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穿越昆仑山的新藏公路(作者拍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青藏高原测图会战及其启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测绘史学习笔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老村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12月28日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为保障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做好抗敌全面入侵战争的准备,总参测绘局根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于1971~1975年组织测绘部队进行了青藏高原测图会战,消灭了青藏高原地形图空白区,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实测地形图陆地国土的覆盖。这是新中国测绘史上最为宏伟的测绘工程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毛主席说:要“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来自互联网)</span></p><p class="ql-block"><b> 一、青藏高原测图的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根据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确定了“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并决定实施三线建设和三北防护工程建设。特别是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后,面对苏联对中国安全严重威胁的形势,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要准备打仗”,全军进入随时应付战争的紧张状态,加强战场建设成为战争准备的重要内容。而战场测绘既是战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战场的基础建设,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中央军委要求军事测绘部门加快完成全国地形图测绘,尽快完成青藏高原及三北地区地形图测绘。</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 1971年昆明军区某测绘大队技术人员向雪山观测点攀登(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h3><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安全形势的需要,为满足国家各项建设的需要,军事测绘部门于1951年从东部国防地带率先展开了大规模的全国地形图测绘。这一浩大的国家基础测绘工程,在军队和地方测绘部门的分工实施下,到1965年时已完成了大部分国土的测绘,未测图区域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及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全部、青海大部及新疆和甘肃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地区。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总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被视为“生命禁区”,为测图特别困难地区,多为地形图空白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新藏公路新疆与西藏交界地(作者拍摄,实测海拔为5071米)</span> </p><p class="ql-block"> 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寒,多为无人区,测绘人员难以进入,无法采用平板仪进行实地测绘,而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解决高空航空摄影是关键。但是,由于中国当时没有高空航摄飞机,成为制约实施青藏高原测图的瓶颈。为此,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12月就批准动用外汇从苏联购买高空摄影飞机及有关仪器设备,中苏两国还签订了有关合同,但后因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联拒绝援助未能落实。根据从国外购买高空航摄飞机不现实的情况,国防科委和总参谋部联名向周恩来总理书面报告,提出了以改装伊尔18飞机为主、改进伊尔14航摄飞机为辅的建议。周总理批准了该报告。经各方努力,到1965年7月完成伊尔18飞机的改装。自1966年起,国家测绘总局和总参测绘局共同实施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地形图的测绘,以保障国家三线建设用图急需。</p><p class="ql-block"> 1969年国家测绘总局撤销后,未完成的全国地形图测绘任务全部由测绘部队承担。根据总参谋部的部署,总参测绘局组织成都、兰州、新疆、昆明、西藏等军区所属和总参直属的测绘部队,到1970年超额完成前期测图任务,将青藏高原无图区的面积由230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40万平方公里,为最终消灭青藏高原无图区创造了有利条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1970年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勘察小组在可可西里地区勘察时合影(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b> 二、青藏高原测图计划的制订</b></p><p class="ql-block"> 青藏高原剩下的140万平方公里未测图区域,位于青藏高原腹部,为野外测绘最困难的地区。1970年,总参测绘局根据前期测图的经验,为制订出科学测图技术方案和测图实施计划,组织有关测绘部队对测区进行了全面勘察和试测作业。</p><p class="ql-block"> 1970年3月16日,总参谋部印发《请抓紧做好测区勘察准备工作的通知》,决定以兰州、成都、新疆军区为主组成5个勘察组,对测区进行全面勘察。据此,兰州军区抽调84人组成两个勘察组,其中一个组于4月中旬从青海格尔木沿青藏线进入测区,至7月24日到达沱沱河,行程近千公里;另一个组于5月8日从新疆且末县进入测区,翻越昆仑山、阿尔金山,至7月27日到达青海茫崖,行程近千公里。成都军区组成45人勘察组,于4月25日从成都沿川藏线进入黑河、安多地区实地勘察,至8月中旬到达改则县,行程1200公里。新疆军区抽调69人组成两个勘察组,其中一个组于5月9日从于田进入测区,至6月13日到达民丰县,行程840公里,另一个组于5月15日从甜水堡进入测区,至7月12日返回,行程1600公里。勘察期间,新疆军区一个勘察组被暴风雪围困,经空投救援后方可脱险。此次勘察,为科学制订测图计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的试测作业报告(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从1970年5月开始,兰州军区测绘部队根据总参测绘局的指示,结合1︰10万航测构架航线成图的特点,对大地控制测量、航外控制测量作业流程进行研究改革,把布测全面网改为沿构架航线布测导线或三角锁,将大地测量和航外控制测量合并为一道工序,拟制了《构架航线成图地区大地航测控制作业方案》,并结合完成青海玉树地区测图任务进行了试测作业。试测情况表明:该技术方案减少了控制点测量的数量,提高作业工效1倍以上,加快了测图进度;大地控制加密测量与航外控制测量一起进行,提高了控制点测量的精度;布点灵活,便于利用有利地形测量,节约了经费。8月7日,兰州军区司令部向总参测绘局报告了作业改革方案和试测情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 1970年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技术人员在青海玉树地区试测时向作业点攀登(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根据测区勘察和试测作业情况,总参测绘局拟订了《青藏高原无图区外业测图方案》,提出了以兰州、成都、新疆军区测绘部队为主,北京、武汉、昆明、福州等军区测绘部队配合,以会战攻坚方法,突击完成青藏高原野外测图任务的方案。1970年10月30日至11月8日,总参测绘局在兰州召开青藏高原测绘作业经验座谈会,听取兰州军区测绘部队《构架航线成图地区大地航测控制作业方案》报告和试测情况介绍,交流高原测绘作业经验,讨论完善《青藏高原无图区外业测图方案》。11月24日,总参谋部批准了该方案,明确要求力争在1975年前完成青藏高原无图区测绘任务。至此,青藏高原无图区测图方案最终形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 1970年武汉军区某测绘大队技术人员在青藏高原进行大地测量(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b> 三、青藏高原测图会战的实施</b></p><p class="ql-block"> 根据总参谋部批准的外业测图方案,在总参测绘局的具体组织协调下,兰州、成都、新疆军区测绘部队及配合作业的测绘部队,1971~1975年平均每年出动3600余名测绘官兵,奋战于地球上最高、测图最难的青藏高原。此次测图,除边境地区采用平板仪测绘1︰5万地形图外,均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制1︰10万地形图,大地控制加密测量和航外控制测量合并为一道工序,一次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1974年空军某航测团伊尔18机组部分人员在日喀则机场合影(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早在1969年12月,总参谋部就下达了青藏高原航空摄影任务,由空军航空摄影部队负责实施,到1973年完成了绝大部分区域的航空摄影。只有中尼边境及珠穆朗玛峰地区,因海拔高难度大,推迟到1974年完成。珠峰高达8000多米,航空摄影飞机必须在1万米以上高度进行,而伊尔18飞机飞行高度一般为9000米。为使飞机安全地升高到1万米以上,航空摄影部队采用减轻飞机重量的方法,先飞海拔较低区域,待油耗到一定程度时再飞珠峰地区。这样,先后两次顺利飞越珠峰,第一次完整地获取了珠峰地区的航空像片,不仅为测绘这块最困难地区的地形图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1975年精确测量珠峰高程和开展科考活动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 1970年福州军区某测绘大队技术人员在青藏高原进行大地测量</span></p><p class="ql-block"> 大地控制测量是青藏高原测图会战中最为艰巨的任务。1971~1975年间,总参测绘局调集兰州、成都、新疆、武汉、福州、昆明、北京等军区大地测量部队,在青藏高原布测一等三角锁17条、一、二等导线各5条以及横贯青藏高原中部无人区的一条长达两千多公里的一等三角锁,使青藏高原的大地控制网与东部天文大地网联接成坚强的整体,为青藏高原测图提供了统一、可靠的控制基础。同时,为保证测绘1︰10万地形图的控制需要,沿航空摄影构架航线加密测量了大量三、四等三角或导线点及航外控制点。总参某测绘大队完成了上述测量成果的数据处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1975年总参某测绘大队技术人员进行青藏高原地形图刻绘作业(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青藏高原测图会战中的地形测量和航测外业任务,主要由兰州、成都、新疆军区测绘部队承担,到1975年底完成。其中,兰州军区测绘部队完成青海大部及新疆东南部地区1︰10万地形图397幅;成都军区测绘部队完成1︰10万地形图221幅、1︰5万地形图273幅;新疆军区测绘部队完成新疆西南部及西藏阿里地区1︰10万地形图161幅、1︰5万地形图49幅。上述地图的航测内业、地图制图和地图印刷,除新疆军区的航测内业由总参某测绘大队承担外,均由兰州、成都、新疆军区测绘部队承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 1975年5月成都军区某测绘大队技术人员对珠峰高程进行测量(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在青藏高原测图期间,还精确测量了珠穆朗玛峰高程,查明了长江源头。1975年5月,总参测绘局和国家测绘总局组成49人的测量分队,在国家登山队配合下,综合采用三角、导线、水准、天文、重力等测量方法,对珠峰高程进行了一次精确测量,创造了世界重力测量最高点记录,经严密的科学计算,得出珠峰冰面高程为8848.13米,并向全世界公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 1974年10月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技术人员在各拉丹冬雪山实地测绘长江源头地形图时合影(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1970~1971年,兰州军区测绘部队在测区勘察和野外测绘时,就对长江源头发源地进行过考察。1971年11月,该大队技术人员分析航空像片时,发现当时图上标绘的长江源头位置有误,经进一步考察分析,终于在各拉冬雪山脚下冰川尽头,发现了长江源头并将其标在图上。1976年和1978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在兰州军区测绘部队技术人员引导下,先后两次进入长江源头地区进行复核勘察,并宣布了这一勘察成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 1975年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技术人员进行航测内业展点作业(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到1975年底,青藏高原野外测绘任务全部完成,共测绘1︰10万地形图789幅、1︰5万地形图322幅。这些地图的航内测绘、地图制图和地图印刷,到1977年全部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 1974年成都军区某测绘大队技术人员在青藏高原进行微波测距(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b> 四、青藏高原测图的历史启示</b></p><p class="ql-block"> 随着1975年青藏高原测图会战及同期进行的三北地区测图的完成,标志着自1951年开始的大规模全国地形图测绘,历时25年最终完成,从而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实测地形图陆地国土的覆盖,在中国测绘史上竖立起一座丰碑。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史上最为宏伟的测绘工程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1974年10月总参测绘局在乌鲁木齐召开青藏新高原测绘特装财务工作座谈会(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顶层重视是青藏高原测图会战任务的关键。青藏高原测图会战,是在“要准备打仗”临战状态下进行的,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在测图会战前期准备、任务部署和测图实施过程中,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及时解决了高空航摄飞机改装、仪器器材和经费物资保障等重大问题。仅1972年1~7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在总参测绘局的报告上,分别作过4次批示。7月,叶剑英批示:“力争1975年以前完成,如有具体困难可设法解决”。这些批示,表明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完成任务的决心,极大地鼓舞了参测官兵的士气。青藏高原测图中的具体困难,总部都及时协调解决。1972年2月,总参、总后联合发出《解决高原测图具体困难》的通知,明确了伙食标准、用油指标、特殊装备和各种供应保障的标准。总参谋部还指示空军司令部,如测绘部队作业遇险时,要及时派飞机救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西藏军区配属作业的汽车分队向测区开进(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严密组织是完成青藏高原测图会战任务的保证。兰州、成都、新疆军区把中央军委赋予的青藏高原测图作为重点任务来抓,每年初召开协调会议,解决部队作业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也给予了大力支援。5年会战中,除参测部队外,兰州、成都、新疆军区从野战部队抽调官兵6720人次,动用汽车3120台次,协助测绘作业;还雇请民工、翻译19200人次,雇佣牲畜63456头,进行汽车无法通行地区的物资运送和生活保障等工作;总后驻西宁某兵站及贡嘎、和田、格尔木机场等单位,做了大量支援保障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1982年中央军委授予成都军区某测绘大队以“丈量世界屋脊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团结协作是完成青藏高原会战任务的基础。面对高寒缺氧的作业环境,参测部队和广大官兵发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利益可以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敢于攀陡崖、越冰川,爬雪山、趟冰河,过草地、闯沼泽,战天斗地,忍饥挨冻,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彰显了测绘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突击完成任务”的优良传统。其中,后被中央军委授予“丈量世界屋脊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的成都军区某测绘大队、记集体一等功的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和新疆军区某测绘大队,是参测部队中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测绘兵以生死拼搏经历命名大西北(来自测绘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忠诚事业是完成青藏高原测图会战任务的动力。天文学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发现的星座,数学家、物理学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所创立的公式、定理和定律,而测绘兵忠诚军事测绘事业,以自己生死拼搏的经历命名祖国山川峡谷。为避免夏季道路翻浆、通行不便带来的困难,一些测绘部队坚持在寒冷的冬季作业。1971年除夕,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官兵战胜艰难险阻,来到青藏高原的一个无名山口安营扎寨,渡过了难忘的除夕之夜,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地方,他们给无名山口取名为“迎春口”。还有一个作业组,雇佣的43头牦牛冻死只剩下一头。粮食没有了,只有半麻袋马料,同志们天天吃马料,硬是坚持20天完成计划任务。为纪念艰苦而又光荣的岁月,他们将测量过的无名山取名为“马料山”。因马料都是豌豆,又将马料山下的无名湖取名为“豌豆湖”。在5年的测图会战中,有42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时任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副大队长杨兴龙著《热血军魂》,详细记述了参加青藏高原测图会战的艰苦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 青藏高原测图会战,是在“要准备打仗”的背景下完成的。虽然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所测绘的成果成图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长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测绘兵在会战实践中塑造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仍为新时代改革强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 注:本文参考《中国测绘史》第3卷(测绘出版社,200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6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及相关测绘历史资料编撰而成。引用了测绘历史资料相关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转发须联系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