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博物院位于太原市府东街101号,是一座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人文历史性质的博物院。 山西督军府旧址, 史书记载该旧址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曾为潘美帅府,历代山西巡抚的衙门均设在此。民国五年(1916年),各省军务长官改称为督军,阎锡山任督军,因此称督军府。 渊谊堂位于督军府前院正中北侧,原为清代巡抚衙门的大堂,民国时期都督府改建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石砌台基,主体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前设卷棚式抱厦三间。主体建筑外观为二层,内部中间为大厅,两侧为承重砖墙筑成的二层楼房,顶部为大木结构组合成的屋顶。大堂正立面为石质,由半圆形壁柱、圆拱门构成。中门上方镌有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石匾。门前辟面阔三间的卷棚歇山式抱厦,檐周设有龙形雕花,柱头为五踩斗,绿琉璃瓦饰。后檐中三间辟圆拱形门窗,石质门窗框。二层上建有虚廊。 勤远楼 投影展示-万里茶路 汇通天下 徐继畲(1795——1873年),山西五台人,字建男,号松龛,又号牧田,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学熏陶,道光六年(1826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年(1830年)授翰林院编修,后任陕西监察御史、广西浔州知府等职。道光十七年(1837年)起,先后任福建延建邵道、汀章龙道、两广盐运使、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等职。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月任广西巡抚,十二月改授福建巡抚后兼署浙闽总督。他在公务之余,著述不辍,深入研究,认真反思,前后用五、六年时间,完成了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启迪中国人开放意识的启蒙著作《瀛环志略》。 日昇月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旧址(1953年10月-2017年9月2日) 山西省人民政府机关驻地迁址纪事<br> 公元2016年11月24日,省政府第三十一次常务会提出将宋金元明清国千年府衙目址、新中国成立后省政府机关驻地,迁址长风街行政办公中心,原址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缮,建设晋商博物院,向社会开放。<br> 2017年3月22目,中共山西省委常委会研究同意省政府机关驻地迁址意见。2017年3月23日,省政府向国务院送《关于山西省人民政府机关驻地迁址的请示》。国务院复函同意。<br> 2017年8月29日,省政府召开第十九次省长办公会议,听取省政府机关迁址情况的汇报。迁址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顺利推进,准备工作就绪,迁址条件具备。<br> 2017年9月2日,省政府机关迁至省府街三号,正式挂牌办公,山西省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省政府机关迁址公告。<br> 2018年3月2日,省政府旧址保护、维修、整治和提升工作全面启动。2019年9月,督军府旧址、东花园、西花园等保护维修工程全面完成。<br> 2019年10月1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定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督军府旧址作为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2020年12月28曰,晋商博物院完成展陈,正式向社会开放<br> 楼内展品 御书楼藏有从明清到民国出版的历史典籍1.2万余册,近4万卷。 自省堂,时称礼堂,又称梅山会议厅,位于督军府旧址后院北侧,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自省堂”三字由康有为题写,小自省堂,建筑风格为西式结构、中式装饰,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特色的现代建筑物。建筑建于石质基础上,面宽9间,进深8间,平面呈“工”字形布置,前后檐7间均为上下两层檐廊,侧面人口布置有西洋式倚门、尖拱窗。两山墙上下设有对称的狭长的窗户。屋顶为传统的卷棚歇山式,四角各建一座单层四角攒尖式角楼,琉璃瓦顶。厅内部四周建有二层木构围廊,厅堂内具有宽阔的空间。 自省堂内部 进山楼位于山西督军府旧址院西北隅梅山,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进山楼为欧洲哥特式建筑,砖石结构,基座3层,楼体5层。民国九年(1920年)6月阎锡山在进山楼举行过“进山会议”,创办了“进山学校”。 西花园 东花园位于渊谊堂东侧,是清代巡抚衙门的内花园,专供达官贵人休息游览之用。民国时期,阎锡山改建为其私人住处。 梅山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