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和温老师学《朱熹》家训,体会家训文化内涵,打造新时代智慧家庭!</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问题,看自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做事情,利他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发愿:打造新时代书香门第,落实《怀少360全面养育之道》,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老师介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温韬,字秀阳,《治家宝库》总编、《怀少360全面养育系统》、《心灵卫士》儿童心学、《云脑学习法》创办人、山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家长教育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专家团成员。</p><p class="ql-block"><br></p> 《朱熹家训》全文<br><br>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br>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br>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br><br> 我的治家宝库(郑晓霞/第一周) 1《怀少360家庭学习计划》12.1日郑晓霞打卡第1天:被忽视的一部最经典家训<br>1、今天学习内容:《朱熹家训》1集 <br>2、今日学习心得:古人如何治理家庭,要定家规、立家训、修家谱、重家教。家规,指家庭中定下的规矩,用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举止。家规的背后是家法,如果违反家规会受到相应惩罚,是依法治家。家训,是以德治家,重德修身是家庭指导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是家国文化,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家庭的治理都要遵循法和德。只有修身才能齐家,家齐国安,国安天下平。中国有许多经典家训,除了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智慧的财富,也为我们全天下后人的家庭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颜氏家训》、《了凡四训》、《诫子书》、《朱子治家格言》、《朱熹家训》等,从今天开始温老师带领我们学习《朱熹家训》。<br>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br>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br><br>2《怀少360家庭学习计划》12.2日郑晓霞打卡第2天: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领袖学<br>1、今天学习内容:《朱熹家训》2集 <br>2、今日学习心得:《朱熹家训》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一是家庭和睦,第二是人际和谐,第三是个人修养。“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这几句话总结为: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礼敬师长,朋友有信,是对五伦关系的落地指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对称统一,互相转换,高能量一方决定关系的状态,如果按圣贤教诲去做是能量互生,如果违背伦常,能量互耗。<br>孟夫子对关系的教诲:“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仁臣忠,君和臣是上下级关系,如果领导处处用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下属,下属会用心,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去完成领导交代的各项任务,反之臣则不忠。<br>《论语•尧曰篇》“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教导我们,作为领导要在关系中学会承担责任,要做到正己化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学会时刻反省自己。这是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领袖学,如果领导都拥有圣贤的格局和担当,对下属处处仁爱,下属一定会<br>拥护爱戴领导,加以时日,就会成为有气魄、魅力、担当的领袖!<br><br>3《怀少360家庭学习计划》12. 3日郑晓霞打卡第3天:家庭三大关系法则,毫不费力实现和睦<br>1、今天学习内容:《朱熹家训》3集 <br>2、今日学习心得: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是家庭中重要的三种关系,是家庭和谐的根本。做父亲的慈爱儿女,儿女自然孝敬父母,做兄长的敬爱哥哥姐姐,友爱弟弟妹妹,弟弟妹妹自然用感恩的心回敬兄长的爱,爱出者爱返,在每段关系中爱是相互成就的。夫和妇柔,做丈夫的要做到性刚无脾气,心刚无私欲,身刚无不良嗜好,女人要做到心柔、嘴柔,性柔如水,男人对妻子和和气气,相敬如宾,女人温柔贤淑,家庭和谐其乐融融。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内部能量圈,夫妇和谐,其他关系自然就会和谐,俗话说家人和业必兴,和气家中土变金。所以三大关系和谐,就毫不费力实现家庭和睦,事业腾达。<br><br>4《怀少360家庭学习计划》12.16日郑晓霞打卡第4天:如何建立师长和朋友关系<br>1、今天学习内容:《朱熹家训》4集 <br>2、今日学习心得:“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对老师和师长我们更要注重礼节,因为我们和师长是同志、同修、同学的关系,没有血缘关系,所以更要时刻提起恭敬、感恩之心。老师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老师选学生一定要看学生的品行和品德是否端正,看看他懂不懂礼,基本礼数不懂是不会收他为徒。老师包括:1、现在师:现在求学的老师2、过去师:过往所有圣贤3、人人师:相遇的每一个人。“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每个人都有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见人之善就学,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礼记》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告诉我们面对老师一定要注重礼节。<br>人的发展有三个层级:1、动物人:出生本能的状态2、社会人:随着生长语言、伦理道德的培养3、精神人:和老师学习,不断提升技能和学识。我们一生除了父母,就是老师的恩德难以报答,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老师给了我们灵魂,面对老师我们要恭敬、谦卑有礼。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我们一定要向古人学习,在求学的路上有一颗谦卑、恭敬的心,尊师重道。和朋友相处不但要有诚信,也时时要向朋友学习,这样我们的人际关系才能和谐。如果以上六中关系,我们都按圣贤教诲去做,遵循天地之序,走在正确的伦常大道上,不想成功都难。各种关系的和谐会让我们的人生走得顺畅,让我们的家庭美满幸福,社会繁荣富强。<br><br>5《怀少360家庭学习计划》12.18日郑晓霞打卡第5天:如何面对“老者幼者,有德者无德者”四种关系<br>1、今天学习内容:《朱熹家训》5集 <br>2、今日学习心得:“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前面讲了六中关系,君臣是职场关系,父子、夫妇、兄弟是家庭关系,师长是学业关系,朋友是学业、事业关系。那今天讲如何面对“老者幼者,有德者无德者”四种关系。我们不但要尊敬老人,也要关爱指弱势群体(幼者)。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基本的良知和仁爱的本能。有德者指品德、学识、修养高尚的人,不肖者是指品行不好的无德者。有德者即使年龄低于自己,只要他德行修为好,我们也要尊敬他;不肖者即使年龄高于自己,我们也要敬而远之。敬,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也告诉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时刻升起感恩、谦卑好学的心,切忌傲慢。<br><br>6《怀少360家庭学习计划》12. 20日郑晓霞打卡第6天:朱熹家训中的理学思想<br>1、今天学习内容:《朱熹家训》6集 <br>2、今日学习心得:朱熹家训前面君仁,父子,兄弟,夫妇,师长,朋友六种关系是家中的最亲密的关系,后面延伸的两种关系,老者幼者,有德者不肖者,是告诉我们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目的是创造人际和谐,家庭和睦,世界和平。朱熹的理学思想是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人伦道德规范体系。宋代理学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一个流派,这个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是善的本性。人在充满诱惑的世界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本心,偏离了天道,这就是俗人无法成为圣人的原因。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必有"理",“理”是可以通过认真的研究(格物),来认清“理”的本质的。人与人之间,“理”也不一样。在朱熹理的理论中,把人的本体之心称为“道心”;把发用流行之心称为“人心”。“道心”根源于天理,并体现天理,是纯粹至善、不需改变的;“人心”根源于人欲,并体现人欲,是可善可恶的。人的自性本来是圆满完善的,只要克服缺点、懒惰、贪欲等不良嗜好,才能逐渐完善人格,成圣成贤。<br><br>7《怀少360家庭学习计划》12.21日郑晓霞打卡第7天: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br> 1、今天学习内容:《朱熹家训》7集 <br>2、今日学习心得:“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朱夫子的心愿是,让人际和谐,家庭和睦,天下太平。但是人与人之间、社会之间总会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我们面对不和谐因素应该如何处理,后面内容就是教导我们如何去做。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在谈论是非对错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俗话说“打人怕打脸,骂人怕揭短”,“士可杀不可辱”。当我们嘲笑他人短处,用人短处来当谈资的时候,我们是对他人的恶性攻击和侮辱,是的恶的表现。因为这样会伤害人的自尊心,对心灵造成极大地伤害,这种伤害会引起怨恨和报复,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给世界造成不和谐的因素。同时也为自己种下了恶的种子,因为我们心念关注什么,未来会创造什么,会结出同样的果实。当我们有什么优点过人之处,一定要低调谦卑,切莫炫耀、自夸。曾国藩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败人两字,非傲即惰,因为炫耀就是傲慢的表现。当一个人总是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通过否定他人来抬高自己,是内心不自信、无力量的表现。用自夸方式掩饰自己的不足之处,越掩饰什么就表明他缺失什么。当一个人傲慢,目中无人时,大家不但敬而远之,甚至讨厌你,这样会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br>我们要把焦点关注在他人的优点上,而不是放在缺点上。要通过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更要时时反省内观自己的错误,及时修正,这样才能不断成长起来!<br><br><br> 我的治家宝库(郑晓霞/第二周) 8《怀少360家庭学习计划》12.22日郑晓霞打卡第8天:用极大的理性与慈悲创造和平<br>1、今天学习内容:《朱熹家训》8集 <br>2、今日学习心得:“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前面讲了如何创造人际关系的和谐,要从自己做起。今天讲如果出现了仇恨、怨恨的不和谐关系,我们如何处理。论语:“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解释: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所以当我们面对恩怨情仇的时候,一定要以公义、正义、正直,符合天理,公众良知的道德行为标准去化解,不要夹杂个人的情绪。俗话说冤家易解,不宜结。我们不要计较个人得失,用仁爱、慈悲的心去看待对方,就事论事,把恩怨仇恨化解开。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我们一定要学会做个智者,学会忘记过去的不愉快。<br>随遇而安,是做人做事要有荣辱不惊的心态。不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我们都要学会接受,泰然处之。遇事内心淡定,积极处理,但又不执着结果。让心安在当下,不急不躁,用理性、智慧、慈悲、宽恕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事物。这样的状态,是安心、安神,能量守富法则,是仁爱和平的创造者。<br><br>9《怀少360家庭学习计划》12.23日郑晓霞打卡第9天:抑恶扬善是一种极大的德育智慧<br>1、今天学习内容:《朱熹家训》9集 <br>2、今日学习心得:“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谕之” 家人或他人有小的过失,我们不要斤斤计较,要谅解和包容;有大的错误,要慢慢讲道理劝导和帮助。要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矛盾,切忌用暴力的语言、行为去解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是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周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所以善恶无论大小,都不可轻视,积小善可以成大善,积小恶可以酿大祸。“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所以行善积德要一点一滴积累,虽然不容易觉察,它是存在的。“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他人有过错我们要包容理解,不要宣扬,有善的行为要赞许,表扬,让更多是人效仿。《弟子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抑恶扬善是一种极大的智慧,能够教化大众创造和平的世界。<br><br>10《怀少360家庭学习计划》12.24日郑晓霞打卡第10天:为人处世,这七件事千万不能做<br>1、今天学习内容:《朱熹家训》10集 <br>2、今日学习心得:“处事无私仇,治家勿私法”为人处世,不要计较个人恩怨情仇,以大局为重。在工作上要无私惠,不要假公济私、公报私仇,要秉公办事。治理家庭事务上,要尊循家规、家训、家法,一视同仁,不得私用家法处置,要做到公正公平。“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为人处世,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损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是恶的事。做人做事,要见贤思齐,不要嫉妒德才兼备的人,而是要向贤能的人看齐学习。弟子规“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能够亲近仁德之人,向他学习,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面对野蛮不讲道理的人,我们不要意气用事,用气氛的态度去相互制气,相互斗横,这样容易产生祸害。不顺的事发生时,应该用仁爱之心去包容理解,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面对世界的人、动物以及一切物体,我们要珍惜爱护,不要无端的去杀害、伤害它们。“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吃肉的勇敢而强悍,吃五谷的聪明灵巧,所以吃啥性格像啥,建议大家多吃素食,少吃肉。当我们不去伤害众生就会升起仁慈之心。<br><br>11《怀少360家庭学习计划》12.25日郑晓霞打卡第11天:水无形而有万形,水至刚又有柔<br>1、今天学习内容:《朱熹家训》11集 <br>2、今日学习心得:“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本来不该得到的财物,或者用不正当手段,非法所得的财务不能要。只有靠自己劳动所得,正当渠道的收入,才能获取。《礼记•大学》“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有仁德的人用财富来发展、成就自身,没有仁德的人则利用自己的身心去聚敛财富,我们要向仁者学习,君子取材取之有道。“遇合理之事则从”,遇到符合天法、天理、天义、道义,利益大众的事情我们可以参与,随从。这也是为人处世的君子之道。俗话说“君子不器”,有涵养、有智慧的人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局限.他可以和不同的族群和谐相处,可以与不同的文化融合,不同的阶层、兴趣、经历不妨碍和他交往,他本身也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而在不同的环境下他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涵养、智慧的作用。“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在”也告诉我们有涵养、有智慧的人待人、接物、处事非常灵活,但又有原则。为人处世要像水一样低低矮矮,利万物而不争,调和无味。水无形而有万形,水至刚又有柔,这是君子的风范。<br><br>12《怀少360家庭学习计划》12.28日郑晓霞打卡第12天:人生六件事不可不做<br>1、今天学习内容:《朱熹家训》12集 <br>2、今日学习心得:人生不可不做六件事: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孔夫子教导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所以每个人必须学习诗书和礼仪,这样才能成为知书达理的人。假如人不懂文化和礼仪,就会和动物没有啥区别。人的大脑就像一台电脑,如果安装上经典、智慧、科学、文化、礼仪等软件,就会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如果安装上自私自利、贪欲、娱乐等不良嗜好软件,就会成为一个无道德修养的人。<br>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一个人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学习,同样的最重要的事情则莫过于教育孩子。我们必须教导孩子和后人,学习诗书礼仪。<br>“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面对单位下属、家里的孩子、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们要用仁爱之心,去关怀、体恤他们,不要歧视。我们要恭敬、亲近有才华、有修养的人。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不管学习什么,恭敬心非常重要,我们的恭敬心有多大,我们的收获就会有多大。有患难之教的朋友不能不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人类团结、共创、共建的人文精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现。互帮互助是爱的传递,爱的互动。<br><br>13《怀少360家庭学习计划》12.29日郑晓霞打卡第13天:生命、使命、天命的至善圆满<br>1、今天学习内容:《朱熹家训》13集 <br>2、今日学习心得:“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一个人要守住本身所尽的义务和责任,要能够完成上天宇宙赋予的使命,就顺应了天理法则。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角色中应该各安其位,各尽其分,互相协作,各取所需,和谐共处,同创同享的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礼者天地之序也”,每个人都要遵循天道、人道、地道的秩序,各尽其职,各守本分。“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如果人人能够按照朱夫子家训教导去做,完成上天赋予的使命,链接上天的宇宙本体,宇宙的能量自然会帮助我们走向至善圆满。这些都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每日必想、必做之事,就像穿衣、吃饭一样,必不可少,不可不谨慎呀!朱老夫子的家训不只是朱家家训,是全天下、中华民族的家训,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手册,我们一定要反复读,反复悟,用心去感受圣贤的教诲,时时觉察,时时修炼!<br><br>有问题,看自己; <br>做事情,利他人。<br><br>我发愿:打造新时代书香门第,落实《怀少360全面养育之道》,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