助我们发展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断阅读,不断反思自我,才能让历史教学真正彰显其长度和深度。</p> <p class="ql-block">  会后,王淑明校长和高怀举主任及与会人员一起参观了南校区历史功能区和历史活动室,王淑明校长就南校区历史功能室的建设发展与高主任展开讨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