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河南安阳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它众多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同时,它还是我们当兵时老部队的所在地,在安阳我们度过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战斗岁月,从而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临近年终岁末,终于挤出了时间,重回安阳,旧地重游。虽然为时仅有一天十分短暂,但追忆的足迹却一处都没落下,让我们如愿以偿,在这美好的时光里重温了宝贵的军旅生涯。</p> <p class="ql-block"> 我们当兵时,田景荣是485团一营的营长,王占山是485团二营的营长,两人又先后当过485团的副团长、团长,当我们离开485团时,他俩己任162师的副师长,现在两位老首长都己离休,在安阳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首长现在可安好?己经分别了数十年,他们还记得我们吗?此次回安阳的首要的任务就是去探望两位老首长。记得刚当兵时,两位老首长不光是我们的直接领导,也是指引我们踏上人生之路的领路人,他们教我们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人、革命战士,同时也教我们如何做人,怎么做一个好人。</p><p class="ql-block"> 同时,今年又是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两位老首长不光是志愿军的老战士,还是抗美援朝的英雄模范和战斗英雄,在我们当时的老部队,在全军也是赫赫有名。在全国掀起的学习志愿军英雄事迹,宣传抗美援朝精神的活动中,我们的安阳之行也算是这片大潮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吧。</p> <p class="ql-block"> 田景荣:内蒙古赤峰人,1929年12出生。1946年1月入伍,1947年4月入党。入伍后历任通信员、警卫员、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等职。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两广战役、抗美援朝、中越自卫反击作战。荣立大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嘉奖多次。曾被成都军区授予“爱兵模范连长”光荣称号,1985年离职休养。荣获胜利功勋荣誉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王占山:河北丰南县人,1929年12月出生。1947年参军入伍,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军分区副司令等职,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两广战役、抗美援朝、中越自卫反击作战。在抗美援朝金城反击战巨室里北山防御战斗中,他任54军135师404团7连排长,指挥率领全排坚守阵地四昼夜,打退敌人1个排到2个营的30多次反扑,歼敌700——800多人。他个人被志愿军总部记一等功,被授予“一级国际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他所在的连队也被记集体一等功。他先后四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荣获胜利功勋荣誉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首长虽然都是90多岁的人了,却仍精神矍铄,举手投足处处可见军人的精气神,特别是54军老战士那种特有的刚毅气质。</p> <p class="ql-block"> 要说“打仗能治病”,似乎只是一个传说,然而这事还真实地发生在当年老营长,时任162师副师长的田景荣身上。</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前夕,田景荣因患胃癌,正在武汉军区总院住院治疗。他对已受领赴南疆自卫还击作战任务,到医院去看他的54军韩怀智军长说:“军长,你是看着我从一个穷小子成长起来的。我能有今天,全靠党的教育培养”。“现在国家有难,部队要上前线,我请求组织上不要把我丢在这病床上”。田景荣越说越激动,紧握住军长的双手,执着地说:“军长你一定要答应我这个要求,不然我会死得更快。死在病床上我不甘心,你答应我的请求,或许对身体有好处,心情愉快了,病也会好起来的” 。 </p><p class="ql-block"> 面对着一个老战士的执着和坚毅,军里慎重研究后同意了他的请求。田景荣高高兴兴回到了“猛虎师”自己的指挥岗位,按照分工他率领485团执行穿插、分割、攻坚、打援等战斗任务。他忍住病痛,身先士卒,始终走在第一线。当战士们知道田副师长带病走在队伍前头时,个个豪气倍增,奋勇向前;当战场出现紧急情况时,他当即指导缺乏实战经验的团领导沉着应对、正确指挥而转危为安。整个作战过程,经历几十天,纵横数百里,他精神抖擞,出生入死,一直坚持在战斗岗位上,毫不顾忌个人安危甚至不惜再次受伤,为485团荣立集体一等功做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p><p class="ql-block"> 田景荣本来有严重胃病,而且还是胃癌,谁知经过这场战争血与火的严酷洗礼,居然不治而愈。若干年之后,韩怀智军长都已经去世了,可他却还活着。后来,田景荣打仗治好了胃癌的事不胫而走,越传越神,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些热爱54军的老战士对此也是津津乐道。</span>甚至有人说:“在54军啥都不用怕,就是得了癌症,不用吃药,只要打上一仗就能治好!”</p> <p class="ql-block"> 王占山老营长一边翻看我们带给他的父辈的回忆录,一边回忆起他亲身的战斗经历。</p><p class="ql-block"> 当问他这辈子对哪次战斗印象最深刻时,他毫不犹豫的讲:“打天津呀。打天津时我在404团7连,那个仗打得惨烈。从民权门突破,那个突破口都被双方死的人铺满了。我们是二梯队,就是向金汤桥穿插。连长带着插上挢头时,敌人从三个方向扑上来,最后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把敌人消灭了,连长让我去清点人数,全连只剩24个人了,指导员也牺牲在桥头上。后来奖给我们7连一个旗,叫:金汤桥连”。</p> <p class="ql-block"> 回忆的闸门一打开,就关不住了。王占山指着挂了一墙的照片说:“这都是今年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搞的,这也来采访那也来采访挂上去的,我跟他们说要挂就把我父母的照片挂在最上边,没有父母哪有我呢?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谈起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他依然充满了豪气,一句一顿的给我们讲述了战斗的经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那个地方叫巨里室北山,408.1、408.2两个高地。当时我在404团7连当排长,我们连</span>坚守阵地四天四夜,连续打退了敌军38次进攻,歼敌700——800余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武器弹药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于是趁夜间摸出阵地,从敌人尸体堆里拣回来了一些枪枝弹药,继续坚守阵地。战斗进行的很惨烈,我们连队的伤亡也很大,指导员、二排长、炮兵排长和司务长牺牲,连长、副连长、一排长均负重伤后送。美国鬼子的飞机来轰炸,就是那个B—29轰炸机,一颗炸弹就重2000磅,我被炸起来的土埋了两次,是同志们把我刨出来的,我的右腿也负了伤,指导员在牺牲前嘱咐我一定要守住阵地,一定要打出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p><p class="ql-block"> 拂晓之后敌人又开始了进攻,王占山率领战士们顽强坚守阵地。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直到405团来换防时,整个阵地仅剩下10人,其中包括王占山在内4人负重伤。</p><p class="ql-block"> “一起下战场的几位战友和朝鲜军人见我血流不止,昏迷不醒,感觉不到呼吸和脉搏,都以为我牺牲了,将我摆放在牺牲的战友旁。这时候我的同乡战友、师部宣传干事董怀忠被组织派来采写我的事迹。听说我已经牺牲,董怀忠焦急万分,他说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坚持要找到我。最后在摆放牺牲战友遗体的地方发现了我,一摸发现我还有体温和微弱的呼吸,于是把我从死人堆里给救了回来"。</p> <p class="ql-block"> 时间在回忆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到了饭点了,请两位老领导及他们的家人一起吃个饭,也是我们这次安阳之行的议程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想起我们那会在团里当兵近10年时间里,就没有动过请领导吃个饭的念头。那时的领导也是真正的两袖清风,你去请他们吃饭,那不是送上门找着挨批吗?再加上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你请领导去吃什么呢?不能像我们连队干部那样,吃个“二油”(猪油、酱油)和干饭,二白(白水煮白菜)拌小葱吧。</span></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今非昔比。如今的物质条件己经大为改善,河南菜现在做得也是相当不错了,品种繁多,色香味也是一应具全,也列入了全国十大菜系之列,再不像以前那样点个“硬菜”,就只有道口烧鸡,点个一般的菜仅有炒鸡子了。</p><p class="ql-block"> 田、王两家四代人加上我们十几口,当过兵的居多,欢聚一堂,边吃边聊,回想各自当兵时的往事趣闻,追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更加一时兴起,大家放声高歌一曲《我是一个兵》,高昂嘹亮,顿时既有一家人的情分,更是找回了老兵在连队开饭前唱歌的感觉,不知不觉,把欢乐的情绪和气氛推向高潮。</p><p class="ql-block"> 田、王两家在干休所里是比邻而居,再加上两人入伍又在同一个团一同当兵,枪林弹雨中结下的战友之情,离休之后互帮互助的邻里之情,堪称典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田副师长家四世同堂,享受着天伦之乐,而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家里的三代人,在同一个团的同一个连都当过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田景荣副师长1946年入伍后,就在冀热辽军区特务团一营二连当兵,特务团也就是后来的404团,再后来的485团,他是他们家在二连当兵的第一代;第二代是田的大女婿叫童鹏飞,76年入伍,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时,在师警卫连给田景荣副师长当警卫员,战后调到485团二连工作;第三代则是童鹏飞的女婿了,2010年从军队院校毕业后就分配到485团二连,后来经过部队编制调整,现在在驻港部队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 一家人三代当兵不稀奇,可是三代都在同一个团同一个连当过兵,前后跨度几十年,这样的事可以说在全解放军也很少见。田副师长一家与485团之间结下了一生一世的不解之缘,三代军人前后接力,把自己的鲜血、汗水和青春奉献给了同一个连队,在我们部队传为佳话,值得我们尊崇。更值得一提的是,田副师长家的第四代,他的重外孙,尚不满6岁的毛毛,在家庭长辈们的尚武家风熏陶下,问他长大了想干什么时,直截了当地回答道:当解放军!博得个满堂彩。</p> <p class="ql-block"> 距离安阳北兵营(就是485团和师炮团及师高炮营的营房,从日本鬼子侵华时就是营房,当地老乡习惯称北兵营)西北方向20多公里,有一片起伏的丘陵地。丘陵顶部有一个村是洪河屯乡的张湖顶,全村姓张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此村成了我们此次安阳之行的打卡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张湖顶所在的那一片起伏丘陵,是离安阳平原最近的制高点,是西北方向太行山脉向华北平原延伸的余脉。丘陵脚下就是京广铁路和京广公路,村子北边就是漳河,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我们485团的紧急疏散和反空降的预设阵地就在那一片丘陵地中,过去部队每年都要到那里去驻训一、二个月。</p> <p class="ql-block"> 张湖顶村不是很大,当年几乎家家户户都住过部队当兵的,条件好的老乡家给腾出有坑的屋子,不大的坑有时挤巴挤巴就能住一个班;条件差的老乡家没有坑,那就打地铺:在地下铺上一层玉米秸或麦草,上面铺一张席子,接着再打开部队自己带的被子和褥子,就能挤在一起睡觉了。但不管自家条件怎么样,老乡们都尽力为部队提供最好的地方,让我们休息好。</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村里正好碰见两位老乡,是70来岁的老俩口,当我们说明我们当年当兵时曾在村里住过时,老俩口顿时对我们显得特别亲切和热情。</p><p class="ql-block"> “都是北兵营的,年年来,滿山的搞训练,还帮着俺们队里干活。我的那个小小子,就是叫你们部队上的兵给救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听这里面有故事,忙问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那小小子才6岁,那天头晌天挺热,他就到村北头的一个水坑里洗澡,前两天刚下过雨,小小子一下子就掉到水深处淹的不见影了,和他一起在水坑边玩的孩子赶紧跑上来叫人去救。那时还是生产队集体出工干活,你们在这住过也知道,我们这是山地人少地多广种薄收,有的地离村有5、6里地远呢,到地里去喊人回来再救人那黄瓜菜早就凉了。有个小小子一打激灵说我家住的当兵的是做饭的兵,他们在家做饭不上山训练,我去叫他们,于是几个兵很快就跑来了,把我那小小子从水坑里给捞出来,当时气都没了,又叫你们部队上的医生来抢救,吐了好些水,这才算是拣了一条命。”</p><p class="ql-block"> 我们问知道是谁救的你儿子吗?</p><p class="ql-block"> “那哪知道呀?只知道是北兵营的解放军,当兵的不孬。”</p><p class="ql-block"> 我们问现在儿子在哪呢?</p><p class="ql-block"> “儿子在豫北纱厂上班,今年都49了,到休息了就上家来。”</p><p class="ql-block"> 女主人转身对站在身后的老伴说道:“别傻站着了,把缸里俺家果树上结的苹果给同志们装上点。”</p><p class="ql-block"> 一会她老伴提着一袋苹果追了出来,一边往我们手里塞一边说:“要不中午就别走了,到家里坐坐吃了再走。”</p><p class="ql-block"> 老俩口把我们当成了救他们儿子的解放军了,他们的真诚和质朴,深深感动了我们一行人。不由得为当年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虽经数十年却历久弥新而震撼折服。</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村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村里保留下来的一口水井,当年村里吃水全靠那么二、三口井,吃水非常困难,天旱时有时打水还得排队。</p> <p class="ql-block"> 离开村庄前正好路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小院,小院不大但很整洁,有2、3个干部模样的人在里面值班。得知我们原来在北兵营当兵,这次是故地重游。一个像是负责的干部给我们介绍说,现在村里和以前比,变化挺大的。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通了电通了气,现在不用烧秸秆、烧煤了,全村的路也都硬化了,不是水泥路就是柏油路了。</p><p class="ql-block"> 和他们合影照像后,我问那个负责的干部,我发现村里到处都干干净净的,平时也是这样吗?他答到,这个讲卫生的习惯是部队帮我们培养起来的。原来村里也是又脏又乱,垃圾到处丢,你们当兵的驻进村后经常打扫,慢慢村里的人也就习惯了。这几年部队去林州水冶那边的基地集中训练去了,不来村里驻训了。村里卫生就又没人扫了,垃圾又遍地都是了,这时人们反而不习惯了,在村委员号召下,大家才自觉的打扫起卫生来了,村里就干净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听了他的一席话,使我们感受颇深。挑水扫院子既是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又是密切军队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好方法,现在看来还是改变当地陈规陋习的好抓手。真正做到了我们部队倡导的走一路红一线,住下来红一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团里营房东边的靶场,原来没有围墙,射击地界两侧是各连的菜地,现在修了围墙改成训练场了。</p> <p class="ql-block"> 13医院也是此次安阳之行的打卡地之一。我们当兵在安阳时,是叫解放军第13野战医院。我们师调防到安阳时,他们几乎同时从浙江嘉兴也调到安阳,部队有行动时配属我们162师。当兵那会去过两次13医院,印象颇深,院子里一幢幢红砖红瓦的平房排列整齐有序,每幢房子之间都用铺了水磨石地面的走廊联接起来,刮风下雨都通行无阻,房子周围和道路两旁都是种满树木和花草的花园,给人一种安静、整洁、温馨的感觉,有病无病都想在里面多呆一会。</p> <p class="ql-block"> 后来部队体制调整,13医院改为了151驻军医院。提前做了点功课,上网查了一下,网上是这样介绍的:安阳151医院(原解放军13医院)是一所环境优美、临床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诊疗设备精良,集医疗、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省医保定点医院。</p> <p class="ql-block"> 当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13医院到了,可下车一看却大相径庭,让人大失所望。从大门走进去,一片衰败破落的景像映入眼帘,大门两侧几幢筒子楼多数房间没人居住,破门烂窗比比皆是,一条水泥路坑坑洼洼,路旁堆放的垃圾不知多久没人打扫了,还不如张湖顶村干净。往日的花园,被一些住户给改成了菜地,地里稀稀拉拉地长着几颗要死不活的小白菜,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这就是13医院,后来的151医院,再后来私人承包了,再后来就倒闭了。部队医院也能私人承包?那么大的医院说倒闭就倒闭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那个出租车司机是安阳本地人,有50多岁了,对安阳当地的情况也相当熟悉。“151医院倒闭了算什么?安阳的豫北纱厂怎么样,比151大多了,倒闭了。”是的,我们在安阳当年那会,豫北纱厂不光是安阳的最大的国企,好几万人,在河南省都是数的着的大企业。那安阳钢厂呢,我们问到。他回答到:“安钢到没倒闭,但让外省的给收购了。你们在那会的厂,差不多都倒闭了。安阳机床厂、安阳电池厂、安阳自行车厂、安阳毛巾厂……”</p> <p class="ql-block"> 找到一幢疑似当年13医院里的红砖红瓦的平房,从窗户往里看看,满脸的疑惑:美丽的白衣天使们都到哪去了?</p> <p class="ql-block"> 重回安阳一日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结交了许多新的朋友。看到老领导们依然老当益壮、身体康健,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和欣慰。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战斗了一生,更是为了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拼博了一生。他们从老一辈猛虎师创立者手中接过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又用自己的流血牺牲和英勇奋斗,为这支部队的成长壮大增光添彩,接着他们又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把猛虎师的光荣传给了新一代,使勇猛的猛虎战斗精神发扬光大。数十年来,一代一代官兵的不懈努力,把我们老部队建成了“党的铁军”、人民的“铁拳”、军中的“猛虎”,我们永远为之骄傲、自豪!</p><p class="ql-block"> 此次庚子冬月短暂的回忆之旅、追思之旅、感恩之旅、情谊之旅,将长久地留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此次安阳之旅是与我的战友、挚友韦建华结伴同行,此文也得到了他的鼎力相助和精雕细琢,特致以诚挚感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此次安阳之行得到了田景荣、王占山两位老领导家人的热情接待和大力相助,特表深深的谢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本文中的现场照片均由童鹏飞拍照提供,特在此致谢!其余风景及外景照片来自网络,特向原作者致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2020年12月于北京市朝阳</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