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文昌小学数学组】课例观摩促教学,课型梳理出标准

小雨

<h3>虽然室外寒风凛冽,但是挡不住老师们高涨的学习热情。12月29日,年终岁尾,数学老师们在学校任校长的带领下抓住学习的机会,齐聚学科室共同观摩了四节优秀课例。</h3> <h3>第一节:刘洪彦《分数的意义》刘老师从让学生分蛋糕找四分之一入手,体会平均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能找到四分之一。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刘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探究,并在学生汇报时注意引导学生把4个别针看作一个整体,把8个泡泡糖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为后续单位“1”的产生做了充足的铺垫。接下来,刘老师巧妙设疑:只能找到四分之一吗?只能平均分成四份吗?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创造新的分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依托板书,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成功的好课。</h3> <h3>第二节:李倩《圆的认识》课前互动,跟着音乐拍手热身,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放松了学生的心情,值得学习。李老师从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入手,让学生对比发现它们的共同点--车轮都是圆的。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引出本节课题圆的认识。将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放在一起,对比发现,圆是曲线图形。接下来,李老师让学生动手画圆,学生发现画的不圆,认识圆规,规范画圆。小视频展示画圆的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对前后几个圆的对比分析,发现定点--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定长--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动手操作活动中,李老师让学生从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了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数学文化的引入更是为本节课的学习锦山添花,是一节成功的好课。</h3> <h3>第三节:李洋《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课前互动--切土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上课伊始,李老师从实际生活的摆花盆出发,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盆花?列式为12×23=李老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动手算一算,而是引导他们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接下来,借助点子图,让学生分一分,算一算。把没有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乘已经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式,实现新旧知识的转换,做到了先合后分。随后的竖式计算,李老师更是充分放手,让学生来探究,然后在展示学生作品的过程中,对比、分析,既肯定了算法的好处,又提出了其中的不足,优化算法,找出最佳的笔算方案。最后,借助所学解决问题,前后呼应,是一节成功的好课。</h3> <h3>第四节:肖凡《圆的周长》肖校长从生活情景入手,圆桌的边坏了,要包一圈的铁皮,需要多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在探究新知环节,肖校长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圆的周长跟直径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接下来共同探究了圆周长的测量方法--绕绳法、滚动法、软尺测量法等等,实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的渗透,为后续顺利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做好铺垫。动手操作环节,学生借助手中学具,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等探究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是不是其他的圆也有着同样的规律呢,动画演示,更加直观形象的让学生感受到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呢,无数数学家为此前赴后继,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数学文化的及时引入有效的解决了圆周率的来龙去脉,最终确定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小学阶段π取值3.14,利用所学,解决问题,首尾呼应,是一节成功的好课。</h3> <h3>高秀丽老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运算课教师教的标准、学生学的标准和课堂评价的标准一、利用素材,提炼问题二、动手实践,探究算理三、理解算理,概括算法四、优化算法,解决问题</h3> <h3>郝甲训老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规律课教师教的标准、学生学的标准和课堂评价的标准一、生活感知,提出问题二、合理猜想,探究规律三、实践发现,抽象规律四、问题解决,运用规律</h3> <h3>孟庆云主任做了课题推进的报告,把课题实施以来开展的活动,取得的成果,以及后续要进行的研究做了汇报。</h3> <h3>谢志平主任做了大会总结,突出强调了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就是做课题研究,把握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标准,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最后,用谢主任的话说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h3> <h3>老师们非常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边听边记,为今后更好的落地实施留下宝贵的笔记。</h3> <h3>这场丰盛的知识大餐不但为我们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更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做法,今后,我们将在县教体局的引领下,在文昌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教研一体化,为实现高效课堂努力奋斗!</h3>

学生

李老师

探究

直径

两位数

课堂

周长

标准

动手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