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垃圾分类可以说是2020年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不少城市已逐步推进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实施,南京市也从今年的11月1日,正式进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时代了。</h3><br><h3>虽说垃圾分类听起来是近两年才兴起的新兴事物,但论起源头,那可有的说了。</h3><br><h3>从古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十分重视垃圾分类处理和城市卫生管理工作了,而且对于不遵守卫生管理的人都有专门的严峻法律来制裁。</h3> <h3>位于南京长江路上的六朝博物馆</h3><br><h3>追溯到六朝时期的都城建康(今南京),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也早已有垃圾分类的意识。</h3><br><h3>“无陈草者,用粪粪之亦佳。”在自然气息浓厚的社会生产中,建康城百姓的很多言语、行为都不自觉地展现出垃圾回收的“环保”色彩。</h3> <h3>六朝博物馆展厅,一根硕大的骨头颇为吸睛。骨头也能成为展品?</h3><br><h3>其实,这些动物骨骼是在建康城颜料坊遗址中考古发掘出来的,是六朝时期建康城居民遗留下来的生活垃圾,现今却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h3> <h3>六朝博物馆负一楼展厅中展示的动物骨骼</h3><br><h3>“别小瞧这一根根骨头,却能反映出古今垃圾分类思想的碰撞与延宕。六朝人垃圾回收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体系管理下,仍得到较好的延续和呈现。”</h3><br><h3>颜料坊遗址。南京地下文物重点埋藏区。据南京市博物总馆编写的《中山南路颜料坊古代遗存考古发掘》记载:在颜料坊工地发掘过程中,发现河道中包含丰富的堆积层,共发现灰坑119座。以南区为例,其中一至四层为近代垃圾层至唐五代地层,五至七层为六朝地层,六朝地层中包含了六朝时期人们的大量饮食废弃物,如动物骨、蚕矢等。</h3> <h3>与六朝时代相接近的唐朝法律《唐律疏议》中有相关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其中,明令规定乱倒垃圾的惩罚措施。</h3><br><h3>宋朝,为了垃圾分类处理,还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街道司”,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环卫局,主要负责修治街道、疏导积水、巡视街道等,为此还收编了数百个环卫工人,专职负责维护城市卫生。</h3> <h3>宋朝当时的街道司不仅仅停留于负责街道的卫生,为了垃圾分类,工作已经细化到专人负责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以及粪便,即一对一上门服务,以确保垃圾分类准确无误。</h3><br><h3>明朝的城市卫生管理比宋朝就要更先进一步了,在城中就有排污管道,从而形成垃圾处理产业链。垃圾粪便每天都会有专职人员复杂在城市回收后,正在运到乡村出售,用于农田耕作。</h3> <h3>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在巨大的城市规模发展下,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成为了城市重要的市政工程之一。</h3><br><h3>六朝建康城考古发现的排水沟遗迹中,分为明沟和暗沟两种,两者共同构建了交汇贯通的建康城排水体系。</h3> <h3>六朝博物馆展示建康城大型排水设施遗迹</h3><br><h3>都城建康地形岗阜连绵,城市及周围既有平直宽敞的通衢,也有逶迤曲折的街巷,主干道两旁有完备的排水设施,这些共同构建成了建康城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不但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与物资运输问题,也对六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h3> <h3>从今年4月起,南京市全市将选取了64个小区和101个单位开展先行先试;11月1日,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同时同步实行“撤桶并点”、“定时定点”等政策,保证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h3><br><h3>据了解,南京约有3900个小区。11月1日南京强制垃圾分类的当天,南京仅有861个小区完成了垃圾亭房建设,截至12月1号,已有2212个小区完成了建设任务,年底前,需要完成六成小区垃圾房建设。</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作为南京垃圾分类亭房建设的一份子,华展猫先生从垃圾分类试行初期就参与其中,不仅为居民提供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同时也积极组织参与垃圾分类线下活动的相关宣传,让居民逐步了解、接受、参与到垃圾分类中,为城市、社区提供全流程的垃圾分类方案,凭借自身专业性在获得城管局、社区及居民的一致好评。</span><br></h3><br><h3>2020年即将结束啦,在2021新的一年里,华展猫先生会继续钻研升级产品,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使用感,为管理部门提供全流程的垃圾分类解决方案,为城市地区生活垃圾分持续助力!</h3><br><h3>【转载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整理自[紫金山观察],如有侵权,联系删除。</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nlRSWQtTn-rizJGsRSjlAw"><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