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段语音是我朗读“一个终生难忘的记忆”的录音,加到了这个美篇相册里,看着文字,听着录音有不一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人将老去,在记忆的长河里,一些事模糊,一些事清晰,一些事难忘。在众多难忘的记忆中,唯有那年去哈尔滨铁路医院住院的两个多月里,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还有母亲当时的慈爱,坚强,刚毅,果敢,至今在我的记忆里珍藏着,并时时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也就是1956年10月的一天下午,我感觉浑身发冷,高烧不止,烧得已经走不了路了。母亲心急如焚,果断的背起我,一双裹着的小脚迈着急速的步伐,飞也似的来到碾子山铁路卫生所看病。当医生一看高烧39度4时,立刻跟母亲说,赶快到哈尔滨铁路医院去,咱们这看不了这病。母亲当时吓坏了,马上背起我返回家去。</p><p class="ql-block"> 那天在家的只有我们母子俩,父亲是铁路工程队工人,走南闯北,常年在外地工作。大姐已经结婚,在齐齐哈尔市工作,二姐正在外地读师范学校。当天晚上,母亲做了简单的准备,再次背起我,挪动着她那山东老人的小脚,向火车站走去,坐上了晚上九点钟去哈尔滨的火车。经过一夜的颠簸,第二天的清晨来到了哈尔滨火车站。因为我烧没退,还是不能走路🚶她继续背起我,匆匆下火车,过天桥,出站口……,最后打听到了铁路医院怎么走。当时是早晨四点多钟,没有公共汽车,那年我九岁,母亲四十六岁(我上边的三个哥哥,解放前因缺医少药很小就都病逝了),母亲背着我,走一段歇一歇,一步一步的地向医院方向走去。</p><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哈尔滨铁路医院,医生立即进行检查,确珍是急性胸膜炎 ,马上急救,并安排住院。那时的医院的宗旨真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过了好几年后,才听母亲说那次住院没花钱。</p><p class="ql-block"> 铁路医院有规定,住院不需要家人陪护,一切事情由医院负责。没办法,母亲只能带着惦记、担心、难舍的心情离开了医院。一个母亲要把九岁的儿子一人留在医院治疗,那种难以形容的心情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母亲走后,医院对我这个小患者照顾得非常好。同病房还有一个象我这么大的小孩。每天早晚,都有两个医生来查房,早晚各一个苹果。先用听诊器听听,用手摸摸头,量量体温,还让张开嘴看看嗓子。还和患者们和蔼可亲的交流,问你想不想家呀,在医院感觉怎么样啊,想吃什么呀,医院会根据病情做出适合你的饭菜,给你一个温馨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每到周一,都有医生特意将医用车,推着你到X光室透视、照相,详细检查病情。</p><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我的病已经基本全愈。医院写信通知家人,准备出院。母亲接到通知后,立即坐火车前往大连,同在那工作的父亲一起到哈尔滨接我出院。</p><p class="ql-block"> 他们听说辽宁熊瑶城苹果好,特意下车买了一背筐苹果去哈尔滨。下车后,当时正是十二月份,天寒地冻,道路冰滑,父亲背着背筐滑了一跤,苹果滚了满大街。天黑到处找,用了好长时间,装好了苹果才向旅馆走去。</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就到了铁路医院,很快就办完了出院手续。陪伴了我两个多月的医生、护士,都出来送行,那种感人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难以言表!临走时我跟母亲说,这医院的医生护士也太好了,我都不愿意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第一次来哈尔滨,在铁路医院住院的经历,它使我终生难忘!几十年过去了,父亲母亲早已去世,现在我也已年过七旬。医院那种救死扶伤的精神,医生那些种高尚的医德,对病患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所有的点点滴滴,都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不能忘怀。</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