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王东、<span style="font-size: 18px;">@Guoweijia、@张弘</span></p><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Guoweijia提供的无人机摄像资料</p> <p class="ql-block"> 《心动广西》,这标题是今年12月底从广西旅游归途中想到的。一方面是因为导航显示我们的广西旅游足迹连起来竟像一个心形。另一方面发现真的很喜欢在广西旅游。广西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独特,冬季依然绿水青山、鸟语花香,当地人性格平和友善(有时听不懂语言但沟通不难),旅游设施齐备、交通顺畅、机票便宜。因新冠疫情广西关闭口岸切断了传播途径,还对外省游客免除了门票。对游客充满诚意的广西,叫我们怎能不喜欢!</p> <p class="ql-block"> 广西旅游景点很多,2020年11月底始,22天里我们走过的地方也不少。时间精力所限,只能选取最心动的抓紧记录下来。今天就从广西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开始吧。</p> <p class="ql-block"> 到广西旅游当然要去看花山岩画。我敢说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包括很多外国人都见过花山岩画图案。因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地屏画卷上展现的中国灿烂文明中就有花山岩画。2016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作为中国古代骆越文化曾经存在的唯一见证,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 史籍对花山岩画的记载, 最早始于宋代,在明清逐渐增多,特别记录了当地人对岩画如祖宗先人般的敬畏和祭祀。花山岩画因先民画意、画法和成画年代的考古艰难,尚无定论,目前仍是千古之谜。</p> <p class="ql-block">图片翻拍自广西民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在景区码头停车场停好车,我们乘游船出发。窗外青山绿水景色怡人,舱内导游开始解说:花山,壮语叫做“芭莱”,意思是有画的山。在绵延105公里的左江沿岸,在崇左市的宁明、龙州、扶绥县以及江州区,分布着38个岩画点,共有109处、4050个图案。这是亚洲东南部最大的岩画群。我们要去参观的宁明花山,是花山岩画群的代表,是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依据考古方法,判断岩画绘制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即战国至东汉之间。岩画的绘制者是当时活跃在左江流域的百越族群的一支——骆越部族,也就是壮、侗语族的祖先, </p> <p class="ql-block"> 沿江蜿蜒前行约半小时,导游邀请大家到上层甲板观看两岸秀美风光。忽然她指向崖壁说:大家仔细看,那里有岩画!一阵骚动,所有人拥到船边,沿着导游指示的方向在高大的峭壁岩石上仔细搜寻,终于隐约看到几个赭红色的小小人形凑成一团,估摸着图案大小合计也不过一个平方。水流船走,竟不及细看。</p> <p class="ql-block"> 这更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遇到崖壁就盯着仔细搜寻,仅偶然见到几个小小人形。后来在南宁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才知道,骆越先人通常选择同时具备三个要素的地方大规模地作画,即河流拐弯处、高大裸露的崖壁、对面或者侧面有台地。这样险绝的地点成为岩画的天然屏障,2千年来只有乘船的人才能抵近岩画。独特的地质地貌,相对封闭的环境,使花山岩画几乎未受人为干扰损坏。</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高大的崖壁下隐藏约可见旅游栈道。到景点了?</p> <p class="ql-block"> 游船停在小码头,所有游客下船随导游急急走过景区公园(事后想想,这片平整的土地应当就是台地,在辟为景观绿地前应是农田或者村庄)。我们终于走上了栈道,站到了宁明花山岩画下。</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山崖前栈道上俯瞰江水和对岸村庄。</p> <p class="ql-block"> 一眼千年,强烈震撼,是我们当时最直接的感受。40多米高的岩壁矗立在眼前,岩画整体画面宽度达到200多米、高40多米,画幅达到8000平米!那些远观时峭壁下部的赭红色,近看原来都是赭红色人形!仰望岩壁,这些大大小小、密密麻麻、深深浅浅、斑斑驳驳的人形,仿佛整个村庄、整个部族都在这里集结。经历了雪雨风霜,见证了沧海桑田,从战国时代到东汉一直到现在已经2千多年!岩画默默无言,犹如远古的密码令人费解。他们是在这里祭祀神明、祈愿丰年?还是庆祝新生、缅怀长者?毋庸置疑的是,为了护佑子孙万代和赖以生存的山川河流,骆越先人尽力做了这一切。现场游客们不约而同地举起相机、手机,敬畏地记录下这神秘场景。 </p> <p class="ql-block"> 听着导游的讲解仔细分辨,这些赭红色人形,大多正面示人,曲肘上举、岔开腿下蹲,颇似青蛙,可能是骆越先人擅长种植水稻、把青蛙当做丰收和多子的图腾。图形小的不足尺长,大的将近1、2米甚至3米多。中间横挎环首刀正面人形高大壮硕,显然是活动的主持人或者权力者。身前有奔跑的狗,旁边有双手上举的侧身孕妇,周围有带着面具的巫师和其他身形小些的蛙形人。他们手舞之、足蹈之,气氛庄严热烈。勇士手中有刀,旁边圆的图案是铜鼓,人群中还可见羊角钮钟、鸟、船等图案。简单的图案、单一的色彩、大量的重复,奔放豪迈、神秘古朴,最终构成了宏大震撼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骆越先人是怎样在高崖上绘画的,这是一个难解的谜题。现代考古学家想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对岩画进行准确的拍照和完整的临摹都很困难,古代先民在崖上作画的艰险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岩画保护工程。图片翻拍自广西民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岩画保护工程。图片翻拍自广西民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千年的时光,也打磨不去花山岩画的色彩。目前研究结果,岩画是以赤铁矿和动、植物胶等混合调制的颜料绘制的。以当时较为原始提炼工艺,古骆越人又是如何获取这些成分、胶与赤铁矿又是如何配制的,世人难以理解。</p> <p class="ql-block">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看到介绍,花山岩画演绎的传统,在当地仍有延续。2千年来中国南方铜鼓铸造使用从未间断,目前在广西仍然盛行;岩画中呈现船舶等,现在水上习俗仍是左江沿岸重要仪式。当地吟唱的古老歌谣,庆祝丰收、喜迎新生等群体性舞蹈和祭祀活动,都能从花山岩画中找到端倪。所以,待有机会再来花山时,一定要在附近村舍听听壮家歌、吃吃壮家饭,实地感受壮族村寨骆越先民的古韵遗风。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对花山岩画的理解感悟能更多一点儿吧。</p> <p class="ql-block">图片翻拍自广西民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现在,让我们学着2千年前的骆越先民,用蛙舞蛙跳祝福左江两岸山常青、水长绿,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