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年的时光“如期而至”,到了“四十而不惑”的年纪,我还在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虽然梦想不大,但能让我坚持将近12个年头,可见它在我的心中有多少的份量;虽然这个梦想的实现可能遥遥无期,但坚持了这么多年,谁也说不定哪一天我就成了;虽然梦想成功的希望只是孔乙己的想法,但谁敢说孔乙己就是傻子?年终了,我又来写关于我一年的个人总结了,不求关注,不为网红,只希望能记录自己最真实的人生旅途。这个总结,从2012年自己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开始记录,八年来从不间断,甚至已成为“惯例”,每年的总结都见到一定的“成绩”,有让自己心酸的,有让自己欣慰的,也有让自己骄傲的,这不是炫耀,也不存在任何企图,试想人生谁能一路平坦,想来想去只有故去之人,方能“一路平坦”,所以只有好好活着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言归正传下来来谈谈这一年来新老话题吧。</p><p class="ql-block">一、植物</p><p class="ql-block">多年来,在众多老师、专家和贵人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本人拍摄并辨识了洞头的植物,编写了《洞头区植物名录》,如今本人已辨识我区600多种植物,一直以来依赖各大专业网站填补资料上的不足,而本人的成绩就是为每一个自己已辨识了的植物配上属于洞头特色的照片,用于今后的出书。然而书生历代以来都是最穷的,心中一杆笔,肩上一相机,而手中空空如也,不知路在何方。一直以来就只想让将来的洞头也有一部自己的植物书,让那些像我一样从小喜欢洞头植物的小朋友们能轻松识别洞头植物,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虽然本人并非专业人士,但爱好就是最好的老师,相信自己有一天一定能够完成此心愿。</p><p class="ql-block">二、谱牒</p><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个老话题,但如今谱牒是本人现在最老的“资本”,在洞头有关家谱的话题,大多数的人会先想到我,不是吹,这是一种知识 的积累,一种文化遗产的结晶,而我只是他们的搬运工,2014年我出版了个人的处女作《洞头县谱牒文献汇编 第一辑》、2017年本人又与区有关部门合作出版了《洞头谱牒文献集成 上下册》,很多人认为书也出了,也脸也露了,该停手了吧,但应该明白的是出书并非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未来的洞头人民都能轻松溯源追祖,敬祖爱祖,让中国的优秀传统得以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三、洞头历史人物</p><p class="ql-block">在洞头谱牒文献的基础上,本人深入挖掘了各个家族的历史人物,几年来撰写了十余篇洞头历史人物,从清朝到民国至现代,虽然在挖掘的过程中也曾陷入“沼泽”,但作为一个忠实的洞头“史客”,这么一点的挫折根本打击不了我的热情,今后我依然会我行我素继续为洞头谱写历史人物,功过自有后人评论。</p><p class="ql-block">四、洞头老建筑</p><p class="ql-block">这个话题是本人最窝屈的一个话题,曾被自己“废弃”多年,没想到的是今年的五六月份,有一个应届大学生通过档案局找到我与我再次聊起洞头的老建筑,她让我重新激起对老建筑的热情,并在几个月内将其完稿,暂定名为《不老的印迹》,但此书至今没合适的赞助商,只能先搁浅着,待到“水涨”之时再起帆远航。</p><p class="ql-block">五、人生大事</p><p class="ql-block">人一生中的大事莫过于生、老、病、死。结婚、生子就是第一个阶段,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今年自己的爱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为王家诞下一子,在此感谢老婆大人的巨大贡献,再次说一声“老婆,辛苦了!”小王为开闽王王审知的第三十三代直系子孙,为福建“浯江王氏”西畴公之后,西畴公生五子,由此定下一个二十辈的行第,小王为同安石浔第二十个行第“泰”,本人为他取字“翔”,希望他将来能带着王家展翅翱翔,能为祖宗争光。</p><p class="ql-block">王和坤</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