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乌密风先生</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回忆奠定东北设计教育体系的乌密风先生</h3></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鲁迅美术学院 满懿</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乌密风先生1920年出生于杭州,1943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图案系,青年求学时正值清末民初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代,在西学东进中接受了完整的设计教育,受业于林风眠、陈之佛、庞熏琴、雷圭元、邓白等前辈。1944年远赴敦煌,任敦煌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在沙漠边陲,荒芜人烟的艺术宝库中潜心临研莫高窟的壁画、藻井、边饰、龛楣等装饰图案,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深得中国文化及中国历代图案的滋养。</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建国初期,东北组织招聘团南下招聘社会各界优秀人才。1951年春,受李浴先生推荐,乌密风夫妻来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开创了工艺美术教育园地,致力于艺术教学与研究创作,毕生服务于新中国的东北设计教育。为东北地区各院校提供了大量艺术教育师资人才,为全国各地培养输送了大批工艺美术设计的顶尖人才,是我国工艺美术设计学科建设重要奠基人之一。作为我国工艺美术教育家,著名水彩画家。1981年至1983年间,乌密风先生出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成为学院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院长,终身教授,</h3> <h3>以下均为乌密风先生的水彩花卉作品</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一,奠定东北设计教育体系</span><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鲁迅美术学院是活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唯一一所专业艺术院校。1938年4月,“鲁迅文艺学院”自在延安成立之初就建有美术系。先是6个月学制,后延长为3年学制。1945年在抗战胜利后,延安鲁艺的部分师生组成“东北文艺工作团”来到东北。虽然几经拆分合并,屡次易名,但一直都是在东北三省内的齐齐哈尔、佳木斯、沈阳、本溪、鞍山、辽阳、哈尔滨各城市间迁徙。因缺少师资,美术系仅开设一门图案课。</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初建工艺美术系课程体系</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50年9月11日,在“东北鲁迅文艺学院”从沈阳迁校哈尔滨时,美术部已设有教师图案组,学生分设有图案班。1951年3月,乌密风先生加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任美术部图案工艺班图案科讲师。在接任“图案工艺班”主任后,再任“图案工艺系”副系主任。随着乌密风先生等教师的加入,图案师资力量逐渐变得强大,教学逐步走上正轨。在9月开设学制三年的图案班上,增设了工艺美术的“基础图案”、“工艺概论”等基础科目,进行图案专业的基本训练。因当时提倡“一专多能”,工艺专业课涉及面比较广泛,开设有“招贴画、图表、家具设计、茶具设计、染织花布设计、地毯设计、展览会、会场布置”等多科课程。1952年9月,学校迁回沈阳。1953年2月,在学校更名“东北美术专科学校”时,乌密风先生所领导的图案系已有11名教员,设有染织科、印刷科。1955年的下学期“实用美术系”改为“工艺美术系”,学制为四年。1954年乌密风先生任校务委员。1955年任校招生委员。到1958年7月学校定名为“鲁迅美术学院”时,经过工艺美术系主任乌密风先生七年的不懈努力,工艺美术系的图案工艺课程已经初见体系。</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2,传承传统设计教育理念</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乌密风先生带领下建立的工艺美术教学理念,一直遵循中国传统设计教育方式,坚持专业理论服务于设计实践的基本原则。当年在敦煌苦心钻研古代绘画的优秀传统和精湛技巧的经历,为日后的工艺美术学科建设和艺术创作奠定了丰厚的民族传统艺术基础。在中国传统设计教育理念中,所有设计形式都是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设计都离不开一个相对应的工艺载体,一个相对应的表现技术手段。任何一个视觉形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杂揉在一起的,审美取向与数据也是杂揉在一起的。如太极拳,是通过全身运动获取健康体态。在传统设计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漫长的学习时间,在描绘大量图形过程中,逐渐把控形式美感的特征,依赖学习个体耗费一定时间来做自我归纳与区分,通过个体“感悟”来获得对形式的认知与把控,或者说,这个“悟性”是需要学习者自己做分步练习获得的。</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3,完善工艺美术教学体系</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乌密风先生通过教学实践,为东北地区的设计教育奠定了严密的教学体系。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在将自己学习经历带往东北三省各地的同时,也把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视为工艺美术教学的榜样与排头兵,工艺系教学计划中的点滴细微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整个东北地区设计院校的教学理念,影响到设计领域的从业者。乌密风先生成为东北地区工艺美术与设计教育体系的建构者,东北工艺美术以及设计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设计教育思想的引领者。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东北地区内的工艺美术学科都参照借鉴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的教学体系、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诸环节的教学模式。</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乌密风先生开始组织筹建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亲任系主任,创立装潢、染织两个专业,搭建培养设计人才的教育体系。在学制四年的课程设置中除了安排“绘画基础课程”、“设计基础课程”外,更多的是依据专业特点,设置大量与生产工艺技术相结合的“专业设计课程”。一个基础图案,是无法适合所有工艺技术的。在面对地毯、丝绸、棉布、扎蜡染、金属等不同工艺技术时,图案都必须改变形态,成为适应某种工艺技术下的特定图案。确立设计形象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基本理念,学习者在具体项目设计实践中,在不断修改设计方案过程中,逐渐把握设计的表现形式与技术工艺。对于视觉形式与工艺技术的学习,都是下沉到具体产品设计之中,将对称与均衡等多种形式的美感训练,放入不同产品的纹样、图形学习创作中,依据不同目标产品的设计,来学习把握多种设计形式。</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二、尊重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乌密风先生从事艺术创作研究、工艺美术教育60余年,深耕其中。作为东北地区这个设计教育核心的主导人,她带领师生参加北京十大建筑的部分装修与设计工作,举办辽绣训练班。协助敦煌研究所、四川绵竹民研所培养研究员。所著《敦煌藻井图案》一书客观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传统装饰艺术的特征脉络,被翻译成英、法、德、俄多种语言文字出版,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为满足设计教学实践需要,结合东北地域生产特色,她编写《图案基础》、《织锦图案》、《装饰壁挂》、《地毯》等十几种教材及讲义。作为艺术家,沉心钻研水彩技艺,在花卉表现方面技巧精湛、独树一帜,积累了大量创作经验。作为一名资深的艺术教育家,深知培养一个优秀艺术人才所需要经历的学习过程,所必备的专业技艺。在学科建设上充分体现出一个艺术教育家的前瞻性。绘画基础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齐头并进,螺旋式交替设课,不断深化专业特点,提升绘画难度。打造具有宽泛适应能力的艺术人才,为社会未来发展提供专门艺术人才。</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鲁迅美术学院能由一个工艺系,发展成今天多种门类设计学院,有众多专家学者成为多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形成设计与纯艺并重的办学模式,也源于工艺系所培养出来的各类人才。对于始于足下的第一课,乌密风先生结合工艺系专业特点在四年制教学中,从大一石膏素描、静物色彩开始,大二、大三、大四,逐年相互交叉交替地安排:花卉色彩、风景色彩、头像素描、胸像素描、人体速写等绘画基础课程,不断加深绘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难度。随着学年升高,以螺旋式设置素描与色彩的绘画课程,为学习者留出复习提升的空间。不断提升的课程难度,让学习更加深入。</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乌密风先生把装饰设计教学分布在大学四年教学之中,每一项科目给予一个月的教学时数,严谨密集。教学中在保留了传统临习的“敦煌经典图案”学习课程方式以外,开始渗入设计意识,“四大变化”以一变十,训练设计思维,以“人物、风景、植物、动物”不同题材,以经典课程的设置方式设置于大一、大二的教学框架内。“图形组织”训练从大二延续到大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并没有打破或影响原有的教学体系,而是成为细化训练的补充环节。工艺系内装潢与染织两个大专业,在共同的绘画与设计课程基础之上,依托专业特点再开设专业特色课程。比如:装潢专业开设了“书法”、“篆刻”、“产品摄影”、“产品设计”等课程。染织专业开设了“蜡染”、“扎染”、“编织”、“刺绣”等至今都具有丰厚民族传统艺术基础的经典课程,贯穿在整个教学框架内。</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工艺系根据社会发展状态,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及时调整增设新的课程,及时与社会需要对接。这些课程通过不同的材料、工艺技术等特殊限定,反复训练学习者对装饰形式的认识,强化加固对形式美感的把控能力,学习者的装饰设计素养被锤炼的结实而深厚,为东北地区设计学科拓展提前培养了“室内设计人才”、“服装人才”,为后来专业拓展奠定了人才基础。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在后续学科建设中大力发展艺术设计学科,组建了“视觉传达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建筑设计学院”、“摄影系”、“中日服装学院”,这些院系的始创领导者均为77级~85级的工艺系毕业生,成长于乌密风先生的设计教育体系之下,延续了乌密风先生的治学态度。</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2、名师传承进课堂</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设计专业学习的师资配备上乌密风先生也是非常用心的。跨学科聘请学院各个专业、富有艺术修养各界名师担任设计专业课程,使学生有机会近距离跟随老先生学习精湛的传统技艺。当时承担工艺系绘画基础课部门里汇集多名艺术名家,他们承担了工艺系所有绘画课程。如承担西方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程的陈海涛先生、柏芳景先生、王玉珉先生。国画课程师资更属顶级标配,均为学院重量级的国画师资力量,如:由郭西河先生主教“大写意花鸟”。钟质夫先生主教“国画白描”,孙雅茹先生主教“工笔淡彩”,宫兴福先生主教“工笔重彩”,乌密风先生亲自带学生在家属院里做花卉色彩写生,拿出自己创作的画作,细心传授绘画经验。也正是从那时起,通过临摹她的范画,开始痴迷于她的水彩花卉作品。</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这些老教授老先生没有嫌弃大一学子的青涩,而是弯下腰带领青年学生迈出艺术人生的第一步。由老教授站第一堂课的师资设课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在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从2007年到今天,基础课教学师资力量中教授占比一直占20%。</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乌密风先生担任学院领导时期,学校还经常邀请社会各界知名学者来讲学,几乎每周都安排有学术讲座。笔者至今留有深刻印象的是辽宁大学中文系乌丙安先生来学院所做的民俗学讲座;广州美术学院尹定邦先生关于构成课的讲座。这些学术交流的讲座整整影响了一代人。“我作为工艺美术界的老一辈人,看到中青年一代教学与设计人员在各领域发奋钻研,不断创造新的设计成果,不断建立新的理论,我由衷地感到高兴。”①</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三、率先开启东北设计教育新起点</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乌密风先生深入探讨“古为中用”与“洋为中用”的辩证关系,面对传统艺术不单纯复古,面对外来文化不盲目照搬。时至六十岁之际,再遇西方文化冲击。1980年兴起的三大构成,是西方现代设计教育在中国大地上刮起的文化飓风,传统设计教育理念遭遇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的重创。</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中西设计教育各存有不同的特点与构架。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犹如健美运动,是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来改变局部形态。平面构成,即是以西方现代教学理念来传授平面设计知识。把感观形式上的审美感受加以科学技术上的拆分,首先把五彩世界划归二元黑白世界,将千姿百态的世间物像归纳拆解成“重复”、“放射”、“渐变”、“特异”等不同表现形式,利用最基础的几何形状来做对应训练。学习者可以快速体会和熟悉多种典型形式美感的规律,将美感用“黄金分割率”、“数列”、“九宫格”等科学数据表示。在归纳总结为可视的数据分析中,总结成不同的比例变化,让学习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感受到不同形式的不同美感:“对称”可以是“1:1”的数据。“不对称”可以是“1:1.618”的数据。“渐变”可以是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根数列等等多种不同数据的比例变化。学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感受与熟悉到不同比例的美感形式,不仅可以直接用于设计实践,也可以通过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巩固与强化对不同美感的把控,提高自己熟练应用不同比例美感的形式能力。</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在平面、立体、色彩三大构成的起兴之初,乌密风先生作为一位老艺术家,运用自己深厚的中国设计文化修养,积极接纳漂洋过海而来的新概念“平面构成”,以丰富的传统设计教育经验,有机地融合了现代构成学与传统图案两种中西不同模式的设计思维训练理念,坦然直面中西方传统与现代两种设计思维的冲突与碰撞,指出其间的共性:平面构成与几何图案都是在揭示形式美感的规律。作为新时期设计教育的领导者,面对构成学的设计理念,从更高层次上来解读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率先在工艺系染织、装璜两个专业课程设置里增添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课程,让传统图形与现代构成共存,装饰色彩与色彩构成相辅佐。传统图案的课程与新兴构成学诸课程融为一体,给设计课程以充足的训练时间,即接纳了设计新理念,又使传统教学方式获得延伸。</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最先承担“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的赵殿泽先生在1987年将教学经验整理成《构成艺术》、《立体构成》,赵国志先生整理成《色彩构成》。这三本构成书的发行均超20万册,成为二十世纪国内设计教育领域非常有影响的优秀畅销图书。“现代设计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和时代感。不论从设计观念或用的手段和材料,都答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作者结合教学工作,花费了几年的时间,认真深入地研究,终于写出了这本系统的平面设计理论书,及时地填补了我省这方面书籍的空白。”②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对现代设计教育新理念的接纳,成为我国设计教育重要的实践者,引导东北地区设计教育体系紧紧跟上了现代设计教育的时代步伐。</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四、培育学术新人</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乌密风先生以丰富的设计经验为懵懂学子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学习道路,引领迈进设计艺术的大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引领者的作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有偏差,则不是走弯路的问题了。我有幸遇到极具造诣的先生,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98年,我在从事“平面构成”课程教学12年后,依据教学经验和教学积累,应辽宁美术出版社李柔编辑之邀准备出版《平面构成》。书稿出版前夕,拜请乌密风先生题写序言。乌密风先生认真看过书例提纲介绍后,约我到家见面细谈,并嘱咐带上全部书稿和图例,针对书中所提的“体”,听取细致讲解与说明。提及“平面”,不仅是在22年前,即便是现在,很多人的习惯提法仍是零维点、一维线、二维面的“点、线、面”。三维体,已明显超出了平面的范畴。结合教学感受与体会,我认真解答对三维虚拟空间的理解与认识,乌密风先生非常认真地听着,一字不苟地通阅全部书稿,用几天时间来反复推敲:“虽是一字,但这一字涉及教学体系,不可轻视”。③</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侧重科学训练方法的传授,课题独立系统,各具特色。训练中吸纳具体形象到抽象形式里,并试将体归入平面基础训练,使点、线、面、体成为一个富有生机的、有机联系的教学体系。从训练形式美感入手,研究形式在情感表现上的特点,逐步导入设计主题,专业特点,培养准确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③老一辈学者的严谨治学态度,给年轻教师以深刻教育。我有幸得益乌密风先生作序言,终身受教。不仅是大学四年的导师,更是为人处事,严谨学术的人生导师。正因有乌密风先生严格认真的学术把关,这本《平面构成》在出版2年后,即荣获2000年“辽宁省最畅销图书奖”;在印刷发行17万8千册后,2008年由北京的人民美术出版社修订改版为《构成学-平面构成》。该书出版22年后,仍具有顽强的学术生命力,在纸质图书销售量严重下滑的201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续签再版合同。“VR虚拟空间”不仅是今日的时尚概念,更是对二维平面中三维体的深化。(图二,1983年乌密风先生在指导学生设计)</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曾以各种版本占据书店的构成书籍渐退热度。构成课由设计基础能力的初始训练转为设计理念的训练,不再是设计专业的独享课程,随当代艺术进入国画、版画、雕塑等其他造型专业的课程体系。40年后的今天,随着一些院校学者对构成课存在价值的质疑,很多专业院校课程设置中直接删除“立体构成”,回避“构成课”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案变化”等多门课程合并压缩成速食单元,转用“设计基础”“创意图形”等课程新词汇。合并压缩的课程设置,导致设计学习者在拥有计算机新技能、有创新的意识、有概念观念的状态下,缺失形式美感的修养。</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乌密风先生在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中,以严谨的治学态度h、渊博的理论学识和高尚的人品修养深刻影响了几代艺苑学子。毕业生以扎实、稳健的专业基础,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成长为栋梁之材,成为设计教育领导者、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与今日压缩饼干快餐式学习体系相比,乌密风先生所设计的教学体系凸显优势,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更具后劲,专业人才辈出,显示出设计教育的扎实功力。</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2020年12月17日 写于<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大连校区懿园山屋</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鲁迅美术学院 满懿教授、硕士导师</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20002151@163.com</h3> <h3>1983年,乌密风先生在指导学生</h3> <h3>1993年,作者探望乌密风先生</h3> <h3>1980年,记乌密风先生所授《平面构成》课的笔记</h3> <h3>1998年,乌密风先生为《平面构成》写序</h3> <h3>学生所著《平面构成》一书,2009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已经再版17万8千册</h3> <h3>学生所著《平面构成》一书,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签约再版十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