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三泉铁锅)收藏版

努力

<p class="ql-block">图片、制作:付永刚</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泉历史上盛产铁锅而驰名全国,三泉铁锅具有薄而坚固,轻而耐用,放饭不铁锈味,有益于人体健康等优点。</p><p class="ql-block"> 三泉铁锅开始于何年?有何人发明创造?<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史籍不见记载。</span></p><p class="ql-block"> 铁器的出现,就目前出土文物来看,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最初铁矿产量较低,因此铁器极为珍贵,直到汉代仍由国家严格控制,例如著名的盐铁专卖制度。这种情况之下,铁器一般用于关系政权兴衰的两大方面,其一制作铁犁等农具,其二则用于武器生产。至于何时用来生产铁锅,则已不可详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锅一般称为镬或者釜,宋代之前铁制绝少。镬与鼎类似,多为铜器;釜则常与甑合用,以陶器居多。这两样东西都可以跟楚霸王项羽扯上关系。例如,古代有镬烹之刑,项羽就曾要镬烹刘邦老爹;而耳熟能详的“破釜沉舟”的典故,其中项羽所破之“釜”,其实即是陶制品。这类古代炊具,更确切一点可以称之为煮具,并不能用来翻炒。所以直至铁锅出现,才真正有了“炒菜”这门技术,因此可以说,铁锅的出现其实促进了中国烹饪技术飞跃式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就目前所知,铁锅在宋代逐渐普及流行开来。两宋饮食文化之发达,极可能有赖于此(两宋各类小食之丰富,可参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987年在广东附近海域发现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上,就发现了不少铁锅。这片海域正处于当时繁盛一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上,是宋朝与外洋进出口往来贸易的必经之路,而铁锅与大量精美瓷器及金银制品同处一船,证明此时的铁锅仍属于“奢侈品”之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一般而言都会掌握着先进的冶铁技术,周边少数民族往往对此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北宋时期情况比较特殊,当时北方契丹所建的辽国冶铁及锻造技术非常发达(“契丹”一词本身即有镔铁之意,辽也有铁的意思),政府并设有专门的冶炼机构。 加之宋朝常与周边少数民族保持“榷场”交易,因而铁锅对于少数民族政权而言,并非一种强烈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之后中原易主,蒙古统治中国,以征服者姿态享受胜利果实,并未觉察到铁锅需求这一隐患。直到蒙古政权崩塌明朝建立,已经遁回北方草原的蒙古民族,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掌握冶铁技术,此后不得不从中原王朝“进口”生活必需品的铁锅。而另一方面,明朝政府忌惮少数民的强悍战斗力,生怕出口的铁锅被毁炼成武器造成遗患,转而将其纳入战略资源的范畴,称之为“锅釜重器”,严格限制其出境。《大明会典》明文规定:“铁锅并硝黄钢铁俱行严禁,市场定于大同镇,每年一市,每市不过二日。”</p><p class="ql-block"> 明政府一直纠结在担忧少数民族毁炼武器的这个点上。一些大臣也煞费苦心,颇下了一番功夫去研究各种锅的类型和性能,希望能找到一种既能满足其日常需求,又不能铸造武器的两全其美之锅。最后相中的是广东所产之锅,即所谓“广锅”。原因是“广锅生铁不受炒炼”,而且“毁则不可复为兵”。此外,明政府还考虑过铜锅甚至砂锅,例如有的大臣就坚决主张给予铜锅,原因在于铜锅虽贵,但却“不可为兵”。</p><p class="ql-block"> 清朝初期,海禁政策有过之而无不及(如“迁海令”),甚至连废铁都也不能私自运出境。但奇怪的是对铁锅贸易最初却并未上心,直到雍正年间清政府被自己统计出来的一组数据所震惊,方才下令“禁止洋船贩卖铁锅”,“尤严粤东所产铁锅”(《大清会典则例》),连明朝政府曾默许的广锅也严格控制了。</p><p class="ql-block"> 根据1972年三泉村大南沟出土的一个古墓中,发现石碑一块,上写“王元二十四年(1287)”。又根据村甄氏家谱记载“明洪武拾年(戊申1377)”。以上两处记载虽不能说明铁炉之开创年代,但说明远在元朝时,已有人在此居住,继而到明朝时已形成了一个村子。由于铁炉业在三泉历史悠久,所以现该村有几个象小山一样的炉渣堆。据炉渣量推测,最早在四、五百年前,三泉即有铁炉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泉村有煤、矸、铁矿石、硫铁矿等丰富的矿藏资源,这就给发展炼铁手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载止1949年前,该村就有土炉20余座,如,二南炉、谷洞炉、西南炉、小环炉、大道坡炉、阴司地炉、小角炉、东沙咀炉、西沙咀炉、老店炉、河边炉、上核桃树沟炉、下核桃树沟炉、贵家寨炉、半坡炉、东阳坡炉、西阳坡炉、死孩沟炉、吉黎坪炉、东林咀炉、前早岩炉、矾水沟炉、等。这些铁炉多为小康富有之家所开设,铁炉的负责人俗称“铁炉掌柜”。</p><p class="ql-block"> 铁炉的组织机构分为两大股:</p><p class="ql-block"> 一是化铁股:有工人6人,其中化铁工匠1人(俗称“撅”),副工匠1人(俗称“撅不郎”),普通工人2人,(俗称“跑杂揽”),普通工人1人(俗称“跑杂揽不郎”),杂工2人(俗称“煽馆韛”)。</p><p class="ql-block"> 二是铸铁股:有工人6人,主要分管制沙,制锅模,浇铸铁水成锅。其中铸锅匠1人,(俗称“炉头”),制模匠1人(俗称“二炉头”),制模匠1人(俗称“托盖模”),副制模匠1人(俗称“二炉头不郎”),制沙匠1人,(俗称“搬模”),副制模匠1人(俗称“办模不郎”)。</p><p class="ql-block"> 厂内主要设施名称如下:</p><p class="ql-block"> 货窑:存放工具,焖铁、生铁等。</p><p class="ql-block"> 壕窑:埋沙模用、减模(铁锅模有內外两层′内称:"胎"、外称"坯"。坯内减去一层沙`铸锅时倒入铁水即成型。</p><p class="ql-block"> 熏窑:烘干沙模用、在窑外有场地用作处理沙用。</p><p class="ql-block"> 泥窑:存放`制作熔铁坩锅用。</p><p class="ql-block"> 炉壕两个`用作熔化铁水放置坩埚用、其规格为长约3米、宽约2.5米、高约1米、壁厚约60一70厘米。内可装置坩埚80个、后一层及次角、两角各少装一个、实装70个。</p><p class="ql-block"> 堂两个:供装置″扇风耩"用。耩:其状如"龟板"、用人工推之、可产生风量、以此提高炉温,直到化铁出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铁锅的制作过程</p><p class="ql-block"> 先由焖铁炉将铁矿石烧成焖铁,再由化铁股内6人(橛、橛不郎、跑杂揽、跑杂揽不郎、扇风耩工人)各有分工地把焖铁(生铁更好)装入熔铁炉(炉壕内)通过“扇鞴"后将炉内温度增高到1100度以上,直到将焖铁溶为液体。具体操作过程是,首先制作熔铁坩埚,由“跑杂揽”将矸石粉碎成面,由“橛不郎”,“跑杂揽不郎”运到“泥窑”,头一天用水拌湿,第二天用脚踩泥,踩好后,出“橛不郎”、“橛”拍成坩埚形状,“煽倌鞴”者负责烘干,干好后送到炉壕附近,由“橛不郎”将配好之焖铁(内装适量煤面)装入坩埚内。</p><p class="ql-block"> 风道及炉底形状位置对熔铁之质量有极大的关系,化铁工匠在橛不郎腾好炉壕后,要根据目前熔铁之情况进行修理。修理是熔铁匠的技术。熔铁匠修好后,用烧过的坩埚支好炉底,先摆放好底炭,然后点火,撒平碎炭后,由“橛”,“厥不郎”将装好铁矿石之坩埚放置炉壕内,用煤炭蒙上。</p><p class="ql-block"> 到半夜,由“煽倌鞴”两人和另扇的四人轮流扇鞴,到凌晨6点由“橛”、“”跑杂揽不郎”,“搬模不郎”,“二炉头不郎”等接替晚上的扇鞴人,这些人也是轮流着扇,这时站着扇叫“大鞴”直到出铁时,由“煽倌鞴”两人接替扇,“游鞴”(扇的速度较慢)出完炉为止。</p> <p class="ql-block">  铁锅模的具体操作程序:</p><p class="ql-block"> 有做模之6人,做模、烘干埋模、倒火、出锅等。首先有“搬模”将出锅后的胎沙(掺适量粘土)拍碎过箩后分成大粗、小粗、面沙三种,沙用水焖好,备“托盖模”盖模用。</p><p class="ql-block"> 下午由“炉头不郎”、“托盖模”用混沙托模,“搬模不郎”送到熏窑烘干。第三天把烘干之全模(内外两层)由“二炉头不郎”取下,然后仍由“二炉头不郎”接下“外坯”来让炉头减模再盖好,埋在壕窑内(二炉头下模,跑杂搅埋沙)等待翌日倒火。</p><p class="ql-block"> 炉壕内埋模之情况,铸何种型号的锅,几号锅……待次日倒火时“二炉头”要报告“炉头”。炉头根据铁锅型号的需量倒入铁水铸锅成型。“减模”、“倒火”都是技术性较强的手艺,减模不能太厚,太厚了铸出的锅较重,但也不能太薄,太薄了锅水又倒不下去,容易造成破锅,倒火的需量要一次倒入,不多不少,故“炉头”工资最高,但工作量最小。</p><p class="ql-block"> 铸锅的全部过程是相当严密的,只有铁炉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的铁锅才能保质保量。</p><p class="ql-block"> 三泉铁锅有6个品种:</p><p class="ql-block"> 甬锅:一般做饭用(型号有,驮一到驮十二锅)。</p><p class="ql-block"> 两耳锅:一般炒菜用。</p><p class="ql-block"> 京盆、广盆:洗脸用(型号有:驮六、八、十)。</p><p class="ql-block"> 平盆:供洗衣服用(型号有,驮二、三、四)。</p><p class="ql-block"> 火盆:供烧火木炭火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资料来源:阳泉文史资料1988年10月、阳郊文史资料1997年12月)、百度知识资料。三泉铁锅传统制作工艺简介(王子善讲述、甄连生整理)。</p> <p class="ql-block">  三泉村境内残存的炼铁炉渣堆积成丘,废坩埚垒成的房墙,地堰等迹证明,在历史上三泉村冶炼生产就具有一定规模。</p> <p class="ql-block">  旧法冶炼工序,就是先用坩土泥捏成坩埚,再将碎铁矿石与煤混合装入其中,堆放在长方形坑内,然后周围密布碎炭,俗称“焖铁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