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2月27日,星期天,因为工作原因已好多天没有去见父母了。今年9月份,济源至阳城的高速公路通车,老爸、老妈就有个心愿,沿着济阳高速公路会趟老家。但是,因种种原因没能如愿。今天与老爸、老妈一说,他们说可以成行。</h3> <h3> 早上9点出发,从济源南站,转安阳高速,在阳城蟒河镇站口驶出,仅用了45分钟就到了我的老家蟒河镇石臼村。到家一会儿,89岁高龄的三姑父就闻讯赶来。虽然他拄着拐杖,走起路来有点吃力,但精神头还很足,说起话来,还是那么风趣。三位“80”后,唠着家常,问着健康,说着说着话题就回到了60年前的青年时代。</h3> <h3> 在我的记忆里,我小时候回老家,由于交通不便,常常是三姑父挑着担子把我和姐姐挑回去。<br> 据老爸老妈讲,过去三姑、三姑父对我们家里帮助是最多的,正是这个原因,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两家走的最近,来往最多。每次回老家,我们都要登门去探望三姑父。<br> 三姑父,一个姑娘,三个儿子,可以说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h3> <h3> 我的表妹、表妹夫,对我们一家关爱有加,每次回老家,都是他们照顾。一碗碗小米粥,一个个小米煎饼,刚出锅的油咕嘟,咬一口脆嘎嘣香;饸烙面,葫芦瓜炒肉,腌雪菜,成了我们回老家的“标配”,甭提有多诱人了。</h3> <h3> 小米煎饼,用阳城小米,石磨成粉,经过发酵,通过持续的搅拌,用双盖铸铁不翻凹,先浇入米浆,铁盖轮番在火上加热,上下加热,最终成了焦黄味美的煎饼。在济源,用大米浆,浇入单盖铝凹,叫不翻,其滋味可以说各有千秋。</h3> <h3> 表妹、表妹夫一家勤劳致富,20多年来靠养鸡为生,养鸡规模3万余只。基于务实勤俭持家,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在太原,一个在内蒙包头,过着殷实的“小康生活”。表妹、表妹夫的新房子,两层十四间,瓷砖挂墙,石板铺地,好一副“晋商”派头。坦率地说,他们不容易,但过上了“小康生活”。</h3> <h3> 返程的时间到了,三位老人,依然有说不完的话题,下一次再见吧。祝愿三位老人身体健康,明年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