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的那些老影剧院

赵若筠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世纪90年代前,沈阳市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影大市。据不完全统计,七十年代末,沈阳市归文化局统管的各类电影院、剧场、俱乐部、文化宫、文化站就有上百家,遍布沈阳城乡。记得在北市场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有八家;在太原街不足一公里的延长线两侧就有十来家。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前沈阳的电影院有人民、东北、民族、砂山、新闻、群众、解放、大东、天乐、光陆、光明、亚洲、胜利、利群、北陵、皇姑、铁西、红光、国际、和平、铁西儿童、南塔、天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剧场有红星、大戏院、南湖、北市、中华、辽宁艺术剧院、辽宁青年、大舞台、辽宁人民、辽宁话剧院、3301、人民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俱乐部有大东工人、大东人民、军人、沈阳军人、沈鼓、沈变、东基、风动、沈蓄、有色、皇姑工人、纺机、空压、沈拖、电工机械、露天、四建、铁西工人、沈河工人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文化宫有艺术宫、工人、市文化宫、卫士、矿山、黎明、沈重、沈缆、沈铸、低压、第一粮库、松陵、中捷、铁路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向您简介沈阳部分老影剧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东北电影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和平区太原街2段15里2号,始建于1938年5月,同年12月竣工开业,由日本人修建。该剧场是仿照当时日本东京最大电影院“银座”建造的,号称东亚第一大剧场,命名为“大陆剧场”。“九·三”胜利后,改名为“莫斯科电影院”。1946年初,国民党接收改名为“南京大戏院”。沈阳解放后,1949年5月,被命名为东北电影院。2003年已拆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新闻电影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太原北街89巷10号。坐落在东北电影院南侧的一个胡同里,沿街只有一块大型霓虹灯广告。该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于1936年竣工。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改名为新星电影厅。2003年被拆除后,原址盖了商厦,原来的胡同也已不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沈阳小剧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和平区太原街北二马路联谊巷,1915年7月,由日本商人右田广爱投资兴建,曾名大和国民馆(电影院)。日本投降后,由中国人郭凤高经营改名为中山影院等。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曾改名为职工电影院、大众曲艺社、和平电影院、儿童电影院、科技电影院、小剧场(文艺厅)等。大约90年代末期拆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八一剧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和平区四马路中山广场西,由原沈阳军区管辖,平时是部队开大会、学习、做报告的地方,平时也对外放映电影和演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沈阳市文化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和平区民主路72号,建筑当初建成以后是放映日本电影的,称为“平安座”。是当时沈阳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影剧院之一。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这里更名为“宏大电影院”,由苏联侨民会管理。1951年3月,沈阳市总工会接管“宏大电影院”,成立沈阳工人俱乐部,揭开了沈阳市文化宫发展史的首页。1956年,市总工会将沈阳工人俱乐部与团市委办公室所在的北楼合并,正式成立了沈阳市文化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电影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和平区太原南街41号,建于1933年。座位740号,日本人建,原称新富座电影院,其地上三层,解放后改为解放电影院。2006年拆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中华剧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和平区南京南街3号,1971年建成,沈阳市一个标志性的文化场所 ,接演过俄罗斯的《天鹅湖》、朝鲜的歌舞剧、奥地利的交响乐以及国内的各种演出,还上演过名噪全国的杂技“蔡氏飞车” 。后来随着辽宁大剧院等一些剧场的出现,中华剧场渐渐淡出了演出市场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沈铁文化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和平区南京南街,原为满铁奉天社员俱乐部,1925年建成,1984年在原址重建,1986年竣工,一度称沈铁文化宫,现为刘老根大舞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红星剧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和平区太原南街287号,是“满铁附属地”的遗迹,史称南座戏院。该建筑是1932年由日本人兴建的砖混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有座席1932个,又称为南座映画剧场,是老沈阳最早的影剧院之一。90年代后,相继经营其他项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辽艺剧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坐落在和平南市场八卦街西北端,1919年建立,原是奉天大舞台,也是南市场最早最大的建筑之一,先后叫东北大戏院、东安电影院、国际剧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后因陈旧失修,于1992年拆除,现址为皇城酒店公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沈阳艺术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和平区七纬路14号。1929年,张学良在此间投资兴建了“同泽俱乐部”,以供东北军政高级官员餐饮、娱乐。“九·一八事变”后,“同泽俱乐部”改名为“沈阳电影院”。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后,“同泽俱乐部”由东北总工会接管;1950年,国家投资,对“同泽俱乐部”进行大规模维修改造,取名为“沈阳劳动宫”;1953年,移交沈阳市文化局管理;1954年,改名为“红领巾电影院”;之后,改名为“沈阳艺术宫”;1966年,改名为“延安电影院”;1975年,恢复“沈阳艺术宫”。直到2006年5月,才恢复“同泽俱乐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砂山电影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顺着太原南街走到最南头,位于和平区砂山街130号,始建于1958年,改建于1980年,主楼三层,占地面积为1834平方米,使用面积为1771平方米。作为和平区南部地区惟一的电影放映场所,砂山电影院曾经门庭若市,并出现过“一票难求”的场面。后曾经营舞厅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光陆电影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沈河区中街路187号。1935年秋,由吴秦動出资、冯兴久经办兴建的。建筑面积3066平方米,坐席1053个,是当时在沈阳由中国人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家电影院。1945年日本投降后,光陆电影院由原放映技师何景田出任经理。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光陆电影院由人民政府接管。第二年4月,由东北影片经理公司正式接收,成为全民所有制专业电影院。从1961年开始,一直归沈阳市电影公司管理。在“文革”期间,光陆电影院更名为“东方红”电影院。直至1972年2月,才恢复了原有的名字。1984年7月10日,光陆电影院发生火灾,除休息厅和办公室外全部烧毁。1987年10月,政府投资600多万元,三年后重新开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胜利电影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沈河区大南街与热闹路交汇处西南角,建于1962年。地上一层,坐西朝东。约七八百个座位。该电影院是区域性很强的电影院,因大南小南风雨坛等地居民众多,学校集中,所以六七十年代,该电影院总是人群鼎沸,观众应接不暇。本世纪初该影院被拆迁,现被一座18层楼房取代。</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沈阳大舞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沈河区正阳街干石桥巷4号,建于1908年4月,(清朝光绪三十四年)。最初名为庆丰茶园,1912年,唱“三花脸”的艺人王明义与袁绶卿合伙出资买下了“庆丰茶园”,改名为“明卿大舞台”。在1928年到1931年间,大舞台还曾更名蝴蝶大戏院,当时张学良将军经常来此看戏。1931年,扩建为三层剧场,改名为“庆丰电影院”。1933年,日本人将剧场改名为“奉天大舞台”。1945年8月15日中国抗战胜利后,中街大舞台剧场正式定名“沈阳大舞台”。1948年叫“辽宁大舞台”。1950年,由东北文化部接管,改为“沈阳剧院”。1970年叫“沈阳人民剧场”。1981年恢复为“沈阳大舞台”。2003年4月辽宁民间艺术团,在此建立“刘老根大舞台”剧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天光电影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旧址位于沈河区大西路二段天光里14号。建于1935年2月7日。砖木结构,地上二层。原来正门为四根柱子,后来变成三个拱门。天光电影院并不奢华,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公共娱乐场所。甚至它的正门藏进了临街的门洞里,大西路上只能看到它的一个招牌和一块张贴电影广告的宣传板。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拆除。原址成为商住楼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民族电影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原名为奉天剧场,位于和平区市府大路154号,即和平大街与南京北街交汇处东北角。建于1918年。是北市场三大影院中历史最就久的,亦称奉天座。因专门上映日本电影及话剧而闻名,可以说专门是为日本人服务的。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民族电影院。2011年被拆除,之后一直嗮地皮。三年前,原址被地铁施工方临时占用,用做工作坊、停车场和库房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沈阳大戏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原名中山大戏院,还叫过中央大舞台,东北京剧场等名,位于沈阳市和平区营口西路13号,1929年建成。中山大戏院曾是东北最大、最好的戏院之一,曾与大观茶园、共益舞台并称沈阳北市场的三大剧场。1959年周总理、邓小平曾到此观看演出,在沈阳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见证了从古代戏台向现代剧场的转型。 该戏院几次易名,1954年改为辽宁剧院,1967年改为井冈山剧院,1979年大规模改建,改名为沈阳大戏院。现为沈阳市文保单位。该建筑坐南朝北,包括观演大厅、两侧为包厢和前厅三部分;外立面采用红砖砌筑水泥罩面,主入口部分附以中国传统大屋顶,翼角飞升,檐下施以彩画。方形窗饰以半圆拱线脚装饰。共有座席1390个,另有包厢200个。</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辽宁青年剧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和平区北市一街20号,原名大观茶园剧场,始建于1922年,地处沈阳北市场中心,是辽沈地区最早的剧场。1951年,又改为东北评剧院。1960年,改为青年剧场。至1982年5月,定名为辽宁青年剧场。从这里飞出的“金凤凰”如奉天落子被列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三大流派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人民剧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原名云阁电影院,位于和平区盘锦路23号。始建于1937年。由当时的资本家李云阁投资所见。1956年公私合营,改为人民剧场。整体建筑3,800平方米共计六层,内部的装饰颇具传统古朴典雅风格,散发着浓厚的传统民族文化气息。影剧场内舞台灯光、音响功能齐全设备先进。2013年6月,原址上一座新建筑拔地而起,这里已经改名为老北市剧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北市剧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原名共益舞台,位于和平区盘锦路24号。1926年兴建。砖木结构,内有坐席1317个,建国后为北市人民剧场。它是评剧的主要演出基地。1983年停止使用。九十年代末从地球上消失,原址取而代之的是商住两用的高楼大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群众电影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原保安电影院,旧址位于和平区皇寺路92号。始建于1925年。是沈阳市最早的一家电影院,初建时是油毡纸大棚,用手摇放映机,用广东音乐配音,放映上世纪二十年代无声电影。1935年4月20日发生一场大火烧毁,二年后重建。建筑为砖木结构,地上三层,总面积1,700余米,约700个席位。一楼播映大厅,二三楼用于办公等。是沈阳市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由民间二人转团体租用。2012年被拆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新光电影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后称丝织厂俱乐部,在人民电影院东200米左右。据说是1946年修建,80年代被沈阳丝织厂改为俱乐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黎明文化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大东区和睦北一路37号,建于1956年,所属黎明公司。</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724俱乐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后称东基俱乐部,位于大东区文官街68号。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是日本陆军造兵厂南满分厂电影院,1949年后成为东基厂即原来的东北机器制造总厂(曾名为国营七二四工厂)职工电影院。有关资料称:该俱乐部是沈阳市内现存规模最大近代观演类建筑,分上下两层,能容纳约2000人。对观演类建筑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该建筑物是日本侵华的真实空间载体,即日本侵华的实物史料证据之一,在近代史研究中具有一定地位。该俱乐部90年代以来就无演出营业,但有人留守。2017年12月5日晨,发生重大火灾,过火面积约400平方米,虽无人伤亡,但楼体坍塌,面目全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沈矿文化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大东区傍江街,所属沈阳矿山机械厂。八九十年代,辽宁歌剧院编排的《苍原》,曾在这里演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北陵电影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皇姑区黑龙江街7七号。建于1954年。原为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干部学校俱乐部,是一座规模不大的电影院。1955年,更名为“利群电影院分院”。1956年国庆节前夕恢复为电影院,由于该影院邻近沈阳北陵公园,1957年,更名为“北陵电影院”。1999年第八届金鸡百花奖分会场就在这里举办的。1956年5月中旬,北陵电影院拆除部分播放电影的设备,按照党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指示成立特别军事法庭,以在这里设立审判日本罪犯和卖国汉奸特别法庭而闻名于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