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熙老师解读《道德经》16

涂涂

<p>道德经》第十六章</p><p>&nbsp;</p><p>第十六章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p><p>蒋宝熙:《道德经》是有很多修行法门的一个经典。这一章是整个道德经里面最直白的一个实修法门,从古到今有无数的研究道德经的人和道家修行的人,都在努力地参悟“致虚极,守静笃”这六个字,但是每个人的解读方向又不一样。“致虚极,守静笃”字面意思,首先“虚极”指的虚空,完全的空、空明、空灵的最高状态,那个空叫“虚极”,“守静笃”“静”是指的静止不妄动,“笃”是指的纯正纯一厚重。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佛家文化里面“照见五蕴皆空”一个意思。</p><p>“致虚极”就是达到虚的极致,什么叫虚的极致呢?我们现在感知外在的环境,外在的世界分为“眼耳鼻舌身意”等,佛教把它称之为叫“六根”,在佛教的文化里面,“六根”下面有一个东西叫“意根”,“意根”就是根源的根,和这里的“各复归其根”意思差不多。举个例子:脑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关于“意识控制行为”还是“行为控制意识”做过一个实验,就是要一个人五秒钟后拿起一部手机,但是发现发现意识的动并不是五秒之后动的,而是在他有这个意识升起之前,他的潜意识已经在运作。那倒底是我们的意识决定了我们做某些事,还是潜意识决定了意识,只是在替我们的潜意识找证据,找到一个合理理由儿?所以说眼耳鼻舌身意感知到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眼耳鼻舌身意感知到的,但其实是我们的潜意识感知到的,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意根”,当然“意根”和潜意识不是一回事儿啊,我在这里举这个比喻也只是方便大家理解。</p><p>我突然间想起来一个禅宗修行的方法,叫参话头。话头就是话的源头。一句话说之前意识升起之前,这个源头在哪里?这个源头就是叫“意根”。修行就是要深入到这个“意根”,看到你这个意识升起之前的源头,能够觉知到你的意识从哪里升起,怎么升起,这个是修行的一个步骤。有人说,不管是道德经还是禅宗,这些佛教经典都是给人证悟的,我们可以意识到意识升起之前的那个念头,有了那份觉知,但不知道这觉知倒底是我真的修行进阶了?还是我走火入魔了?这时候拿来佛经打开一看,“照见五蕴皆空”,哎!我刚才就是那个感觉,于是就印证了我们修行的境界。</p><p>当然老子和释迦牟尼一定都是得道的人,所以说他们还要更深一步,在佛经里面讲眼耳鼻舌身意,下面再到“意根”,再下面还有一层叫“如来藏”,如果把“意根”硬性比喻成我们的潜意识的话,这个叫个体潜意识。然后“如来”,他就是整个宇宙的信息源头,整个宇宙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整个宇宙的信息他都在一个圆点一个源头上面,“如来藏”就是那个源头,如果你能够深入到“如来藏”,你能够读取它的信息,你就能够知道宇宙的过去现在未来宇宙诞生之前的所有的事情。而那个源头,那个信息的原点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虚极”,这个混沌的状态,没有“有”没有“无”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完全“五蕴皆空”的状态。</p><p>比如,我们有没有遗传我们父母的基因?我们的父母有没有遗传我们的爷爷奶奶的,我们的爷爷奶奶有没有遗传他的爷爷奶奶的,换言之,就这样往上,一直推一直推,其实我们的基因里面应该蕴含人类这个生物,甚至整个宇宙所有的信息在每一个基因里面。</p><p>如果我们能够像调动大脑里面的知识一样,调动我们基因里面的这些数据,这些数据,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知道过去所有的信息,宇宙诞生之初的信息,第一个生物出现时的信息,甚至这个出现的第一个生物,他是从哪里来的呢?他有没有遗传他的上一个物种的信息呢?我相信有的,所以就可以读取整个宇宙信息的源头,换言之,整个宇宙诞生之初的信息一定是传到了今天,只是我们现在没办法读取。因此西方有一些领袖的学派,比如说阿卡西数据读取啊等等,其实都是在读取如来藏的信息。</p><p>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自己身体蕴含的信息升起,这种坚定的信念才是从眼耳鼻舌身意深入到觉性的一个通道,一个前提。上面是对“致虚极、守静笃”这六个字的扩展,讲的实修证道的法门(或通道),就是深入禅定、达到寂灭以及内观,内观到极深内在、自己每一个基因序列的信息的境界!所以我也建议大家平时能够静坐一下,打打座,静静心,因为这个是《道德经》修习一个非常大的价值,要不然“以观其妙”就落空了,就观不到它的妙用。</p><p>“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并作有三种含义,第一种解释成万物分成。第二种就是“并作”就指的生生灭灭,虽然个体会死但是生命不断,人类不会灭亡。第三个,“并作”指的是躁动,“观复”就是老子在沉淀当中能够看到万物所显现的这个相,这就是叫“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返回自己的根,实际上都是在归根的路上,眼前所呈现的这些五彩斑斓的这个世界,都是在往回走在归根的路上。</p><p>“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前面我们说“容”和“谷”,都是指广阔无边,包容万物的意思。</p><p>所以才有人说,“宇宙便是我心便是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