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小妹打电话说母亲病了,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话还没说完,就哭的说不上一句囫囵话来。我放下电话,急匆匆向单位告了假,赶到学校带了姑娘,雇车就往数百公里外的老家赶,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见母亲最后一面。<br> 那天天上还飘着雪花,司机本不愿在这样的天气跑这么远的路,可是经不起我再三恳求,最后还是勉强同意跑这一趟,但是车费需要翻倍,我也是说了不少感谢的话。道路上满是积雪,路两旁漫山遍野都是白茫茫一片,我想着病床上的母亲,她老人家现在最想见到人应该就是我吧……<br> 自从我的姑娘出生后,母亲不远千里先后到部队来过好多次,都是为了帮我们看小孩,可是因为驻地没有什么亲戚和朋友,加之语言有些差别,母亲待不习惯,每次来等我们忙完了,她总是要闹着回老家去的,等到再次请她老人家时,是很难再请到的,我知道,她是因为怕自己的身体不好了,影响了我们的工作,照顾不了孩子还要让我们为她担心。<br> 前些年,几位哥哥说是要给母亲过七十大寿,我和爱人都很高兴,但是爱人要到外地开会,孩子还上学,我又在忙部队演习的事,确实脱不开身,将这个情况告知母亲后,母亲说,你几个哥哥都在,你就忙你的事吧,其实也就一天的事,你回来也太紧张了,孩子也在上学。后来,看哥哥们发过来母亲过寿的视屏,我难过的哭了,多少年了,我竟然没有给母亲过过一次生日,其实我是一个不孝的儿。<br> 晚上8点多,我们才到平凉,带着姑娘赶到病房,看到躺在病床上瘦弱的母亲,我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一辈子刚毅的母亲,我喊了声“妈”,可是那一声连我自己都没有听见,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姑娘拉着母亲的手说“奶奶您怎么了?”母亲强忍着痛微笑着说“奶奶没事,过几天就好了,你们怎么回来啦?”,我看到母亲的眼角也流下一滴泪水。母亲病倒几天,体重就减了十几公斤,小妹跑前跑后,母亲一辈子要强,有事从不求人,病倒在病床上,我的几个哥哥和嫂嫂谁也插不上手,她只认小妹一个人,因为她的身体一直都很好,从来没有住过院,而现在她躺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可是她不让别人帮助,只允许小妹一个人照顾她。记得母亲曾经说过,她那时候就想生一个姑娘,可是一生一个小子,一生一个小子,生下我时,说是要把我送人,大哥满大街地喊“我妈又生了个胖小子,谁要啊!”,听说当时想要我的人也不少,可是终究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要是真送人,母亲肯定是舍不得的。现在,我才明白,母亲要姑娘就是想要有个人将来陪伴她。<br> 俗话说,老天爷总会眷顾好人,我母亲就是一个好人,或许是上天看着我们姊妹几个可怜,母亲的病情一天天好转,两个多星期后,母亲已经能够下床活动了。主治医生说,母亲年龄偏大,手术难度很大,建议静养。可是,我们家是个大家族,住院期间,来看望的亲戚朋友就不少,要是听说出院回家了,来的人就更多了。我说“妈,您就跟我去省城吧,一来可以到大医院复查病情,二来亲戚朋友也少,您可以安心养病”,起先母亲是死活都不同意,她无论如何都要回老家,三哥也不同意,说母亲刚刚好转,不便长时间坐车。其实我知道,她是放心不下我外公,外公已经90多岁了,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怕到省城给我们添麻烦。<br> 母亲出院后,我陪她回了趟老家,专程去探望了外公,外公没有儿子,养育了5个女儿,母亲为大。加之我们家跟外公家只隔着一条街,外公有个头疼脑热的,母亲离的最近,自然是陪伴的多一些,久而久之,这种陪伴就成了一种习惯,尽管母亲已经白发苍苍,可她依然是外公的女儿。外公在母亲面前就像个孩子似的,只要母亲去看他,他就会“装出”可怜的样子,不是头痛就是肚子痛,要不就说他快不行了,不知那天就死了,母亲知道外公的“病”,所以从来都不怪他,就笑着说“你好好的,啥事都没有,你还要活到100岁呢!当咱们镇上的寿星呢!”。如果有些日子,外公见不着母亲,就会自己寻到我们家,进了门什么也不说,小坐一会就走了,我想他肯定是想自己女儿了,有的时候亲情就是看一眼心里就踏实了,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用说,彼此心里都明明白白的,老一辈人的亲情都很朴实。<br> 母亲到省城后,我和爱人先后陪她去了几家医院,检查的结果都一样,建议在家静养。爱人是医生,单位在几百公里外的河西,母亲在省城的那段日子,为了给母亲治病,爱人每逢周末就会赶回省城,还先后请了一段时间的年休假和事假,又是针炙又是按摩,加上爱人的厨艺还不错,每天变着花样给母亲做饭,母亲也很配合,爱人让母亲干啥,她老人家就干啥,身体也康复的特别好。半年之后我们陪她到医院复诊时,医生说,病基本痊愈了。那天母亲过生日,我才第一次给她老人家买了生日蛋糕,第一次给她唱了生日快乐歌,母亲像个孩子似的很开心,我知道娘在家就在。母亲在省城待了大约不到一年的时间,由于过于想念家里的孩子,还有她年迈的老父亲,多次提出要回老家,最后我和爱人扭不过她,小妹来省城将她接回了老家。去年,因为复查身体,母亲来省城,也待了不到一个月,说是出门要上下电梯不如老家自在,就又回去了。<br> 去年年初,外公因病去世了,母亲好像一下子老了许多,听小妹说她也很少上街了,外公在世时,她还经常去超市给外公买东西,给外公送吃的,外公走了,母亲心中的那个家也就没了,母亲的背好像也没有那么直了。母亲没有上过几天学,好像只读了几天书,但她识字,有时也看看书和报纸。母亲年轻时在兰毛三厂当过纺织工人,也报名参过军,但由于文化底子薄,没有被录取。1962年因支援农村建设,她又回到了老家。记得有一次我问过母亲,从省城回到家乡后悔过没有,她说有什么好后悔的,现在农村的生活还比城里清闲,再说要不是回家乡,那会有你们五兄妹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