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第451期</p> <p class="ql-block"> 张铸崑讲《徐霞客与黄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历众多名山之后,对黄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语。黄山巍峨奇物有72峰。天都、莲花、光明顶三大主峰都张海拔1800米以上。天然姿色之美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形成了黄山四绝,成为华夏第一名山。(编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徐霞客其人</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1587一1641年),名弘祖,字振元,以别号霞客行世,江苏江阴人。</p><p class="ql-block">是明末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p><p class="ql-block"> 出生书香门第、仕宦世家,后家道中落。自幼颖悟,</p><p class="ql-block">博览图经地志,故萌发了问奇于名山大川,探索大自然奥秘。及长,看到朝政衰乱 [注:明末,阉党魏忠贤当道,王朝病入膏肓,实际是徐霞客去世三年后,明亡。]</p><p class="ql-block">弃科举,绝宦途,决心“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以身许山水。</p><p class="ql-block"> 十九岁那年,父亡,母勤俭,生活仍较富裕。三年服丧期满,他就想出外游历,</p><p class="ql-block">以实现幼年愿望。但又惦念老母,踌躇不决,而母亲是其志业的支持者、勉励者,</p><p class="ql-block">她亲手为儿治理行装,促子成行。霞客得母这番鼓励,</p><p class="ql-block">也就开始登上了一生的征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2岁时踏上漫漫旅途,历经33年,足迹遍及19个省市〈直辖市〉,留下了一部60余万字的科学(地质地理学)和文学名著《徐霞客游记》,他是难得的专业旅行家,被世人称之为“奇人奇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把毕生精力贡献于地理考察和游记创作,其</p><p class="ql-block">力量源于伟大的理想,“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他以身许之山水的背景是:</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于山水历来有着强烈的感情。</p><p class="ql-block">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陶渊明〈田园派诗人〉,</p><p class="ql-block">谢灵运〈山水诗派鼻祖〉,</p><p class="ql-block">柳宗元〈著名游记散文家〉,</p><p class="ql-block">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p><p class="ql-block">以及万千悦山乐水的文人墨客,形成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传统意识。对他有着深刻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特好奇书,博览古今古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等,开阔了眼界,深刻理解地理形势,也是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生活的时代,明末,即将崩溃的封建王朝,</p><p class="ql-block">一批卓见远识之士,无意于科第仕宦,大胆探索,形成重科学、重实践的新潮流,出现了李时珍、李贽、徐光启、王夫之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字和科学家。在时代潮流推动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千古奇人”。</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一生持之以恒,考察祖国大部分河山,以探求真知的精神,探寻自然界的奥秘。旅途中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三次遇盗,多次断粮,坚持旅游考察计划,他曾以“何处不可埋骨耶”的决心表达其志。不管多累,为保存考察成果,坚持记录。他是将探险考察和科学相结合的开创者,以其坚强意志,非凡耐力和超常韧性,完成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具有世界意义的地理学著作和文学作品,成为了</p><p class="ql-block">“千古奇书”。</p><p class="ql-block"> 他最大的贡献在地学方面,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p><p class="ql-block">其著作具有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经济、社会、民族、历史、旅游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他关于</p><p class="ql-block">岩溶地貌的记述,是世界最早的系统记载,在世界岩溶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比欧洲的爱士培尔早150年;比系统分类的罗曼要早200年。</p><p class="ql-block"> 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调研,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并更正许多古籍的错误记载。比如,探索河流之源,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源头,纠正了古人认为岷江的错误。</p> <p class="ql-block">(二)介绍《徐霞客游记》这套书</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体大思精,富丽宏博,具有世界意义的地理著作和文学作品。它以饱满的感情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优美风光。它犹如一幅万里江山的艺术画卷,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它属于日记体游记,所有游踪胜迹的记述都以时间为序,“其文字质直,不事雕饰,又多载米盐琐屑”,对这种写法,有人批评,清代学者钱谦益则指出,这正是其</p><p class="ql-block">“所以为世间真文字、奇文字”的根本所在,“万万不可改换窜易,失却本来面目”。</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游记》生前未及定稿,病中托付季梦良整理,1642年”因地分集”初次编定,但已有残缺。清兵入关,又遭兵燹,部分散佚,后又再整理。</p><p class="ql-block"> 由于该书的重要价值,引起普遍重视和喜爱,一百多年间,抄本有数十种。</p><p class="ql-block">乾隆年间,1776年第一次雕版付印,1808年,增辑补编再版,1928年,有初步标点的精装本,1980年,最完整的本子,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三)徐霞客与黄山情缘</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曾二游黄山。第一次在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31岁〉游安徽休宁县的白岳山之后,于二月初三至汤口,至十一日间,先后经汤泉、慈光寺、莲花洞、光明顶,至獅子林、松谷庵,再返獅子林,经飞来峰、百步云梯由原路下山。由汤口至歙县,以后往游福建的武夷山。</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游黄山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33岁〉游庐山之后,于九月初四日由汤口上山,至初六日间先后经文殊院〈因火焚毁,即今玉屏楼宾馆旧址〉,登天都、</p><p class="ql-block">莲花两峰至獅子林,然后经丞相原、九龙瀑,过苦竹滩,向太平县〈注:今撤销,</p><p class="ql-block">改为黄山市黄山区〉。此后当往安徽九华山〈注:游记缺损。现安徽省最著名的景点首推“二山一湖”,即”黄山和佛教四大名山、地藏王道场的”九华山”,两山间夾一”太平湖”。〉</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第一次来黄山在一六一六年二月,时值下雪,“壑深雪厚,一步一悚”。</p><p class="ql-block">他不畏险阻,游览多处景点,留下许多精彩、生动的记述。</p><p class="ql-block"> 因遇大雪,未能观赏文殊院等胜景,两年后的九月初,故地重游,饱览了天都峰、莲花峰和文殊院〈今玉屏楼〉的绝胜景色。初四日游文殊院得偿夙愿,在此观赏胜景,他在日记中写道:</p> <p class="ql-block"> 注释:</p><p class="ql-block"> ①”两峰秀色,俱可手揽”中的“揽”字,意为,摸到,拿取。</p><p class="ql-block"> 两句意为:两峰的秀美山色,近得似乎可以伸手揽住。</p><p class="ql-block"> ②“绝胜处”:风景最美好的地方。 其中,“绝”:意为极、</p><p class="ql-block">最 ; “胜”:指风景最美好的地方。 </p> <p class="ql-block"> 注: 这是在光明顶景区拍摄的两峰,图中,左侧为天都峰,右侧是莲花峰。</p><p class="ql-block">因玉屏楼在两峰之间,若在此拍摄,则另是一幅秀色,“</p><p class="ql-block">左天都,右莲花”。</p><p class="ql-block">赞叹两峰后, 徐霞客在日记中,继续写道:“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其兴奋之情,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下午如愿登上了天都峰,</p><p class="ql-block">游记如实地描写了上、下天都峰的艰险之状,在峰顶</p><p class="ql-block">看到“万峰无不可伏,独莲花与抗耳”;待登上莲花峰顶后,</p><p class="ql-block">只见“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以目测得出莲花峰高于天都峰的正确结论。</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第二次游黄山,逗留五日,得偿夙愿,感叹黄山为其“平生奇览”。此处胜景之多,为黄山之冠,据《</p><p class="ql-block">古今图书集成》亦云:“光明顶之旷,桃花源之幽,石笋矼之奇,各擅其异,惟文殊院兼收之。”</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 虽然在黄山所见依然有限,许多名胜尚未游览。但据清代闵麟嗣编的</p><p class="ql-block">《黄山志》提到,当时有人问徐霞客:“你游历了四海,</p><p class="ql-block">究竟何处最奇?”他回答道:</p><p class="ql-block">“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p><p class="ql-block">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由此可见他对黄山评价之高。</p><p class="ql-block"> 民国年间,歙县人汪鞠卣在《黄山杂记》中曾据徐霞客诗意归纳出:昔人谓五岳归来不看山,余谓游过黄山不看岳,从此“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语在民间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四)《5.19》中国旅游日与徐霞客首游地</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游记》一书的开篇首页,记载的是“游天台山日记”。 该篇内容是徐霞客与同行的僧人莲舟,在</p><p class="ql-block">1613年三月最末一天,自浙江省宁海县城的西门出城。去天台山游览考察,共九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北,那里有许多景点,以石梁飞瀑最著名。天台山也是佛教名山,建有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祖庭“国清寺”。</p><p class="ql-block"> [注:现为佛教名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 徐霞客游记 》首页的首句是:</p><p class="ql-block">“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①“癸丑”:为明朝万历四十一年;公历1613年。 该年徐霞客28岁。</p><p class="ql-block">②”晦”:农历每月的最末一天</p><p class="ql-block">③“宁海”:浙江省宁海县。</p><p class="ql-block">④“癸丑之三月晦”:即1613年农历三月的最末一天;</p><p class="ql-block">也即公历1613年5月19日。</p><p class="ql-block"> 本句意为:徐霞客在</p><p class="ql-block">1613年5月19日,自浙江省宁海县城的西门起行出城。</p> <p class="ql-block">(1)中国旅游日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2001年浙江省宁海县</p><p class="ql-block">“徐霞客旅游俱乐部”,向社会发起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p><p class="ql-block">, 建议以《徐霞客游记》</p><p class="ql-block">开篇之日〈即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p><p class="ql-block"> 2011年国务院通过决议批准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p><p class="ql-block">[注:至今是第十个“中国旅游日”。</p><p class="ql-block"> 浙江宁海县,每年的5月19日都要在县城西门,举办盛大的活动,庆贺“中国旅游日”。他们称为“开游节”,当天全城男女老少,全国各地游客,齐集西城,出城,循着当年徐霞客游踪,鱼贯而行,与举办“国际马拉松赛”</p><p class="ql-block">相似,但更为热闹,全市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人健身旅行。西城门总会场,最热闹</p><p class="ql-block">有专人装扮成“徐霞客”,按程序庆贺“中国旅游日”之后,宣布开游,大家都按《徐霞客曰记》所载:“自宁海出西门”</p><p class="ql-block">纷纷向西门外涌去,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宁海县现无城墙,只是在“徐霞客路”西头的路旁,有座新建的“”西门城楼”,规模不小,标牌介绍约1613平方米〈注:以此象征着徐霞客1613年“自宁海出西门”〉。</p><p class="ql-block"> 宁海县为促進旅游事业发展,巧借《徐霞客游记》</p><p class="ql-block">开篇首页记载,是从宁海县启程,大作文章。可能从2003年就开发了“开游节”活动,还和徒步健身运动相结合,每年搞得有声有色。</p><p class="ql-block"> 宁海县倡议成功,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自此宁海县享有《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和“中国旅游日”发祥地之盛誉;“西门城楼”也成为首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号称“华夏旅游平安之门”。</p> <p class="ql-block"> [说明:</p><p class="ql-block"> 上面的照片是我2019</p><p class="ql-block">年5月27日,在浙江宁海县拍摄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这是《东南五省游》时,</p><p class="ql-block">从浙江奉化县乘长途汽车到宁海县,原计划第二天,到天台山景区参观天台宗祖庭“国清寺”。不巧的是下午天阴小雨,予报明天有雨,只好放弃,不再逗留,继续南下去浙江临海市。</p><p class="ql-block"> 店主告诉我,宁海市“开</p><p class="ql-block">游节”是每年的5月19日,特别热闹,说我来打晚了,刚过去不到十天,你可骑车到</p><p class="ql-block">“徐霞客路”,再西行到“西门”</p><p class="ql-block">转转。</p><p class="ql-block">上面照片就是沿图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2)徐霞客首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 [说明:</p><p class="ql-block"> 上面的照片,是我2018年6月20日,在江苏无锡市鼋头渚风景区拍摄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沿大运河、太湖骑行游》从江苏宜兴骑]行经无锡市逗留多日,游鼋头渚时所拍摄。]</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铜像,是为纪念</p><p class="ql-block">“中华游圣”徐霞客,首游太湖四百年。〈注:自万历三十五年三月初三,即公历1607年始游,时年22岁,至2007年整四百年了。〉</p><p class="ql-block"> 铜像是由著名雕塑家吳为山塑制的。在太湖中还有他当年乘坐的“七桅古船”的仿制品。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p><p class="ql-block">为无锡辖区。</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在母亲的支持下,是从22岁开始了一生旅行考察,重点是祖国的云贵广西等西南地区,早年母在,</p><p class="ql-block">不便远游,他首次是游历太湖地区。</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浙江海宁县创办</p><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的“开游节”,巧用</p><p class="ql-block">《徐霞客游记》,而名噪一时,使得旅游业创收连年攀升。</p><p class="ql-block"> 前文谈到《徐霞客游记》在霞客生前未及整理,身后不幸文稿部分遗失,致使《游记》开篇是1613年,28岁时所载,缺损六年多的</p><p class="ql-block">内容。</p><p class="ql-block"> 这样,造成无锡市的遗憾,虽是首游地,但没有可靠文献支撑。这样反而让宁海县抢得先机,享受着“中国旅游日”发祥地的盛誉,借以年年增收。</p> <p class="ql-block">庚子年冬季作品</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