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之上的生态之旅(二)—从吉隆沟到卡久寺

天光云影

吉隆沟位于西藏吉隆县境内,吉隆沟是日喀则地区5条沟中最靠西的一条,历史上曾经是大唐通往天竺的唐尼古道的一部分。今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我们就前往位于一处山顶的观景平台,这里是观赏希夏邦马峰日出的绝佳点。<div> 希夏邦马峰,藏语是“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之意。海拔8027米,在世界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第14位,也是唯一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高峰。</div> 晨曦中的希夏邦马峰 我们到达观景平台的时候,一轮明月依然高挂在天空,希夏邦马峰就静静地矗立在我们的眼前。清晨的气温很低,好在今天没有起风,体感温度还可以。 大家默默地等待着日照金山的那一刻,身后一颗红杉树引起了我的注意。以它作为前景拍摄的雪山,层次感马上就丰富了起来。 希夏邦马峰清晨的日照金山 希夏邦马峰是世界上最后一座被人类登顶的8000米以上级别的山峰,1964年5月2日,许竞、王富洲、索南多吉、尼玛扎西等10名中国登山队队员成功首登希夏邦马峰。希夏邦马峰的主峰看起来很平缓,远不及一些名山来的险峻陡峭。今天早上的天气也是风和日丽,加上希夏邦马峰主峰和我们所处的观景平台相对海拔落差不高,让人有一种“给我两个馒头,我也能登顶”的错觉。实际上希夏邦马峰山区里天气变幻无常,冰川上遍布纵横交错的冰裂缝,巨大的雪崩也时常发生。2002年8月7日,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五名队员在希夏邦马西峰冲顶过程中遭遇雪崩,全部长眠于此,至今仍是中国登山史山令人心痛的记忆。 太阳高高升起,一片白云飘过来,像薄薄的轻纱掩盖了希夏邦马峰的容颜。<div> 早上拍鸟的地方就在观景平台这里,走几步路就到了。每天清早一些林鸟会来到这里的树上、灌木丛和草地上觅食,鸟的品种和数量并不少。不过拍林鸟都会遇到同样的难题,它们蹦蹦跳跳并不好拍,背景也相对杂乱。要想出大片不容易,不过记录鸟种这里是个好地方。</div> 喜山点翅朱雀(雄鸟) 喜山红眉朱雀(雌鸟) 棕胸岩鹨 棕臀凤鹛 回望来时路,曲折蜿蜒直通天际。 中午我们回到吉隆镇上,吃个午饭稍事休息一下,下午前往吉隆沟的另一个鸟点继续拍摄。上图是通往拍摄点的大桥。过了这座桥,有一个叫做吉甫村的藏族小村庄。 大桥旁的旧索桥,下面是深不见底的峡谷。走在上面有点晃晃悠悠的,回程时我体验了一把。 有恐高症的就别往下看了,犯晕。 鸟友们在拍鸟途中的工作照<div> 脚下的那条石板路就是古代通往天竺的唐尼古道。至今仍有一块“大唐天竺使出铭”保留在吉隆沟旁边的山谷之中。当年唐朝出使天竺的使臣王玄策,可谓中华外交史上的第一牛人,没有之一。他的光辉事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了解一下,绝对精彩,这里就不赘述了。而当年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出嫁松赞干布,也是经由吉隆沟入藏。因此吉隆沟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作用,被盛赞为“小河谷装下了半部西藏史“。<div><div><br></div></div></div> 喜山鵟 树梢上的星鸦 黄嘴蓝鹊 黄嘴蓝鹊算是吉隆沟的特色鸟吧,和我们厦门常见的红嘴蓝鹊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嘴巴的颜色。两种鸟儿隔着数千公里的距离,一东一西,一红一黄遥相呼应。<div> 这时候天气开始变坏了,在苍茫的大山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和雨点向我们压过来。早上的时候天气那么好,也就没想着要带雨具,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我手持器材迎风冻成一块。野外拍鸟嘛,哪能不遭点罪。来吧,让暴风雨和鸟儿们来的更猛烈些吧!我的祈愿灵验了一半,暴风雨确实来的更猛烈些了,不过鸟儿们却渺无踪影。在这个季节,我是冻得直打哆嗦。好吧,就是毛尔·柯察金也有顶不住的时候,我们暂时撤回到村子里。在小店铺里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藏族甜茶后,暖洋洋的感觉像涟漪一样由身体内一圈圈地发散了开去。这时候,风雨也停了,看着天色尚早,我们又杀了一个回马枪。</div> 长尾地鸫<div><br></div> 大嘴乌鸦 遇上一只精气神十足的大嘴乌鸦,完全不怕人,还有不小的表现欲望。在枝头上搔首弄姿良久,我拍的一张照片还被懂鸟APP采纳为这种鸟的识别图片。 眼纹噪鹛 细纹噪鹛 红头噪鹛 黒鹇 黒鹇也是吉隆沟的特色鸟种,据我观察这里的种群数量还不少。经常是一小群在一起活动,一路上我们有看到三、四群在活动。 沿着唐尼古道一路前行半小时左右,会来到这么一座位于一爿山崖下的不起眼的小寺庙,传说这是当年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地方。 寺庙里供奉的精美唐卡 古道上有不少人前往这座寺庙参拜祈愿,这一盏盏的酥油灯,也代表着一颗颗虔诚的礼佛之心。 寺庙边上的五色风马旗 吉隆沟里高大参天的云杉树 明天我们将从吉隆镇出发,一路返回日喀则,然后会前往此行的另一个重要拍摄点——卡久寺。 蓝天、雪山和白云,是在西藏旅途上所遇到的永恒不变的主题。 今天一天的路程比较遥远,基本上就是处在一个赶路的状态。也许是几天下来身体有些疲累,也许是有点高反,反正我这一天路上睡着的时间比醒着的时间还多。 这一刻,我的眼里只有路和远方。 在西藏,你会经常感觉到白云就漂浮在头顶上。仿佛登上山顶,一伸手就能采上几朵下来。然后带回去,加点生抽、香醋、麻油,再撒点葱末。来个小葱拌云朵,那味道,真叫一个绝! 崖壁上如履平地的岩羊 路上又看到一群岩羊,这次它们给我们表演了真真正正的飞檐走壁的功夫。就在这块崖壁上你觉得不可能落脚的地方,它们三蹦两跳就上去了,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看的我们是目瞪口呆。这路果然有时候不是人走出来的,瞬间感觉武侠小说里各大门派的轻身功夫简直弱爆了。 西藏除了牦牛外,也有不少这样的牧羊人赶着羊群逐草而牧。 今天算得上是轻松的一天吧,主要的任务就是一路拍摄沿途的风光。看到上图的这个建筑,你就已经到了日喀则市了。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本来是想早点到日喀则的话,可以去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游览一番。但是到了以后时间上还是晚了点,寺庙已经停止接待游客了。我们只在门口随手拍了几张,算是到此一游吧。 扎什伦布寺没有去成,第二天我们顺路参观了另外一座著名寺庙——白居寺。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10年竣工而成。它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浑然天成,相得益彰。而寺中还有一个特色是一寺三派(格鲁、萨迦、夏鲁)同寺颂经,这在全西藏是绝无仅有的! 白居寺里的白居塔 白居塔有“十万佛塔”之称。塔有九层,高达32米多,有108个门、77间佛殿、神龛和经堂,是中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珍品。塔内藏有十余万佛像,千余尊泥、铜、金塑佛像,堪称佛像博物馆。 精美绝伦的佛教题材壁画 寺庙里供奉的唐卡,肯定是用矿物研磨为颜料所绘制,这样的唐卡历久弥新、不易褪色。 西藏的大部分寺庙进到殿里都是不允许摄影的,但是在白居寺你捐点香火钱,就可以摄影了。我是真心喜欢西藏寺庙里的各种藏传佛教艺术品,所以捐点香火钱那真是心甘情愿的。 白居寺边上的宗山抗英古堡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藏爱国主义军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遗址,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电影《红河谷》就是根据这个事件改编的。我们时间有限,只能遥遥一望继续前行。 途径海拔7191米的乃钦康桑雪山 路边看到的藏原羚 褐翅雪雀 普玛雍错 这是海拔4910米的普玛雍错,“普玛”藏语里是小姑娘的意思,“雍错”意为像碧玉一般的湖泊。而普玛雍错的湖水确实如碧玉般让人心醉。普莫雍错周围被连绵的雪山所环抱,海拔7538米的库拉岗日神山就矗立在湖旁。传说普玛雍错曾被莲花生大师所加持,从而有了神圣的气场。 这天一路行来,雪山是一座接着一座屹立在前方。往往你觉得翻过一个垭口后该是一马平川了,等着你的却是另一座雪山。翻过一山又一山,终于来到了洛扎县城,这里离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卡久寺不远了。 洛扎县城 通往卡久寺的路以前是土路,走起来特别费劲,现在已经换成崭新的柏油路了。鸟友们如果来这里拍鸟,起码在交通的问题上大可放心了。 卡久寺主体建筑 沿着这条转经筒边上的石板路前行一小段路,就可以抵达卡久寺拍摄棕尾虹雉的鸟点。 卡久寺全称“吉祥隐修院”,公元1570年所建,位于洛扎县拉康镇背后名为“佳普晋”的云雾缭绕的山巅上,距县城75公里,海拔4019米。卡久寺是公元七世纪莲花生大师闭关7年之久修行之地,也是后来朗开宁布等众多高僧圣人传承教法的神奇朝佛之地,共有一百多座修行洞。 卡久寺风光 鸟友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主要是为了拍摄美丽的棕尾虹雉,这是我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这里的海拔虽然比拉萨还高,但是周边植被茂盛,人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适。而且这里住宿的卡久寺宾馆,房间宽敞整洁干净,超出了我们预期的住宿条件。就是吃的相对没有什么选择,不过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面,点上两道简单的炒菜还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拍鸟的观景平台,最先前来报到的是一群雪鸽。 棕尾虹雉(雄鸟) 棕尾虹雉(雌鸟) 今天的主角棕尾虹雉出场。棕尾虹雉是雉科,虹雉属的一种鸟类,又名九色鸟。棕尾虹雉的雄鸟色彩绚丽,头顶有一簇特别延长的蓝绿色羽冠向前卷曲,如同丝绒一般,是虹雉属中羽冠最漂亮的。棕尾虹雉终年生活在海拔2500-4500米被云雾笼罩着的高山针叶林、高山草甸和杜鹃灌丛之中。主要食物是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芽、嫩叶、嫩枝、块根、果实和种子等。其分布于中国西藏南部、尼泊尔等地,是尼泊尔的国鸟。 这块观景平台是棕尾虹雉活动的主要场所,每天早晨8点到10点间,下午4点左右它们都会在附近觅食。<div> 本来我是想把卡久寺这里写完的,但是因为美篇图片段落的限制,只能暂时写到这里。我是飞羽,精彩继续,未完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