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迟到”的荣誉证书</p><p> </p><p> 上周三接到淘宝店老板的一个电话,说我有一个快递到了,噫?我平时很少在淘宝上购物,哪里来的物品?中午时分我带着疑问到淘宝店,打开包裹一看,原来是黄冈日报社寄来的一份“模范通讯员”证书。虽然是2019年评的,离现在整整有一年时间了,对于往年是姗姗来迟的荣誉,但我如获至宝,若是父母双亲仍健在,他们肯定更高兴。</p> <p> 我每次学K歌、跳广场舞或到外地旅游,记得他们都不是很支持,母亲说那是不务正业,父亲认为那纯粹是浪费时间,唯有提到我学写作,并向报社投稿,他们双手赞成。父亲支持的理由是:“人生应当有真性情,学习写作,可以锻炼文笔,也可以让生活更充实。”母亲总是鼓励我:“热爱写作是个健康的好习惯,能够帮助自己静下心来,增加文字功底,如果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了,则更让人敬重三分。”</p><p> </p><p> 记得我是从2008开始学习写新闻报道的,当年的办公室朱主任最先指引我写“豆腐块”,向报社投稿,他现在已调到县人大常委会任正科职领导干部,负责政策研究室的工作,多数文字材料由他执笔。当时在我心目中,向报社投稿且能中稿的都是些专业新闻工作者或者作家,对于其余人肯定没份。朱主任看出了我的心思,便鼓励我:“做任何事情都是慢慢学会的,谁都是学而知之,也不是生而知之,即使是知名记者,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朱主任还利用本县的一名大手笔作例证,那位作家本是屠夫出身,小学文化程度,但通过努力,后来成为知名主任记者,文章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经他这么一分析,我真是有点蠢蠢欲动。</p> <p> 万事开头难,我刚开始从报纸上模仿写一些小豆腐块,一条新闻一二百字,由于朱主任是教师出身,我先写后由他修改把关,大多经他斧正,也有的成了一句话新闻。可我们先后投稿10多篇到报社,迟迟没有看到发表。旁边人得知我们投稿石沉大海,劝我们收手算了,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如何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报社套路多着呢,一般人怎么可能中稿子?我也一度怀疑自己不是那个“料”,可朱主任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就是胜利,写得多了,编辑也会从照顾情绪的角度帮忙发表一两篇的。</p><p>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个多月的写稿投稿,终于有一天邮政吴师傅拿着一张报纸向我们表示恭喜,“大家快来看,王剑和朱主任写的有篇文章发表啦!”我喜出望外,赶快从吴师傅手上抢来报纸一看,果然有一篇《黄泥村“野葫芦”变身“金葫芦”》发表了。虽然那篇处女作只有300多字,但能发表就是一个突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p> <p>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虽然我没有学习新闻写作专业,也没有参加那方面的培训班,但自从豆腐块发表后,我从县新华书店购买一本《新闻写作指南》,学习一些新闻写作技巧,并坚持每周到乡下采访,了解一些民生实事,掌握第一手素材,晚上回来后,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一番加工,一气呵成后,第二天送到邮政信箱投稿。投了一篇又一篇,每次总是望眼欲穿,可是很少发表,即使发表,也只是一点简讯。本来几百字的文稿都被编辑改成简讯了,我们一度心灰意冷,当时分管领导劝我们别着急:“能够发表就已经很不错了,何必拘泥于篇幅大小呢?”父亲劝我不必过于执着,能否发表,顺其自然。母亲总是劝我要相信自己,“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你已经有稿子发表,证明你和朱主任的文字功底不差,现在不妨在“新”字上下功夫,写别人没写过的东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母亲虽然只读4年书,但她的分析不无道理。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文章能发表,立意新、选题角度新、标题新颖至关重要!</p><p> 经过再三修改,一个多月后,终于有一篇人物通讯《弱势群体的“管家婆”》发表了,那篇通讯稿子足有2000字!母亲得知我的文章发表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并拿着报纸给湾里人看:“么样,毛子的文章又见报了,我儿子有两把刷子吧!”父亲虽然没有到处宣扬,但我们看得出,他内心也是非常高兴。每当看到我的文稿发表了,他总是摸着我的头夸奖:“嗯,不错!只要保持这股劲,工作负责干得好!”他还叫我把发表的稿子收藏起来,那也是一笔精神财富。</p> <p>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写着写着,没想到2009年我发表了30多篇豆腐块,并被黄冈日报社评为“模范通讯员”,还有幸与宣传部余主席、陈科长一起参加报社举办的表彰会。</p><p> 当年在我印象中,写稿再多,但基本很少有稿费,一年到头有七八十元到手就很不错了。有同事看我经常加班加点写作,人很瘦小,而且皮色不正,而稿费那么一点,不禁摇头,都露出惊讶的眼神、怀疑的口气,“还说‘一字值千金’呢,报纸上文字咋果不值钱?”还有人开玩笑说:“你干脆老老实实给领导写讲话稿算了,写得好,领导一高兴,说不定给你一个红包,特你写好几年!”甚至有同事说:“还不如打两盘麻将,有时候一个下午可以抵你做一年。哈......”明显大家只是调侃,但弦外之音,这种文字活,他们不屑一顾。</p> <p> 付出就有回报。虽然论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情感,这点稿费确实不值一提,但话又说回来,写作是一种精神追求,不能以物质报酬来衡量其价值,那种成就感是别的劳动替代不了的。而且全市范围那么的通讯员投稿,我们的稿子能够发表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们不宜执着于稿费多少,只要能见报,就应当感恩和知足!</p><p> 我们写稿子之前一般都要采访,而采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能够得到被采访者的支持配合,当然没话说,更有利于找到灵感。可有的人不懂得“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要不答非所问,要不泛泛而谈,提问多了,他们表示反感,甚至不予理睬。这无疑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难度,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做疏导工作。作为他们来说,有的认为认真接受采访,耽误的是他们时间,而最后得好处的是我们,心里有些不平衡。其实,我们并非为了名利,只是发表后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仅此而已。</p> <p>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人生就是要有所追求,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不为炫耀,不为名利,图的就是那份充实和愉悦。扳指一算,我从最开始写稿子到现在已经有12年了,在报社占总,朱总等编辑老师的关照支持下,有九年获得“模范通讯员”称号。虽然这个荣誉不被周围人在乎,表面上对自己晋级晋职没有什么帮助,但我认为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沟通、学习、思考的过程,有利于保持清醒的头脑,也有利于保持饱满的激情,还可以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文友。尤其是这几年我学写一些散文随笔,通过记录生活、提炼想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写,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质朴与诚挚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慢慢提升自己,朝着自己期许的方向前进,生活很充实,我觉得很满足!虽然现在发表稿子没前几年容易,但我相信自己还会坚持我手写我心,宣传正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