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第六中学“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 阅读分享活动 第七期

微光

<p class="ql-block">“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书是一扇明亮的窗,激励着每一个寻梦者;书是一滴清凉的雨露,滋润着干枯的心田;我们读书就不感到孤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本期阅读分享活动共有三个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首先由语文工作室主持人黄琼芝老师致开场词——杨绛先生说“读书好比隐身的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扰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他对质。”</p> <p class="ql-block">其次由工作室成员张梅老师从五个方面为我们解读杨绛先生的著作《我们仨》和谈阅读收获。</p><p class="ql-block">1、作者杨绛是钱钟书的夫人,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是中国最后一位被尊称为“先生”的女性。</p><p class="ql-block">2、《我们仨》本是一家人约定各写一部分,但现实与理想迥然不同,丈夫和女儿于一九九七年三月和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相继离世,最终九十二岁高龄的杨绛用梦记述了他们这个家庭六十三年的点点滴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p><p class="ql-block">3、这部作品历来为人称道的艺术特色有梦境开篇虚实相生、神秘电话和古驿道设悬念、万里长梦古驿道作象征。</p> <p class="ql-block">4、简评:如何看待死亡来临“人生一路,不过且行且见,且行且散”;回望一生的来路“试问当今世上能有几人能与相爱的人相濡以沫,相守相助,相聚相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总结:杨绛先生的家在我们的万古长梦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家是温暖的港湾,家给我们的不仅是生活上的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它更能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当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家里有盏期待的灯火,当我们远行的时候,家里有一份长长的牵挂,无论离家多远,我们回首遥望的是它,期待回归的也是它。</p> <p class="ql-block">最后由在座各位老师交流体会。</p> <p class="ql-block">黄琼芝老师做活动总结:“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p> <p class="ql-block">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编:刘红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副主编:王家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审稿:黄琼芝 杨玲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编辑:张怡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供稿:张怡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供图:杨玲玲 张梅 网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发布:思茅第六中学</p>

我们

黄琼芝

我们仨

老师

阅读

玲玲

张梅

行且

张怡婷

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