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2020年,如诗如歌的岁月......

李毅梅

<p class="ql-block">  2020年即将过去了,回眸看一年的拙作,颇有感触!这是我用灵魂写就的乡情,回味起来总有一种褪不去的余香。这是一册心灵的日记,这是一部记忆的珍藏。</p><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春花秋月,冬虫夏草,无一不在我的文章里凝固成章,行文走笔,带着浓浓的挚爱,抒发我对故乡的感慨和怀想。</p> <p class="ql-block">  一月,从《写春联》到《年味儿》,由此拉开了我文学追梦的序幕。常言道:“大人盼秋,小孩盼年”。那时候期盼过年的心情,都是在数着指头度过的。每年临近除夕的前几天,看着街道两旁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福字,我就急切地盼着除夕快些到来。对联贴出了喜庆、富足、幸福和安康,而写春联、贴春联这样一种约定俗成、普及天下、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文化,就这样从古至今一代一代地延续下来。而年味儿早已根深蒂固地飘进了我的心里,那是一种永不消失的、浓浓的亲情和乡愁。</p> <p class="ql-block">  二月,2020鼠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突如袭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打乱了人们回家的步伐,所有的航班、高铁、全部停运,高速公路封闭。中国人啊,无论离家多远,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家,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围炉而坐,其乐融融,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年。母亲说得真好:“一家人能团圆就是年!《平安就是年》!”一份小小的新刊,在寒冷的深冬,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暖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三月,《母亲宅家战疫记》记录了86岁的老母亲,用自己最朴素的行动支援抗疫的故事。这场全民参战的战“疫”,必须是特别的日子特别过,宅在家中,母亲成了这场战役最“前沿”的播音员、卫生监督员、心理辅导员,她为战疫捐款、出力。她说:“非常时期,不惊慌,不抱怨,不放弃,该来的我们接受,该做的我们尽力。让我们安静地呆着,在一室之内,寻找自己的浪漫情怀吧。”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母亲,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最终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四月,《读宋词》让人回味无穷。居家的日子,就像是复制、粘贴一样,重重复复、单调无趣。在枯燥的日子里,读宋词就成了全家人的乐趣。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名句 ,“花落,燕归”本是极为平常两种景象,不值得人们高歌赞颂,但他把“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通过韶光易逝,把人生苦短的生命意识,淳化成哲理,启发人们对人生各种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使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千古名句,也让我们能在现实中得到启示。</span></p> <p class="ql-block">  五月,鲜花为南宁女儿盛开,《走进邓颖超纪念馆》,走近人民心中的邓大姐,缅怀她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出生在南宁的邓颖超,邕江边度过了幸福的童年。长大后,她反对一切封建习俗,追求进步、向往大同世界,乐于助人、自强自立,勤奋阅读。作为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者和领导人,邓颖超从青年时代开始就追求真理、领导爱国运动、从事建党活动。她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妇女解放事业。她为广大妇女树立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榜样。在和平盛世、国家繁荣昌盛的今天,我们将永远铭记南宁优秀女儿——邓颖超!</p> <p class="ql-block">  六月,《孵小鸡》,因为母鸡不让我跟小鸡玩,于是乎,我决定自己孵一只小鸡:翻箱倒柜偷偷拿了一个鸡蛋;闻到鸡蛋有臭味,用肥皂洗蛋;用带毛的小背心包蛋;连续几天自己在鸡窝里蹲下孵蛋;孵不出小鸡使劲摇蛋......一系列举动令外婆忍俊不止放声地大笑。童年的故事啊,充满幼稚而又趣味无穷,教给我智慧,伴随我成长。</p> <p class="ql-block">  七月,《摆地摊》写的就是邻居新明一家的故事。新明一家属于城市低保户。母亲患有心脏病,无法出去干活,只能在家操持家务;新明的奶奶患有老年性痴呆;新明的妹妹读二年级;而新明,今年即将中考。为了一家人,父亲白天晚上各打一份工,用自己瘦弱的身体,撑起了一个家。中央开放地摊的惠民政策为百姓脱贫指明了方向,新明利用晚上时间摆地摊,挣点钱贴补家用。第一天出摊的一波三折,让新明看到了希望:摆地摊,用自己的努力减轻家里的负担,让生活不再捉襟见肘,日子越来越美好。</p> <p class="ql-block">  八月,《记忆中的大葵扇》,回忆了儿时用大葵扇纳凉、驱蚊、扑萤火虫的故事,描写了浓浓的亲情。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电扇、吊扇、空调等五花八门的夏日纳凉工具应有尽有,早已取代了原始的葵扇,现在的孩子,几乎都不认识葵扇,葵扇下的童年,已成为记忆深处的一段美好的风景。这种历史的传承,记忆的文化,读着,读着,会醉入心中……</p> <p class="ql-block">  九月,《月是故乡明》阐述了游子的心声。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长大以后的我,离开父母到外地工作,中秋仍然是中秋,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在我看来,感觉全然不同。虽然吃的是上等月饼,却依旧觉得小时候的芝麻、花生月饼好吃,闻的是金桂、莲蓉的香,却参杂着异乡孤独的味道。小小的月饼,传递着亲情、友情、爱情,赋予了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蕴含着故土乡情的味道和乡愁。</p> <p class="ql-block">  十月,《醉看南宁秋》,南宁的秋天,宛若一幅水墨丹青的画卷。喜欢南宁的秋天,天空蔚蓝蔚蓝的,没有半点氤氲,像国画大师用作画的染料泼洒在辽阔的天幕上。喜欢南宁的秋天,绿树成荫,瓜果遍地。喜欢南宁的秋天,她是一湾波光粼粼的情怀。与你阅读南宁秋,无论低首还是仰望,南宁秋的气息无处不在,无处不是。一花,一草,一树,一蓝天,一湖水,一秋阳,是那么温馨,那么美好,它唯美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南宁秋。</p> <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带你《走进南宁孔庙》。南宁孔庙位于南宁著名风景区青秀山麓,坐北朝南,左揽凤凰塔,右擎龙象塔,遥对笔架山,俨然是深藏于南宁历史深处的一本线装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走进南宁孔庙,古墙、古殿、古门、古桥、古道,一个“古”字,深深地镌刻在孔庙的角角落落,彰显出孔庙的独具风韵。而古训、古风、古诗,增添的则是孔庙的神秘与底蕴。可以说,每一处古迹,诉说的不仅仅是一段过往的传奇和精彩。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儒家思想处处体现出关心人间疾苦,他的“仁”学说、“爱”理念,“百行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对我们的家庭和谐构建有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  十二月,《南宁,山色空蒙水亦奇》!一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让南宁成为了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一篇《毛主席冬泳邕江》,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了南宁丽水的水趣盎然、波光潋滟;而5A级四季常青的青秀山,更让人领略了南宁名山的林木青翠、山势秀拔;而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亦让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领略了南宁的风采。正是这山色空蒙水亦奇的地方,养育了一代代邕江儿女,沉淀了骆越文化,凝聚了无数岭南人的心血,把深厚的壮乡底蕴和绝美的锦绣魅力展示给世人。</p> <p class="ql-block">  走过时光的美好,穿过流年的隧道,每一月不同的景色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四季的轮回如同人生,能相识相逢便是幸运的,心头的一份挚爱,依旧那么真,那么纯。人生之美,故土之爱,正是因为这一眸不老的祈盼吧?祈盼在一个雨雪飘飘,或者春花如歌的路旁,那达达的马蹄,载来一个如诗如梦的身影——文学!2021年,我与你在人生的路口相遇,不见不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