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鄂渝记(3)

起名好难

接川鄂渝记(2) 来到了幺叔居住的遂宁,一座美丽的小城。遂宁因东晋大将桓温平蜀后,寓意“平息战乱,遂得安宁”而得名。涪江蜿蜒从市区流过。 堂妹张红放下她的生意专程陪我们在市内游玩。 介绍当地有特色的小吃,呙凉粉也是中华老字号啦。 当然要品尝一下了。 还有许多好吃的,四川本来就是吃货的天堂嘛。 有大盆的火锅,还有像火锅一样热情的老家亲人。大碗的吃肉,大口的喝酒。 张红带我们到龙风古镇一游,根据历史典故;龙凤场的前身叫金马场。明代时期一场大火烧光了金马场的整条街道。失火后古人风水先生说按金、木、水、火、土来看,金是火,马要走,所以此场要修到东南方向的一片开阔空地。根据地形看似一条龙,向东看有一个凤凰地形。龙头朝着北方,故修建街道像龙的场镇,取名龙凤场。 进了龙风城墙后就看到有个戏台一样的门楼,可能逢年过节也会在这里表演一些节目吧。 在城墙上两边有一些商铺和一些茶社。门面的装修古色古香,雕刻的非常精美。 月老树倚湖而立,安静优雅,不招摇,不炫耀,沉静而踏实。一如刻着“月老树”的那颗名石一般,小鸟依人而又坚贞温柔。这正是爱情与婚姻的本质。 玉带河上的这座锦屏桥,传说是妙善织锦幻化而成。精致的龙凤雕刻盘旋在桥栏上,历经风雨,仍巍然屹立。 龙凤镇不大,仅一条主街,长不过千米,宽不过丈余,但却古色古香,小巧精致。 遂宁广德寺,中国皇家禅林,位于卧龙山。始建于唐,原名石佛寺;大历二年更名为保唐寺;大历十三年,敕名“禅林寺”;德宗建中初年,敕名善济寺;昭宗天复三年,敕名“再兴禅林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敕名“广利禅寺”。明武宗正德年间敕赐“广德寺”。 这是一座始建于宋重建于明的圆觉桥,因宋孝宗乾道九年十月,敕赐克幽禅师为“圆觉慧应慈感大师”而得名。 过了圆觉桥,就到了广德寺山门殿,应该说,从这里才开始真正进入广德寺。 这座塔,就是今天广德寺的善济塔,又称舍利塔、肉身塔。是广德寺镇寺五宝之一。 因唐、宋、明朝十一次敕封,广德寺声名大振,明代极盛,僧人千余,曾主领川、黔、滇三百余山,被尊为“西来第一禅林”,成为远近向往的川中名胜及闻名西南的佛教圣地,每年二月香会九月观音生日期间,香客、游人如云,年久不衰。 遂宁还是观音的故里,民谣曰;“观音菩萨三姊妹,同锅吃饭各修行;大姐修在灵泉寺,二姐修在广德寺;惟有三姐修得远,修在南海普陀山。”看来这里真是观音的老家啊。 观音湖也透着天地的灵气。 观音柏是三枝主干根部紧紧相连的古树,人们说它象征着本是同根生并于灵泉、广德修行的大姐、二姐与远在南海普陀山的三妹遥相呼应、息息相通。观音柏在离地面2米左右,分成了三枝,在人们心目中,她早已成为观音三姐妹形神不离、齐心向佛的形象化身。 观音阁是必去之地,这里有一尊全国闻名的观音像(在室内建造的最大的观音像),可以推算一下18.6米的身高大约是几层楼的高度,更神奇的是观音身上贴的金箔了,据不完全统计,大约22万多张。别说数量,但是这帖金箔的时间就不可估量,大工程,可见人们对菩萨的虔诚。 站在观音上遥望遂宁市区,涪江水平静从市区淌过,江对岸臥龙山上的广德寺隐隐可见。 跟随着幺妈来到了圣莲岛。圣莲岛位于遂宁市湿地公园内,占地十分广濶,是国家有名的荷花博览园之一。只可惜这个季节没有了荷花。 遂宁新城在涪江水的衬托下显得与仙境没有二样。 我和张孝平也在这里打卡。 这一天康平表妹和我们在一起。 爱美的女士做出各种造型。 漫步在圣莲岛的江边,这一天愉快又浪漫。 在堂妹张红小区门口,也在江边,遂宁到处都是休闲的场所。真好! 可以在秋天的落叶下放飞心情。 遂宁的夜晚也是令人神往。在这观音湖旁的临仙阁是一座仿古建筑。翘檐耸立,森然有正襟危坐之感。夜晚的灯光把临仙阁照耀的金壁辉煌。 临仙阁后的江水和远方的灯光互衬之下就像在仙境一般。 美伦美焕的一幅幅山水画册。<div>四川故土,深深的美到了我的心中。</div> 十一月三日,四川之旅的行程结束了,我们踏上了返途。但没有忘记路过宜昌时游览伟大的三峡和三峡大坝。老父在儿媳的搀扶下上了游船。 豪华的8号游轮在旅游码头等待着我们。 要出发了,和宜昌港再见了。从宜昌逆江而上,目的地,三峡大坝。 这是现代科技与艺术和谐统一的夷陵长江大桥。<div>其348米的拼装跨度为世界之最,最大双伸臂桥梁全长383迷亦无先例。</div> 还有葛洲坝船闸。是供船舶通行的闸门。 经葛洲坝船闸,体验水涨船高之奇妙感受。 因我们是从下游到上游,所以船是先进闸内,然后下游闸门关闭,之后往闸内注水,水位将上涨22米,待闸内的水位与上游一致时,上游闸门再开启,船只驶出闸室,进入上游航道, 过闸后,碧水清清,视野开阔,心情大好,感慨人类的智慧。 南津关,西陵峡终点,三峡的尽头。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贯穿重庆、湖北两地。西边的大门是重庆市奉节县的夔门关,东边的大门就是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 游轮一路上水,两岸风光目不假接,基本上没有进入船仓内,只有在甲板一路欣赏。 远观三峡人家风景区,它位于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三峡人家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有机会一定要专程游览一次三峡人家。 高山上的灯影石是四块兀立山巅的奇石,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每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峰顶时,远远望去,它们仿佛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灯影石”即由此得名。当年郭沫若先生游历灯影峡时,曾题诗赞叹:“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灯影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 西陵峡因西陵山而得名,西起湖北省秭归县西的香溪口,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66公里,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也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 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势已趋于平缓,但亦然绮丽景观如旧。 下了游船后,由当地人带到大坝南岸的一处免费观景点,这里没有喧闹的人群,只有一尊三峡大坝的石碑静静的矗立在那里。 在这里大坝的雄姿一览在目。 据说北面大坝才是为游客专门留有的场所,还有在南岸的下游留有观望大坝全景的地方,这次我们没有去啦! 最后我们到了三峡大坝的库首新姊归县城参观蓄水后的三峡大水库,这里水面宽阔,烟波浩渺。真正实现了伟人“高峡出平湖”的夙愿。 前面的新姊归县城近在眼前。 在水库的观景平台上,放飞心情,几天的劳顿一扫而光。<div>眼看时间是还不太晚,直接驱车到襄阳去吧。</div> 这里是最早是铁四局工程机械厂,机构改制后归中国中车所管。二叔二妈没退休前就在这里上班,现在厂子的大门比以前要豪华了许多。我的两个堂弟就在这里长大,现在襄阳工作。 八十年代初我进修所在的襄凡铁路技校经过多年的风雨,没有能抵档住时代的洪流最终湮没在商业的大潮之下。可惜! 在襄期间,堂弟和侄儿带我们到新近落成的唐城游玩。进去前就看到唐式的建筑在灯光烘托之下显的大气壮观又雄伟,真的好震撼。 一段历史创造一段文化,而文化的延续又彰显了那段历史。这颗饱经风霜的古树向人们叙说着过去。 大唐文化绚丽华贵,气韵非凡,从繁盛的历史里迸发而来,一直影响至今。 城内有传统的狮舞。 民间的杂耍。 还有各种模型可以前去夸张的比划。 刘静、杨晓红、黄建萍、二妈、晓红妈、赵爱娟。 张友旭、我、老父亲、张孝勇、张孝平、张强 还到了华侨城游乐谷。(奇幻南瓜) 嫦娥飞天,福洒人间。 各种歌舞表演。 还可以和恶魔在一起拍照。在这里所有的人都年青了。 襄阳也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其中古隆中就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脍炙人口的“隆中对”的出典就在这里。 隆中书院正厅名曰静砺堂,意在还原诸葛亮隐居出山这一由积淀到迸发的艰难历程。孔明在襄阳静修十年,山涧躬耕、抱膝读史等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此处本为诸葛亮隐居时住宅的读书室,明襄简王朱见淑迷信风水,意将此古迹霸占为自己的陵墓。后人在墓边修了这个草芦亭,表达对前贤孔明的景仰与怀念。 人们怀念诸葛亮,都说他从老龙洞引出的不是一般的山泉,而是智慧水。人们到隆中品茶,还非要用老龙洞的水冲泡,就是这个缘故。 在游览怀念诸葛亮之余,放松娱乐一下身心。 二妈开垦的菜地,收获满满。 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漫步在紫贞公园内。 何故叫“紫贞”?据说字中的“紫”取自襄阳市花“紫薇”,“贞”取自襄阳市树“女贞”。 夕阳下的襄阳城,高楼在余辉中耸立,湖水倒映着金色的天空,几只天鹅在湖面上悠休的玩耍。一派太平盛世。 兄弟四个和侄儿。 明天就要结束这次回老家的行程了,我们兄弟姊妹共同举杯,祝愿各家平安和谐 ,幸福永驻。<div>岁岁流逝,亲情依然。</div><div>千里相隔,割舍不断。</div><div>日月同辉,共渡冷暖。</div><div>真心祈祷,经常相见。</div> 我们十月十四日从合肥出发,十一月九号又回到合肥,历时二十天有余,完成了老父亲回老家再看看的夙愿。我们兄弟俩回去后受到各位亲人热情接待,使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体会到祖国之大,山川之壮美的感受。在此也感谢在成都的老朋友邓宝成俩口和内弟、吴海英、董伟宜在成都对我们一路陪同。谢谢!期间的照片整理了一下,做成美篇供以后回想,水平有限发现后再纠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