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新疆的早晨,是从九点多开始的。这个时间节点,在山东,已经上完第一节课了,可是在这里,一轮金红的太阳才刚刚从地平线上冒出小脑袋。想起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大约那个英年早逝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天,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如若他选择到新疆来写他的传世之作,大约不会累到那么早就离开这个让他爱恨交加的人间吧?这个地域的时间,对于熬夜写作的人来说,是最适合不过了。</h3> <h3>想着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简单地洗刷完毕,简单地用过早餐,坐上大巴,风尘仆仆地赶往英吉沙县实验中学。</h3> <h3>当一条清澈透明的水渠蓦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禁不住惊讶地瞪大了小眼睛。想象中的新疆,除了几条靠雪山融化获得生机的河流,是不会有这么浩浩荡荡的水流的。然而,的确是一渠清澈的碧水,而且隔不多远就会出现另外一条。这简直是个童话中的奇迹。想来某个隐蔽的地方,一定会有大湖或水库的,不然,这些静静流淌的水,其源头会在哪里呢?</h3> <h3>道路不算很宽阔,两边全是长得野里野气的钻天杨(臆测),金黄的叶子已基本落光,只剩下瘦长的枝干胡乱生长着,直指蓝空,颇有些桀骜不驯的架势。它们一棵挨着一棵,手拉手,肩靠肩,傲然地挺立在有些寒冷的风中,藐视地望着脚下这块瘠弱的土地。</h3> <h3>道路的不远处就是田野,居然像模像样地四四方方着,青青的麦苗铺满黑褐色的土地,田埂上是一株株黑乎乎的老树,凭形状无法估测是什么树。这倒有些江南的味道了,只是少了小桥流水,当然也没有徽派青瓦白墙的质朴。然而还是被惊艳到了。</h3> <h3>英吉沙尔实验中学坐落在一片比较开阔的地带,周围的高楼少之又少,学校看上去干净阔达,给我的感觉好像一夜之间从天上落下来的一样。前来对接的本地老师介绍说,这所学校是山东济宁市援建的,连大门口的孔子雕塑都是从济宁运来的。一同前来送课的济宁老师说,在济宁,好多学校的基础建设很破旧,然而济宁人民却拿出大量的资金来援助新疆建设学校。我想,这大约就是山东人的豪迈之气了。在山东,即便家里贫穷的人家,只要来了客人,也是要倾尽全部财力招待的,绝不肯在客人面前露出丝毫的败像。想起山东的那句广告词:好客山东欢迎你,不禁有些莞尔。</h3> <h3>巧得很,本地上课的杜鹃老师,老家就是济宁汶上的。这是一位憨厚质朴的女教师,讲起课来语气非常柔和。她讲授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想起疏勒县授课的本地老师说,这里的学生有三怕,第一怕就是文言文。杜老师选择文言文作为授课内容,凭这份勇气就值得我学习。</h3> <h3>杜老师的课设计的非常合理,先带领五十多个学生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熟悉课文,等学生基本扫清了字词障碍之后,就让孩子们借助课下注释合作理解文本大意。等到孩子们理解得基本到位了,又重点挑出几个句子,跟孩子们一起翻译。等到这一切的铺垫工作做完的时候,才开始从思想和情感高度来把握作者浸透其中的对儿子的殷殷之情,并顺势拓展开来,对孩子们进行人品的教导。这种循循善诱的做法,是很适合当地学情的,因为边疆的孩子与内地孩子是有差异的,他们虽然体格健壮性格活泼,可是在文化修养上却远不若内地孩子有深度有内涵。我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根据学情设计教学过程这一方面,我得好好向杜鹃老师学习。</h3> <h3>第二节课依然跟前几天一样,我开始给九年级二班的孩子们讲《沁园春•雪》。这个班的孩子课堂秩序比较好,中间几乎不用停下来组织,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当我问及孩子们学过哪些以“雪”为描写对象的诗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举起了一片小手,而且居然能够全文背诵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听着孩子们洪亮的朗诵,我稍微有些担忧的心完全放下了。</h3> <h3>授课圆满成功,我端起杯子喝水的时候,有个小女孩走到我身边,瞪着清澈的大眼睛对我说:“老师,我们班也有个同学姓戴!”我的小眼睛也不由瞪大了。我这个姓太少太少,而且大多集中在江浙一带,北方很少见的。这简直又是一个童话般的奇迹。我立刻将那个男孩叫到跟前,他说他叫戴高乐,来自湖北。我一下子笑喷了,说,戴高乐,你将来要当总统啊!男孩腼腆地望着我,也笑了。孩子们见状一齐拥过来,杜老师赶紧掏出手机,给我们拍了一张合影。</h3> <h3>评课的时候,维族的老师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一一与他们交流沟通完毕,有个姓梁的男老师说,这里的孩子很不容易,因为家大多在乡下,所以必须住校,有时候三四个星期才能见到父母。</h3> <h3>“周末的时候,看到孩子们眼巴巴地站在学校门口,等着家长来接,我的心就酸的不行。”梁老师是个很重感情的人,说着说着眼圈儿就红了。“可是,有些家长却根本就不管孩子,他们宁愿花上万块钱给自己买衣服,也不愿意拿出钱来给孩子买文具,这里有一部分孩子的生活、学习费用,都是靠援助的。”</h3> <h3>这又是一个童话般的奇迹,只不过这个童话让我想起了巫婆。与内地的家长比起来,这里的家长简直太不称职了。这种家长如若出现在山东,那是会遭周围的人唾骂的。在山东,即便家庭条件有限,可是“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会省吃俭用为孩子买钢琴,上各种课余兴趣班,倾尽财力投资教育培养孩子。原以为天下的父母之心都是一样的,可是想不到这里的家长却是如此对待自己的未来和希望。</h3> <h3>“所以,我们这里的老师,不但要承担起知识传授的责任,还要承担一部分为人父母的责任。”杜老师用力地眨巴着大眼睛,努力将眼角的泪水逼回去。“为了这些孩子,我连自己七岁的大儿子和一岁的小儿子都顾不上,每天忙得脚上恨不得长出风火轮。”</h3> <h3>听着老师们的述说,我不由暗暗感到惭愧。与这里的老师比起来,我简直太幸福了,每天按时上下班,周末双休,节假日不用值班,有电脑协助备课,有足够的教学用具协助上课……然而,还是时而抱怨这不好那不行。我想我得好好反思一下了。</h3> <h3>杜鹃老师是个很重感情的人,评完课后一直拉着我不舍得分手。于是我们又一起来到广场上。我想要一本维语课本看一看,她又忙着帮我去找,一再地叮嘱我给她个详细地址。“你不要买葡萄干或者大枣什么的,带着太不方便,给我个详细地址,我给你快递过去。”她搂着我的肩膀,眼泪不停地流着。“我想回老家,可是,我可能回不去了。”她语气很是凄伤,我也忍不住泪水横流。“以后我就叫你姐了,一定常联系!”我们搂抱在一起,顾不上别人看见,哭得不知所措……</h3> <h3>与杜鹃分别后,我的情绪一直很低落,为她此生再也回不去老家,也为这些家长不用心的孩子。午饭恰好吃烤肉,我向来素食,只吃了两碗酸奶,啃了两块哈密瓜了事。坐在返回喀什的车上,我想着杜鹃,想着她的两个顾不上照顾的儿子,心里泛上一股酸涩。我想我回去之后,一定要将这些事情跟我的学生们好好说一说,身在福中的时候,要知道珍惜啊。</h3> <h3>车子颠簸了不知道多久,我的思绪也在波峰浪谷中颠簸。忽然有人叫起来:“雪山!”萎靡的精神为之一震,连忙抬起头看去,远处一抹炊烟似的淡白,飘飘渺渺似梦如幻。果然是童话般的昆仑山。然而还是提不起太高的兴致。</h3> <h3>途中经过小刀纪念馆的时候,大家纷纷下车去参观。我也跟着大家匆忙奔向那座颇有土耳其意味的建筑物。</h3> <h3>英吉沙尔本来就以刀具的制作精良闻名遐迩,然而,那是人世间的利器,观之心生寒凉,匆匆浏览并拍了几张照片(公爹叮嘱多拍照片给他看)之后,就带着敬畏跑了出来。</h3> <h3>站在偌大的广场上,忽然发现正北方有一座高高的堤坝,堤坝之上是钻天杨凌乱的树梢。蓦然记起一路上看到的那些水渠,难不成这里会有湖?不然的话,修筑堤坝做什么呢?于是急忙冲上斜坡,一股凌厉的冷风倏地钻进脖颈,哈,果然好大好大一片湖水,正静静地等在那里。</h3> <h3>站在堤坝之上,望着那块蓝得很不像样的大水,恍惚中走进了一个童话的梦乡。远处的昆仑雪山若隐若现,那上边会不会真的住着神仙呢?每次坐飞机,看到云山雾海,总会想起郭敬明的《幻城》,总想跳下去在云朵上踩几脚,翻几个跟斗,甚至幻想会有老头儿在悠闲地下棋……那些不着边际的乱想,让我乐不可支……</h3> <h3>想起前几天跟中国少儿出版社的唐老师就校园小说的事情进行过几次沟通,我说想写一篇渔家少年的儿童小说,她很是感兴趣。此次来新疆送课,在喀什这座全世界距离大海最远的城市里,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奇异的念头:何不选择喀什和大海边的两个孩子作为我新小说的主人公呢?民族的大融合不仅仅是过去,也不仅仅限于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两个民族、两种地域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将两个不同民族的孩子紧紧地联结起来,这难道不是未来最美好的前景吗?如是这篇小说能得以问世,我想我也算不虚此行了。</h3> <h3>站在清爽的湖风中,我的思绪又不着边际地跑远了。风扬起我的纱巾,将我的脑袋一股脑儿包进去。索性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昆仑山的神秘,感受着这澄碧如玉的湖水的清凉,杜鹃和此地孩子带给我的酸涩,终于慢慢散失了。</h3> <h3>天慢慢黑下来了,迎着夕阳美丽的余晖重新回到车上。英吉沙尔,感谢你让我经历了一番童话之旅,尽管童话里会有巫婆,可是,童话总是美轮美奂的,这一点,我永生都不会怀疑。</h3> <h3></h3> <h3></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