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华清宫

李建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9日,是西安地铁九号线正式运营的第二天,我们几个中学的老同学约定上午10点钟在纺织城地铁站九号线站台集合,乘车前往华清宫游览。</p> <p class="ql-block">华清池站台。</p> <p class="ql-block">站台精美绝伦的装饰图案。</p> <p class="ql-block">上车了。</p> <p class="ql-block">列车的玻璃窗上能看到对面的我们几个。</p> <p class="ql-block">列车运行非常平稳,老黄已经进入梦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华清宫</b></p><p class="ql-block">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p><p class="ql-block">华清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安史之乱后,政局突变,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出游华清宫。后历代皇家有维修,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寥落,宫殿萧疏。华清池,解放后人民政府自1959年起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题写的《华清宫》。</p> <p class="ql-block">华清宫外广场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昭阳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五间厅</b></p><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在此策划高级军事会议,坚持“攮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国策,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率东北军、十七路军进攻红军。张、杨两位将军为促蒋抗日救国,在此谏阻蒋介石放弃内战政策,联合红军抗日,蒋介石断然拒绝。张学良、杨虎城遂联合行动,与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院内进行了一场激战,蒋介石在寝室听见枪声,从后窗仓皇出走,越后墙而过,跃入深沟,碰伤脊背,由侍卫搀扶上山,匿身于西绣岭虎斑石处的草丛中,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p><p class="ql-block">五间厅的玻璃窗、墙壁上,迄今还保留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各房间办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1]</p><p class="ql-block">五间厅由西往东依次是:秘书室、蒋介石卧室、蒋介石办公室、部署进攻红军的会议室、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的办公室。</p><p class="ql-block">与五间厅相邻的三间厅(亦称桐荫轩),始建于1900年,曾为达官显贵游览下榻之所。1936年10月、12月随从蒋介石而至的侍卫官、秘书曾在此厅住宿。12月12日晨,兵谏发生,蒋的侍卫官冲出门外,凭借院内的建筑物拼命抵抗。至今三间厅的墙壁上、玻璃上仍然保留多处弹痕。</p> <p class="ql-block">五间厅遗址。</p> <p class="ql-block">在五间厅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五间厅外墙上留下的枪战弹孔。</p> <p class="ql-block">去《兵谏亭》的途中。</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景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累了就休息一会。</p> <p class="ql-block">说几句知心话。</p> <p class="ql-block">登山途中看到的临潼新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兵谏亭</b></p><p class="ql-block">兵谏亭屹立在骊山西绣岭虎斑石处 。</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来陕西,以游山玩水为名,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p><p class="ql-block">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p> <p class="ql-block">闻名中外的《兵谏亭》。</p> <p class="ql-block">集体在兵谏亭打卡。</p><p class="ql-block">现在登兵谏亭很方便,沿途全是台阶,想当年“蒋委员长”逃到这里实属不易,那时是陡坡土路,攀登非常艰难。</p> <p class="ql-block">“蒋委员长”当年逃跑时藏身的山洞。</p> <p class="ql-block">美女在《贵妃泉》留影。</p> <p class="ql-block">从华清池出来,我们拜访了家在临潼的中学同学张天玲,张天玲听说我们来临潼非常高兴,早早来到地铁站接我们去他家,大家聊得非常开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