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仙源

果果连长

<p>记忆中红色的印象一种是代表喜庆,另一种印象就是中国革命史,因为红色是生命,因为红色是幸福,象征青春激情飞扬的活力,人们一直把红色代表新的开始,而且一直把红色来赞颂,生命的开始!幸福的开始!快乐的开始!红色是激情的,永不停息的!就似歌曲不是为嘴而谱写,心脏不是为生命而跳动。</p> <p>仙源,曾经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心,也是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当年这里是全国十二个红色苏区之一,也是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下辖的7个省之一。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国江西十大红色旅游圣地,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全国国防教育基地等。 </p> 仙源位于万载县的西北,这里山岭绵延,晨雾弥漫。进山的水泥路虽然不是很宽敞,却非常通畅。我们一行三台车按事先确定的集合的时间,地点在袁山公园碰面后,简单的介绍一下此次活动的内容,绿水绿,青山青,红旗飘扬山水中;忆红色,访旧址…… <p>天气晴好!完完全全一次红色旅程,途中正好碰到乡下“当闹”,加上在潭口水库停留了一些,耽误了一些时间,大约两个多小时,来到仙源乡政府所在地仙源村。记得早些年第一次来时,这里大半都是老房子,如今因为交通的便利流通,街道现在足有半里路长,而村民的房子则呈“人”字形分散在东西两座山下。整个村子就坐落在一个山坳里。大多数房子都是坐北朝南,两侧一大片良田,后有茂密的山林,一条道路贯通,周边与湖南接壤,地势上的确是易守难攻,</p> 当年湘鄂赣边境特委进驻小源(仙源的原称)时,这里便成为湘鄂赣边区开辟最早的苏区之一。之后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等中央机关从修水上杉迁驻小源后,这里便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毛泽东曾写诗盛赞湘鄂赣苏区在小源当时的情形:“赣水那边红一角,便是借重黄公略” 我们一行停下车后,先参观在乡政府旁边的省苏维埃旧址,这里去年因为去官元山黄皮尖时,曾参观了一下,当时正在全面维修,如今已经修缮一新,守门的是一个当地的一个特别热情的大嫂,赶紧从家里拿来钥匙,为我们这一行人打开院门,据了解,这里原为王家大屋,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两栋房间并排相连,为砖墙盖瓦的士木结构,都为上下两进,共四厅十二房, 59年江西省政府便将这里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名录。可能是才修缮没多久、很多物件都还没有摆出,记得以前还可以看到劳动部、土地部、国民经济部、省苏维埃办公厅,内务部的办公牌,以及一些桌椅,木板床、军事形式图、挑水的水桶等等:稍微转了几下后,他们几个兴致勃勃的去淘当地的特产,而我同另外一个徒友去参观湘鄂赣总指挥部旧址。 总指挥部的旧址原为王家私宅。也是建于清光绪末年,内设5厅12室。整体呈倒“凹”字型,分正屋和侧房,侧房分东西两厢,建有两层,每层5厅10房,彼此相互连通。通过一道牌楼似的大门,穿过一个小院,便可径直走进正厅。在正厅抬头便可看见厅堂上方的照壁上写着的“办公厅”三个大字。这里很多房间摆设着后来仿制当年的物件,两侧均有楼梯可通往二楼,右手侧堂还挂着一面镰刀斧头工农红旗,二楼靠前分别有一道走廊。 凭栏远眺,近处的稻田,远处的群山尽收眼底;从走廊进內间,有一道浑圆的月亮门,门框和旁边的窗棂都用木质雕刻而成。房子的主人在这里备一桌四椅,喝茶聊天,想必是非常惬意的。可是,在那烽火连天特殊的岁月,当时的人那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p>等他们参观完后、己是中午,便找了一家在当地还算规模的饭店解决温饱问题,看样子、这家饭店生意不错,老板是夫妻俩也兼厨师,万载有三道菜比较有名:一是剁椒肉;二是石锅鱼;三是仙源豆腐。来了这里,仙源豆腐一定要点,以前就听说因为仙源的豆子地道,而且当地豆腐加工手艺精湛,用来制作豆腐的水质优良,而且当地人的朴实,绝不像很多外面的人那样以次充好,所以才使这穷山僻壤的仙源豆腐美名远扬,那么抢手……</p> 饭后原计划是去看一下报社旧址,取名《红旗》的报社旧址。座落在镇南头的一个山坡上,原为王家祠堂。建于清同治年间,可能是午后时间,管理员去休息了,没办法,只能在外面隔着墙看看,这个报社旧址前有围院,主体为上下三进,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四周的风火墙特别醒目,四角翘起的马头庄重恢弘。 因为还安排了其他行程,大家陆陆续续开始上车,回头看看后面的仙源,再次感觉时代的苍桑变迁,那些曾经动人心弦的雄壮故事,那些曾经一段段红色的记忆,那是曾经英勇的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时光是多么的空白和消瘦啊,这里每一寸土地,都长满了苦难的忧伤,曾经这里的人民祈盼着对幸福、自由的渴望,岁月的长河虽然漫漫的流去,红色的土壤却伸手可掬。感叹那些远去的孤帆远影,历史的颜色已经染红几代人青春的衣衫 这里的山巍峨和肃穆,映衬此时天空飘逸的白云,岁月沉重的流动,赋予新的这片山水活泼的生机,让一座座大山有了千回百折的映照,让这里的村庄有了红色记忆以及山花烂漫新的篇章! 再见了!红色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