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的启蒙教育大约始于四五岁,由于祖父和四叔(上世纪三十年代均系中国画学研究会成员)等都擅长绘画,家中到处悬挂着他们的作品,在祖父身边耳濡目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也握笔乱画了起来,那可笑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祖父对此疼爱有加,因势利导,因而绘画自幼便成了我的爱好之一。</p><p> 小学至初中期间我的绘画似乎提高得较快,所画以毛笔为主,铅笔画次之;习画以临摹为主,写生次之;所画以山水为主,人物、动物、花卉次之;学习以家传为主,在校、在少年宫学习次之。当时画得虽谈不上好,但不论谁想要,总是把自己认为较为满意的习作送出去。像小学班主任、中学数学老师结婚,我便分别送过一幅鸳鸯和山水,作为自己的小小贺礼。在我的记忆中,有几幅人物肖像画得较好,如踢毽名家谭俊川、八卦掌宗师董海川以及京剧大师马连良、谭富英等的剧照,都被人要去了。</p><p> 由于年纪小,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还真干过几次至今想起来汗颜的事。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次祖父不在家,我发现有个白扇面就展开画了幅山水。当得知那是人家求祖父画的扇面时,不禁大惊失色。但一向严厉的祖父并未恼怒责骂我,反而给了我许多鼓励。随后扇面的主人见后还笑着说“满好”,并让我落款、加了印章带回去留作纪念了。祖父带我出去探亲访友,有机会便让我画上两笔,即使在画家面前也不怕献丑。回想起来,这并非有意显摆,而是祖父一贯的教学方法,这对锻炼儿童的胆气,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激励其上进心,颇为重要,也很有效。</p><p> 初中毕业时,外班喜爱绘画的彭志强曾希望我和他一起报考美院附中,但班主任刘承秀老师极力劝导我继续上高中,而且是保送,最后还是升入四中高中。从此,绘画成了终生的业余爱好。</p><p> 自入军校到回北京,由于忙于学习和工作,四十年中基本没再动笔,直至退休才重拾起来,而近年又因眼疾以致三次手术,几度搁笔,作画对我来说不过是兴之所至自娱而已,再没有大的长进。</p><p>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选集此册呈送亲友一阅,还望不吝赐教。</p> <p>1950年学画。</p> <p>1951年习画。</p> <p>1998年</p> <p>2008年</p> <p><br></p><p>2009年</p> <p>2010年</p> <p>2011年</p> <p>2011年</p> <p>2012年</p> <p>2012年</p> <p>2014年</p> <p>2014年</p> <p>2014年</p> <p>2014年</p> <p>2014年</p> <p>2015年</p> <p>2016年</p> <p>2016年</p> <p>2016年</p> <p>2017年</p> <p>2017年</p> <p>2017年</p> <p>2017年</p> <p>2017年</p> <p>2017年</p> <p>2017年</p> <p>2017年</p> <p>2017年</p> <p>2017年</p> <p>2017年</p> <p>2017年</p> <p>2019年</p> <p>2019年</p> <p>2019年</p> <p>2019年</p> <p>2019年</p> <p>2019年</p> <p>2019年</p> <p>2019年</p> <p>2019年</p> <p>2020年</p> <p>2020年</p> <p>2020年</p> <p>2020年</p> <p>2020年</p> <p>2020年</p> <p>2020年</p> <p>2020年</p> <p>2020年</p> <p>2020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