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在今天

周翠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12月27日,市一中九连二排33位同学,在兆丰阁大酒店,举行阔别五十年《相约在今天》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老三届的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奔赴广阔天地,一部分升入高中继续读书。当时市一中被改名为“南通印染厂五·七学校”(印染厂工宣队进驻学校),均以连排序列划分年级和班级。1970年12月,我们手捧南通印染厂五.七学校革命委员会颁发的高中部学习期满证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部分同学走进军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晃,我们都到了当爷爷奶奶的年纪,年岁大了,想念老同学了!2018年岁末,几个同学凑在一起提到,两年之后是我们高中毕业50年,能不能把同学们召集起来聚一聚。秦德富外甥女在市一中工作,很快,我们手中有了这份宝贵的花名册。名册虽粗糙,却是我们集结同学的必要条件,秦德富立下首功。念着一个个久违了的名字,眼前浮现出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刹那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华正茂的高中时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18年11月下旬,我们为同学聚会成立理事会,由副排长刘一军召集,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议,这是理事会同学合影。2019年5月,由排长周翠林召集,召开第二次筹备会议,副排长陆明加入理事会。这次讨论相对具体:会议初定同学聚会时间为2020年5月17日,推举团支部书记刘怡为理事会会长;副排长刘一军、陆明为副会长;秦德富为秘书长;在电视台工作的袁国祥当担总策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春节前后,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国人的生活轨迹,5月份的同学聚会无疑搁浅。国庆期间,议起此事仍有疑虑。转眼到了12月份,6日,秘书长秦德富在理事群里重提此事,7日,理事们的意见趋于统一:简单、自愿,一顿饭、一张合影、一份通讯录,聚!当天,同学群里接龙报名就达31人,可见人心所思。还有些不在群里的同学,葛云明、马德贤、黄毓萍等同学想方设法联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3日,刘怡、刘一军、刘凡、袁国祥、方建新等同学去考察并定下活动场所。分工:刘一军主持;袁国祥负责会场美工布置、摄影;秦德富负责和酒店联系、采购酒水;黄毓平、马德贤负责财务、采购瓜子水果;方建新负责节目征集、音响、主持才艺表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方建新发布的场地考察报告,同学夸他不愧是痕迹专家。当年68届初中生很多去了农场、农村,方建新和杨育平、石剑慧、朱颖、张丛娜、任桂华等几个年龄偏小的,跳级插到我们排。这位“小方块”(同学间的昵称)从部队回来进入刑警序列后不久,就被组织上选送赴沈阳中央民警干校(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前身),进行刑事科学技术痕迹检验专业的学习培训。后来成为南通市刑警支队的政委,全国劳动模范,刑侦专家。所在支队也多次被授予国家和部省级荣誉称号,“平安南通”一直是南通人民引以为豪的名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俏皮的马尾辫》这首歌的歌词是刘凡为这次同学聚会赶写的。马天瑞老师放弃休息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为我们作曲、演唱、制作。崔叶华老师将歌词巧妙变动,完成并演唱女生版《俏皮的马尾辫》。刘凡英俊潇洒,当年在校就是文艺宣传队的台柱子,饰演的洪常青一角在同学们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迷倒一众女生。“官”至副厅,退休后,热心歌词创作,硕果累累。现在是中国流行音乐学会会员,南通市流行音乐协会音乐文学专委会主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相聚,最激动人心的其实就是刚一见面的那一瞬间。一声“老同学”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两双跨越半个世纪的手紧紧相握。“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被时光染白的发不再变黑,被岁月揉搓出皱纹的脸不再平展,可在同学的眼中,即使青春不在,我们的心依旧年轻,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方建新赋诗《相约在今天》:阔别五十载,相聚在今天。雪染双鬓改,姓名依旧前。同窗费猜想,辨认带笑颜。握手传情义,相拥心也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黄毓萍和马德贤负责收活动经费,两天前就开始购买瓜子水果,今天更是忙里忙外,马德贤还从家里带来茶叶、消毒湿纸巾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王进生早早就报名参加聚会了,但前几天因家里有事请假不能来。今天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大老王”(微信名)来了!50年没和同学相聚,今天,家人克服困难全力支持。戴荣娟今天脱不开身,午餐时赶过来。饭没顾上吃一口,“将功补过”先献上一首歌《天路》。陆明父亲一直因病住院,今天又临时出了状况,只能遗憾地缺席。作为“惩罚”,下次聚会由副排长陆明召集,他表态:保证完成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杨育平同学今天不巧另有活动,上午仍然赶来,和同学们见面、合影后再离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陈茂松家中有事,实在不能来参加,聚会前两天,非常有心地录了个视频在同学群里和大家打招呼,让大家倍感亲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副排长刘一军是今天活动的主持人。他在同学中属年长的,加之思维敏捷,话锋犀利,自有一股凝聚力,现代时髦用语就是大哥级气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秘书长秦德富代表理事会介绍筹备情况。秦德富聪明能干肯吃苦,这次同学聚会,从提议、拿到花名册、再提议、提供活动场地的信息等等,秦德富功不可没。一个集体要搞活动,还真少不了这样一位热心肠的实干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先来一张全家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理事会成员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女生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男生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插班进来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校宣传队《红色娘子军》剧组成员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各种自由组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到了同学自我介绍的程序,大家依次上前,有同学笑言:这辈子还是第一次拿话筒。不记得先后上去介绍的顺序了,就以姓名的拼音为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时光荏冉,岁月如歌,特殊时期短短两年的高中生涯,我们的课本是《政治》、《数学》、《语文》、《工业基础》、《农业基础》,虽然所学知识有限,同窗友谊却陪伴我们至今。高中时光,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记忆的深处,今天聚到一起,重温那一段共同走过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那时的学校,学工学农学军如火如荼。我们的学工主要是在印染厂跟着工人师傅参加“三班倒”劳动。将近一人高的整大卷洁白的布匹,随着展压、套印、漂洗、熨烫、风干等流水线工序的滚动和行进,最终七彩瀑布似的,从约四米高的摇摆着的机器卷轴间,呈波浪般的曲线飘落下来,煞是好看。其中学生的工作,就是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将完工的印花布匹按既定长度裁开规制好,并且码放成堆。学生参与的工种还不少,如踩缝纫机、电焊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学农主要是在任港乡农业生产队参加“三夏”劳动。队长和社员对我们学生还是比较照顾的,搬麦捆、拾麦穗、捧蚕豆秸子等农活是做得比较多的。割麦子、挑粪等也干过。除了干农活,大家总是乐此不疲的捉“田鸡”、抓蚂蚱、逮蜻蜓,期间也吃过米糠做成的黑乎乎的“忆苦思甜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69年3月,中苏两国因珍宝岛事件危机四伏,战云密布。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备战方针下,到处修挖防空洞和地下工事,做“战备砖”。危情之下,高中生被当作国家宝贵财富要求离校集体疏散,于是便有了我们背井离乡式的“林场避祸”之行。记得是12月末的一天晚上,同学们手提帆布拎包、网兜,肩扛被卷,挤上了停靠大码头河边俗称“机机快”的几艘柴油机轮船。栟茶林场坐落在靠近海边的如东县域东北部,我们来了以后睡地铺,吃大食堂,济济一堂,倒也热闹。印象最深的是,周日可以去逛街,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一路嬉戏打闹,甚是开心。虽然兜里没几个钱,买个油端子、油撒子解解馋还是可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70年仲夏,当时的南通市政府为了摆脱北煤南运成本高居不下的窘境,拆巨资在泰州靖江境内开挖煤矿,我们也被抽调去了孤山煤矿学工。矿井工地内外红旗招展,标语醒目,搭建的指挥部、会议室、卫生所等简易工房井然有序,广播站整日里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和宣传文章。学生主要是跟随矿井巷道的掘进进度搬运枕木、水泥、黄沙、石子等建筑材料。在“抓革命、促生产”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声中奋战孤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当时在孤山煤矿拍的照片。可惜7个人的合影其中两位已经早早离开了我们,还都只是而立之年的年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看看这张照片就知道当年“不爱红装爱武装”是多么深入人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这样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空前绝后。现在的高中学子们已无法想象,也无缘消受此中甘苦。方建新年轻有才脑子灵,今年5月份写了一篇《我的高中我的排》,洋洋洒洒近七千字,谨借鉴其中几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欢聚一堂,抚今追昔,举杯同庆,放歌舒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几经调整后的才艺表演节目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石剑慧、秦德富的通派诗朗诵《山水情》、《长桥不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方建新的武术表演《中国功夫》。同学竖起大拇指: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动作行云流水美不胜收,美与力量的完美组合,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确实,方建新的武术、剑术、太极等登过省市大舞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王青平的舞蹈《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王青平上学时就喜爱舞蹈,现在是南通市碧荷艺术团的领舞,曾参加北京、韩国夕阳红舞蹈大赛,并获金奖。今天凄美感人的歌曲伴随着动情的曼妙舞姿,让大家由衷地赞叹:业余舞者,专业水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王石维的女生独唱《在那东山顶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王石维、方建新的诗朗诵《将进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石剑慧、方建新男女生对唱《俏皮的马尾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刘怡赠送给同学们的纪念品:精心挑选的挂历,“福”、“寿”是我们排同学秦美兰的丈夫、刘怡的小哥、大书画家刘显达先生亲笔所写。刘先生精通诗书画印,此次欣然提笔,我们何其幸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当年在学校刘怡是团支部书记,才貌双全,组织能力非凡,是班级的主心骨。来自书香门第的她,从小耳濡目染,退休后开始习画练字,潜质展露,进步神速。现为市美协会员,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其作品多次被入选参加市书画展出。这是刘怡的书画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排共56位同学。50年来,先后有7位同学离开了我们。希望他们在天有灵,能够感受到当年同窗对他们的深切思念,共同分享我们今天相聚的喜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相约在今天》活动的圆满成功,是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袁国祥负责的背景墙,喜庆大气,为活动现场增光添彩,活动结束后还要负责为同学们印制集体照。除了袁国祥请来的摄影师外,张丛娜同学在现场又是拍照又是录像,当天就赶着把照片处理好发到同学群里。又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制作的彩视让同学们看得热泪盈眶、回味无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相聚是短暂而又愉快的,不因岁月改变的同窗情,让我们渐行渐远的身影又回到彼此的双眸,聚会结束时的挥手惜别真有千般不舍。正如刘怡所说:半个世纪的阔别,已有太多太大的遗憾不可挽回,现在我们都成古稀之人,余生很贵,不能浪费。同学们相约:以后一年一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最后以方建新的诗《憧憬在明天》作为此美篇的结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欲哭叩问天,觅友阴阳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既晓苍生苦,何如妒学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焚香再祝祷,泼墨赠福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但愿人长久,康宁莫失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部分节目视频附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方建新的武术表演《中国功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王青平的舞蹈《可可托海的牧羊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女生小合唱《打靶归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