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城二小六年级读《故乡》

老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早年留学日本学医,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毛主席评价他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评论、翻译作品等,对于“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12月,我们随着老师的步伐,来到了鲁迅先生的《故乡》,《故乡》一书囊括了诸多精品,我们翻阅了他的《狂人日记》,认识了“窃书不算偷”、会多种“茴”字写法的孔乙己,见识了“阿Q精神”,得知世间居然还有“人血馒头”这一说,感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12月初,我们初走近故乡,这部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的作品,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老师教导我们,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可以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可以运用换词法,可以调换语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开始,我们读得磕磕绊绊,难懂的字词让我们抓狂;开始,我们读得不知所以,久远的时代背景成了横隔在我们与书之间的厚障壁,但借着语文书上第八组课文的东风,我们渐渐品出了味道:我们知道聪明能干的少年闰土为何成年后如此的麻木,如木偶人一般;我们知悉年轻美丽的杨二嫂变成尖酸刻薄的原因;我们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们同鲁迅先生一起感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我们与鲁迅先生一同抨击社会黑暗,人如草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用手中的笔书写我们的感受,看,这一篇篇的读书笔记,这一篇篇的读后感,虽稚嫩,却小小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故乡》的阅读暂告一段落,我们的思考却还未停止,时代呼唤真的勇士,我们能担此重任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鲁迅先生说,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这正是如地上的路:其实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其实,读书也是如此,近书香,品书香,方成书香之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

鲁迅

我们

故乡

书香

难懂

先生

一篇篇

读得

词语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