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就在身边——沁园中心校南片区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十二月份活动纪实

锦年如🌸

<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30日下午2:10,沁园中心校南片区全体语文骨干教师开始在黄小骨干群线上签到,然后自行在各校自觉开展12月份工作坊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坊主冯翠玲老师提前在群内安排本次活动形式及研讨主题。张伟老师也做了具体的活动安排。本次观摩研讨选取的课文是六上第八单元鲁迅作品《好的故事》,由王崧舟执教。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王老师的教学设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一丶梳理难词,整体感知</i></b></p><p class="ql-block"><b><i>1.</i></b>读一读“课后思考与练习一”,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你跳过了哪些词语?每人汇报一个。</p><p class="ql-block">2.用现在的词语跟文中文学初创时期的词语对比,理解有年代感的难词。结合语境,体会理解难懂词。</p><p class="ql-block">3.在对“澄碧丶荡漾丶错综丶云锦”词语的体会中,初步感知“好的故事”在水里,在作者的梦里,就像是一天——云锦。</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二丶聚焦梦境,感受美妙</i></b></p><p class="ql-block">1.思考课后思考与练习二:“”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生默读课文并圈画)</p><p class="ql-block">2.引导,交流:孩子们,当我们说“好的故事”其实是个梦境的时候,我们是需要寻找依据的。那么,依据一在哪里?</p><p class="ql-block">3.伴乐,师生合作朗读,感受这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体会交流:景物繁多杂乱写法的缘由及出现很多红色梦境的美丽。</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三丶借助资料,揭示象征</i></b></p><p class="ql-block">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借助资料,把握意图:</span>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常常跟人们的愿望、盼望和希望连在一起。那么,这个“好的故事”对鲁迅先生又意味着什么呢?(出示选自冯雪峰的《论&lt;野草&gt;》资料)</p><p class="ql-block">2.借助资料,了解背景:课前,我请你们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找一找“一九二五年前后的鲁迅先生”的资料。谁能简单地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资料?你从这一段资料当中,找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九二五年的鲁迅的心情。</p><p class="ql-block">3.借助资料,验证想法:为什么?为什么一个孤独的鲁迅,一个怅惘的鲁迅,一个苦闷的鲁迅,梦到的却是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幽雅的梦,一个有趣的梦?为什么呀?(出示选自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资料)</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四丶融入梦境,升华主题</i></b></p><p class="ql-block">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九二五年的鲁迅,前面我们也已经美美地品读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梦境。联系现实与梦境,你觉得这个“好的故事”象征着什么?寄托着什么?请你以“在昏沉的夜,这一篇好的故事”开头,写一写你的体会和理解。(出示)</p><p class="ql-block">在昏沉的夜,这一篇好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在认真观看中</p> <p class="ql-block">详实的听课笔记</p> <p class="ql-block">玉川路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课后研讨中</p> <p class="ql-block">课后,群中反馈听课心得</p> <p class="ql-block">王建利老师:</p><p class="ql-block"> 用了一下午的时间,聆听王崧舟老师《好的故事》一课,据说这是新教材中比较难讲的一课,鲁迅的文章比价生涩,怕孩子们听不懂。前一段时间济源市语文优质课大赛山上有位老师讲了这一课,反响很好。很遗憾没有听取。这次听课前,还专门交了教材研读,怕自己与文本太远,听课过程反复按下暂停键,对照文本细细揣摩,然后再听,再停。王老师的课注重引发学习期待,看似不经意的询问,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展开的。一紧扣“云锦”,召唤梦境;二探赜索隐,确证梦境;三还原品味,重现梦境。鲁迅先生用他丰富的语言,让这梦境鲜活、真实、如梦如幻。王老师用诗意的引读、精美的课件、恰到好处的音乐,在回环复沓的诵读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梦境的幽雅、美好、有趣。从某种意义上说,王老师和鲁迅也是相通的,因为热爱,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跋涉,一直充满着希望。感谢王老师,经由他的课,让学生与伟大的鲁迅结缘,让我们与伟大的鲁迅在一起。</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张伟老师:</p><p class="ql-block"> 教学时,他首先梳理了难词,整体感知课文。当时现代白话文诞生不久,很多用词与现代有区别。比如“石油”指的是现在的“煤油”。王老师用新旧匹配的方式,一次性解决了一大片有年代感的难词。又联系语境,梳理了另一些相对陌生的难词。然后,他发动学生,为梦境寻找依据,体会梦境的美丽、优雅和有趣,并师生合作朗读,感受梦境的美好。这一步仍然保持了王老师“诗意语文”的特色。接着,他引导学生借助资料揭示梦的象征意义,借助资料印证想法。王老师在课后的微讲座里特意提到,除了课后的两个资料,他还另外补充了两个资料,以更充分地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王老师总是能在备课方面比常人多走几步路,值得我辈借鉴学习。最后,是王老师的拿手好戏,配乐写对梦的象征意义的理解。王老师给学生的时间很充分,同学们汇报时的发言也很深入、够精彩。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巡视指导时,动手纠正了好几位同学的书写姿势。配乐引读,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很巧妙自然地升华了主题,还叮嘱学生创造自己好的故事,时刻充满希望。总而言之,每次听王崧舟老师讲课都是一种美的享受,都会深受启发,这次尤甚。</p> <p class="ql-block">  现实世界令人绝望,梦想世界则充满希望。明知是绝望,但仍然要和绝望抗争。这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力量。王崧舟老师说: “无论苦闷,无论怅惘,无论孤独,孩子们,在未来的人生当中,让我们永远记住属于你自己的——好的故事。”至此,“好的故事”不再只属于鲁迅先生,不再只属于那个黑暗的年代。从某种意义上说,王老师和鲁迅也是相通的,因为热爱,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跋涉,一直充满着希望。</p><p class="ql-block"> “好的故事”就在身边,诸如王老师,如抗疫中的众多英雄,又如身边这些自觉认真听课的同行者们……</p>

王老师

梦境

鲁迅

故事

资料

语文

课后

老师

难词

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