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慈祥的奶奶

好运来

<p class="ql-block">  我的祖母,六安人叫奶奶,自打记事起,奶奶便伴随着我的成长一路走来,奶奶很疼我,我是奶奶的大孙子,奶奶的呵护温暖了我的童年,要说我的童年是一首歌,那歌里浮现着的多半是奶奶那纤弱的身影和慈祥的笑容;要说我回忆童年,和奶奶朝夕相处的片片段段便是我儿时记忆的全部。</p><p class="ql-block"> 我深爱着我的奶奶,我认为奶奶身上具备许多中华女性传统的美德,她为人仁厚,举止清雅,即使年逾六十花甲之年,头发乌黑耳畔夹带几根银丝掩拂的脸庞仍然会告诉你奶奶年轻时的清秀端庄。</p><p class="ql-block"> 奶奶的身世很传奇,听说民国时期她原先是六安北门兵役局一带书院巷“陶家花园”的三小姐,祖上也是书香门第,家境充裕,只是她十几岁上父母先后离世,丢下一位兄长和如花似玉的俩姐妹。虽是一母同生的女釵裙,命运却截然不同,奶奶的姐姐大家闺秀范,早年曾在青岛日本人办的某护士学校学习护理,后来嫁给了六安一位黄埔军校毕业的河南籍国民党军官,过上了官太太的生活,据家父回忆小时曾跟我奶奶去他大姨家串门,那是一个有很大花园的豪宅,古色古香,父亲还看见过我大姨奶奶在家躺着抽大烟。同样皮肤白皙的俩姐妹,姐姐体态丰盈,显得富态,而我奶奶却身形单薄,清瘦许多。也许是家道中落,失去了双亲,后来依靠兄长,寄人篱下的奶奶并没有读书,不曾识字。当年从事针织作坊的爷爷也是一位血气方刚的小伙,有一天在街上打线做工偶遇我奶奶,一见钟情,真不知他用了什么手段打动了我奶奶的芳心,让一个骨子里小家碧玉般的奶奶定下心跟爷爷过起贫寒的生活,为爷爷服侍双亲,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一过就是一辈子,饱含了艰辛。可见奶奶不贪图富贵,勤劳善良,甘于平淡的处世之道也让人平生了几分敬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姨奶奶多半是看不起有些粗鲁的爷爷,无奈姐妹情深,对这个性格倔强的妹妹的命运也只有叹息,私下里贴补妹妹一家是常有的事,</span>据说奶奶的兄长和姐姐在解放后不久都先后因病离世了,同辈中只剩下奶奶和奶奶的几位外甥女。</p><p class="ql-block"> 我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就从原水运公司小学转学到六安老城北小学读书,便住在奶奶家。奶奶家住在离学校不远的鼓楼街,往下走一段再右拐个弯就看见学校了,每天早上起床,奶奶都会在条桌一角放二两粮票六分钱,那便是我上学的早点钱。虽然钱不多,但那时的早点个头还是蛮大的,足够小小年纪的我用了。中午散学只要一走进奶奶家的巷子,就一定能闻到巷头窗户底下煤炉上奶奶炒菜锅里散发出的阵阵香味,让我直咽口水。奶奶烧的每一道菜都是我喜欢吃的,尤其是咸菜烧肉,用小锅在炉火上慢慢地炖,直到肉入嘴即化,咸菜也绵软可口,特别下饭,一下我得吃两大碗饭。还有红烧鱼飘出那股股葱香,至今令我垂涎三尺,或许是那时的鲫鱼都是野生的缘故,吃起来特别鲜,所以我最喜欢用奶奶做的鱼汤泡饭吃,兴许爱吃鱼的习性就是打那时养成的,几十年过去了,奶奶做的鱼汤那种独特香味仿佛还没有散去,印在脑海中那巷头窗底下奶奶做饭时忙碌的身影和煤炉上突突冒着热气的锅子的影像,更加深了我对奶奶深深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奶奶是一位慈爱的奶奶,她是那种一眼见到她就发自内心敬爱的长辈,奶奶在街坊邻居里有着很好的口碑,她老少不欺,言语和善,人如其名,奶奶姓陶名性孝,常年身着旧时普通妇女穿的盘扣斜大襟褂,腋下的纽扣上別着一方白色手绢,头发用老年人常用的黑色发夹挽在脑后,显得干净利落,又透着传统女性的贤惠清雅,奶奶的孝心在于身体力行,她和爷爷含辛茹苦抚养5个子女还要尽心服侍患眼疾而失明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直到婆婆临终,她的刚毅仁孝为子女撑起一片天。记得当年奶奶得知我父亲,也就是她的长子,因为工资微薄要养活四个孩子而欠下单位几百元公款必须要限时填上,奶奶立马把心爱的一件上等的皮袄变卖给了邻居,替父亲偿还了部分债务,那个年代,皮袄是奢侈品,据说那皮袄还是远在外地工作的二叔孝敬她老人家的,平时根本舍不得穿。我、我大姐、大表哥和堂弟都先后在奶奶家读过书,奶奶对儿女们的帮扶和对孙子辈的疼爱的是发自内心无私的爱,奶奶用她的一点一滴让“上慈下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在每一个家人的心里焕发出了光芒。</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奶奶家上小学的每天晚上我都要跟奶奶睡一头,爷爷睡床另一头,因为奶奶会给我讲很多故事,什么牛郎织女啊,天仙配董永遇到七仙女啊,哪吒闹海啊……还有一些现在小孩觉得土的掉渣的儿歌。每天晚上我都在奶奶的故事中意犹未尽地入眠,奶奶在不经意中教会了我很多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奶奶虽然不认识字,但她用口述的方式把自己儿时的记忆和趣事传承给她的孙子,为幼小的我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让我多少对传统文化里所蕴含的真善美有了一个新的启蒙,真心的感谢我会讲故事的奶奶!</p><p class="ql-block"> 奶奶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尤其喜欢看戏看电影,那个年代看场戏和一场电影是让人着迷的享受,我上中学时遇到星期天我都会心甘情愿地牵着手领着退休的奶奶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以尽孙子的一份孝心,看到对电影痴迷的奶奶脸上洋溢着开心让我倍感欣慰。后院丁老师家有一台9寸的黑白电视机,那可是几位老邻居的最爱,每天晚上几位爱听老戏的邻居都要看到电视机说再见才肯离开。那会电视隔三差五喜欢直播现场演的古装戏,一晚上咿咿呀呀好不热闹,爷爷在家床上开着灯一晚上耐心地等着奶奶过足电视瘾回家才熄灯入睡,奶奶边脱外衣还边兴奋地把看到的电视内容分享给爷爷听,带着满足相濡以沫的两位老人进入了梦乡。</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上小学时爷爷奶奶都还在一家集体所有制的手套制线厂工作没有退休,那是一家公私合营又名合作化的小企业。奶奶上年纪了,但她不同于一般同龄人如爷爷坐在那包包线球,或坐着摇摇纺车改线那般轻松,她老人家是一名挡车工,我每每放学进车间找她,头戴白帽口罩腰系白色围裙慈祥的奶奶一眼看见我总是立马面带微笑地跟我打招呼,车间噪音非常大,奶奶在一排纱锭飞转的机器边巡回穿梭,异常忙碌,她要不时地把因断线停摆的纱锭断线两端打好结接上,让纱锭再次转将起来,那种打结的技巧我学了好久也没学会,奶奶的工作是把细纱一股股制成粗线,要么纺成我们平日里补衣服的球线,要么用来织出工地上人们干活时戴在手上是白纱手套。</p><p class="ql-block"> 奶奶年近六旬,竟然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奶奶先后出席过当年的县政府举办的劳模表彰会,家里用的脸盆毛巾都是奶奶得到的奖品,墙上的镜框里有好几张不同年份奶奶胸带大红花和同事一起开会时拍的黑白合影,合影上端总有题字某年某厂先进工作者合影,那些照片是奶奶的骄傲,也是我们全家人的荣誉,我们一家人为奶奶这把年纪还认真工作,吃苦耐劳,积极上进的优秀品质而自豪。由于奶奶的厂子两座车间间隔有一段距离,我经常看见奶奶和年轻人一起手提肩背几大捆纱包健步如飞不甘落后的场景。那时的奶奶活得是那么的充实有劲,累并快乐着!她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干好本职工作,朴实无华,平凡中凸显着伟大,我爱我的奶奶,她是我做人的楷模,她纤弱的身躯爆发出火样的工作热情,影响了我们家几代新人! </p><p class="ql-block"> 1986年10月,刚过完70岁生日的奶奶因病与世长辞了,她的离世带给我们每一位爱她的家人无尽的伤痛,我们在心里追忆这位历经艰辛,从旧社会走向新中国且积极向上珍惜自己工作机会的平凡女性 ,奶奶有颗好胜的心,她是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更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好祖母,她的平凡一生是充实而乐观的一生,生活中记录着她老人家音容笑貌的点点滴滴似涓涓细流浩然成湖,令她的后人无限缅怀,她的品德如菊之淡雅,散发出芬芳!</p><p class="ql-block"> 慈祥的奶奶,孙儿想念你!</p><p class="ql-block"> 劳动模范————奶奶,我为你自豪!</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奶奶婚后因为家里穷,竟然没有留下年轻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敬爱的奶奶60岁时还在上班。</p> <p class="ql-block">奶奶的姐姐。</p> <p class="ql-block">奶奶和全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年近古稀的爷爷奶奶!</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奶奶的姐姐也就是我大姨奶奶气质高雅,边上小孩是我表姑。</p> <p class="ql-block">大姨奶奶和表姑。大姨奶奶家境好,保存下来的几张她年轻时的照片更觉得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大姨奶奶的学生时代。</p> <p class="ql-block">大姨奶奶和女儿。</p> <p class="ql-block">祝爷爷奶奶在天之灵安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