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北汝河放鹰人

老农

诗经--汝坟<br>遵彼汝坟,伐其条枚。<br>未见君子,惄如调饥。<br>遵彼汝坟,伐其条肄。<br>既见君子,不我遐弃。<br>鲂鱼赪尾,王室如毁。<br>虽则如毁,父母孔迩。<br>据学者考证,诗经中的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汝河堤上女子砍伐树木枝条的情景。悠悠华夏文明,灿烂中原农耕文化,沿着这条北汝河传承千载。<br>这里的人们临水而居,农忙时扛起锄头的下田地侍弄庄稼,农闲时划起小船下河捕捉鱼虾。 即将投入使用的新建北汝河大陈闸 <p>在北汝河下游的大陈闸附近有一个大陈村,村里原先有几户人家世代传承驯养鱼鹰捕鱼。到了现在只剩下杜氏兄弟两人十来只鱼鹰了。他们的子女有的外出打工,在家的也都不愿跟父辈吃苦受罪学习祖上留下来的训鹰捕鱼手艺。年过60岁的老杜兄弟二人成了村里最后守望训鹰捕鱼的农民。</p> 鱼鹰学名鸬鹚(Phalacrocorax),有1属39种。属于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栖息于海滨、湖沼中。飞时颈和脚均伸直。中国有5种。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捕鱼时在鱼鹰的喉部系绳,防止其捕到鱼后下咽,训鹰捕鱼人要及时捉到鱼鹰,强行让鱼鹰吐出所捕获的鱼。 农家驯养鱼鹰的鹰棚 <p>冬晨,老杜兄弟两人开着三轮车来到汝河边的另一个叫崔庄的村中,会同这里的训鹰朋友一同下汝河捕鱼。</p> 来到河边,在船上绑上小轮浆。这是近年来的一个改进:用船上的电瓶带动轮浆,在水里就不用费力划船还跑得快。 <p>在鱼鹰的脖子上绑上小绳子,防止鱼鹰在水里捉到鱼后咽下肚子。这可是技术活,要用竹叶或苇子叶编的铅笔芯组细的绳子,绑鱼鹰脖子不能太紧,太紧了鹰受不了。也不可松,太松鱼儿就咽下肚了。松紧全凭经验,另外绳子捆绑的部位也要拿捏的十分准确。</p>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挑着小渔船下到河水边。 <p>用鱼鹰捕鱼的最佳时间就是在冬季。冬季水冷,鱼儿在水里活动能力降低,游的慢,鱼鹰容易追上。冬季也是农闲时候,老杜他们不畏严寒,几乎天天驾鹰下河捕鱼。每天捕的鱼儿喂鱼鹰一部分小鱼,较大鱼儿可以赶集售卖,也算是冬天一项难得的劳动收入。</p> 下水了,鱼鹰知道开始捕鱼了,很兴奋,哇哇仰头向天乱叫。 向深水区进发,这里鱼多个大。 <p>开始下围网。在水里用粘网围成一个大圈子,然后驱赶鱼鹰在围网内外周围入水捕鱼,鱼儿在水中被鱼鹰追赶,有被鱼鹰捉住的,也有鱼儿在逃跑时慌不择路撞上粘网被捉。</p> 驱赶鱼鹰下水捉鱼 <p>几个鱼鹰联合围捕到一条大鱼!(此图拍摄于2018年9月)</p> <p>这只鱼鹰独自捉到一条大鱼!</p> <p>“坚持住伙计,我来了!”另一只鱼鹰发现同伴逮到一条大鱼,飞快的赶来帮忙</p> <p>一只鱼鹰喉咙里有鱼,老杜发现后用竹篙搭上鱼鹰。(此图拍摄于2018年9月)</p> 鱼鹰被迫吐出鱼儿到小船舱里。(此图拍摄于2018年9月) 三个多小时的捕捉,鱼鹰累了也感觉冷了,纷纷上船歇息并晾晒翅膀。 <p>老杜无奈的看着这只不肯捕鱼自己跳上船的鱼鹰。</p> <p>快到中午了,在这里捕获的鱼不太多,他们开始收网。</p> <p>经过商量,老杜他们决定去下一个河湾碰碰运气,希望能在下午用鱼鹰捕捉更多的鱼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