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音乐我感谢你

春舞秋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与合唱结缘是1979年5月校学生会组建文艺社团(合唱、舞蹈、管弦乐、话剧……),缘此,我与合唱相伴了四十年,这张1981年合唱团的剧照(我的位置是女中声部)几乎被每位团员珍藏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的女声小合唱在高校中是佼佼者,领唱韩俐玲(现名李菱),我担任手风琴伴奏。我们的女小合与混声合唱演出实况曾被上海等广播电台播放,后来被一位男同学把收藏的录音转成了mp3,所有团员将其保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当年的“首都大学生合唱团”由中央音乐学院、清华、北师大、钢院等院校合唱团组成,在人民大会堂参加过纪念12.9和五四的演出。我们有幸得到了著名指挥家杨鸿年的训练和指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82年5-6月,我们北师大合唱团参加了北京第一届合唱节,指挥是已故指挥家刘开树(新影乐团)。我们演唱的无伴奏混声合唱《牧歌》得到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的充分肯定;我们还成为国内迄今为止唯一演唱过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混声合唱作品《泼水节的思念》的合唱团。这首纪念周总理的合唱曲目长达182小节,可谓是合唱中的大部头儿。为较好地完成该作品,我们邀请到施光南先生亲莅北师大做指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学习手风琴纯属工作需要,没有童子功,没有专家指导,四次手风琴课堂教学就算学完了“课程”,工作后不得不自己去少年宫文化馆再学习……慢慢地,总算能应对学生文化活动了。所以大学期间乃至留校后的几十年,我的这点“本事”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总能派上用场。</b></p> <p><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没有钢琴功底,键盘上的应用主要靠抓和弦,业余合唱活动实践得多了,在合唱排练和群众歌咏活动中经常可以用得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一次有趣的经历:1985年教师节前夕,解放军军乐团来校慰问演出,其间设置了一个互动环节,我在台下勇敢地举了手,被主持人选中上了台(因为完全是意外,我的着装过于休闲)。乐队要演奏的曲目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其实,不用我的指挥棒,乐队照样演奏,但首席还是给了我鼓励的暗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大学合唱团以后的几十年里,我对群众合唱的普及和推动工作几乎没有间断过,所学所长成为我的业余爱好,也成为我的工作手段和长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大学毕业留校后,组织并参与合唱团继续伴随着我的业余生活,这是1992年教工合唱团在北师大九十周年校庆晚会上演唱《毕业歌》和《游击队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同一晚会上,合唱团女教师演唱了由著名女词作家王健和知名女作曲家李一丁(已故)应晚会组委会之约而联手创作的女声合唱《你像春神》,这应该说是后来我们女声合唱团的雏形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上个世纪八、九年代,北师大艺术系指挥教育家高奉仁教授一直担任教工合唱团、女教师合唱团的艺术指导和指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艺术学院汪莉老师曾多年担任女合声乐指导,使我们系统地接受了正确的歌唱理念和方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的女教师合唱团1997年独立成团(2012年更名为京师女声合唱团),一群热爱合唱艺术的女教职工坚持至今。二十余年,在总政合唱团声乐指导、女高音歌唱家邓文絜的训练指导下,合唱团的演唱水平有了质的提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与女声合唱团共同成长的二十多年间,我不断得到合唱的熏陶和训练,也开始了合唱指挥的实践。我的指挥属业余范儿,但我被认可:是个有音乐感悟力并能把握住合唱队伍的指挥。</b></p> <p><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04年,我们女教师合唱团应邀赴香港表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05年后我们多次参加北京合唱协会主办的“京华之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2年,我们团参加了北京第七届老年合唱节,在初赛、复赛中分别演唱了《飞翔吧和平鸽》《我像雪花天上来》《波罗维兹舞之歌》我们仅24人的女声合唱,从八十余支合唱团中脱颖而出,首次参加这一赛事便以总分第十一名而获得银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的女声合唱团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多次应市文联、市妇联,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等高校之邀进行展演,女合也多次代表街道参加地区和海淀区的合唱比赛。我们根据艺术指导的意见,在千八百人的场地演出通常不使用麦克,因为原声更能使整个合唱团的声音融合自然。</b></p> <p><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北京教工委三八庆祝活动中展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参加海淀区合唱比赛并获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北京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中展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对外经贸大学教工合唱节闭幕式上的展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女合自成团起,就把立足点放在校内,我们几乎每年都会为师生或后勤员工表演,还与校内其他合唱团联合举办合唱音乐会,也应一些学院之邀为师生表演,我们通过展演传播正确的合唱理念、为推动校内文化活动起到示范作用。</b></p> <p><br></p> <p><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女声合唱团是我二十多年心之所系,歌友们是我志趣相投的挚友,这些“合唱生涯”中的点点滴滴都存放在了我的记忆库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2年为迎接北师大110周年校庆,校友策划在直播的校庆晚会上组织一支77、78级校友参加的百人合唱。组织排练的任务交给了我,在仅有的四个单元里,我带领校友们成功地排练出《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和《祝福祖国》,当我们的歌声响起时,全场近乎沸腾了。</b></p> <p><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4年3月,我大学时代的合唱团吹响“集结号”,来自各地和海外的四十多位合唱团校友返回母校,开始筹备纪念大学生合唱团建团三十五周年合唱音乐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老同学几十年未见,那种久违了的亲切感溢于言表。一旦进入排练,老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成熟的声音,声部间依然和谐,这一切始终感染着我,站在大家面前,我感觉老同学们还是当年那些青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4年为筹备《乘着歌声的翅膀》合唱音乐会,校友合唱团排练了无伴奏混声合唱《鸿雁》。</b></p> <p><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4年5月,在北师大董奇校长的支持下,校友合唱团与在校大学生合唱团、教工合唱团京师女声合唱团成功举办了《乘着歌声翅膀》纪念大学生合唱团建团三十五周年合唱音乐会。演唱了我们大学时代的保留曲目,无伴奏混声合唱《牧歌》以及无伴奏混声合唱《鸿雁》,著名指挥家孟大鹏担任指挥。校友团还表演了小合唱、男、女声独唱……校友团的合唱在全场激起热烈反响,观众表达最多的三个字是“很激动”!</b></p> <p><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我们校友合唱团的男小合,他们中有大学教授、军委办公厅的大校、市文联原党组书记、科企高管……2018年冬至,他们带着歌声参加了“母校有约”活动,演唱了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和八十年代代表性作品《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陪伴着他们的每一次排练直至登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9年5月,我们再次聚集合唱团的海内外的校友,与在校大学生雪花合唱团联合举办了《金声四秩》纪念大学生合唱团建团四十周年合唱音乐会。我们演唱了无伴奏混声合唱《牧歌》和混声合唱《丝路追梦》,青年指挥家潘明担任指挥。校友合唱团还表演了男小合,男、女声独唱等,合唱音乐会成为我们年逾花甲和古稀之年的追梦之举,和声的魅力,青春的激情感动着我们自己,也激励着我们的晚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9年5月《金声四秩》合唱音乐会上,我们校友合唱团演唱的无伴奏混声合唱《牧歌》录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由于防疫的缘故,近几年我们难得相见,2020、2021年春季,我们校友合唱团在微信群举办了两次云聚会。大家以歌相聚,微信群成为疫情期间最热闹且安全的地方,歌唱成为大家最期盼最热衷的选项,对音乐和歌唱的探讨交流成为云聚会的不二主题。当年的合唱经历已经把音乐嵌入我们的生命里,她一直在伴随着我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回顾半个世纪:16岁的我,因工作需要走近音乐;大学的我,因职责所在融入合唱。音乐的熏陶,合唱的润泽,让我经常能徜徉在音乐的幸福之中,尽管她始终是我的兴趣爱好,但她让我获益大半生,让我学会感受和享受音乐,合唱让我获得了很多有音乐造诣且情趣相投的挚友,也让我不断地学习成长。</b></p> <p class="ql-block">离开女声合唱团好几年了,今年为参加北太平庄街道“杏坛文化节”开幕式演出,我又与女合的老师们一道恢复《天路》的排练。演出由中国电影乐团乐队和钢琴的伴奏,对我们合唱团是第一次与专业乐队合作,难得的经历;对我是第一次指挥乐队伴奏的合唱,没有紧张,倒有些兴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音乐、合唱所给予我的是满满的美好和幸福感。如果让我用语言表达此时所想,那就用《致音乐》的一句歌词吧——美妙的音乐我感谢你!</b></p>