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份跑了趟阿里,游记刚写完。在西藏的时候,听到一个说法,挺有意思:说西藏一年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另一个是"大约在冬季"。这个说法,与我刚刚获得的新鲜体验有高度契合,于是就给本贴取了这么个名字。<br><br>想跑西藏,尤其是阿里,已经想了多年了。今年虽有疫情这个灾星,但偏偏是今年,在中国境内有一次大范围的日环食天象,而最佳观测地点,竟是在阿里,三大圣湖之一的玛旁雍错湖畔。这样的机会,虽有疫情,岂能轻易错过!!! 2020年6月21日中午,摄于玛旁雍错畔,临近食甚时分。 2020年6月21日中午,摄于玛旁雍错畔,此刻食甚已过。食甚的精彩被我完美错过。如何如此背运,且听我从头道来。 2008年8月,在一个英国老朋友的力邀之下,陪他跑了趟嘉峪关,去看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日全食。从那时起,追日食,便一发不可收拾。<br><br>2015年5月,那个月份没有日食,那个月份发生的事情是买了我现在这台哈弗H9,也因为这台车,结交了一群胸怀天下烂路的自驾、越野人士,生活轨迹也随着这台车,越走越远。<br><br>17年底/18年初第一次自驾云贵,西双版纳享受茶香和傣王糯玉米之美味;18年3月底4月初,川西,从木里县城穿越至亚丁香格里拉镇;当年10月,再跑青海柴达木,大柴旦到冷湖穿越315旧道和南八仙雅丹群。19年夏再走川西北,甘孜、果洛、甘南跑了一圈,19年10月伙同另外三台大九,闯进青海玉树澜沧江源,虽然座骑几乎折戟沉沙,但我们如愿攀至5300多米海拔的澜沧江地理源头。。。进藏,期待已久。要不是疫情,今年三月就会出发林芝了。<br><br>所以,这一趟阿里,是酝酿、觊觎已久的一趟旅行,也是为了解开心中怀有的若干谜团的一次探索。除了日食观赏过程有些"波折",大九略有小恙外,这也是一趟颇为顺利的成功之旅。 去布加雪山的路上,初见冰川时,虽尚隔数公里之遥,但冰川磅礴之势清晰得触手可及,兴奋不已。。。 一路走下来,在手机和相机中留下了三千余张图片。藏地风光,虽百看不厌,但经无数专业玩家传播已久已广,本无需我这等业余人士赘笔。无奈这藏地太美,罗列出来也不厌其烦;但毕竟时间有限,就记一笔流水账吧,也是形成一篇游记最简单、快捷的办法,把这一路我自己感觉不容错过的若干景致和路段,精选出来,一来为了同大家分享并推荐,二来是给自己留下些回忆。 出发时的里程。 日食时间,是个固定的点,即6月21日午时前后。因此,行程计划也必须确保那一天到达目的地。我心中最理想的状态,是最晚20号到达玛旁雍措一带。不过,从北京到玛旁雍措,近5000公里,大致算了下,路上跑的时间,再加上沿途经停的若干景区逗留的时间,要5月底出发,才能确保6月20号赶到阿里。当然,这是尚未考虑其他若干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再考虑上,这个路书还真不太容易准备。<br><br>这就不得吧先说一说本次出行的两个复杂因素:其一,疫情影响;其二,我的香港人身份。<br><br>疫情的影响在于能否进藏、能否进阿里。新冠疫情爆发之后,西藏和新疆是对旅行和人员流动限制最为严格的两个省份。进入四月,全国很多地区的形势都在好转,各地频频传来复工复产的消息,但自驾和越野圈儿里传回的消息依旧,西藏进不去。直到五月初,好消息传来,西藏除阿里外,开放旅行,朋友圈里不断出现按奈不住的游友们兴高采烈出发的场景,但是,能不能去到阿里,依旧是一个悬念。<br><br>香港身份的影响一样,也是能不能进藏,能不能到阿里的问题,区别在于一个是防疫,一个是所谓"涉外",其实真没必要。若干年前,在香港工作的时候,“漫不经心”的就把身份换了。迷上自驾游之后,不断听到说法,港人到藏区有若干限制,其中一条就是只能参加旅行团,不可以自由行。如果自由行都不可以,自驾就更不用考虑了。。。不过,也有说法,早就没这规定了等等。。。<br><br>我相信,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俗称"回乡证",其实很不喜欢这个俗称,总给人个还乡团的赶脚),在大陆旅游的香港人很多很多,但多数都是参加旅行团的,自由行的,应该也不少,但是到藏区的可能不多,且应该会以包车为主,多少都会同旅行社发生些联系。就凭一张回乡证、然后开着一台车在大陆做长途旅行的香港人,如我这种散兵游勇型的,估计没多少。所以有关方面处理过的实际个案应该也不多,因为我试图从不同渠道询问港人到西藏自驾的若干事项,就没有一个地方能说得清楚,这也是我希望通过这趟阿里之行来“闯一闯”,人肉搞清楚的一件事情。<br><br>在没搞清楚之前,我的计划就需要有所准备,应对意料之外的情形,所以我的路书,包括了一个基本方案,和两个备选方案。基本方案当然也是最理想的情形,即可以顺利进藏、进阿里的情形,就是在玛旁雍措湖畔欣赏日环食的方案。备选方案一,是针对不能进阿里的情形,那种情况下,我准备去到那曲市下属的尼-玛县,在当惹雍措湖边去看日食,当晚还可以到越野自驾圈闻名天下的文布南村露营;备选方案二,是针对进藏都受限的情形,那样的话,就转道四川贡嘎山一带去看日食。当然,我觉得这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比较低。看日食,天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几个地点虽然都在日食带上,但感觉贡嘎会存在比较大的天气风险。有意思的是,在做计划的时候,根本不担心的玛旁雍措,偏偏最后在天气上出了状况。当然,这是后话,咱们回头再说。<br><br>基于上述考虑,最后确定的行车路线如下:<br>-- 进藏,走国道214,在类乌齐进入西藏昌都辖区。如果在类乌齐受阻,就可以原路返回玉树,取道四川石渠县,再奔贡嘎方向;<br>-- 如果顺利进藏后,从类乌齐走国道317到那曲,再经国道109到拉萨,再走国道318接国道219奔阿里方面,如果进阿里之前受阻,则要走一段回头路,经过日喀则之后,走省道203,奔尼 玛县方向,最终到当惹雍措。<br><br>这是我做过的最纠结的一次行车路线,为了应对不确定性,需要事先准备出大量额外的时间。不过,这一趟“闯”明白了,以后就好办了。运气的是,实际执行下来,疫情不是什么问题,香港身份也不是问题。最终的问题竟然灰常灰常意外地出在天气上,咱们后面详谈。 国道214的999公里处,与大九的9是同一个9 好啦,这趟出游的若干背景到此也算交代得差不多了,现在进入正题。<br><br>希望先跟大伙儿介绍最终执行下来的行车路线,然后就是把几个感觉不错的景点和路段推荐给大伙儿,包括:<br>--孜珠寺<br>--布加雪山冰川<br>--萨普神山冰川<br>--玛旁雍措/拉昂措/吉吾寺/国道219至普兰县城的国道512(省道207)<br>--阿里天文台/暗夜星空<br>--从国道219至札达县的701县道<br>--扎达土林<br>--日环食<br>--国道318至羊八井的省道304<br>最后,再同大伙儿分享几点感受和心得。<br><br>这趟阿里之行,实际执行下来的行车路线如下:<br>5月29日北京出发,第一站山西五寨。五寨县有糯玉米之乡的美誉,不仅仅糯玉米好吃,酸汤羊肉粉,好吃得一塌糊涂;<br>5月30日山西五寨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br>6月1日红寺堡到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br>6月2日共和县到玉树市<br>6月3日玉树修整<br>6月4日玉树到类乌齐(国道214)<br>6月5日类乌齐到丁青(国道317),中途游孜珠寺<br>6月6日丁青到巴青(国道317),中途游布加雪山冰川<br>6月7日巴青到比如(国道317接省道303)<br>6月8日萨普神山/冰川,省道303往返比如县城<br>6月9日比如县城到那曲(省道303接国道317)<br>6月10日那曲到拉萨(国道109)<br>6月11日拉萨保养车<br>6月12日拉萨到拉孜县(国道318)<br>6月13日拉孜到仲巴县(国道219)<br>6月14日仲巴县到普兰县霍尔乡(国道219)<br>6月15日圣湖、鬼湖游(省道207)<br>6月16日霍尔乡到日土县(国道219),蜻蜓点水班公湖日落<br>6月17日日土到札达县(国道219接县道701)<br>6月18日札达土林<br>6月19日札达到普兰巴嘎乡(县道接国道219)<br>6月20日巴嘎乡,修整<br>6月21日日食<br>6月22日巴嘎乡到萨嘎县(国道219)<br>6月23日萨嘎到日喀则(国道219接国道318)<br>6月24日日喀则到那曲(国道318接省道304接国道109)<br>6月25日那曲到青海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沱沱河镇(国道109)<br>6月26日沱沱河到格尔木(国道109)<br>6月27日格尔木到海东市(京藏高速)<br>6月28日海东到山西五寨<br>6月29日五寨到北京<br><br>这一路的风景,可以以海东市为分水岭,海东以西、以南的青海,与此次出游其他路段的风景已经是天壤之别,进藏之后的风光则要更胜一筹。<br> 玉树之前,就说说这路吧。我车停在共玉高速北向南车道停车港湾,就是上图前景近景部分,我所在车道左手边,即中间那条车道是共玉高速由南向北方向,最外边那条是与共玉高速平行的国道214。冻土地基沉降,导致的路面起伏,在左边两条线上可以清晰可见。大家行驶在这种路况上,就一个字,慢! 稍微说两句玉树。<br><br>跑高原,首当其冲的一个题目就是克服高反。过去几次跑高原积累了不错的经验,就是专门规划出两天时间,适应高海拔的低含氧量,这一趟,将这个地点选在了3700米的玉树。对于我个人而言,适应高反,只要在高海拔地方睡两晚,就差不多了。因此,在玉树市就计划了两个晚上。当然,适应高反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每个人身体条件不同,适应所需时间也不同,很多人睡一宿觉就过来了。<br><br>去年穿越澜沧江源,曾路过玉树去杂多。那一次需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更高海拔(杂多4100米,澜沧江源吉富山那一带4800到5300),所以适应高原的点选在青海海南州的温泉乡(3920米)和果洛州的玛多县(4200米)。今年这趟属休闲游,且藏东一带到那曲之前的各住宿点,最高的就是巴青县城(接近4200米),此前的几个都在3700到3900之间,所以,3700米的玉树足以。<br><br>去年途经玉树,赶时间,本地的名胜也没来得及去看看,所以借适应高原的机会,去几个地方打卡。一天时间,比较匆忙,就选了结古寺,嘉那玛尼石经城,文成公主庙和勒巴沟。<br><br>6月2号下午到达玉树,连日阴雨,夜里气温低,睡的还不错。6月3号的早上,玉树依然下着雨,气温也就5、6度的样子,刚从夏天跑出来,再次穿上初冬时节的衣衫,竟然感觉有些兴奋。结古寺就在玉树市区边缘的一座小山上,连续开了四天车,正想溜达溜达呢。 山顶上的红色建筑,就是结古寺。<br><br>坡度虽然不算大,但这是初到3700+海拔的第一天,走起这样的坡儿来也还是喘呢。 在疫情期间,结古寺没有安排任何佛事活动,但并不限制游人进出,我还是可以四处溜达一下。<br><br>规模很大的一片建筑群,现在看到的是佛堂,相当于内地寺庙的大雄宝殿吧。我站的地方应该是僧舍,后面还有一座高企的建筑,我猜是佛学院。 佛堂大殿门前有这么一样器物,不知道什么来历?作何用途。两个怪兽抬着一个三棱柜。看哪位游友知道这宝贝的来历。 另一面,可以清楚看到三棱形状。 很温馨的的提示。 僧舍,以及我猜是佛学院的所在。 从结古寺下来,就跑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玛尼石堆来看一看。 嘉娜玛尼石经城,走马观花了一下。。。 从嘉娜石经城出来,直奔期待已久的勒巴沟。 去往勒巴沟的路,开始很好走,貌似铺就没多久的柏油路,跟着是硬质化的砂石路。翻过一座4000米的垭口,又跑了几公里,就是泥土路了。。。可惜没走多远,到这里被拦住了。。。显然,当地在搞景区,估计下次来,就要收门票了 调头往回走,就这么回去心有不甘,于是找了个岔道就开上去了。 一直开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单人单车,天色慢慢暗下来了,只好作罢。但我相信,在藏区,但凡能下道溜达一番的地方,如这种随处可见的小道,风景都不会太平淡。 跑了这么短短十几公里"野路",除了永远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外,就属小动物了。。。 一只野兔,丝毫不怕人,大摇大摆从我车头过去 还回头瞅我几眼 然后才从容俯下身,越过栅栏扬长而去。 与兔子见面之后,就是这只小藏狐。 这小东西没有兔子嚣张,看到车来,快速离去 谁也嚣张不过这个小伙计,一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样子。 现在的生态环境是真心好啊。<br><br>玉树的短暂停留,对适应高原有着关键作用。从玉树出发,一路直至阿里,没有任何不适感。<div><br></div><div>以下是玉树出发,沿214国道经囊谦到类乌齐,再从类乌齐沿317国道到孜珠寺之前,有代表性的几张图片,与大家分享。主要是自囊谦到类乌齐一线,此前的国道214,已经跑过两次了。</div> 从玉树出发奔囊谦方向,跑二十几公里,会遇到一个岔路,直行是去往杂多的309省道,左拐还是214国道,继续奔囊谦。这是刚刚左拐过来的地方。 心情和眼睛一起进入亢奋状态。。。 跑在这样的路上,很难跑出速度,总忍不住停下来拍一张 山回路转 好山好水好地方,而且,这地方4G信号满满,看到基站了吗? 高原之上,国道级别的铺装道路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条,但如图中所示,沿河道两岸蜿蜒远去的道路比比皆是。那里,才是自驾和越野者们真正的天堂。 交通警示标志都是批处理。 走这样的路能明白那个道理:有时候,弯路是必须要走滴,因为你非要走直路的话,你就真翻不过那座山。 快到囊谦县城,扎曲(澜沧江上游)江边的玛尼石。 茫茫大山之中,一个骑士,可能也是在歇歇脚吧 大山之中的路,百看不厌 就是喜欢 特别是当你能看清楚来时的路,也能望到些许要去的路 特别是当你能望到要去的地方和路时,就像能预知未来一般。。。 但其实,当你走到你在远方看到的未来跟前时,它却十之八九是另一幅模样,而且清晰地显示着,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平生第一次进入西藏行政区域,兴奋。 进入类乌齐县城之前,这条河叫作紫曲,是澜沧江上游的一条支流。 从青海沿共玉高速/214国道一路南下,都没有遇到常设的公安检查站。到达类乌齐,是第一个,这也是藏地旅行的常规。在这里,搞清楚了一个题目:香港身份的人,凭回乡证自驾游进藏,没有任何问题。不过,我还是在这个检查站花了不少时间,是检疫方面的事务。<br><br>香港属疫区,回来的人按规定要隔离。但是,我平常居住在北京(当时新发地市场的情况还没有发生),按说,不应该套用针对来自香港的访客而设计的一套流程。我猜,类似我这种在疫情期间还四处乱窜的港人实在不多,一线同志们碰到的实际个案寥寥,因此需要不停地向上级机构请求指示、询问处理方式等等。<br><br>这里要特别感谢类乌齐检查站的霍警官,不厌其烦地帮我协调、询问。好在我出发之前就开始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刷健康码和打卡,最后是这个记录帮了我。经霍警官大力协调、多方努力,我成功地踏上了西藏的土地。<br><br>当晚住在类乌齐,一夜无话。第二天的重头戏,是途经孜珠寺,前往丁青县。<br><br>我是从类乌齐沿317国道,由东向西去往丁青方向。<br><br>在这里投诉一下导航,百度地图倒是有孜珠寺这个地方,但它锁定的目的地,是在317国道路边上的一个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去往萨普神山要经过的羊秀乡,导航也定位于与实际位置查出十几公里。<br><br>希望去孜珠寺观光的游友,如果沿317国道自东向西行,孜珠寺位于道路的左侧,先要过一条河,桥边有指示路牌。过去是一条不错的水泥路,大约走上一公里多,左拐急弯上一条13公里的沙石泥土路上山,到时注意路牌即可。 就是酱紫的泥土路 远远看上去像水泥路,但实际不是,不过路修的很好,足够宽,错车很容易。 我到孜珠寺那天,下着雨,一路上雾气蒙蒙,到这里已经可以远远地看到些模样了。 山回路转,豁然开朗 开车上来,去往停车场的路上,有一个观景台,可以望到孜珠寺的全貌 我在这儿站了好一会儿,惊叹于这一片建筑奇迹,上千年的工夫啊!<div><br></div><div>关于孜珠寺,网络上有丰富的内容介绍,我就不多说了。只想分享一张图片:</div> 据说这是个修行的所在,我倒觉得,这样的地方,如果人这一辈子能归宿在此,也是极善之事。。。 带着在云雾缭绕的巅峰之地归宿的臆想,开车下山,继续赶路。 接近丁青县城,竟然发现河谷中有塑料大棚。就是嘛,这里有山有水,不种点儿东西实属可惜。 下一个站,布加雪山冰川。<br><br>布加雪山位于丁青县、巴青县和索县三县交界的地方,有五条大型冰川环绕主峰,因此也有不同的路线去看不同的冰川。最大也是最具挑战的是焫茸冰川,位于布加雪山的北坡。<br><br>我一个人跑路,那么有挑战的线路就不去了,我选了一条从317国道上最容易到的路线。下面来记录一下。 从丁青县城出发,一路西行。高山、峡谷、河流 时不时能看到人工开辟出的小块平地,这里应该有农耕活动。 这里是巴达乡,有一条进去看布加雪山的路。但我没有跑这条路。 我是到了索县那边,在日曲朵村离开317国道进山。 经过这个名字QQ的村 再经过这条村 远远地就能看到雪山冰川了 这样的水泥路,一直修到离冰碛湖大约一公里多的地方。 过了这个村子,前面有岔路。沿水泥路走会过一座小桥,再跑几步土路会看到里面一座挺大气的两层小楼房。 就这座建筑。 但这里,还要徒步一段距离才能接近冰川。 于是我从房子那里倒回来。当时,我把车停在桥上,我站的位置,左手边有一条砂石路,即距镜头最近的第一条黄色分道线左侧下道的路。 开上去,就开始了这样一条砂石土路。 前面不到一公里就是冰川和冰碛湖了。 大九走酱紫路表示感觉很好。 在我之前,已经有一伙子人来到冰川和冰碛湖边了。 雪山冰川近前是非常震撼的!!!这是我在离开之前拍的,先前来的那伙子人已经走了。 我自己在这里晃荡了两个来小时,舍不得走了。。。 不过,想想明天还要赶去看萨普,还是一步一回头的往外面走了。<div>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片中靠左侧山脉,有一条蜿蜒小路,据当地牧民讲,那里通向另一条冰川。时间关系,我就把那条冰川省略了。<br></div> 下一个目标,萨普神山。<br><br>萨普位于比如县羊秀乡,303省道的南侧。从东和西两个方向都可以到,走的也都是303省道。从东边来的话,则是从边坝过去,据说那一段山路灰常漂亮,不过,走东边,要从丁青先到边坝,我为了去看布加,已经从丁青向西跑出100多公里了,再回去,不太理想。我的计划是,从布加雪山出来,先到巴青,再到比如县城,然后从比如县城再到萨普。<br><br>需要再补充一点,我从巴青到比如县城的路,走的是导航指挥的317国道再转303省道的路线,全程266公里,路很好走,全程柏油路。不过,6月7日一早,我从巴青县城开车出来不久,看到有路牌指向比如方向的一条岔路,当时路口拉起围绳,就自以为是的认为不通行。当天下午,在比如县县城外的检查站,我问执勤的民警,是否有条近路从巴青过来,他说:当然有啊! 我问他那条路多长?是否通行?他说:大约90几公里,路况不太好;然后抬头看了一眼我的大九,说,可以走,你这个车一点问题都没有,你当时开车过去问一下就好了。<br><br>这是本次出行的第一个遗憾。绕了远路,还错过了风景,317到比如县城的303省道还要跑两次。大家以后有机会可以尝试一下从巴青直接到比如县城的路。沿317西行的话,出巴青县城没多远,左手边的岔路,挺大一路口,还有路牌,应该不会错过。 从巴青继续沿317国道西行,山河依旧大气磅礴。 美! 这样的地方开车,无论如何是不会困滴。 省道303到达比如县城之前,值得一提的是所谓“怒江第一弯”。6月7号,我过去的时候天气不好,照片效果不如6月9号出来的时候,咱们到后面再分享。<br><br>到县城之前,还偶遇一个驾驶一台哈弗H6的藏民爆胎,由于爆胎车轮与地面距离太窄,他的千斤顶摇把施展不开。看到他路边拦车求援,当即停车询问。我新买的油压千斤顶,正好是上下撬动式的,于是拿出来给那兄弟帮忙。当时下着雨,山里风又大,气温只有几度,冷啊!<br><br>我跟那位藏族兄弟正忙活着,后面又来了一台霸道,挂粤E牌,佛山老乡,于是展开两个广东牌救一台藏牌的救援行动。 成功救援,合影留念。 比如县城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启程直奔萨普神山。<br><br>路线直截了当,从县城出发,沿303省道东行,翻越一座叫作“夏拉山”的大雪山,到羊秀乡右拐。导航所标的羊秀乡不对,到了导航确定的那个位置,还要再往前跑5、6公里,要注意路牌,现在不太明显。目前那个路口在施工,拐过去有个卡子,进入景区要登记一下。从羊秀乡拐弯处,到萨普大约50来公里路程,一半已经是柏油路,到桑达寺有路牌指向萨普神山,过一座小桥,桑达寺在左手边,从那里开始,全程砂石路,若干路段需要涉水,不过那些路段都不长、水也不深,对越野车而言都没啥难度。<br><br>好啦,上图片。 依然个阴沉沉的早晨 比如县城海拔4200左右,从县城出来,海拔爬升很快。 世界一片灰暗,这地方拍魔戒也行。。。 早上气温很低,也就3、4度的样子,一路进山,天上始终飘着似雪似冰的东西,接近山顶的时候,水泥路面变成了泥土砂石路面。这时候,碰到两台挂冀J牌照的大货,一台在前面,一台停在路边,司机跑前面指挥同伴去了。 我在后面等了会儿,看他们怎么处置。 发动机嘶吼的声音不时从前方传来,前面那台大车显然在挣扎,但却看不出向前移动。上坡、路太滑、车太重。。。 我想我还是往前走吧,不要在这儿看热闹又帮不上忙。虽然这地方人迹罕至,但对向偶尔也会过几台车来,万一这俩大家伙没整好,把路堵了就麻烦了。<br><br>开到前面,跟俩司机简短聊了几句。司机说:拖车没有动力,牵引车就两驱,这个路走起来太难了。我试图安慰他们,高原天气变化快,接近中午晴天,地面干了就好了,耐心等。。。 我开了差不多一公里出去,正好有个角度回头望一眼两台大车的位置。左侧那么大一个斜坡,是柏油路,他们可以上来;但上面貌似平缓的泥路,却寸步难行。。。 我这边也是前路渺茫啊。 显然还没上到头儿。。。 时隐时现的风景。 越往上路况越差。 大雪覆盖一切的时候,用来指示路在哪里的路标也出现了。。。 哎呀,终于到了山顶。本次出行,途经的第一个5000米以上垭口。夏拉山,5072米。 下山的路非常顺利,接近羊秀乡的时候,天气放晴,心情舒畅。 前面交代过,羊秀乡离开303省道,还有二十几公里柏油路走,才到达去往萨普神山下道的地方。 下道就在这里了,图片视线未到的左侧区域是座小桥,过桥就是桑达寺。 桑达寺前面那块“给家里报个平安吧,前方一公里起没有信号了”的牌子还在,但到了里面你会发现,4G基站已经建到了萨普神山冰川冰碛湖对面的山坡上了,超赞! 经过桑达寺后,路况是酱紫的。。。这是背对萨普神山方向,面对桑达寺的画面。 这是面向萨普神山的前进方向,此时路况相当不错。 越往里面走越差。 坑坑洼洼和石头越来越多 有若干路段涉水,但比这里要短得多,水也不深。 过了上面那座小桥,就是萨普神山的游客服务中心了,这里可以住宿。 往前再过一座小桥,神山赫然显现。看到左侧山坡上的4G基站吗? 上到这个缓坡上,就看到冰碛湖了。 我来了。。。 美得令人窒息。 图片最左侧,即我车尾后面,那是一条路。沿着那条路,过一座小桥,可以到达我们现在看到的雪山山坡上,沿着那条路,再走4公里左右,可以到达里面的冰碛湖,冰川可以一览无余。 路有些不好走,不过,有大九,怕啥! 图片右侧就是刚刚我停车的位置,我拍照片的位置是在桥上。 这边风景更佳 远处停车的地方,就是我短暂停留的地方。现在我已经在对面半山坡上了。 两个冰碛湖,看清楚了吧;还有那条貌似奔腾而下的冰川。。。 图片不给上了,到这儿先告一段落,后面的故事,在第二部分里面再记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