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精美的大足石刻

JING

<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区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最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p><p class="ql-block"> 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重庆的十大文化符号,入选《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b>  大足石刻的文化价值:</b>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许多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对大足石刻宠爱倍加。</p> <p class="ql-block"><b>  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b>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早期石窟艺术魏晋时期,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期石窟艺术隋唐时期,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晚期石窟艺术(晚唐至南宋时期)。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唯一尊正面的千手观音(约1006个)和龛窟密如蜂房,被誉为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间的"石窟艺术陈列馆"。宝顶山大佛湾造像长达500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变相与变文并举,图文并茂;布局构图谨严,教义体系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历经七十余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密宗道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旅游路线:</b>从重庆去大足石刻,可以去龙头寺汽车南站、龙头寺汽车北站、菜园坝长途汽车站(也可在陈家坪长途汽车站),乘坐重庆开往大足区的高速公路直达大巴(每20分钟一班)一个半小时左右到大足。</p><p class="ql-block"> 从成都去大足石刻的朋友可以在荷花池长途汽车站乘直达大足的大巴车。也可乘坐成渝高铁到大足南站在换乘公交到景区。</p><p class="ql-block"> 到达大足后你可以选择步行或叫出租车去大足石刻。景区内有往返宝顶山、北山石刻的中巴车。</p><p class="ql-block"> 自驾的朋友导航直接输入大足石刻就能达到,很方便的。</p> <p class="ql-block"><b>  ▼千手观音,</b>这千手观音是世界唯一有上千只手(1007只手)的,并且还是形态和法器各异的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b>  ▼ 九龙浴太子图:</b>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岩壁上方刻九龙,导泉水至中央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机,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b>  ▼ 释迦涅般像:</b>又称卧佛,全长31米,只露半身,其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之画”之妙,给人以藏而不露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b>  ▼ 圆觉洞:</b>洞口有尊奔突怒吼状的石狮,窟内正壁刻“三身”佛(法身、应身、报身),两侧刻十二圆觉,左右各六尊。下有基座。六个基座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洞内石雕,刻画细腻,造型优美,装饰性强。袍袖飘带轻柔宛转,如绢似绸。仔细看看仿木刻供案吧,它是不能移动的,然而却酷似木刻,质感很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圆觉洞就是一件镂空的艺术品。它科学地解决了大型石窟的声、光、水处理难题,取得的成就令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洞窟的正前方有三尊主佛,中间的是毗卢舍那佛,左边的是阿弥陀佛,右边的是释迦牟尼佛。前面跪着一位菩萨,是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表明他们正在轮流向佛祖请教修行圆满清静的无上智慧法门。</p> <p class="ql-block">  石窟内的造像被称为宝顶石刻艺术的精华。菩萨们头戴的花冠精巧玲珑,大多为镂空雕刻,他们身挂的璎珞珠串,历经八百多年依然清晰可数。</p> <p class="ql-block"><b>  ▼ 毗卢道场:</b>毗卢道场是佛教密宗主尊毗卢舍那佛设坛讲经说法之处,门口有金刚力士和狮首人身塑像守卫。窟内造像表现的是毗卢舍那佛给众菩萨、信众讲经说法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石窟正中以高浮雕的形式雕刻了一座转轮经藏,中间端坐着毗卢舍那佛,佛手结最上菩提印,口吐文理之光,密传真言,直入诸佛菩萨之耳。</p> <p class="ql-block">  石窟岩壁上雕的佛菩萨,正在倾听毗卢舍那佛讲经说法。</p> <p class="ql-block"><b>  ▼ 六道轮回图,</b>图中的“无常大鬼”转动代表六道的轮子,宣扬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灵魂不灭”的教理,十恶罪报图。</p> <p class="ql-block"><b>  ▼ 地狱变相 ,</b>地狱变相,因果报应,触目惊心。地狱变相全龛宽约20米,高14米,故事内容丰富,人物造型生动,是中国地狱变相造像的登峰造极之作。</p> <p class="ql-block">  ▼ 高大的华严三圣像依崖屹立,身向前倾,成功地避免了透视变形,袈裟绉褶舒展,披肩持肘,直至脚下,支撑手臂,使文殊手中所托数百斤重的石塔历千。</p> <p class="ql-block">  ▼ 牧牛图,牧牛图是一组具有山野情趣、刀法豪放的禅宗造像。整龛造像由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和双忘十组画面组成,牧人代表修行者,牛代表修行者的心,驯牛过程即是修行者调服心意,悟禅入门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b>  ▼九护法神像:</b>九大护法神像,护法神即保护佛国,护卫道场尊严的神祗。</p> <p class="ql-block"><b>  ▼ 六道轮回图:</b>六道轮回图说的是佛教的基本教义:“因果报应,转世轮回”。图中无常鬼怒目獠牙死咬轮盘,象征着业力所致的报应不以众生的意志为转移。</p> <p class="ql-block"><b>  ▼老子和山君 ,</b>右边是道教祖师老子,左边是伏虎山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正觉像:</b>是毗卢舍那佛,又名如来佛,意思是“光明普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宝顶 题刻</b></p> <p class="ql-block"><b>  ▼ 孔雀明王图</b>是孔雀明王经变相。孔雀明王是佛教密宗的一大本尊,在佛教所有的明王中,他是唯一以慈悲相出现的,他以能驱除诸般毒术,消灾去祸为特征。</p> <p class="ql-block"><b>▼父母恩重经变相图:</b>是以宣言儒家孝道思想,宣扬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父母恩重经变相。</p> <p class="ql-block"><b>  ▼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b>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石龛齐檐处横刻着偈语“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萨心”,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半身像,左手持钵,右手结印。其他岩壁上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后行孝的十二个经变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 柳本尊行化图</b>是柳本尊行化道场,柳本尊是唐末五代时在巴蜀地区弘传瑜伽密宗的一代祖师。相传他是从柳树疙瘩里生出的,因为“数至神异,人不敢称其名”,故号柳本尊。柳本尊去世约两百年后,赵凤智来到成都附近当年柳本尊创办的佛学院学习,学得密宗真传后,回到家乡大足,组织建造了宝顶山石刻。他顶敬柳本尊为自己的祖师,建造了这龛柳本尊行化道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 十大明王</b>为光明之意,明王是佛、菩萨为教化那些难以调伏的众生而示现的忿怒相,具有能运用智慧的光明摧破各种魔障邪恶的威力。</p> <p class="ql-block"><b>  ▼西方三圣像 ,</b>中间是头布螺髻,面目慈祥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专门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亦称之为“接引佛”。阿弥陀佛的左侧协侍是头戴化佛宝冠,胸饰璎珞的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右侧协侍是头戴宝瓶冠,身著天衣的是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大势至菩萨。</p> <p class="ql-block">  ▼ 西方净土上品申生图</p> <p class="ql-block"><b>  ▼ 广大宝楼阁,</b>广大宝楼阁是一个能降诸魔,生清净心,能让刀山变宝山,兵杖变莲花的金刚不坏之地。在广大宝楼阁造像下有“宝顶山”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石刻的佛像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纹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既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薄衣贴体具有唐代风范,仪容秀丽又是宋代石刻的特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